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城地标”丛书,是一部记录盐城历史、反映盐城文化、展示盐城风采、弘扬盐城精神、讲好盐城故事的系列图书。
盐城地处黄海之滨。长江水系、黄河水系、淮河水系、大运河水系历史上都曾分分合合在盐城奔流而过。黄河文明、长江文明、淮河文明、大运河文明都曾在盐城汇聚,又从盐城辐射至广袤的大千世界。
盐城有漫长的海岸线,幅员辽阔,地势平坦。自春秋战国以来这里就是东周封国的屯兵存粮之所,吴、楚两国的战略供给基地。秦以后,这里作为楚汉相争之地数度易手。到了东汉末年,吴大帝孙权的父亲孙坚曾在盐城任过八年县令,这里成为孙坚培训孙策、孙权称霸东吴学习军政、学习民政的大学堂。孙权称帝以后,为了感念盐城对东吴帝国的建国之功,无论在动乱还是和平时期,东吴都把盐城当成制胜创业的福地,始终掌握着对盐城的实际控制权。纵观数千年盐城史,先有楚汉之争,再有孙坚置县,范仲淹兴修水利,陆秀夫匡扶南宋王朝,明嘉靖首辅李春芳在盐城修建东岳庙,明万历县令杨瑞云为铭记治水功绩将东岳庙改名为泰山庙。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在泰山庙重建新四军军部,领导华东、华中、华南的抗日游击战,在盐城上演了一幕又一幕伟大的民族抗争。
海华盐晶,盐阜大地因有盐而变得有滋有味、坚韧厚重;
鹤翔鹿鸣,世界遗产因为有了盐城的绵长湿地,增添华彩丰润;
苦难辉煌,新四军在盐城重建军部,纵横驰骋砥柱中流,书写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壮美华章中不可或缺的一页……
盐城有太多的人文历史,沧桑厚重;盐城有太多的大自然的神奇,鲜活灵动;盐城有太多的不可预期的崭新未来,美好璀璨。“盐城地标”丛书,一定会以其独特的文化视角纵览盐城千年历史的风光,也更加关注当今盐城人民为实现新时代的繁荣强盛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承载着新四军战斗历史的盐城新四军纪念馆,展现着新四军将士用忠诚与热血铸就的铁军精神,已经永远载入中华民族的光辉史册;
淮剧,历史上曾与京剧、黄梅戏、评剧、秦腔一起,共同唱响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盐城正是淮剧的故乡;
丹顶鹤,是盐城人民引以为骄傲的珍禽。盐城是中国丹顶鹤最大的越冬地,建有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生物圈保护区网络”;
麋鹿,原产中国,长相独特,像马、像鹿、像骆驼、像驴,又不全像,各占一部分,所以又名“四不像”,为世界珍稀动物。盐城中华麋鹿园,也是世界唯一以“湿地生态、麋鹿保护”为主题的国家5A级旅游景区,每年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
在201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上,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列入《世界遗产名录》。位于盐城的该项目,填补了我国滨海湿地类遗产的空白,成为全球第二块潮间带湿地遗产;
人与大自然争夺土地,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难以避免的抗争。上天眷顾盐城这片沧桑又厚重的土地,由于海潮的自然减退,盐城每年都新增数万亩土地,将共和国的疆域不断扩大……这一切都是讲好盐城故事,做好“盐城地标”丛书的素材。
盐城优秀的历史文化是八百万盐城人民世代传承的精神动力,它不仅承载了千年历史的沧桑辉煌,更闪烁着与时俱进的时代光芒。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盐城的名城名镇名村、红色文化、自然景观、风土人情、地方戏曲等诸多方面,是盐城优秀历史文化的集中展示,也是延展千年文脉、推动文化建设、凝聚精神力量的创新实践。“盐城地标”丛书将以高水平讲好盐城故事,高品质传承好盐城的历史文化,让一代一代盐城人更好地品味盐城的文化内涵,让盐城的历史遗存、红色文化和自然精华在新时代绽放出华彩烁辉,为绘就“强富美高”新盐城的宏伟画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盐城地标”丛书编委会
2020年1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