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煮盐重器:牢盆、盘铁、锅丿

制盐之法,不外乎煮盐、晒盐两种。从目前的考古资料和文献看,人类最早的海盐制法是煮盐。

煮盐得有锅灶。中国海盐博物馆收集了我国自古到今的煮盐锅具,种类齐全,形成了演进序列。史前及商周制盐使用陶制盔形器、陶制圜底罐、陶缸、陶盆,汉代为牢盆,唐宋元及明初为盘铁,明中晚期和清则为锅鐅。煮盐之灶往往巨制,灶口有七八眼甚至十二三眼。

盔形器

盔形器 博物馆收藏的盔形器都来自山东双王城遗址,高约二十五厘米,口径约二十三厘米。其时盐灶为椭圆形和长条形,灶上搭设网状架子置放盔形器,一个盐灶能放置二百多个盔形器。盔形器加满卤水,生火煎煮,卤水蒸发后,再不断添加卤水。待盐满至盔形器口停火。盐块冷却后,打碎盔形器,取出盐块。每个盔形器至少能装五斤盐,一次举火便可获取千斤盐。

牢盆 《史记·平准书》录大农丞东郭咸阳语:“愿募民自给费,因官器作煮盐,官与牢盆。”汉画像石中也有一灶五盆的煮盐图。明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金石五·食盐》引宋代大科学家苏颂言曰“煮盐之器,汉谓之牢盆”,稍为晚出的宋应星在《天工开物》中也说“凡煎盐锅,古谓之牢盆”。历来注解者对牢盆众说纷纭,特别是牢之意,有人认为是制盐场所,有人认为是坚实牢固,有人认为是租金。盆者,圆形,底平,边厚。1999年,四川省蒲江县出土一个汉代牢盆,该盆用生铁铸造,敞口,方唇,浅腹,平底。口径一百三十一厘米、底径一百厘米、高五十七厘米,厚三点五厘米,重数百斤。器形规整,盆壁厚薄一致,内外壁光洁,盆内壁铸有隶书“廿五石”,廿五石应是牢盆的标准用铁量。盐城市属东台市东台镇三灶村也有一件铁镬,清代出土,高九十厘米,口径一百五十八厘米,重约五千多斤,疑是牢盆,与蒲江牢盆形制类似,大小相若,唯无铭文。

《天工开物·作咸》牢盆图

盘铁 是唐宋时代使用的大型铁铸煎盐器。海盐博物馆有出自本市的盘铁藏品展出,都是一级文物。目前发现的盘铁分为两类,一类为整块盘铁,如盐城市中心县前街出土的一件展品,为平整的圆铁(据此形状盘铁应叫铁盘才是),直径近两米,重约两千公斤,是目前我国发现的唯一一块整块盘铁。关于盘铁,史载甚少,清《如皋县志》说其“非锅非灶,无边无棱,非目睹其产盐,则不知此为何物也”。而且史书不载整块盘铁,盐城的发现可补史缺。另一类为切块盘铁。宋元及明初,官府铸造可以拼为一块的多件不规则平整厚铁块,每块重约五百至一千公斤。开灶煎盐时,先拼凑好盘面,用灰泥抹平缝隙,再用芦辫栏围作锅边,就可开灶煎盐。切块盘铁展藏品出自盐城市滨海县沉船。元代陈椿所著《熬波图》是唯一收入《钦定四库全书》的盐业典籍,其中有切块盘铁图文,图中盘铁组合好后如龟甲。切块盘铁是官盐制的产物,为防止私煎,平时分散置于盐民各家,官府批准并在盐官监督下,“合数角为一盘”方可举火煎盐。盘铁边缘有方齿,便于搭灶与搬移。一架盘铁一昼夜可熬盐五六盘,每盘成盐一百斤,日产量五百至六百斤。陈椿还说盘铁有大小阔狭之分,大者两万斤,每块都需数十壮汉杠抬,方可拼凑成盘。盘铁与牢盆一样,都由官制,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有处地方叫铁丝湾,据县志和考古发现,此地当为汉代铁官冶铁作坊遗址。市区沙井头一带多处出土残铁器、数百公斤铁块、铁矿石等,大概也是一处官监铁作坊。龙冈杨家河也曾发现三里长的铁砂铁块遗存带。冶铁遗址这么密集,可见制盐铁器需求之盛。在浙江福建等地,当地盐民用竹子编制成篾盘,里外周遭都用蜃蛤烧成的石灰涂抹严实,称为竹盘,与盘铁同功。

盘铁

《熬波图·盘铁》

锅鐅 盐城以盐名,多盐味地名,如灶、场、仓、团等,其中有曹丿、潘丿,令外地人莫名所以。其实,丿即锅丿,又写作锅撇,准确的写法应是锅鐅,当地人嫌鐅字笔画多,以一笔头的丿字相代,它也是一种煎盐锅具。鐅底浅而轻便,便于各家自煎,受热快,煎盐省工省草。馆藏的鐅就来自东台曹丿,口径一百一十四厘米,中深二十五厘米,有五厘米宽飞沿。明中后期盐政改革,改官灶制为商灶制,官府不再组织海盐生产,而改由盐商组织生产,也由其出资铸造煎盐工具。盐商无力出资铸造硕大的盘铁,于是广泛改建小盐灶,一灶一锅,将煎盐的工具改成鐅,每鐅一锅产盐四十五斤,昼夜可产盐六百斤。为防私盐,锅鐅铸造必须报官府批准并登记入册,其规格、价格皆有规定,一般重一百四十斤。

锅鐅

王夫之说,“天下唯器而已矣”,“无其器则无其道”。人类创造的工具与器物也是“器”,没有它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无从开始。在这些盔形器、盘铁、锅鐅上,有盐的灵魂、盐业的灵魂,有过去人类生活的灵魂。 9vdVas61CMbm18GJcunqmmDYxNpVnRWVmgCh2rngj9A5UAeLzfb8v2/g9SC7/EQ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