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绪言

中西医结合完善中国医学体系

经过多年中医废存口水战,虽今喜见中西医并重大政方针已定,也出台了不少扶持、促进中医药发展的政策措施,但从实际情况看,仍有些阻碍中医、中西医结合继承与发展的不协调声音,例如中医无真正理论基础,只是“阴阳五行”“中医拉了西医的后腿”,认为中西医结合是“中不中、西不西”和“不务正业”等,为此,笔者就六十余年从事西医、“西学中”刻苦学习、潜心研究中西医结合临床经验,专就以下三个问题谈一些意见。

一、中医的理论基础与辨证医疗体系

多少年来围绕着中医废存问题有着许多争论,核心问题是中医科学性和能不能治病问题。要理清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对中医的认识和中医在诊疗工作中的作用问题:①中医药学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实践和经验积累,名医辈出,保证了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至今仍在临床医疗和预防保健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认识和理解中医,须把握中医的独特思维,如阴阳五行是中医辨证医疗体系的理论基础。阴阳对立、统一、相互依存的平衡关系,维系着身体健康,即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的消长、转化、偏盛、偏衰等变化以及五行相生、相克、相乘、相侮及传变等,是用以说明机体组织结构、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并发症的诊断、治疗的医学思想,体现了唯物辩证法。③在诊断、治疗上具有明确、良好的措施方案。根据四诊、八纲诊断疾病,并据五行生克乘侮规律及气血津液、脏腑、六经、卫气营血与三焦辨证对脏腑疾病等病情做出进一步推断。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调节阴阳平衡(虚则补之,实者泻之;寒者热之,热者寒之)是中医治疗的基础。在治疗方法上有医门八法,在辨证治疗法则上有培土生金法、滋水涵木法、扶土抑木法等系统治疗方案,科学性毋庸置疑。简单的一看到阴阳五行就将之污为落后、糟粕并试图用西医的理论、方法来规范中医,是极端浅薄、不当的。

二、中医能治病,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临床实践表明,非但中医能治病,而且对不少西医治疗乏效的疾病,中医、中西医结合也能起到良好治疗作用。

1.对一些病毒性疾病,例如流感、新冠肺炎(COVID-19)、麻疹、腺病毒性肺炎、流行性腮腺炎(痄腮)、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乙脑以及肝炎等,西医并无良好治疗方法,中医却治之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乙脑等病的垂危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应用西医的支持疗法会为中医治疗赢得时间。乙脑属于中医的“暑温”,辨证为邪在气分,阳明实热者以白虎汤(生石膏、知母、粳米、甘草)加减,病邪入营血者,以清营汤、清瘟败毒饮或安宫牛黄丸、白虎汤加减,都有良好疗效。

2.嗜盐菌属感染致胃肠型食物中毒,病情多危重,笔者在六十余年医疗工作中曾遇到十多例高烧、腹痛、血水样便,有的有意识障碍,诊断为本病危重患者。中医认为,本病系湿热疫毒所致,属热毒深陷,气阴俱损,辨证给予芍药汤、白头翁汤、犀角地黄汤,结合参附汤,清热解毒,凉血化湿,回阳固脱,多获满意疗效。

3.对一些细菌感染性疾病,例如败血病,对邪入营血高热者给予羚羊角粉清心(血)热,解热毒,只需0.5~1g冲服,就有良好退热作用。辨证应用清瘟败毒饮(为清热生津的白虎汤,清热解毒、凉血化瘀的犀角地黄汤和治疗“三焦”大热的黄连解毒汤三方组成)加减清热凉血,泻火解毒,对防治中毒性休克,挽救重症患者,有时会起到单用三代头孢菌素起不到的作用。

4.对一些亚健康状态、功能性疾病,例如中医所谓的梅核气或癔球、呃逆、五心烦热、自汗等症,西医无从下手,面对患者痛苦,找不到器质性损害,西医对之乏术,但应用中医药调理效果却很好。就梅核气来说,本病属中医的气机郁结,痰涎凝聚,痰气相搏,逆于咽喉,若“炙脔”梗阻,咯之不出,咽之不下,治以半夏厚朴汤,随症加减。方中用半夏化痰开结,和胃降逆;厚朴行气开郁,下气除满,生姜散逆气,可助厚朴降逆;咽喉为肺之门户,用苏叶芳香宣肺,顺气宽胸。诸药同用,共奏行气开郁、降逆化痰获效。呃逆有时找不到明确病因,有时仅为一般慢性胃炎,却呃逆频频,医治乏效。中药丁香柿蒂汤(主治胃寒呃逆)辨证应用具有良好疗效。其他如当归六黄汤、清骨散、麦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加减滋阴降火敛汗治疗阴虚内热、五心烦热及盗汗,使用玉屏风散(黄芪、白术、防风)治疗表虚自汗等证,均可收到满意疗效。

