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夙沙煮海

迈入博物馆大厅,迎面而来的是投影视频的照壁。照壁上光影流动,鸟瞰镜头气势恢宏,一部名为《走进海盐》的短片缩影五千年古国的海盐传奇。短片映毕,流光溢彩的视频照壁分成五扇排门,倏然打开。

历史的大门向你敞开了。

序厅,《煮海熬波》的大型雕塑赫然矗立。长方形的坡面台基上,前面是古代制取海盐的场景,五个盐丁有割草的,有堆盐泥的,有翻草灰的,有舀卤水的,有扫盐的,最后是宝座上魁梧而威严的王,披发,裹袍,肌肉虬结,手持权杖,他就是传说中最早制取海盐的夙沙。

夙沙塑像

在远古,炎帝神农氏族有一个叫夙沙的部落,生活在今天的胶东半岛,渔猎为生。部落有位少年叫瞿子,英勇而聪慧。一天,他照旧用陶罐打上海水,点起柴火先烧水,准备煮鱼。突然有头小野猪窜过去,瞿子拔腿就追。等他捉住野猪背回来,海水已经烧干,罐底有薄薄一层精细的白晶。瞿子用手指沾点一尝,咸得口渴。他就着火烤了鱼和野猪肉,香味四溢。善良的小伙子喊来族人分食。他把那些白晶撒了些在烤鱼烤肉上,大家舌齿一动,满口美味。好吃!真好吃!族人赞不绝口。“从来没吃过的好吃!”族中年纪最长的老祖母说。瞿子告诉大家这些白晶怎么得来的,夙沙部落就这样过上了咸淡有味的生活。因为是海水煮出的白晶,海是龙的世界,瞿子就叫这种白晶为龙沙。夙沙族人用龙沙佐餐吃了一段时间,越来越精神,越来越强壮。部落首领老了,族人推举瞿子担任新的首领。在瞿子的带领下,夙沙部落越来越强大,他们食用龙沙的习惯散布到四方。炎帝也知道了,召见瞿子,夸赞龙沙调味强身。瞿子就这样成为炎帝的重臣。炎帝让仓颉给龙沙造一个名字,仓颉想出了“鹽”(盐)字。后来,人们就以族号夙沙代称瞿子,尊之为盐宗。

口耳相传的传说,在流传中总会产生变体。夙沙煮盐的传说,还有一个影响较大的版本,说一次海啸中,瞿子的母亲和众多乡亲被海中恶龙夺去生命。悲愤的瞿子发誓要把大海煮干,制伏恶龙,他不分昼夜用陶罐舀来海水烧干。时间一长,瞿子发现每次一罐海水烧干后,罐底总有些细细的白晶粒,他尝了尝,味道咸咸的、涩涩的。盐,就这样被发现了。

其实,夙沙煮盐不只是传说,也是于史有征的。不晚于战国成书的古籍《世本》就说“夙沙作煮盐”,西汉司马迁《史记》也记载“神农时有夙沙氏,煮海为盐”。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也说“古者,宿沙初作煮海盐”。古籍上,夙沙氏又称宿沙氏、质沙氏、宿沙瞿子、夙氏,《左传》《吕氏春秋》《逸周史》等都有提及。还有人认为《山海经》提到的竖沙也即宿沙。著名的晋侯苏编钟,其铭文记载周宣王命晋侯“伐夙夷”,学界公认此夙夷即宿夷,属于东夷族群。夙沙自然是夙夷,当然也是东夷。历史上是否有瞿子这个人,海盐是否为夙沙族首先制成,尚不能下断论。夙沙煮盐,应该是发现盐的集体智慧的个体人格化象征。生活在海边的东夷先民们,在长期生活实践中获取了盐,并摸索出煮煎海盐的工艺。南宋罗泌《路史》引晋人吕忱言“宿沙氏煮盐之神,谓之盐宗,尊之也”,可见不晚于晋代,宿沙氏已被尊为盐宗。

夙沙煮盐的故事发生在三皇五帝时期。《尚书·禹贡》称,青州(今山东北部)“厥贡盐”,就是说约公元前21世纪的禹夏时,海盐已是贡品,足证我国是最早人工生产食盐的国家之一,这也已被考古证实。早在20世纪,盐城与连云港、南通等市多处发现先秦盐业遗址,60年代,在连云港赣榆县发现方志记载的春秋时莒国盐官驻地盐仓城遗址;90年代,在盐城市建湖县上冈镇利群村和市区迎宾北路都发现了东周时期的制盐遗址。进入21世纪,我国的盐业考古接连获得重大发现。2003年,山东省寿光市双王城水库周围,挖掘出商周时期的古盐场,保留有完整的制盐作坊、卤水井、盐灶、储卤坑等重要遗迹,出土大量煮盐用的盔形陶器。遗址面积约三十平方公里,双王城遗址被评为2008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6年,在浙江省宁波市大榭开发区下场村,发掘出古代盐业生产遗址,又将中国的制盐历史向前推了一千多年。大榭遗址二期遗存,约在公元前二十四世纪到二十一世纪的良渚文化晚期,遗迹发现有盐灶、煮盐的陶缸陶盆、制盐废弃物堆等。这是目前发现的我国沿海地区制盐的最早证据,大榭史前制盐遗址考古发掘项目也荣获全国“田野考古奖”。

双王城遗址

大榭遗址复原盐灶

夙沙,伟大的先民创造力的代表和象征。燧人始火、神农始稼、嫘祖始蚕、夙沙始盐,这些永远值得后代铭记的先人们,一次次创新了华夏民族的生活方式,推动了中华文明和人类社会的发展,为人类带来了福祉。 BWpvkHZiT/ICaXev/JiWV4Nr3SEugrzZyPp8AWdTdMxs77qGX0q8Ewfk4lR2YaY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