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霸思考
·林黛玉为什么回答宝玉时说“不曾读书”?
·黛玉、宝玉为什么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
·王熙凤的出场表现了她什么样的性格?
那林黛玉,身体刚好,原不忍离父进京,无奈外祖母一定要她去,父亲也劝她前往。黛玉这才洒泪拜别,随了荣国府的人登舟而去。
黛玉那日弃舟登岸时,早有荣国府打发了轿子车辆等候了。林黛玉常听母亲说,外祖母家与别家不同,因此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唯恐被人耻笑了。行了半日,忽见街北蹲着两个大石狮子,三间兽头大门,门前列坐着十来个华冠丽服之人。正门之上有一匾,匾上大书“敕造
[1]
宁国府”五个大字。黛玉想道:这必是外祖的长房
了。又往西行,不多远,照样也是三间大门,方是荣国府了。几个穿红着绿的丫头,见黛玉来了,笑迎上来,一面回话:“林姑娘到了。”
黛玉刚进入房间,只见两个人搀着一位鬓发如银的老母迎上来,黛玉便知是外祖母。正要拜见,早被外祖母一把搂入怀中,心肝儿肉叫着大哭起来,黛玉也哭个不住。一时众人慢慢解劝住了,黛玉方拜见了外祖母。贾母一一指给黛玉:“这是你大舅母
,这是你二舅母
,这是你先珠大哥的媳妇珠大嫂子
。”黛玉一一拜见过。贾母又说:“请姑娘们来。今日远客才来,可以不必上学去了。”众人答应了一声,便去了两个。
不一时,只见三个奶嬷嬷
[2]
和五六个丫鬟,簇拥着三个姊妹
来了。第一个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第二个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她们钗环裙袄,都是一样的妆饰。黛玉忙起身迎上来见礼,互相认识过,大家归了座。丫鬟们斟上茶来。又说了些黛玉母亲如何得病,如何请医服药,如何发丧
之类的话。贾母不免又伤感起来,说:“我这些儿女,所疼者独有你母,今日却先舍我而去,连面也不能一见,今见了你,我怎不伤心!”说着,把黛玉搂在怀里,又呜咽起来。
众人见黛玉年貌虽小,但其举止言谈不俗,身体面庞虽怯弱不胜,却有一段自然的风流
态度,便知她有不足的病症。于是问:“常服什么药?”黛玉道:“我从会吃饮食时就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都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说若要病好,除非从此以后总不许见哭声。疯疯癫癫,也没人理他。如今还是吃人参养荣丸。”贾母道:“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呢。叫他们多配一料就是了。”
一语未了,只听后院中有笑声,说:“我来迟了,不曾迎接远客!”黛玉诧异
[3]
道:“这些人个个敛声屏气,这来者是谁,这样放纵无礼?”心下想时,只见一群媳妇丫鬟围拥着一个人从后房门进来。这个人打扮与众姑娘不同,彩绣辉煌,恍若神妃仙子: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黛玉正不知以何称呼,只见众姊妹都忙告诉她道:“这是琏嫂子。”黛玉虽不识,也曾听见母亲说过,大舅贾赦的儿子贾琏,娶的就是二舅母王氏的内侄女
,自幼假充男儿教养的,学名王熙凤。黛玉忙赔笑见礼,以“嫂”称呼。这熙凤携着黛玉的手,上下细细打量
了一下,仍送到贾母身边坐下,笑道:“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竟不像老祖宗的外孙女,竟是个嫡亲的孙女,怨不得老祖宗天天口头心头一时不忘。只可怜我这妹妹这样命苦,怎么姑妈偏就去世了!”说着,就用手帕擦泪。贾母笑道:“我才好了,你倒来招我。你妹妹远路才来,身子又弱,才劝住了,快不要再提这话。”这熙凤听了,忙转悲为喜道:“正是呢!我一见了妹妹,一心都在她身上了,又是喜欢,又是伤心,竟忘记了老祖宗。该打,该打!”又忙携黛玉的手,问:“妹妹几岁了?可也上过学?现吃什么药?在这里不要想家,想要什么吃的,什么玩的,只管告诉我,丫头老婆们不好了,也只管告诉我。”一面又问婆子们:“林姑娘的行李东西可搬进来了?带了几个人来?你们赶早打扫两间下房,让她们去歇歇。”
贾母又让黛玉去见两个母舅。到了二舅贾政住处,二舅母王夫人对黛玉说:“我有一句话嘱咐你:我有一个孽根祸胎
[4]
,是家里的‘混世魔王’。你以后不要理睬他,你这些姊妹都不敢沾惹他的。”黛玉也常听母亲说,二舅母家的表哥,衔玉而生,顽劣异常,厌恶读书,最喜与女孩子厮混,外祖母又极溺爱,无人敢管。于是赔笑道:“舅母说的,可是衔玉所生的这位哥哥?在家时也曾听见母亲常说,这位哥哥比我大一岁,小名就唤宝玉,虽然顽劣,说在姊妹情中极好的。”王夫人笑道:“你不知道,他嘴里一时甜言蜜语,一时有天无日,一时又疯疯傻傻,不要信他。”黛玉一一地都答应着。只见一个丫鬟来回:“老太太那里传晚饭了。”王夫人忙携黛玉去贾母房中。入门只见贾母正面榻上独坐,两边四张空椅。熙凤忙拉了黛玉在左边第一张椅上坐了,黛玉十分推让。贾母笑道:“你舅母你嫂子们不在这里吃饭。你是客,理应如此坐的。”黛玉方落了座。外间伺候的媳妇丫鬟虽多,却连一声咳嗽也听不见。寂然饭毕,各有丫鬟用小茶盘捧上茶来。当日林如海教女以惜福养身,说饭后等饭粒咽尽,过一时再吃茶,方不伤脾胃。今黛玉见这里许多事情不合家中规矩,不得不随的,少不了一一改过来,因而接了茶。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洗完手,又捧上茶来,这才是吃的茶。贾母说:“你们去吧,让我们自在地说说话儿。”王夫人等人告退。贾母问黛玉念何书,黛玉道:“只刚念了‘四书
’。”黛玉又问姊妹们读何书。贾母道:“读的是什么书,不过是认得两个字,不是睁眼的瞎子罢了!”