5.中医博大精深,须加强经典著作学习,努力发掘,深入钻研。予在临床工作中曾遇“寒疝”二十余例,兹将病情严重的一例附下:患者为女性,34岁。胃脘胀满,隐痛作冷,若巨型冰块堵塞于内,呕恶不食8个月,体重仅35kg,极度瘦弱,患者神疲乏力,少气懒言,肢冷,舌薄小,苔白垢,脉沉弱无力,胃镜检查仅为慢性胃炎,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肝、胆、胰及内分泌均无异常,中西医药久治不愈。初诊认为脾肾阳虚,脾胃虚寒,阴寒极盛。因患者体弱,未敢贸用下法,试予温补法治疗。给香砂六君子汤、理中汤加减,处方:党参30g,黄芪30g,炒白术8g,云苓8g,清夏6g,厚朴8g,干姜8g,肉桂6g,木香6g,白芍12g,炙甘草6g。服药3剂,胃脘凉感似减,疗效不著。据《金匮要略·腹满寒疝宿食病脉证》,腹满不减、阴寒(凉)结块、有隐痛及轻压痛者应为“寒疝”之“寒积”实证,遂改温补法为温下法治疗,用温脾汤(大黄、附子、人参、干姜、甘草)加减,以肉桂易附子,并重用肉桂补火助阳、温经止痛,加荜茇,处方:党参30g,炒白术8g,黄芪30g,大黄12g,肉桂10g,荜茇6g,干姜6g,厚朴8g,白芍12g,木香6g,炙甘草4g。服药2剂,腹泻粥样便2次,胃脘冰块堵塞感显消,腹胀好转,但仍有胃脘作凉。原方去大黄、荜茇,增大肉桂量(12g)改干姜为高良姜加强祛胃寒作用,辨证治疗,又经二十多天治疗,病情逐渐好转。

三、中西医结合是创造“中国医学”重要力量

辨证论治是中医的精髓,中西医结合的特点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中西医结合工作者是“中国医学”的重要创造者,担负着未来使命。“医命之道,贵在专深。”要立足于高起点,深入系统学习中西医经典和精尖端知识,还要注重实践和总结,继承发扬中西医学之长,两手都要硬。

1.西医有西医的长处,但也有不少短板。拿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来说,当前西医能对导致本病的病毒(HBV)有效控制从而阻止本病的恶化发展,但对本病导致的肝炎、肝纤维化(“癥积”),西医尚乏有效治疗方法。为此,笔者应用西药干扰素、核苷(酸)类药物抗病毒,同时使用笔者研制的中药“益肝康”对肝炎、肝纤维化进行治疗,获88.3%疗效(82.6%的炎症、坏死改善,肝纤维化逆转总有效率92.8%),并获国家发明专利。

2.拿急腹症来说,中西医结合治疗,对急性阑尾炎(肠痈,毒热壅结,血瘀肠中)辨证应用大黄牡丹皮汤加减,对急性胰腺炎(结胸证,肝气郁滞,湿热蕴结于肝胆)辨证应用清胰汤,可提高治愈率,减少手术治疗,提高手术成功率。

3.其他,如慢性胃肠病、胆系疾病、流感乃至癌肿的辅助治疗等。

中西医结合临床应用价值不胜枚举,中西医各有所长。我国医学体系由中医、西医和隶属于中医的中西医结合组成,“三驾马车”齐奔共跑,各自发展,相互借鉴,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生发展,共同提高。中医、西医和中西医结合工作者在临床诊疗工作中要“适中则中,宜西则西,需结合用药者则中西医结合治疗”,因病制宜,选择应用,这是中国医学的特点和优势。应该更多地涌现出一些中西医结合高手,这是促进我国医学发展、造福人类的大事。

为此,我认为,应对中西医结合工作给予更多的爱护和支持。

1.中医药学博大精深,要呵护、扶持、继承、发展。老一代知识渊博、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名老中医相继离世,尚存者多已届耄耋之年,亟须抢救性继承,使之代有传人。

2.加强名老中医经验传承工作,改善工作条件,配备跟师助手。作为高徒或研究生,要认真学习中医基础理论、经典著作,结合临床实践,对有关疑难病证进行研究、总结,开展学术交流。尽快落实好“传承工作室建设”各项规划和措施。

3.继续开办脱产高级“西学中”班,开办中医经典著作脱产学习班,组织中西医工作者深入学习、研究、继承、开发《伤寒论》《金匮要略》等经典著作。 l8pCFWx/whgwZlUdqK+QiflbyQZVViKMQjd6QvleVnuYjVrQbgozVzXQiMFMnIk9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