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宿舍里,甚至所有我的同学、朋友,我一向是最能赖床的一个。
我时常会在八九点钟醒来后躺在床上思考一下早饭吃什么,由此联想到博大精深的中华美食。半小时后,发现自己已经错过早饭时间,便有些惆怅地闭上眼睛默哀一会儿。然后感到躺得有些乏味,便会坐起来,依旧只有脑袋露出被窝,安静乖巧地看一会儿天花板。
某日,室友吃完午餐归来,看到我抱着被子乱着头发傻傻微笑,忍不住翻白眼:“真是服了你了,你就没什么事要做吗?”
我想了想——课都上完了,论文离死线还早,便放心地回答:“没什么事要做。”
继而看到室友眼神里闪过的一丝鄙夷,我又赶忙跟她讲起一段我钟爱的舒国治关于“赖床”的精妙言论:
赖床,是梦的延续,是醒着来做梦。是明意识却又半清半朦地往下胡思滑想,却常条理不紊而又天马行空意识乱流东跳西蹦地将心思涓滴推展。
它是一种朦胧,不甘立时变成清空无翳。它知道这朦胧迟早会大白,只是在自然大白前,它要永远是朦胧。
它又是一番不舍。是令前一段状态犹作留续,无意让新起的任何情境阻断代换。
早年的赖床,亦可能凝镕为后日的深情。哪怕这深情未必见恤于良人、得识于世道。
室友大呼“赖床症患者一家亲”,又指着我书桌上贴着的打油诗:“说真的,你真觉得这样的生活没有任何改变的必要?”
说起这首打油诗,可谓是我真实生活的写照。我在某个起床后的中午迸发了灵感,一挥而就,从此就秉持着勇于自嘲的精神,将它大大方方贴在书桌上:
周一托腮发呆
周二起床失败
周三闲吃外卖
周四神游天外
周五玩玩游戏
周六发发感慨
周日通宵奋战
百般懊悔欲哭无泪死线到来
正当我又要义正词严解释一下赖床的好处的时候,室友突然换了一副表情,眼神飘向远方,幽幽地开口说:“哎……想当年,高中时候的我也是要多懒有多懒,只要没有早自习,一定睡到食堂早饭都卖完……”
我尽量不去在意她直接将赖床等同于“懒”这件事,好奇地追问:“后来你是怎么好起来的?”
她想了想,似乎下定决心般告诉我:“其实高中时候的我,差不多有现在一个半那么重。”
我正要说“天哪”,就被她一眼瞪了回去。
“高中时,我暗恋我们班一个男生,一直小心翼翼地,不敢跟任何人说。结果突然有一天,我发现那个男生谈恋爱了,跟我们班一个瘦到能被风吹走的女生在一起了……”
我有些同情地握住她的手:“你一定很伤心吧?她大概只有当时的你三分之一重。”
室友瞪我一眼,继续说:“这还不是最刺激到我的点。有一天我走在他们后面,他们没注意,竟然听见他俩在前面议论我……那个女生说:‘你有没有感觉到××(室友名)总在看你啊?’那个男生说:‘没有吧,她那么胖,可能是想看别人结果块头太大不小心看了一片人。’”
我惊呆了,这样带有羞辱性的玩笑竟然从自己暗恋的男生口中说出,简直让人没法接受。
但室友显得很淡定:“后来我就每天早起疯狂跑步,吃饭也不敢吃饱,半个多学期后瘦下来了,然后去向那个男生表白。”
我很紧张:“结果呢?你把他追到手又把他甩了,是不是?”
然而现实却不是大快人心的狗血剧。
室友依旧淡定:“不是。他没有答应我。不过转身那一刻,我觉得,其实我已经不在乎他的回答了。因为他曾经的一句话,让我瘦下来那么多,变成了我自己从没想过可以成为的样子。这不是很幸运吗?”
我不知说什么,感慨地点了点头。
室友将我的被子一把掀起来:“最值得说的是,从此我彻底告别了赖床。”
和室友聊完天后,我突发奇想:生活中赖床的人真的是少数吗?会不会大家其实都有曾经赖床后来痊愈的经历,而我只是还没遇见那个强迫自己起床的动力呢?
