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事,都应有一番雄心大志

我们做任何事,都应有一番雄心大志,立下远大目标,才有压力和动力。

李嘉诚成功的奥秘就在于有长远的目光,加上远大理想的指引,使得他有了努力的态度和氖责的精神,经过持续不断的学习,才培养出了良好的经商素质,成就了一番大事业。

李嘉诚出生于书香世家,他在父亲李云经的教导下,最早接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

小小的李嘉诚虽然对国事家事不太懂,但有一个理念却分外清晰:勤勉苦读,出人头地,报国为民。少年时所受的文化教育和文化熏陶早已丰富了他的心灵,使他在社会交往中散发出智慧的光芒,为李嘉诚后来的发展与辉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李嘉诚跟随父母流落到香港后,他们发现在拜金主义盛行的商业社会,人们的价值观的认定与以前大不相同,财富的多少成为衡量人的价值的唯一标准。

满腹经纶的李云经虽与其格格不入,却并没有因此而脱呙现头实,孤芳自赏,而是敢于面对现实,携长子李嘉诚果决地走出象牙塔,走向社会来学习谋生的手段。由此可以看出,他们为追随时代潮流而在思想上产生的变化。

到了香港之后,李云经对儿子的教育方式有了很大的变化。他不再以古代圣贤的言行风范训子,而是要儿子“学做香港人”。在香港,不懂广州话寸步难行。香港的官方语言是英语,这是香港社会的一种重要语言工具。李云经要求李嘉诚必须攻克这两种语言,一来立足香港社会,二来可以直接从事国际交流。将来假若出人头地,还可以跻身香港上流社会。

李嘉诚遵秉父旨,勤学苦练,日后不久就熟练地掌握了这两门语言。熟练地掌握当地的语言,使他更好地融入了香港社会,对于他开拓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甚至以后开拓海外市场,都十分有帮助。可以说,学好粤语和英语,使他受益终身。

李嘉诚14岁那年,他的父亲因病早逝,李嘉诚被迫到茶楼当跑堂。李嘉诚需要养活母亲和弟弟、妹妹,他很需要这份工作,因此他对这份工作倍加珍惜。茶楼工作异常辛苦,工作时间长达15小时以上。店伙计每天必须在凌晨5时左右赶到茶楼,为客人们准备好茶水茶点。李嘉诚是地位最卑下的堂仔,即使在白天茶客较少,大伙计都在休息的时候,他都必须工作。晚上是茶客最多的时候,茶楼打烊时,已是夜半人寂了。

李嘉诚后来回忆起这段日子,说他是“披星戴月上班去,万家灯火回家来”。这对于一个才十四五岁的少年来说,实在是太不容易了。在这段时间里,李嘉诚虽然备受磨难,但同时他也领悟到,要改变命运,就不能甘于现状,要为自己树立远大的目标。而李嘉诚的志向绝不是做一个小伙计。身处逆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自己没有理想,丧失了坚强的斗志,那将会一事无成。李嘉诚从心里感激茶楼老板,给予了他极好的人生锻炼机会。但是为了未来,他辞去了茶楼的工作。

李嘉诚渴望从事新的技术职业,尤其是有着复杂技术的钟表修理行业。于是,他去了舅父的中南钟表公司。在那里,李嘉诚非常勤奋,很快就学会了各种型号钟表的装配及修理技术,对各种钟表了如指掌。渐渐的,李嘉诚从一个泡茶扫地的小学徒,成为一名钟表店的店员。很快,他又掌握了钟表的销售技术,做得十分出色。

为了弥补自己知识水平的不足,李嘉诚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刻苦地钻研业务,每天刻苦读书到深夜,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同时,时刻关注着钟表市场的市场信息。慢慢地,李嘉诚形成了自己对于钟表业现状和未来的成熟看法。

1946年的香港,正值二战结束,经济迅速地发展起来。庄静庵的钟表公司业务也借着这股春风,发展得很快,港内港外的销售都是一片红火,营业额成爆炸式的上升态势。庄静庵也抓住这个大好时机,积极地拓展自己的市场,准备再筹办一家钟表装配工厂,将中南公司逐步扩展为以资产钟表为主,建立香港的钟表基地。

繁荣的香港经济,也给李嘉诚带来了新的震撼。他也开始了新的思索。李嘉诚的骨子里有一股不屈的傲气,渴望出人头地,他渴望干一番大事业。他不满足把自己束缚于此,他要趁现在年轻多学一些本领,拓宽视野,增长见识,以实现做大事的愿望。因此,他不愿意一直呆在舅父的身边。

17岁的李嘉诚在学得技术后,终于离开了舅父庄静庵的钟表公司。临行前,他对舅父关于香港钟表业的前途作了一番今天看来依然不失大商家风范的分析。李嘉诚认为,瑞士的机械表的生产技术炉火纯青,世所无敌。但是,日本人则避其锋芒,瞄准空当,抢先开发了电子石英表的新领域,并很快占据了中档表市场。所以,世界钟表市场便形成了这样的形势:高档表市场为瑞士人独霸,中档表市场则为日本人独占,在中高档市场是无法和瑞士人和日本人抗衡的。但是,中低档钟表市场还是一个空白,是一个可以开拓的空当。李嘉诚建议舅父迅速抢占中低档市场这一滩头。后来的发展已经证明了李嘉诚的预言。那之后香港生产的中低档手表,以价廉物美著称,迎合了中下层顾客的需要,生受顾客的喜爱。中低档表的生产成为香港的支柱产业之一。香港也成为世界上继瑞士、日本之后的又一大钟表基地。这其中,香港钟表业的代表就是庄静庵的中南钟表公司。

