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节
分配与分配关系

双井村民家庭日常的分配过程中,家长掌握着最主要的支配权,其他人的支配权相对有限。分配的内容一般为实物和现金两大类,实物类主要是农产品,其分配方式具有一定的顺序,依次包括消费、交租、交纳赋税、交换等;现金的分配主要涉及家庭成员的零花钱、赶集消费活动。

一、 分配单位

(一) 私有产品的分配

家庭内部生产的农产品、财产属于私有的产品,主要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分配,不存在以家庭成员个体为单位分配的现象。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比如父母亲与儿女们“先分灶、后分家”,分灶吃饭期间,自己添置的物件归自己,不交给大家庭,分家时这些物件不参与分配,儿媳们自己纺棉花织布赚的钱不需要上交给大家庭,但是儿子们挣的钱得交给大家庭。

有些产权归某个家庭成员私有的土地,如体己地,其地契即便由儿媳妇和丈夫商量保管(夫妻俩谁主事谁保管,不交给大家庭保管),但是收的粮食需要按比例分成,一般是家里人留30%或40%,给儿媳多留一些(70%或60%)。如果儿媳妇和公公婆婆或当家人吵包子、抬杠(出现家庭矛盾),双方也不会提地里的事,“不说体己地长、体己地短”。体己地名下需要交纳公粮时,体己地的主人自己交纳,整个家庭不承担。体己地收成的支配权也归儿媳,用体己地的收入买点棉花织布,或为自己及丈夫和孩子买点日用品和衣物,都是她自主的行为,其他人无权干涉。

养老地的收成一般归耕者所有,如果老人失去劳动力,无法耕种养老地,则谁给老人养老送终,谁就拥有养老地的继承权,相应地,地的收成也归他。养老地也需要交公粮,即便老人与儿子们分了家,公粮还按之前的田亩数量来交纳,官府不管谁种地,只按地亩收税。老人若交不了养老地的公粮,儿子们也会帮着交纳,如双井村民所讲:“公家的不能少,老人不掏儿子掏。”

(二) 共有产品的分配

村落的共有产品主要是指族田、墓田、庙地等共有土地的收成,其分配单位为经营者所在的家族、村落。具体而言:

其一,每年秋收之后,族田的经营者需要给家族交租。族田的经营中,基本上无人负责核算地租,大家都争着种族田,至于租种者给家族分配多少产品全凭自愿,为此,族人们都认为租种族田是“沾光”的事情。族田的收入主要用于修缮家庙、续谱等事务。1947年土地改革运动时,族田被没收、充公。

其二,与族田类似,墓田属于分家时不参与分配的土地 ,由弟兄几人轮流耕种,每一年轮换一人,墓田的收成全部归当年轮种的人,谁种谁收。外嫁的老少闺女(老闺女指娘家父母亲已过世的外嫁女)每逢清明节和十月一(节日)来娘家扫墓后,在娘家吃顿饭,一般是在当年轮种墓田的哥哥/弟弟家吃饭。外嫁女及其家人若到娘家来看戏(一般在正月十五过庙会期间搭台唱戏),也是去当年轮种墓田的哥哥/弟弟家吃饭。有的家庭,兄弟姐妹的关系较好,外嫁的姊妹们来娘家串门、上坟、看戏,几个兄弟纷纷邀请去自家吃饭(不考虑墓田的经营与收成状况)。

其三,庙地的收成归经营者和村落大会共同分配,每年秋收以后,真武庙地的经营者给大会交纳数额不定的油钱(钱或粮食),农历每月初一、十五,给大会捐点油,剩余的产品归自己所有。耕种龙王庙地的闫氏也是如此,他每年向玄天大会交纳一定的收入,用于龙王庙的祭祀活动,剩余的产品留给自己养家糊口。

二、 分配决策

(一) 家长的支配权

对于自家生产的农产品,家长拥有绝对支配权,其他家庭成员无权支配。例如每年何时吃新米由掌柜的说了算:当家中粮仓中还有陈米时,先吃陈米,吃完了陈米再吃新米。

一个家庭不分贫富、大小,均由掌柜的掌管家门和仓房(粮仓)的钥匙,一年四季,大门基本上不锁(尤其是有老人的家庭,“家里成天不断人”)。粮仓时常上锁,谷子、玉米、高粱、黑黄豆等粮食一般存放在粮仓,每年秋收后,农户舍不得挑新粮,于是将其锁在仓房里,勤俭节约,存放好几年,以防来年甚至后年碰到“减年”(荒年)时断了应急粮。尤其是年景好的年份,收的粮食多,如果不把粮食锁到仓房里,家庭成员们就会挥霍粮食,导致发生灾荒时断了口粮,同时,锁粮仓也是为了防止家庭成员偷卖粮食(当地俗语称,“家贼难防备”)。

