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节
康复

一、康复的概念与内涵

(一)康复的概念

1910年起,“康复”一词才应用于残疾人,意思是指使残疾人恢复原来的地位、权利、财产、名誉及正常生活的能力。

1969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康复定义为:“康复是指综合地和协调地应用医学的、社会的、教育的和职业的措施,对患者进行训练和再训练,使其活动能力尽可能地达到较高的水平。”1981年,WHO重新修订的康复定义为:“康复是指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以减轻残疾的影响和使残疾人重返社会。康复不仅是指训练残疾人使其适应周围的环境,而且也指调整残疾人周围的环境和社会条件,以利于他们重返社会。”WHO在1993年的一份正式文件中提出:“康复是一个帮助病人或残疾人在其生理或解剖缺陷的限度内和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根据其愿望和生活计划,促使其在身体上、心理上、社会生活上、职业上、业余消遣上和教育上的潜能得到最充分发展的过程。”所以,康复应以“全面康复”为主要原则,以“重返社会”为最终目的。

综上,康复是指综合、协调地应用各种措施,以减少病、伤、残者的身体、心理和社会的功能障碍,发挥其最高潜能,使其能重返社会,提高其生存质量。所以,康复是使残疾者和功能障碍者恢复功能、恢复权利的过程。

(二)康复的内涵

1.康复对象

主要是残疾者,即因损伤及急、慢性疾病和老龄化带来的功能障碍者和先天发育障碍者。

2.康复领域

包括医学康复或医疗康复、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

3.康复措施

康复措施包括所有能消除或减轻身心功能障碍的措施,以及有利于教育康复、职业康复和社会康复的措施,不仅使用医学技术,而且也使用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工程学、信息学等方面的方法和技术,并包括政府政策、立法等举措。

4.康复目标

积极运用各种手段,尽可能地使患者各方面的潜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

5.康复提供者

康复提供者不仅是康复工作者,社区、残疾者本人及家属都需要参与康复的计划和实施。

二、康复的分类

现代康复必须遵循全面康复的原则,即采用各种有效的措施使残疾人得到整体的康复,并能重返社会。所以说,仅依靠医学的方法是很难实现康复的,要综合协调地应用医学康复、社会康复、教育康复和职业康复四个方面的措施和手段。

(一)医学康复

是指通过医疗手段促进康复的方法。包括医学领域内使用的一切治疗方法,如手术治疗、药物治疗、生物治疗、康复工程、物理因子疗法、作业疗法、言语疗法、中医学疗法。

(二)社会康复

社会康复是指从社会的角度推进和保证残疾人在就业、环境改造、社会福利等方面的康复,使其适应环境,充分参与社会生活。

(三)教育康复

教育康复主要是通过各种教育和培训以促进康复。例如,对聋哑儿童、智障儿童、视障儿童的普通教育和特殊教育。

(四)职业康复

职业康复主要是对残疾人进行职业能力的评定,指导其职业训练,促使其恢复就业资格,帮助其取得就业机会,通过不断挖掘残疾人的自身潜能来帮助其实现个人价值和尊严。

以上四个方面的措施和手段不是独立施行的,而是紧密联系、互相配合的,也并非每一位残疾人都需要实施社会康复、教育康复或职业的康复措施和手段。

三、全面康复

由于功能障碍广泛涉及身体、心理、语言、精神、家庭、教育、职业和社会等诸多方面,因此,必须在现代康复理论的指导下,采取综合的康复措施,才能使病伤残者在身心、社会、职业和经济能力等方面获得最大限度的恢复。全面康复主要是指医疗、教育、职业与社会四大方面的康复。

(1)医学康复。医学康复(medical rehabilitation)是指利用各种医疗(如物理疗法、作业疗法、康复工程等)手段帮助病伤残者最大限度地改善或恢复功能,为其重返社会创造必要的条件。因此,医学康复既是康复综合措施中首要的措施,也是全面康复的基础。

(2)教育康复。教育康复(educational rehabilitation)是指通过教育和训练手段来提高病伤残者的文化素质和社会能力,即实现受教育的权利,包括文化教育、特殊教育、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等,教育康复的主要内容应根据病伤残者的特点而定。

(3)职业康复。职业康复(vocational rehabilitation)是指通过对病伤残者就业前的咨询、职业能力的评价、职业教育、技能训练、就业安置及就业后的随访,使残疾者最终能切实可行地具备适应某项工作的能力,即为残疾者创造就业条件并助其自食其力。职业康复对实现康复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是帮助病伤残者自立于社会的根本途径。

(4)社会康复。社会康复(social rehabilitation)是指在适应社会的层次上采取的各种措施,减少或消除不利于残疾人重返社会的各种障碍,这涉及保障残疾人合法权益,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困难,改善生活福利条件等诸多方面,如建筑物无障碍设施,制定和宣传法律法规,提供残疾人参与社会活动的各种机会等。创造一个有利于使残疾人重返社会的环境是实现康复目标的最终保证。