庄静庵成为香港钟表界的巨擘,不敢说完全是因为少年李嘉诚的建议。但至少可以肯定的是,当年李嘉诚的建议对于中南公司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在香港钟表业的发展上,少年李嘉诚的深谋远虑和远大目光已初露锋芒。

李嘉诚离开钟表公司之后,选择了具有挑战性的销售行业。李嘉诚从做了五金厂推销员以来,他的销售业绩名列前茅。然而,备受老板器重的李嘉诚,不久就跳槽而去。因为,李嘉诚清晰地意识到,要不了多久,塑胶制品将会成为廉价的大众消费品,这是一个大有发展前途的行业。李嘉诚毅然决定加盟塑胶公司,进入前景一派生机的塑胶行业。这一前瞻性的眼光,奠定了李嘉诚后来在塑胶业成功的基石。假如没有这一次具有决定意义的改变,李嘉诚的商业历史也许就会改写。

李嘉诚小小年纪就能如此深谋远虑、目光长远,使得他在一次次运用他独到的见解,走在竞争对手前面。由此,我们可以得出结论:一个人的思想能决定一个人的发展前景。

自从他在这家塑胶厂当上了推销员,每日不辞辛苦,四处奔波,观察市场,捕捉信息,以求打开市场的销路。李嘉诚凭着自己制定出来的正确的销售策略,以及机敏的头脑、得体的语言,一次又一次地赢得客户的信赖,使产品的销量大增。他认为自己对销售行业已经有了丰富的经验,由于李嘉诚工作勤奋、好学上进,业务水平炉火纯青,年仅20岁,即被提升为经理。这时李嘉诚有了更远大的目标,他要成为一个实业家,他要出人头地,所以李嘉诚不顾老板的再三挽留,毅然辞去了待遇优厚的经理职务,又开始寻觅新的发展之路。

李嘉诚决定自己当老板,开创自己的事业。1948年底,李嘉诚创办了自己的“长江塑胶厂”。经过几年的积攒力量,1957年,长江塑胶厂凭借塑胶花一炮打响,李嘉诚在香港名声大振,而后又销往欧美市场,获得了很高的声誉,长江塑胶厂财源滚滚。当塑料花给李嘉诚带来巨额利润时,他并没有因自己由一个“打工仔”变成“塑料花大王”而陶醉,他的思想并没有停留在“塑胶花大王”这个层面上。

睿智的李嘉诚早已经瞄上了香港的地产业,他趁着香港人口大量增加和世界经济衰退的机会,大量地购进土地,一举成为了香港有名的地产商,实现了自己的跨越。

李嘉诚以其超人的智慧和胆识,果断行动,孤注一掷,又一次获得了成功。但是,深谋远虑的李嘉诚并没有就此止步,他心中总是有着更为远大的志向。从1977年开始,李嘉诚指挥着自己的长江实业公司,开始向多元化和综合化发展。而且,李嘉诚胸怀大志,不甘心局限于华商的圈子,他有更远大的目标——具有传统势力的英资集团。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还没有一家华商想到要向英资集团叫板,由此可见李嘉诚对自己的发展方向,从来都是有长远的规划和打算的。

随后,李嘉诚睿智地提出了兴建高档商业大厦,并将商业大厦和地铁工程同步,以便使地铁迅速收回巨额资金的计划。此举使“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奇迹般地在众多竞争的财团中脱颖而出,从而战胜了英资财团控制的“置地”产业公司,一举夺标,开华资战胜英资先河之举,使李嘉诚名利双收。由此,李嘉诚得到汇丰银行等英资集团的信任。

1978年,李嘉诚又购买了老牌英资公司“青洲英泥”40%的股票,使他成了该公司董事局主席,进一步地扩充了自己的实力。紧接着,他又把自己持有的“九龙仓”1000万股权转让给包玉刚,为自己收购和记黄埔打下基础。

一年之后,李嘉诚入住“和记黄埔公司”。这样,长江实业(集团)有限公司集团就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家控制英资财团的华资集团。李嘉诚控制“和黄”开创了华资企业控制英资企业的先例,写下了香港经济史上的重要一页,李嘉诚也成为香港历史上第一位出任英资洋行总裁的华人,这使世人感到震惊。

在李嘉诚领导下的“和黄”连续“作战”,屡战屡胜,先后购得香港电灯、恒昌等大公司。经过12年的苦心经营,李嘉诚的庞大企业集团其市值高达39亿港元,居所有上市公司之首,其实力在香港是首屈一指。到如今,李嘉诚的身价名列亚洲首富。

李嘉诚经历了千回百转的过程,终于建立起了庞大的企业集团,从服务员到推销员,而后是塑胶厂小老板,之后进入地产业,随后又经过几番征战,购得数个公司,使自己的实力空前地壮大起来,成就了庞大的企业集团。李嘉诚一步步的发展壮大说明,志向有多远,就能走多远。

超前的意识以及远大的目光,对一个人的发展来说是非常重要,每个人的成长和壮大都离不开对于未来机遇的把握。,思想的空间决定发展的空间,思想的高度决定产业发展的高度。无论是谁,只要有远大的志向,他就能看得更远,他的脚步就会朝着目标的方向不断地进步,他能走多远,他的业绩就会有多大。 O7iwJZkB5Gvt6nWpcSNhUQbQNbaaHWQhjlklSzCkP1qqTaYcUYqsWZGj4Hqrir+6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