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而不往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都是有来有往的,就像有作用力就必然会有反作用力。所以,有度量容人,才能被人所容;反之,如果自视清高,容不下别人,自然也不会被人所容,这无疑是给自己的为官和成事之路设下了障碍。
在三国的时候,有这么一段故事,说的是恃才傲物的祢衡。
三国时期的祢衡很有文才,在当时很有名气。但是,他不把别人放在眼里,经常说除了孔融和杨修,其他人都是碌碌无为,没有一点本事。也正因他容不得别人,别人自然也容不下他。最终他因才高气傲,被黄祖杀了。
祢衡最先经过孔融的推荐,去拜见了曹操。见礼之后,曹操并没有立即让祢衡坐下。祢衡仰天长叹:“天地这么大,怎么就没有一个人!”曹操说:“我手下有几十个人,都是当今的英雄,怎么说没人?”祢衡说:“请讲。”曹操说:“荀或、荀攸、郭嘉、程昱机深智远,就是汉高祖时候的萧何、陈平也比不了,张辽、许褚、李典、乐进勇猛无敌,就是古代猛将岑彭、马武也赶不上;还有从事吕虔、满宠,先锋于禁、徐晃;又有夏侯惇这样的奇才,曹子孝这样的人间福将。怎么说没人?”祢衡笑着说:“您错了!这些人我都认识,荀或可以让他去吊丧问疾,荀攸可以让他去看守坟墓,程昱可以让他去关门闭户,郭嘉可以让他去读词念赋,张辽可以让他去击鼓鸣金,许褚可以让他去牧羊放马,乐进可以让他去朗读诏书,李典可以让他去传送书信,吕虔可以让他去磨刀铸剑,满宠可以让他去喝酒吃糟,于禁可以让他去背土垒墙,徐晃可以让他去屠猪杀狗,夏侯惇称为‘完体将军’,曹子孝叫做‘要钱太守’。其余的都是衣架、饭囊、酒桶、肉袋罢了!”
曹操听了这番话很生气,说:“你有什么能耐?敢如此口出狂言?”祢衡说:“天文地理,无所不通,三教九流,无所不晓,上可以让皇帝成为尧、舜,下可以跟孔子、颜回媲美。怎能与凡夫俗子相提并论!”这时,张辽在旁边,拔出剑要杀祢衡,曹操阻止了张辽,悄声对他说:“这人名气很大,远近闻名。要是杀了他,天下人必定说我容不得人。他自以为了不起,所以我要他任教吏,以便侮辱他。”一天,祢衡去面见曹操,曹操特意告诉看门人:“只要祢衡到了,就立刻让他进来。”没想到祢衡衣衫不整,还拿了一根大手杖。他没有进去,坐在营门外破口大骂,使曹操侮辱他的目的没能达到。有人又对曹操说:“祢衡这小子实在太狂了,把他押起来吧!”曹操当然很生气,但考虑后还是忍住了,说:“我要杀他还不容易?不过,他在外总算有一点名气。我把他送给刘表,看看结果又会怎么样吧。”就这样,曹操没有动祢衡一根毫毛,让人把他送到刘表那儿去了。
到了荆州,刘表对祢衡不但很客气,而且“文章言议,非衡不定”。但是,祢衡傲慢之习不改,多次奚落、怠慢刘表。刘表又出于和曹操一样的动机,把他送给了江夏太守黄祖。
到了江夏,黄祖也能“礼贤下士”,待祢衡很好。祢衡常常帮助黄祖起草文稿。有一次,黄祖握住他的手说:“大名士,大手笔!你真能体察我的心意,把我心里想说的话全写出来啦!”但是,后来在一条船上,祢衡又当众辱骂黄祖,说黄祖“就像庙宇里的神灵,尽管受大家的祭祀,可是一点儿也不灵验”。黄祖下不了台,恼怒之下,把祢衡杀了。祢衡死时不到三十岁。曹操知道后说:“迂腐的儒士摇唇鼓舌,自己招来杀身之祸。”
人贵有自知之明。因此作为领导者千万不要卖弄聪明,狂妄自大,一副不可一世的样子。苏格拉底曾告诫他的门徒:“你只知道一件事,那就是你一无所知。”孔老夫子也说:“人不如,而不恨,不亦君子!”这些话,有一个共同的意思,就是一个人即使真的很聪明,也不要太出风头,要藏而不露,大智若愚。也就是说,在为人处世中,不要卖弄自己的雕虫小技,不要故意显示自己比别人聪明,更不要因此就不能容纳他人,对于领导者而言更是如此。
那么,到底应该如何做,才能容人且为人所容呢?
首先,不要总是鹤立鸡群,要学会“从众”,跟着别人的步履前进。这种适当从众的做人方法,至少有两大实际意义:一是社会上的群居生活,需要大家互相合作。二是在某些情况下,当你茫然不知所措时,你该怎么办?当然是仿效他人的行为与见解,从而发掘正确的应对办法。
其次,俗话说:大智若愚,不要让别人总是感觉你比他聪明。即使你出于善意,别人也有可能误解。如果别人有过错,无论你采取什么方式指出别人的错误:一个蔑视的眼神、一种不满的腔调、一个不耐烦的手势,都可能带来难堪的后果。
其实,你的下属和你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都各有主张,不能把他们都看成是一无所知的人。但大多数领导都不喜欢采纳别人尤其是下属的主张,因为这往往会被认为有失身份,有损体面。如果你把同事都看成是庸才,认为只有自己有真知灼见,那么在一个团体内,你很可能是最先被淘汰出局的人。“聪明”是相对的,是指在某一具体的方面或相对于某一具体的人而言的。你在这个人面前很聪明,而在另一个人面前,很可能就不怎么样。因此,对于自己的下属,尤其是有才能的下属,要能容纳他并宽容地对待他,这样才能做好领导工作,成为一名出色的领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