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线选择技术使 MIMO 系统的硬件结构得以简化,用相对较少的收发射频链路支持较多的天线,从而使 MIMO 系统不再受射频成本的制约。尤其是对于大规模天线阵列, MIMO 系统编码和译码算法的复杂度显著增加。如果采用天线选择技术,可以有效降低发送和接收的算法复杂度,并能保证通信系统的性能。
因此,在 MIMO 系统的发送端采用天线选择技术,即从任意数目的发射天线阵列中,选择与接收射频链路相匹配的、满足 SM 系统数目要求的若干个最佳天线进行信号发射,保证 SM 系统的每个射频链路都能工作在最佳状态,从而使 MIMO 系统获得最大的信道容量,这样不仅降低了系统成本和接收端的复杂性,而且保留了 MIMO 系统的优越性能 [113] 。根据 SM 的工作原理,并结合天线选择思想,图 2.4 给出了可进行天线选择的 SM 系统模型。
图 2.4 所示系统模型中,发送端设置天线数为 N T ( N T 为任意数目),射频链路数为 L T ( L T ≤ N T , L T =2 k ),接收端设置接收天线数为 N R ,射频链路数为 L R 。为了降低系统接收端复杂度和算法运算量,指定 N R = L R ,即只在发送端采用天线选择技术。 MIMO 信道增益矩阵记为 H MIMO ( N R x N T ),经过天线选择后的 SM 系统所用 MIMO 信道矩阵记为 H SM ( L R x L T )。因为每一次选取的最佳发射天线数目不同,获得的信道增益矩阵 H SM 也不相同,但要保证进行天线选择后的 SM 系统射频链路接收信噪比最大。
图 2.4 可进行天线选择的 SM 系统模型
在图 2.4 所示的 SM 系统模型中,假定收发天线之间的信道是 Rayleigh 衰落信道,那么信道矩阵可表示为 H MIMO ( N R , N T )=[ h ij ] , i =1,…, N R , j =1,…, N T ,其中 h ij 表示从第 j 根发送天线到第 i 根接收天线的信道系数。在无天线选择的情况下,接收端信噪比表示为
(2.5)
式中: γ 0 为发送端总的信噪比; γ 为每条发射链路的平均信噪比。
最佳的发送天线选择准则是:从信道矩阵 H MIMO 的所有 N T 列中选择其中的 L T 列,使 的值达到最大,即从 H MIMO 所有列中选择 L T 个拥有最大 Frobenius 范数(简称 F 范数)的列。则接收端信噪比表示为
(2.6)
式(2.6)中 Y j = 表示经过排序的信道矩阵 H MIMO 的 F 范数,可以得出 Y 1 ≥ Y 2 ≥…≥ ≥…≥ 。 N T 越大,可供选择的路径增益越大,进而 的值就越大,由此可推出 γ Sele ≥ γ No 。这意味着发送端进行天线选择后,系统的信噪比得到提高 [114] 。
发送端天线选择后需进行数字调制,接收端对接收的信号要进行解调,就需要考虑误比特率的影响。采用相干解调的误比特率近似公式为 [4]
(2.7)
其中 α M 和 β M 取决于调制类型和近似方法。对于最近邻近似, α M 是星座图中最小距离 d min 的近邻个数,而 β M 是反映 d min 与平均符号能量之间关系的常量。 γ s 为符号信噪比,若 γ b 为比特信噪比, M 为调制阶数,则有
γ s = β b log 2 M
(2.8)
从实际性能的角度出发,我们更关心误比特率 P b 与 γ b 的关系,利用
P s ≈ P b log 2 M
(2.9)
则可推出相干解调的误比特率近似式。表 2.1 给出了相干解调时的近似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公式。
表 2.1 相干解调时的近似误符号率和误比特率
注 为平均符号能量, 为平均比特能量。
在高信噪比条件下,相干解调时近似的误比特率为
(2.10)
其中 = α M /log 2 M , = β M log 2 M 。
接收端为了获得分集增益,通常设置多根天线,常用线性解码方法很多,如 ZF/MMSE 解码性能良好,但需要对信道矩阵求逆,尤其是天线数目较大时,解码的复杂度较高 [115-116] 。 MRC 解码无须求逆,计算复杂度降低,如 2.4 所示的模型,采用 MRC 方式合并后,对于固定的信道增益,短期误比特率近似表示为 [113]
(2.11)
式中: γ ∑ 为 MRC 合并后的接收信噪比。
那么,接收端合并输出的平均误比特率可近似表示为
(2.12)
其中
(2.13)
式中: 为 MRC 合并后的平均接收信噪比; f ( γ ∑ )为合并接收信噪比 γ ∑ 的概率密度函数( probability distribution function,PD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