四、康复的形成与发展

(一)形成历程

康复与康复医学的形成和发展曾经历了漫长的历程,一般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萌芽期(约在19世纪初期以前)。自古以来,人类在不知不觉中已知道利用自然因素(如阳光、水、热等)来处理病痛和强身健体,如我国早在古代就有用针灸、导引、按摩、吐纳(气功)、五禽戏等治病疗伤的历史,这是运动疗法最早的萌芽。

(2)形成期(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随着物理学的发展,电、光等物理因素开始被应用于治疗伤病,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伤和脊髓灰质炎的流行导致残疾者增多,刺激了物理医学的诞生,并逐渐形成了早期的物理医学。

(3)确立期(20世纪70年代之前)。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大批的伤病员亟待康复治疗。康复工作者为了使伤员能尽快恢复,将多学科综合应用于康复治疗,如物理治疗、作业治疗、心理治疗、语言治疗、假肢和矫形支具装配等,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推动了康复医学的发展,并得到了医学界的广泛认可。1950年,“国际物理医学与康复学会”(ISPMR)成立。由此,康复医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69年,“国际康复医学会”(IRMA)的成立进一步确立了康复医学的地位。由此可见,康复医学的产生和发展正是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此时的康复概念已不仅仅是单纯的身体康复,而是发展到了躯体、精神、职业和社会生活的全面康复。

(4)发展期(20世纪70年代之后)。康复医学已渗入临床的各个领域,并被社会所重视,成为一门有强大生命力的学科。20世纪80年代后,新技术和新材料的广泛应用,促进了康复功能检查及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国际社会将1981年定为“国际残疾年”,并制定了“1983—1992”国际残疾人十年社区康复全球发展规划,随后,社区康复在全球迅速发展。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引入现代康复医学,1983年,相继成立了“中国假肢伤残康复中心”“中国康复医学研究会”,这不仅使全社会残疾者康复得到了发展,而且,在临床医学的治疗前、治疗中和治疗后的康复医学也都有了很大的发展。1988年,国务院批准颁布实施了《中国残疾人事业五年工作纲要》(1988—1992)。1991年5月,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该法全面地规定了残疾人权利,有利于他们平等参与社会生活;论述了康复的职责、组织实施、人员培养和器具管理等;明确了“以康复机构为骨干、社区康复为基础、残疾人家庭为依托,以实用、易行、受益广的康复内容为重点”的残疾人康复工作指导原则。近年来,在政府和社会的重视下,社区康复得到积极倡导和推广,我国已将发展康复医疗纳入了国家卫生改革与发展的计划,并提出了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六位一体”的社区卫生服务方向。社区康复是当今世界大力推广的康复新途径,也是康复发展的趋势。我国的康复事业已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二)发展基础

近年来,康复医学日渐受到重视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疾病谱的改变。传染病曾经是威胁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疾病。随着抗生素和疫苗的广泛使用,一些传染病逐渐得到控制,而其他慢性病和致残性疾病相对增加。人类的死因构成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心脑血管病、脑卒中、癌症和意外伤害已成为主要死因,并向“慢性化、残疾化、老年化”转变。这与人类疾病结构的变化相吻合,这些患者除急性死亡外,有相当一部分可长期存活,但留下后遗症或功能障碍,这给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经济和精神负担。此外,随着医疗水平和抢救成功率的提高,有功能障碍或后遗症者也随之增多,而病伤残者存活后的功能恢复和生活质量的提高成了凸显的问题,在急性期治疗之后,他们的预后主要依靠康复治疗及护理。

(2)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①人口平均寿命延长:人口老龄化给中国的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庞大老年群体的养老、医疗、社会服务等方面需求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目前,我国许多省市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超过总人口的10%。老年病、慢性病的增多,使老年康复的问题更显突出。②工业与交通日益发达:工伤、交通事故、环境污染、职业病与中毒等绝对人数比以往增多。③文体活动日益发展:杂技、体操、跳水、赛车、探险等难度较高、风险较大,遭遇意外损伤后致残的危险性增大。

(3)严重的自然灾害和战争的应对。目前,人类尚未完全控制自然灾害和战争带来的危害。因此,地震和战争等天灾人祸难以避免,而由此造成的重大伤残更离不开康复医疗的帮助。

(4)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的关注客观上也增加了对康复医学的需求,他们希望伤残后能自理生活,“残而不废”,过有意义的生活,即不仅要生存,生活得好,还要在社会上发挥一定的作用。例如,肢体病伤残者经过装配机电手等先进假肢或自助器具后,绝大多数人能生活自理,并选择到合适的职业,重新参与社会活动并履行职责。 6w69LBIVGehjFgVJdZBZ4qyCeH3yzHnLtb6y/UUbx+XGiTfhLuKIKGZkATlrRw+R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