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盐字探源:鹽、鹵、鹹、盬

夙沙塑像的目光所示,正是第一展厅“引海制盐”的入口。这里陈列的文物,是先民制盐的工具,展陈有序地讲述着海盐的发端。

小篆“盐”

我国盐业资源丰富,海盐、井盐、池盐、泉盐、湖盐、岩盐储量丰富且分布广泛,各民族的先民们都从远古就开始人工制盐。但是,在早期汉字中却有一个奇怪的现象:甲骨文和金文中没有盐字。

先认认汉字吧,鹵、鹽、鹹、盬这四个字认识吗?

鹵、鹽、鹹是卤、盐、咸的繁体字,和它们的小篆字形差异不大。商代的甲骨文、金文中都没有鹽字,金文中有鹵字,鹵是比盐更早出现的文字。《说文解字》云:“鹵,西方鹹地也,从西省,象盐形。”先秦时期,古中国中心区域的人们生活在内陆黄河中游这一带,其西域有河东盐池(今山西运城解池),人们也早就食用盐,称之为鹵。另有人认为鹵的本义是西边的盐碱地,也指盐碱地里泛出的碱花,所以金文中鹵与西通。当东夷部落的海盐传入后,因其味美而不涩,迥异于盐池之盐,新字鹽就出现了。西汉司马迁《史记·货殖列传》记载“山东食海盐,山西食盐鹵”。此处的鹵不是今天的卤水之意,而是指河东盐。因为河东盐质量不稳定,不经炼制,多大粒,多苦盐,所以又字之为盬。当地人热爱家乡,说盬蕴含运城盐池古老之意,其字形至今没有简化。鹹字较为晚出,约在春秋时期,推行简化字后简化为咸。

长城河仓城脚下的盐碱地

小篆“卤”

大篆“西”

《说文解字》云:“鹽,鹹也,从鹵监声。”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释为:“鹽,鹵也”,又进一步注释“天生曰鹵,人生曰盐”。他认为,盐和卤是一样东西,只是有人工与天然的区别,自然形成的称“鹵”,人为煮制的称“鹽”。鹽从字形来看,是上下结构,上部左为臣,右是一个人一个卤,下部是器皿的皿(也有人认为是血字,祭祀时将人或牲的血盛在器皿中为祭)。这个字形,有的研究者解释为一个人将卤水倒在煮盐器皿中制盐、一个官员在一旁监督,也有人说是表示将盐盛进俎豆进行祭祀。现存古籍中,《周礼·天官》就提到了周制百官中有掌管宫廷用盐的盐人一职:“盐人掌盐之政令,以共百事之盐。祭祀,共其苦盐、散盐。宾客,共其形盐、散盐。王之膳羞,共饴盐。”苦盐就是盬,指产自河东盐池的盐。散盐,即海盐,《史记索隐》云:“散盐,东海煮水为盐也。”海盐,海水煎煮而成,一般是细小的白色颗粒。形盐,汉代经学大师郑玄注解说:“形盐,盐之似虎者。”饴盐,一种带甜味的岩盐。郑玄的注解是:“饴盐,盐之恬者,今戎盐有焉。”恬即甜。饴盐是最好的岩盐,因为这种盐出自戎地,又叫戎盐。从《周礼·天官》中的这条记录,可知当时的中国,食用盐种类丰富,物品交流频繁。而依权力等级食用不同品级的盐的规定,也说明盐已是形塑权力秩序的工具。

《周礼》

人类发现盐,生产盐,盐既满足了人们的生活需要,促进了族群交流,但也被权力征召,成为维持秩序与制度的工具。 nA5lR+2xgK3kNlJkLbek0+akfVm6hE1og+/UkICmw2WlzD1269osHSi0euwnmE+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