(二) 其他人的支配权

在一个家庭中,母亲/婆婆也享有部分的支配权,她对家庭农产品的支配权主要体现在成员衣食的安排中。在一个3代人生活的大家庭(如爷爷、奶奶、大伯、大娘、公公、婆婆、叔叔、婶婶、哥哥、嫂子、弟弟、弟媳、小姑子等一起生活的家庭),一般是父亲当家,母亲和大娘、婶婶等负责做饭,奶奶如果管厨房事务,就提建议,如果奶奶不管事,就由大娘、母亲和婶婶商量着做饭。在此类家庭中,每天做什么样的饭一般由婆婆说了算,即便她不是当家人,也由她安排:早起一般熬点白米粥,比较简单,晌午时午餐一般揉点棒面、掌点杂面、熬点菜白粥(即白菜粥),晚上吃小米饭。大多数情况下,儿媳做饭时会主动征求婆婆的意见,比如问“娘,今天吃什么饭呢?”婆婆发话:“熬顿菜吧!擀面吧!”在女性们的心目中,做饭的最遭罪。如果做少了,一家人不够吃,这时当家人和婆婆一般不会抱怨,没吃饱的人自己拿块干粮垫补一下。如果做得多了,剩下半锅饭,当家人和婆婆就想留着下顿热一下再吃,如果儿媳自作主张倒给牲口或倒进粪坑,当家人和婆婆等人就会责怪,久而久之,婆婆和儿媳的矛盾不断加深。

婆婆除了支配做饭,还支配家庭成员的穿衣。过去,村民们很少买衣服,基本上靠自家种棉花、织布缝衣服。小家庭内,妻子支配一家人的穿衣。大家庭内,婆婆支配穿衣,一般在秋收以后,婆婆就考虑给全家人添置新衣服,她与其他女性负责把收的棉花加工成棉线或将棉花变卖成现金,然后买棉线织布。每年,自家土地40%的面积用来种植棉花。如果父亲当家,收了棉花之后,由婆婆给每个儿媳平均分配,给老两口也会留较少的一部分,如果婆婆分配不均,“偏一个,向一个”,就会惹是生非。

三、 分配内容

(一) 实物分配

双井村的农户在分配家庭农产品时,主要依据自己的具体情况来安排,穷家小户,农产品主要用于自家成员的消费,好主和富裕人家将农产品主要用于交易、财富积累。具体而言,农户将农产品做如下分配(见表3-28):

表3-28 双井村农户日常的产品分配关系概况

续表

(二) 现金分配

在大家庭中,秋收以后,父亲(当家人)会根据每个儿子交钱的数量多少给每个人分发零花钱(8元/10元左右),若甲赚得多、交得多,分到的零花钱就相应地多一些,乙赚得少、交得少,分到的零花钱就少;在子女少、劳力少的人家,当家人给儿女和其他家庭成员的零花钱很少,孩子们花钱的地方也少。如果儿子是掌柜的,则父母亲需要零花钱时也找他要,但要告知花钱的理由,要是用在正当事务上就给,“胡买哒就不给”,如果哥哥是掌柜的,弟弟弟媳要零花钱也是如此。

若儿女、儿媳等去赶集,给当家人或婆婆报告,一是让他们知道自己去赶集的目的,二是不让家人担心自己的安全。儿子若要去赶集,需要跟父亲(当家人)说,“爹,给点钱吧,买点××(物件)”,如果父亲觉得有必要买,就会给钱,如果觉得不合适,就不许他去买。在大家庭中,如果儿子给自己媳妇买东西(零食、衣服),就不向当家人要钱,自掏腰包,买了东西也不会当场“漏”(告诉)给当家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否则,其他家庭成员就会心生猜忌,造成家庭内部的不和谐。如果哥哥给嫂子买了件新衣服,弟媳妇要是知道了,心中就会不快,妯娌之间会相互攀比,弟媳也让弟弟去给她买。

四、 分配关系

农户在分配家庭产品的时候,首先考虑保障自家的消费,其次留足公粮,农产品有剩余时,首先选择存储,再次选择交易。雇有长工的家庭,需要拿收成给长工发工资。包地生活的农户,如果当年的产品不够养家糊口,则将地租拖欠,好主一般不会当时逼租,为人和善的好主甚至会减免当年的地租。地方等前来没饭或当年口粮短缺的农户家中收取公粮时,该农户如果无法交粮,地方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然后去好主家收。对于无法交纳公粮和地租的农户,邻居、亲戚、当户落的党乡人和村庄不会给予帮助,村庄没有替村民交纳公粮的惯例。

除了少部分好主人家,大部分的穷家小户无法单靠农作来保障基本的生存,时常缺少口粮,于是,这些家庭选择做工、做生意、学手艺等生计方式。家中劳力缺少或遇到病头灾难时,不得不向当家十户的族人、当户落的知己不赖的农户、亲戚朋友借粮借钱。农户之间的借钱、借粮、指地借钱等活动,笔者将在接下来的消费与消费关系中详细叙述。 sGL0cjFEDAAYbXk9xTqJ//7/idpKLaSh00nJ+RnbAxQ4HwxsJAXZBQ1RZR85vJv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