于是我从几个相熟的朋友开始,展开了名为“赖床症是如何终结的”的小型谈话调查。
最终得到的结果出乎我的意料——几乎每一个现在看来无比勤勉的人,都曾经有过赖床不起的“病史”。
在多次谈话中,赖床者们都叙述了那些让自己从床上“爬起来”奔向梦想的拼命岁月。
最终,他们的总结自然也是同我的室友如出一辙——
“从此,我的赖床症不治而愈。”
受到朋友们的大力鼓舞后,我痛定思痛,反省了自己赖床的危害及奋斗的必要。
然而不幸的是,在坚持了三天之后,我的赖床症就再次发作了……
当室友要拉我起床的时候,我抓住被子捂住脸大喊:“我真的不要起来!我起来了也是没事做!”
所幸,这并不是故事的结尾。
大约一周后,我接到了一本书的合约。我很希望将它写好,所以我决定在并不宽裕的时间里大量翻阅相关材料,来避免使自己的作品变成一本无聊的商业垃圾。
之后三个月的时间里,我几乎每天都要早起去图书馆占座,然后捧着借好的书籍静静地开始阅读和记录。
直到后来我发现,不知不觉中,我已经不需要翻阅材料了,可我依然在每个清晨开心地读着书。
我喜欢在室外弥漫着青草味的草坪上读日本文学,最近在看的是《枕草子》;喜欢在图书馆靠窗的地方读诗,一直钟爱民国诗作;还喜欢坐在教室明亮的灯光下看短篇小说,哈代或者博尔赫斯都是不错的选择。
那么,赖床症究竟是如何终结的呢?
我想我们每个人都知道答案。
当你有了自己需要为之奋斗的目标,你便会从终日的慵懒中振作起来,摒除杂念,逃离懒惰,再也不甘于留恋床铺上没做完的白日梦。
一切赖床般拖拖拉拉的“温柔情怀”,最终都会果断地终结于梦想的召唤。
如果你担心自己已经患了赖床症太久,生怕往日不可追,不必烦忧——不妨拿出一句话来与你共勉:
重要的不是你何时开始,而是一旦开始,就不要停止。
祝愿每个善良而温柔的孩子,都能摆脱拖延症和赖床症的困扰,早日告别无尽的“白日梦”,走出房间来,看看这个美丽而纷忙,一刻都不停歇的世界。
左拉并不是特别漂亮,但大家对她的印象却很深刻,因为这是一个特立独行的女子。
她每年都在变化,变的不是一点点,而是翻天覆地的变。两年前你以为她是可爱害羞的姑娘,两年后她就变成了女汉子;两年前你认为她喜欢安静,两年后你发现她做了很多冒险的事儿;两年前她选择一个酷酷的事业型的男生做男友,两年后她跟会撒娇卖萌的90后男孩谈姐弟恋。
她的每次变化都让我们惊讶。天啊,这还是不是当初我们认识的左拉?
