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喜欢当着别人的面去指责对方的错误、批评对方。殊不知,也许你是无心,但对方会无地自容,觉得很丢面子。卡耐基说过:“对别人的当面指责,只会给自己带来顽强的反抗;而巧妙的暗示,则会让对方主动改正错误,还能为自己赢得爱戴。”对于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当孩子犯错的时候,有些家长总是不顾时间、地点就对孩子大声斥责,更有甚者还动手打孩子。但这样的教育并没有什么效果,反而会引起孩子的心理逆反,激起孩子的对立情绪,即使孩子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他也会宁折不弯,甚至强词夺理。
是人就会有自尊心,孩子也不例外,家长们千万不要忽略这一点。尤其在有外人在时,孩子的自尊心会更加强烈。家长如果总是对别人讲自己孩子的缺点或是在别人面前呵斥孩子,孩子的自尊心会大大受到伤害。孩子的自尊心比成年人要强得多。孩子会因为自尊心的受伤遭遇更多的打击。因此,当着别人的面对孩子进行批评的做法是不当的,这样非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更会给孩子心理上造成致命的打击。
相反,如果父母懂得尊重孩子,在他人面前赞美孩子,和孩子单独在一起的时候再批评孩子,孩子则很容易接受批评。
周末,王阿姨来阳阳家做客,送给阳阳一个包装精美的儿童大礼包。阳阳妈妈悄声交代阳阳,等王阿姨走了才能打开礼包品尝。但一转眼,阳阳已经把礼包打开了,他抓起一个果冻就吃了起来。
阳阳妈妈有些生气,当着王阿姨的面大声说:“你这孩子怎么这么嘴馋,真没礼貌!好像八辈子没吃过东西一样……”一语未了,阳阳嘟着嘴不高兴了,他生气地把礼包投掷到了妈妈身上。
为了解围,王阿姨急忙说:“没事没事,小孩子嘛。”接着,又微笑着对阳阳说:“阳阳,你今年上小学一年级了,你告诉阿姨你都会干什么呀?”
阳阳挺了挺胸膛,自信地说:“我是一个男子汉,会干许多事情呢!我会洗自己的衣服,会帮妈妈洗碗,替爸爸浇花……”
谁知,阳阳妈打断了阳阳的话,“你还好意思说呢,你洗衣服把衣服戳了一个洞,洗碗摔碎了一只碗,浇花时差一点就把花从花盆里浇走了。”阳阳的小脸涨得通红,他双手攥拳,气鼓鼓地跑回了自己的房间。
后来,阳阳呆在自己的小房间里半天不出来,任凭妈妈怎么敲门他都不理不睬。妈妈心里很郁闷,“我不就是说了几句嘛,阳阳为何这样气急败坏、耿耿于怀?”
父母在批评孩子时,要避免使孩子在他人面前感到难堪。俯身和叫孩子到没人的地方是最好的方式,这样做不仅保护了孩子的自尊心,也容易让孩子接受自己的说教。相反,如果总是当着别人的面批评孩子,立刻就让孩子没了面子,就算他有承认错误的心,但因为自己“下不来台”索性就和家长对抗到底了。
中国人最讲究“当面教子、背后训夫”。所谓“当面教子”,即家长喜欢当着其他人或众人的面,指出孩子曾犯或者在犯的错误,并对孩子进行“现场教育”。大多数家长有这样一种心态:让外人看到自己批评孩子,证明孩子有教养、有家教。但是,很多时候“当面教子”不但起不到教育的效果,还会使教育走向反面。
还有的家长总是喜欢用大吵大闹的方式批评孩子,这样一来,四周邻居没有一个不知道的,孩子的自尊心无形中就受到了伤害,放学回来遇到邻居也不好意思打招呼,只能脸红着跑过去。还有的家长喜欢在家里来客人的时候批评孩子,念叨孩子的缺点,在这种情况下,孩子的自尊心也会受到伤害,这样非但没有达到教育的效果,反而促使孩子产生对家长的逆反心理。
某周日下午,同学们应邀来到一位同学家聚会。正当他们玩得尽兴的时候,那位同学的家长回来了,一看到家里乱七八糟的场景,就当着大伙的面把自己的孩子臭骂了一顿。孩子因此感觉特别没有面子,非常尴尬。孩子因此跑到姥姥家去住了,每天上学、放学都回姥姥家。这样的僵局维持了两周左右,最后还是以家长主动道歉孩子才回家的结局告终。
家长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孩子会觉得特别没有面子,甚至会觉得是在被羞辱,其结果是把为什么挨训早就忘到脑后,只留下对父母的强烈反感。孩子甚至会怨恨父母,造成亲子关系紧张。曾经就有一个孩子对他的同学说:“我恨死我妈了,家里一来客人就批评我,越批评我,我越不服,越是要和她对着来。”有些孩子虽然表面没有很大的反应,但是问题并没有解决,有的甚至会把错事从表面转到背后,那就更危险了。
俗话说:“人要脸,树要皮。”孩子同样也是一个要脸的个体,经常在别人面前批评孩子,会严重挫伤孩子的自尊心。在没人的时候悄悄批评孩子,孩子才不会感到反感,孩子还会因为家长的“给面子”而倍感愧疚,这样做更有利于纠正孩子的错误。家长要让孩子认识到,犯错的是孩子自己,改错的也是孩子自己。因此,家长只针对孩子的错误批评他,且不在有他人在场的情况下,因为,改正错误就是好孩子,父母不会让更多人关注到他之前的错误。
家长们千万不要忽略孩子的自尊心,发现孩子有不良行为时,不要用恶劣的态度批评孩子,可用皱一下眉、不说话等温和的方法来表达父母的不高兴。也可以在安静的场合和孩子谈谈,引导孩子鼓起勇气正视自己的错误和不足,这样才能帮助孩子形成正确的是非观,还能保护孩子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