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1911年7月17的北京,阳光和着树叶摇曳,蝉虫窥视着人们的希望。在杨家大院里,杨荫杭正踱着步子,不时张望妻子生产的屋子,他在等待他的第四个孩子的出生。此时他已有了三个女儿寿康、同康和闰康,不知道这第四个孩子是男孩还是女孩?长什么样?

经过漫长的等待,随着一声响亮的啼哭声,他终于迫不及待地来到产房门口。产婆抱过来一个襁褓,一个粉嫩的女婴出现在杨荫杭眼前。1911年的中国,男尊女卑的思想还笼罩在人们头上,每个家庭都想生个儿子。杨荫杭却很开明,对女儿也分外宠爱。他捧着这个小小的人儿,欢喜不已,给她取名杨季康。后来,这个女孩被叫作杨绛。

杨荫杭是开明且威严的父亲。他是中国近代颇有名望的进步学者,无锡人,祖辈在杭州做官。诗书传家,他得以早早接受教育,考入北洋大学堂。青年时代的杨荫杭,可以看作充满革命精神与斗争精神的年轻人的代表。在北洋大学堂上学时,有部分学生为了伙食闹风潮。掌权的“洋人”出来镇压,说闹风潮的一律开除。一个带头闹事的广东人就被开除了。杨荫杭并没有参与风潮,但看其他人缩头缩脑的样子,很是恼火,挺身而出道:“还有我!”于是他也被开除了。好在他被北洋大学堂开除后,转而就考上了南洋公学,那年他十九岁。很久以后,在提到北洋大学堂时,杨荫杭还会嬉皮笑脸叉腰道:“我是老北洋。”对于被开除这件事,杨荫杭倒是豁达。

但对于学业,他未曾有过稍微放松。在南洋公学就读时,因为成绩优异,杨荫杭被派到日本早稻田大学读书,并与在日留学生一道创办了《译书汇编》,译载如《民约论》《自由原论》等欧美政法名著。这是留学生自办的第一个杂志。此时的杨荫杭受西方民主自由思想影响,希望通过革命改变中国。有次杨荫杭暑假回乡,在中学公开鼓吹革命,还拒绝对祠堂里的祖先磕头,被同乡愤然骂道:“此人该枪毙。”很快,他因“革命邪说”被清廷通缉,于是家人筹了笔款子让他再度出国。他来到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法学。1910年学成回国后,他除在北京一所法政学校授课外,还兼任了肃亲王善耆的法律教师。

同那个时代大多数人一样,杨荫杭很早便在父母安排下订婚了,娶了唐家的女儿。幸运的是,他的夫人唐须嫈与他相互欣赏,可谓佳偶天成。唐须嫈同样出生于无锡,曾在著名的上海务本女中读书,沉静内敛,温婉稳重;婚后专注于相夫教子,一生共养育了八个子女。在杨荫杭留学归国前,她一人照料三个女儿的生活,从未有抱怨之语,将大小家庭都打理得很好。杨绛回忆:“母亲每晚都要记账,有时记不起明细,会苦恼,父亲就夺过账本,一笔写上‘糊涂账’,免她劳神。但据父亲说,母亲虽记不得小账,每月按时寄回无锡老家的家用,一辈子从未错过一天。”

我们经常从鲁迅、张爱玲等优秀作家的回忆录里,发现他们的母亲热爱阅读的痕迹。大概作家文学素质的养成,非常仰赖他们的母亲做出的榜样。唐须嫈是否有文学上的天赋,旁人无从知晓,但从杨绛后来的描述中,可以看得出她是一位颇具文字敏感度及见识的女性。她喜欢辞章小说,做针线的藤筐里常常摆着《缀白裘》一类剧本和一些旧体小说。有次她读绿漪作的《绿天》,便说:“这人也学着苏梅的调儿。”杨绛觉得很佩服,因为绿漪正是苏梅的一个化名。唐须嫈常常和杨绛交流一些对作家的看法,杨绛对她的观点非常认同。

杨氏夫妻甚是和睦。后来有人称赞杨绛待钱锺书好,杨绛却说,她们姐妹几个对待丈夫都很好,但没有母亲待父亲好。杨氏夫妻有很多话可以谈。在《回忆我的父亲》中,杨绛写道:“他们谈的话真多,过去的,当前的,有关自己的,有关亲戚朋友的,可笑的,可恨的,可气的……他们有时嘲笑,有时感慨,有时自我检讨,有时总结经验。两人一生中长河一般的对话,听起来好像阅读拉布吕耶尔的《人性与世态》。”有时杨荫杭会对妻子说“我今天放了一个‘屁’”或“一个大臭屁”或“恶毒毒的大臭屁”,唐须嫈就会等上一两天,从《申报》或者《时报》上剪下这个“屁”——大多是时评。她把剪下来的“屁”粘贴成长条,卷成一大卷,放进杨荫杭的红木大笔筒里。

辛亥革命爆发后,杨荫杭决定南下加入革命一派,杨家便在季康出生一百多天后从北京移居上海。有趣的是,清廷王室成员肃亲王善耆向来看重杨荫杭,听闻杨荫杭南下,专程去送他,对他说:“祝你们成功。”向来开明求变革的亲王说这番话时的情绪,实在是很耐人寻味的。

杨荫杭是难得的法律人才,被政府委以江苏省高等审判厅厅长兼司法筹备处处长的重任。他有傲骨,刚正不阿。有个有权势的军阀到上海,当地绅士联名登报表达欢迎之意,未经杨荫杭同意便将他的名字写了上去。杨荫杭知晓后,特意登报声称自己对该人并不欢迎。这一举动被人们嘲笑不识时务。他不以为意,称“名与器不可以假人”。

后来因官员不得在本省任职的规定,杨荫杭调任浙江省高等审判厅厅长,驻杭州。在任期间,有个被省长和督军庇护的恶霸,杀人抢掠无恶不作,被告后意图贿赂杨荫杭逃避刑罚。虽在省长和督军管辖之下,杨荫杭仍然秉着“省长和督军不得干预司法”的司法独立精神,坚持“杀人偿命,不能宽宥”,于是被省长屈映光告状至总统袁世凯处。幸而袁世凯秘书张一麐是杨荫杭故友,经张一麐力保,袁世凯批了“此是好人”四个大字,在1915年把杨荫杭调至北京了事。 A4nJ4IBPXdu1NjbXZvbUzeU+qvTGCP+fBGSqmnZ8tVn1moFUEqqqbFXT9xmzZs+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