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九节
禁针禁灸穴

凡不可针刺的腧穴,称禁针穴;凡不可灸治的腧穴,称禁灸穴,统称禁针禁灸穴。由于这类腧穴在临床治疗时需严加注意,故列在特定穴中。《素问》中《刺要论》《刺齐论》《刺禁论》等篇是专论禁刺之理的,其他篇中亦不少见。由于有这些总结为后人提出了避免事故差错的根据,其意义是深远的。如《素问·刺要论》:“是故刺毫毛腠理无伤皮,皮伤则内动肺,肺动则秋病温疟,泝泝然寒栗。刺皮无伤肉,肉伤则内动脾……”余皆如此。又如《素问·刺禁论》:“脏有要害,不可不察……刺中心,一日死……。刺中肝,五日死……。刺中肾,六日死……。刺中肺,三日死……。刺中脾,十日死……。刺中胆,一日半死。”后文列述了大量不可刺之人体部位。后世医家将这些禁刺部位具体化为腧穴,并做了补充。因人体部位之险要,不可火灼,熏灸者,皆列为禁灸部位,亦被后世具体化为腧穴,并做了补充。但是,时至今日,人体解剖学已然将人体各部洞察无余,前人所述禁针禁灸之腧穴,通过实践,并非皆然,故不可泥于古人。

一、禁针穴

人体的腧穴有近于脏腑者,古人认为不可刺者则定为禁刺腧穴。还有些腧穴或在大的血脉之上,或在大的血脉附近以及居于特殊位置不可刺者亦定为禁刺腧穴。这些是今日所称的禁针穴。实际上,在于刺之浅深之分,如《素问·刺要论》:“病有浮沉,刺有浅深,各至其理,无过其道,过之则内伤。”“过之”则是指刺之过深。《素问·诊要经终论》云:“凡刺胸腹者,必避五脏。”同样是刺之过深而致伤害脏腑而提出的要求。如《素问·刺禁论》:“刺头中脑户,入脑立死”;“刺脊间中髓为伛”;“刺缺盆中内陷,气泄,令人喘咳逆”;“刺少腹中膀胱,令人少腹满”等,皆属刺之过深而中于脏腑。该篇又云“刺跗上中大脉,血出不止死”,属于刺中大的血脉。后来经过历代医家实践经验的补充,禁针穴有所增加,到了明代杨继洲著《大成》载有禁针穴如下:脑户、囟会、神庭、玉枕、络却、承灵、颅息、角孙、承泣、神道、灵台、膻中、水分、神阙、会阴、横骨、气冲、箕门、承筋、手五里、三阳络、青灵、乳中等穴。实际上,若取深刺还有许多禁穴,如人迎、缺盆、肩井、冲阳、云门、极泉、天池……。凡胸腹部位及与大血管接近的腧穴均要慎重。但若取毛刺、浮刺、沿皮刺等浅刺法,除居特殊部位的神阙、乳中不宜针外,皆可进针。在现代针灸临床实践中,已有很多针灸家不受上述禁针穴的限制,取得了宝贵经验。

二、禁灸穴

凡接近五官七窍及大动脉的腧穴,均不宜用灸法施治,故称禁灸穴。《甲乙经》所载各腧穴的刺灸法中有“不可灸”“禁灸”“不宜灸”或“禁不可灸”者,也有不载灸法者。计有脑户、风府、哑门、五处、承光、脊中、心俞、白环俞、丝竹空、承泣、素髎、人迎、乳中、渊腋、鸠尾、经渠、天府、阴市、伏兔、地五会、膝阳关、迎香、巨髎、禾髎、地仓、少府、足通谷等。经后世医家的修改补充,到《大成》时所载,其中去脑户、承泣、巨髎、地仓、少府、足通谷;又加入了天柱、头临泣、头维、攒竹、睛明、颧髎、下关、天牖、周荣、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等,达到四十五穴之多。近代针灸临床中也已突破了禁灸穴的限制,除了睛明、素髎、人迎、委中等不宜灸外,余穴均可适当采用灸治法。如灸犊鼻治膝痛,灸隐白治崩漏,灸心俞治心悸、梦遗,灸少商治鼻衄等,皆取得了良好效果。 vAEak2dhAy7pyAwzANhTTjZkkHb4yp2UUTQY3klFCrpTQ+rmaBhqlDxbHpNJuNni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