上初中的时候,她留着黑黑的长发,一看就是个羞涩的女生。班里有男生问她问题,她的脸就会瞬间红起来,像洋娃娃般惹人怜爱。但到第二学期,左小姐一进教室,我们都惊呆了,她竟然剪了寸头,还穿着宽大的街舞服,一副“小太妹”的模样。
她说自己喜欢上了一个韩国偶像组合,所以在刻意模仿。
她开始与班里的男生称兄道弟,常常为被欺负女生打抱不平。她的眼神变得狡黠了起来,失去了原有的纯净。
后来,左拉小姐进了省重点。再次见到她时,她又重新变回了那个安静内向的姑娘。
她没偶像了,不知道高中三年里要成为谁。
她长了一脸痘痘,没有了曾经的漂亮可人。
没过多久,她忽然变得坐有坐姿、站有站姿了,一副端庄淑女范儿。她说:“我没有外在美,就要让大家看见我的内在美。我要成为才女。”
一心想做才女的她,阅读《呼啸山庄》等各色名著,每周都给《美文》杂志社写文章。高中三年过去了,她成了《美文》杂志社的通讯小记者,文章频频刊登在杂志上,而她高考时,语文考了全校第一。她已经是大家公认的才女。
上大学后,左拉小姐谈了一场又一场的恋爱。追过系里的大才子,还与全校最有花名的校草谈过几个月恋爱。
我们问她在模仿谁,她笑言道,校园言情小说里的女主角。
毕业了,我们都在为就业问题发愁的时候,左拉小姐已经收到了四份工作offer。她要去外企,成为一位外企女白领。
在外企的三年里,她经常出差、加班,但她从不抱怨。后来,她又与销售总监谈恋爱了,看起来沉稳大气了许多。我们都以为左拉小姐已经安定下来时,她却因自己与销售总监的地位不匹配而分手,又回学校念MBA了。她说,最好的报复是与他站在同一个平台上,成为他的竞争对手,将他的项目抢夺过来。
期间,她爱上一个男孩,他也在读MBA,可是男孩总说工作很忙,两人互相不理解,便很快分道扬镳。之后,她去纽约做交换生,与知名企业家站在了一起。
她考了潜水证,然后,又去非洲当志愿者……
我们一直待在小小的角落里,结婚生子,按部就班地工作生活,左拉却随心所欲地操控着自己的人生。她跳街舞拿到了第一名,说当才女就能成为才女,爱情如她的生活一般绚烂,工作也永远朝着梦想在走。因为特立独行,她把每一个阶段都过得非常耀眼。
我们没有特立独行的勇气与冲劲,所以也看不到特立独行的人所看到的风景。
多年以后,再次见到依然单身的左拉时,她已经创业了。此时的她,气质干练、眼神清亮,却没有了青葱岁月里的欲望与野心。
她已经没有偶像了。
这些年,她看过了太多风景,每次欲望得到满足后,都会有一阵儿失落感。后来她才明白,那些所谓的偶像,不过是她幻想的美好。她希望自己成为美好,于是她不断地成为别人。但在模仿别人的时候,她却迷失了自己。
“但我不否定我的过去。”左拉说,“正因为经历了过去,我才能明白自己。我不想再成为其他任何人,只想成为我自己。哪怕身上的所有附加物都没有了,至少还有我自己。”
其实,只要你一直在路上,总有一天会看到自己。
每一个人都能成为特立独行的自己。
姑娘,不要让别人成为你的偶像,而是让自己成为别人的偶像。不要怕在自己的梦想里跌倒,只怕在别人的轨迹中迷路。任何时候都别忘了,借鉴只是方法,而独创才是目的。人生哪有绝对的偶像?有一颗闪闪发光的心,你的宇宙就会充满光芒。
最近在电脑上看到一组标题叫作《整容浩劫》的图片,点了进去,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整容失败的案例。震撼之余,就想写一篇关于内在美与外在美的文章。虽然这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可即使道理我们都懂,却还是有人想不明白。
现在大家生活富裕了,物质条件也好了很多,于是就有了更高的追求,有时还会生出一些让人匪夷所思的欲望来,比如觉得自己下巴不好看,整整下巴;三围不满意,就想办法整整三围,觉得腿长得不够长不够直,也想要修复修复。
我认识一个姑娘,双眼皮,尖下巴,身材也非常苗条,往人群中一站,立马就会变成众人的焦点,简直就和电视上那些明星一般耀眼。可是她却仍不满意,她觉得自己的眼睛不够好看,没过多久就去韩国做了一个双眼皮抽脂手术。回来之后,兴高采烈地眨巴着眼睛问我变好看了没有。
老实说,她做了这个手术之后,我并未感到她有多大变化,但为了不伤害她的自尊心,我不得不夸赞她比以前好看了。
过了一段时间,她觉得自己的鼻子不如某某明星的好看,又消失了好几个月。等我们再见面的时候,她的鼻子高挑了很多。她依旧兴高采烈地问我:“怎么样?我的鼻子比某某某的好看吧?”
