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编写说明

古往今来,凡工针灸者,无不在腧穴上施术。因此,无腧穴则无针灸医学,并非过誉之言。故欲学针灸者,必首当熟谙腧穴。

腧穴学为针灸学基础理论之一,历经数千载,典籍充栋。然纵观先贤著述,立论纷纭,见仁见智,却使后来者莫衷一是。晋、宋、明、清虽有集大成之典籍问世,但经数个世纪之发展,仍难统一。习医者无不为之兴嗟颦蹙。

当今国逢盛世,百业俱兴,针灸医学亦长足疾进,且已步入世界医林。腧穴的规范化,已被提到议事日程。为此,我们集古今之文献,理诸家之异同,扬其是,辨其非,别类成册,名之为《针灸腧穴学》。

全书共分三篇。上篇为总论,主要论腧穴之源流、形成、发展,以及分类、命名、功能、作用主治规律等。中篇为各论,详述了十四经穴的出处、别名、穴名释义、类属、位置、取法、刺灸法、层次解剖、功用、主治、成方举例、现代研究等;又辑录了121个奇穴、头针及耳针穴;并对历代医家轶事、临证验案、针坛趣闻等另设附注备参。下篇为附篇,有对部分腧穴古文献之辑注,古代人体部位名称解释及本书索引等。

本书特点重在溯本求源,旁征博引,尊古而不泥古,并表明自家浅见。可作针灸教学、医疗、科研工作者之重要参考资料,又可作自修者之极好读物。

本书由北京中医学院和安徽中医学院部分教师分工编写而成。其中总论及古代人体部位名称解释由陈子富编写;各论中的穴名释义由杨甲三编写;功用主治由耿恩广编写;现代研究与附篇中古文献辑注由张吉编写;经穴之出处、别名、类属、位置(包括考证)、取法、成方举例、附注等由高忻洙、杨骏、胡玲、汪润生编写;层次解剖特邀安徽中医学院解剖教研室李金华同志协助编写。全稿完成后,虽经主编杨甲三教授最后修订,但由于编委们水平有限,经验欠缺,在内容详略及材料取舍上,难免有不当之处。望诸同道及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更正。

编 者
一九八六年十二月 hBZ+c8HAtCjeoGMIJWuctgdnv3Z7aC6rBcwKN0pUmZUb7KltPLmeq85QIWarznQ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