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闷热的夏季,体内易积热,喝水过多易导致水肿。身体发懒无力、无精打采、无食欲、中暑等是夏季常见症状。选择具有清热利尿作用的食物是夏季食物养生的基础。

药膳养生原则

夏季宜进行“清补”。夏季宜选用味甘淡、性寒凉的食物,以调节身体的冷热平衡。少食不易消化的糯食,蔬菜应多吃苦瓜、丝瓜、莲藕、菠菜、芹菜、茄子等,少食韭菜和辣椒等容易上火的食物。

夏季制作药膳应选择清热解暑、利尿祛湿的中药,藿香、半夏、紫苏、竹叶心、麦冬、莲心、桑叶等均可缓解暑热所致的心烦虚汗、疲惫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竹叶、荷叶、薄荷、白菊花、决明子、金银花、板蓝根、鱼腥草等也是适宜药材。

药膳推荐

绿豆百合粥

材料

鲜百合100克,绿豆25克,薏米50克,白糖5克。

做法

将百合掰成瓣,用盐稍腌渍一下,洗净;绿豆、薏米先加水煮至半熟,再加入百合,改用小火煮;至所有材料酥烂,加白糖调味即可。

薏米冬瓜汤

材料

薏米100克,冬瓜500克,姜片5克、盐3克。

做法

将冬瓜去皮洗净,切成小块。锅内加水适量,放入洗净的薏米,小火炖1小时。加入冬瓜块、姜片、盐,再炖半小时即可。 IUoyWsuis8e2ZyBJUfciSdD5OxSOZXbNFnhE2o1yfskIsRsygIJ1b7VREa4wGOq9



在空气干燥、植物开始枯黄的秋季,人体同样缺乏滋润,易引发干咳、哮喘、皮肤干燥等问题。因此,食用具有润肤润肺、防止身体干燥的食物十分重要。

药膳养生原则

秋季风燥盛行而伤阴,脾胃也易受其影响,故秋季药膳应以清润为主,要多吃些滋阴润燥的食物。白菜、西红柿、冬瓜、银耳等都非常适合于秋季食用。

可以选用桑叶、桑白皮、太子参、西洋参等药物,能够清燥益气生津;还可配以滋阴润肺蠕肠的中药,如百合、枇杷叶、蜂蜜、沙参、麦冬、玉竹、白芍、天花粉、甘草等;也可加一些黄芪、党参、人参、白术、红枣等补中益气的中药。

药膳推荐

参竹煲老鸭

材料

沙参、玉竹各20克,老鸭1只,葱5克,姜5克,料酒10毫升,盐3克。

做法

把老鸭和药材一起放入砂锅,加水适量,煮沸后撇去浮沫,小火炖2小时,加葱、姜、料酒、盐等调料,大火再煮10分钟即可。

冰糖银耳羹

材料

银耳5克,冰糖50克。

做法

将银耳用温水浸泡30分钟,然后撕成片状,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沸后,用小火煮1小时,然后加入冰糖,直至银耳炖烂为止。 IUoyWsuis8e2ZyBJUfciSdD5OxSOZXbNFnhE2o1yfskIsRsygIJ1b7VREa4wGOq9



寒冷的冬季,人体新陈代谢降低,阳气与养分积蓄体内。在中国,冬季被认为是养生的最佳季节。暖身、促进血行、储备元气是冬季食物养生的基础。

药膳养生原则

冬季是进补的好季节,进补要注意养阳。根据中医“虚则补之,寒则温之”的原则,冬季可以选择多吃温性、热性的食物,提高机体的耐寒能力。适合冬天食用的有狗肉、牛肉、鸡肉、龟肉、羊肉、虾肉等暖性的肉食;胡萝卜、葱、蒜、韭菜、芥菜、油菜、香菜等蔬菜;还有黄豆、栗子、蚕豆、红糖、糯米、松子等。

在制作药膳时,适合选用具有补虚作用的中药,如人参、白术、红枣等补气药,杜仲、核桃仁等补阳药,当归、熟地黄、白芍等补血药,以及百合、麦冬、枸杞、玉竹等滋阴药。

药膳推荐

当归羊肉汤

材料

当归6克,羊肉500克,红枣10枚,盐3克,姜3克,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

将羊肉洗净,加少量油煸炒,加适量水烧开。将姜、当归、红枣一同放入锅中,加盐煮烂即可。

核桃炒虾仁

材料

虾仁250克,核桃仁50克,枸杞20克,盐3克,料酒、食用油各10毫升,淀粉15克。

做法

将核桃仁加少许油煸熟,枸杞用温水浸泡20分钟。虾仁用少许料酒、淀粉拌匀。虾仁、枸杞与核桃仁一起加入锅中翻炒5分钟,加盐调味即可。 IUoyWsuis8e2ZyBJUfciSdD5OxSOZXbNFnhE2o1yfskIsRsygIJ1b7VREa4wGOq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