一语未了,只听外面一阵脚步响,丫鬟进来笑道:“宝玉来了!”丫鬟话未报完,已进来了一位年轻的公子:面若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鬓若刀裁,眉如墨画,面如桃瓣,目若秋波。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项上金螭璎珞,又有一根五色丝绦,系着一块美玉。黛玉一见,吃一大惊,心下想道:“好奇怪,倒像在哪里见过一般,何等眼熟到如此!”只见这宝玉向贾母请了安,贾母就命:“去见你娘来。”宝玉即转身去了。一时回来,再看,已换了冠带,越显得面如敷粉,唇若施脂,转盼多情,语言常笑。天然一段风骚,全在眉梢,平生万种情思,悉堆眼角。
宝玉早已看见多了一个姊妹,就料定是林姑妈的女儿,忙来作揖
[5]
。相见完毕归座,细看黛玉形容,与众人不同:两弯似蹙
[6]
非蹙罥烟眉
[7]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
,病如西子胜三分
。宝玉看罢,笑道:
“这个妹妹我曾见过的。”贾母笑道:“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她?”宝玉笑道:“虽然未曾见过她,然而我看着面善,心里就算是旧相识,今日只作远别重逢,也未尝不可。”宝玉就走近黛玉身边坐下,又细细打量一番,问:“妹妹可曾读书?”黛玉道:“不曾读,只上了一年学,稍微认得几个字。”宝玉又道:“妹妹尊名是哪两个字?”黛玉便说了名。宝玉又问表字。黛玉道:“无字。”宝玉笑道:“我送妹妹一妙字,莫若‘颦颦’二字极妙。”又问黛玉:“可也有玉没有?”众人不解他的话,黛玉便猜测着因他有玉,所以问我有无,于是答道:“我没有那个。想来那玉是一件稀罕物,岂能人人有的。”宝玉听了,顿时发作起痴狂病来,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骂道:“什么稀罕物,连人的高低也不懂,还说‘通灵’不‘通灵’呢!我也不要这东西了!”吓得众人都争着去拾玉。贾母急得搂了宝玉道:“孽障!你生气,要打骂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宝玉满面泪痕哭道:“家里姐姐妹妹都没有,单我有,如今来了这么一个神仙似的妹妹也没有,可知这不是个好东西。”贾母忙哄他道:“你这妹妹原是有这个的,因你姑妈去世时,舍不得你妹妹,没有办法,就将她的玉带去了。”说着,就从丫鬟手中接过来,亲自给他戴上。宝玉听如此说,想一想大有情理,也就不说别的了。
黛玉宝玉都跟贾母住在一起。当晚宝玉已经睡了,丫鬟袭人
见里面黛玉还未安息,悄悄地进来,笑问:“姑娘怎么还不安息?”黛玉忙让
:“姐姐请坐。”袭人在床沿上坐了。鹦哥
笑道:“林姑娘正在这里伤心,自己淌眼抹泪地说:‘今儿才来,就惹出你家哥儿的狂病,倘若摔坏了那玉,岂不是我的过错!’”。袭人道:“姑娘快别这样,将来只怕比这个更奇怪的笑话儿还有呢!快别多心!”黛玉道:“姐姐们说的,我记着就是了。”大家又说了一会儿,方才安歇。
“林黛玉进贾府”一回,通过黛玉的所见所闻,展示了贾府的具体环境和等级礼法。众多人物登场亮相,其中,王熙凤的出场很经典:未见其人,先闻其声。别人在贾母面前都是屏声敛气,她却放纵无礼,让我们未见到王熙凤就已经知道了她在贾府的地位和她泼辣的个性。
黛玉从此客居异乡,开始了寄人篱下的生活,她的多愁,她的眼泪,都是由此而来,也为宝黛的爱情悲剧埋下了伏笔。
[1] 敕 造:奉帝王的命令建造。敕,皇帝的诏令。
[2] 奶 嬷 嬷 :乳母,老年女仆。
[3] 诧 异:惊讶,奇怪。
[4] 孽 根祸胎:因为贾宝玉是封建家族的叛逆者,所以在父母眼里他是“孽根祸胎”“混世魔王”。
[5] 作 揖 :旧时的一种行礼形式,两手抱拳高拱,身体前躬,向人敬礼。
[6] 蹙 :皱(眉)。
[7] 罥 烟眉:形容眉毛好看,像一缕轻烟。罥,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