她是变化了很多,但也仿佛变了个人,让我很不适应。
谁承想她还整容整上瘾了,天天对自己这里不满意,那里不满意。后来她家人终于受不了了,带她去做了心理治疗。从那儿以后,我们再也没有联系过。
以前我经常问她一个我不明白的问题:“你为什么要去整容呢?”虽然只是微整,可微整也算是整容啊。
我从她那得到的答案是:“我想要更好看啊!”
我问她:“你已经很漂亮了,为什么还想要更好看呢?”
她说:“如果我更漂亮了,那么我就有了更多的机会,我也会变得更加自信。”
我继续问道:“你已经整了两个地方了,你觉得你的机会多了吗?有更多的自信了吗?有如磁石一般的气场了吗?”
事实上,她没有。她只是有的时候在街上被人多看了几眼而已,并没有成为“万人迷”。
靠容貌得来的机会真的可以长久攥在手中吗?每个人都不可能逃脱人生的规则,生老病死都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当容颜不再时,那些本来不属于你的机会也会悄悄溜走的。你能用美色赚得的东西,别人也能用美色夺走。我们不是明星,过的都是柴米油盐的生活,不需要依靠自己的颜值来吸引粉丝。也许漂亮一点,会赚取一些比常人高的回头率,也有可能因此得到更多的关注,可是这些并不能决定你的终身幸福。
前几天,我在网上看到一个帖子,发帖的是一个姑娘,全文都在控诉她的男朋友,说她的男朋友对前女友有求必应,分手这么久还念念不忘,这让她实在受不了。她说她就不明白了,他前女友长得没她漂亮,他为什么对前女友念念不忘呢?末了,她还附上了两张照片,一张是前女友,一张是她自己。
帖子后面跟了很多评论,有人支持现女友,也有人支持前女友,毕竟每个人的审美各不相同,喜好也有天壤之别。
这个姑娘犯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错误,她不知道,爱情毕竟不是一句“你比她漂亮”就行了的,它包含的是更多深层次的东西。如果这个姑娘依旧没有理清这些事情,她自然也就不可能得到她的爱情,她的男朋友最终也会离开她。
长得漂亮不是本事,活得漂亮才是本事。就像网上流传的那句话:“扬在脸上的自信,长在心底的善良,融进血液的骨气,刻进生命的坚强。”真正精彩的人生最终依靠的是内在的修养,而绝不仅仅是因为容貌。这不仅是对女人说的,对男人同样适用。
我曾经也以为长得好看很重要,自己因为长相普通,甚至一度自卑敏感。而如今,到了三十多岁的年纪,当再好好看这个世界的时候,我发现生活其实都是过给自己看的,刻意追求外表上的漂亮不过是虚无的魔障。能把自己的人生过得丰富多彩才更重要,沉淀自己的内心,拥抱你眼前的这个世界,享受自己的人生,才是正经事。为了一点点虚荣心就与自己过不去,拿自己的身体当试验田,真的是无比愚蠢的行为。
也许你的容貌一般,但只要有自己的特色,有自己的美好,这就足够了。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我乐于助人,我工作卖力,我始终用尽全力去生活,并且活得丰盛。或许有人不喜欢我的容貌,不喜欢我的性格,但那与我有什么关系?那是他们的问题,也是他们的损失。我并不在乎这些,我在乎的是这一生是否从容走过,我能不能给这个世界留下点什么。
人的一辈子过得是否充实快乐在于你有没有为它付出所有的努力,工作上有没有好好付出,生活上有没有好好对待,想去的地方有没有走到,想做的事情是不是都努力去做了。见识了外面世界的广阔,明白了自己这副皮囊的渺小,那样你就会发现原本追求的外在美是多么狭隘。你当然可以有一颗爱美的心,你追求干净,你追求华服,你追求大方的妆容和时尚的发型,这些都无可厚非,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这永远都不应该是你生活的重心。如果努力的方向错了,你自然也就离美好越来越远。
这世间有很多事情很公平,比如努力奋斗,你吃过的苦、受过的罪,最后都可以换来更美好的生活。你的将来不是整个容就能稳操胜券的,拥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和一颗美好的心比什么都珍贵。
当你想整容的时候,请先认真考虑一下有没有这个必要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