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再看另一个内置的过程:接受——就像觉知、正念和幸福一样——无须刻意去努力。在过去几年间,我听到过许多自助专家、教练和精神导师倡导将“接受”作为某种刻意练习,这使我忍不住给出我的关于由内而外的意见。
例如,在2012年11月,我看到作家艾克哈特·托勒(Eckhart Tolle)向奥普拉电视网(Oprah Winfrey Network)的奥普拉·温弗瑞(Oprah Winfrey)表示,接受糟糕的环境是走向有效的行动和改变的第一步。
我不这么认为。
对我来说,对接受的强调是由外而内思维的另一个表现。越是接受一种所谓的艰难处境,你就越会注意外界的某些东西,而这些东西本来并不会与你的感觉产生关联。而通过接受的策略,托勒等人是通过外在的环境来解释自己的感觉,而正如你所知,感觉的来源其实是自己的想法。
我们不可能强迫某人做他不想做的事,也不可能让他感觉他感觉不到的东西,或让他想他没有想到的东西。也就是说,你不能强迫某人产生某种倾向,甚至连他自己也不能。
下面是一个用接受来做试验的例子:如果你失去了你所爱的人,你悲痛万分、无法自拔、不能接受这个事实,或者试图接受这件事情,这都只会让你脑海中产生更多关于这件事情的想法,并进一步加剧你的痛苦;如果你不采取由外而内的做法,不去集中注意力接受这件不幸的事情,你的痛苦将慢慢得到缓解。
为什么?你感受的真正来源已经很明显了。即使在失去的不幸中,你也不会一直感觉不适。因为你感觉的不是失去这件事情,你的感受来自于你的内心,你感觉的是你自己的想法。
回忆一下本章的中心思想,由内而外思维模式的三个主要构成:
·你活在你想法的感觉中。
·你的感受是由内往外形成的。
·你所处的环境和你的感觉之间不存在因果关系。
这就是为什么试图通过改变环境来让自己感觉好点的办法没有奏效。你是否曾经历过一段低谷期,试图通过改变或接受你的事业、房子、发型或伴侣来重振生活?你以为这些外在的环境是你情绪低落的原因,但我想结果并没有改善,不是吗?
事情本来就不是这么干的。自助指南总是让你去做点什么,去修复或接受(实际上,我从来没有见过哪种自助指南不让你这么干),但是这完全忽视了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当人们的思想被束缚,就无法接受任何东西,结果就是他们在遭受痛苦。然而,一直以来,人们有能力去理解为什么他们感觉不好——是他们的想法而不是他们的生活,遇到了障碍,走向低迷。
另外,你从来不必非得对自己的不良情绪做点什么。你只须记住,所有的想法(感受,以及情绪)产生的影响都会在一个较短的有效期内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