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管理者需强调员工的共同愿景

只有把员工和企业的利益放在一起,公司才能长足发展。我们还需要注意的是,共同愿景并不是组织成员的个人愿景的单纯相加。从个人愿景上升到共同愿景还需要一个过程。如果组织成员仍旧停留在个人愿景的层面上,那么其简单相加反而会阻碍组织的功能的发挥,不能形成一种统一的团队精神。

共同愿景的确定必须科学,管理者必须强调共同愿景的建立而非诸多个人愿景的简单相加。不管怎么说,共同愿景应由个人愿景汇聚而成,借着汇聚个人愿景,共同愿景才能获得能量。有意建立共同愿景的管理者,必须持续不断地鼓励成员发现自己的个人愿景。如果组织成员没有自己的愿景,那么他们,所要求遵从的共同愿景就不会有融合他们个人的意愿,这就丧失了建立共同愿景的初衷。同时要注意单有个人愿景是不行的,一定要有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同愿景。因为,共同愿景远比个人愿景更具有创造性张力。

那么,如何由个人愿意形成共同愿景呢?

首先,建立共同愿景的第一步,就是放弃由管理决策层来宣布这一共同愿景,共同愿景应该以员工的利益为重。传统的由上至下的行政性指导易导致愿景的破产。而这些,又多是仍旧存在于企业中的官僚主义所造成的。在官僚主义的笼罩下,组织根本就无法形成一个共同愿景。只有拆除了官僚主义的壁垒,才能为共同愿景的建立扫清了第一个障碍。让共同愿景不再是官僚主义威逭下的服从意愿,而是每个组织成员发自于内心的愿景汇集的共同体。

共同愿景的建立,也需要一种宗教般的信仰,这样才可以产生强大的动力。共同愿景需要大家共同遵守,这里有一个很好的例子,那就是“敖包相会”。

去过内蒙你就会知道,原来此“敖包”并非是蒙古包,而是一种由大小石块堆积而成的圆形的实心的包状“建筑物”,“敖包”就是“堆”的意思。它通常建立在山顶、湖畔或者草原中醒目之处。据说围着敖包绕三圈,然后再拣三块石头丢到上面,这样就会得到神灵的庇佑;并且,每年阴历六月举行的“祭敖包”宗教活动也是蒙古族人最隆重的仪式之一。

然而经过考证,敖包先于神学的意义却是一种草原中的导航标志。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次遇到路标时奉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更何况有那么多人贡献,某个人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希望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最终将好事难成。

聪明的蒙古族人解决方案让人拍案叫绝,他们赋予了功能性的路标以宗教的意义,让路过的每个人,都自觉地对发挥路标功能的敖包进行建设,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的贡献。

共同愿景也不是单一问题的解答,它是所有人的共同愿望。如果仅把它当做单一问题的解答,那么一旦士气低落或策略方向模糊不清的问题解决以后,愿景背后的动力也就跟着消失了,这就使得愿景失去了“存活”的能源。

组织管理者必须把共同愿景当做理念的一部分,是持续进行,永无止境的工作。这是建立共同愿景的另一方面。

除此之外,共同愿景的建立还需要学习聆听。

善于建立共同愿景的管理者,是以日常用语谈论这个过程,以与日常生活交织在一起。

在组织中,要达到彼此的愿景真正得到分享及融会,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管理者和员工长时间探讨达成共识。共同愿景是由个人愿景互助成长而形成的。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学会聆听。聆听需要不凡的胸襟和不竭的耐性来容纳不同的意见。这并不意味我们必须为“大我”而牺牲“小我”的愿景,而是必须先让多样的愿景共存,并用心聆听,以找出能够超越和统合所有个人愿景的正确途径。 DGw6X8EuUINDa5S55CCHSVd5PNDmroKNzpiA8xu6eYMdLNkj/P6YCgzXqhZBs0z5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