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前言

《高效论证:美国大学最实用的逻辑训练课》( A Workbook for Arguments )是《论证是一门学问》( A Rulebook for Arguments )(第五版)的配套教材,更详尽地介绍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的相关内容。与《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不同,本书加入了详解和练习。

练习 选自报纸、哲学著作、文学著作、电影、YouTube和其他来源。

规则运用 将《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中的规则应用到练习中。

延伸练习 介绍学生可自行或与同学共同完成的批判性思维练习,或者给出对应链接。

活动指导 介绍多种专为学生设计的批判性思维活动或作业。

论证导图 介绍评价和构造复杂多步骤论证这一重要技能。

参考答案 说明习题答案的优点和缺陷,进一步讨论练习中引起的知识、哲学和伦理问题。

本书的第三版相对于第二版的增改内容如下。

更新更好的练习 。确保练习能让现在的学生产生共鸣。与第二版相对于第一版一样,第三版更新和完善的练习比例约为三分之一。源自第二版的部分练习没有改动。

新增《公共辩论》一章 是基于《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新增的对应章节,包含五组练习,教学生如何怀着尊重对手的态度展开关于争议性话题的建设性讨论——在这个观点分歧论争激烈的时代,这是一项日益重要的能力。在第三部分新增了三项批判性思维活动,方便读者进一步锻炼建设性对话的能力。

本书首次以《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的全部内容为基础,将内容扩展为完整教科书的篇幅。

《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一版)在1986年面世。首版以威廉·斯特伦克的《英文写作指南》( The Elements of Style )一书为模范,采用规则列表的格式,内容并不多,我们不知道人们会感兴趣多少,结果是很感兴趣!从此之后,《论证是一门学问》已经出了五版,本身也被列为经典,从高中、社区大学到普通大学法学院都在使用,并且不光是批判性思维课程,包括修辞学、应用伦理学、新闻学在内的其他众多学科的课程也都可以用到。本书正式出版的译本有十种,私下传播的还有几种,还有盲文版。

从20世纪80年代到现在,批判性思维领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年它的通称还是“非形式逻辑”——至少在哲学领域内是这样,是一门新兴学科,依然有一点向形式逻辑靠拢的愿景,主要是想拓宽论证研究的范围,大部分工作是关于如何避免一大堆看似随意拼在一起的论证错误,也就是“谬误”。与那时相比,如今批判性思维已经自立门户,更加贴合现实论证活动的多样性和独特性,不再只关注或者说不再主要关注有哪些陷阱需要躲避,而将重点放在了好论证的基本原理方面。《论证是一门学问》或许也为批判性思维领域转向更宽广的、更具建设性的思路做出了一些微小的贡献。无论如何,《论证是一门学问》的规则体现的正是好论证的原理。

《论证是一门学问》保持了短小的篇幅,坚持辅助性读物的角色,既针对写作者群体,他们需要一本介绍规则的简短手边书,与书架上的《英文写作指南》摆在一起;也针对学生教师群体,他们的需求可以用原书“前言”中的一段话来形容:“一本列有提示和具体规则的册子……以便学生查阅和自行理解,节约课堂时间。”《论证是一门学问》很好地履行了这一角色,但它还有其他的潜力。许多专门的论证指导课 确实希望 投入课堂时间来介绍这些规则。如今,为《论证是一门学问》补充一本配套读物恰逢其时。

《高效论证:美国大学最实用的逻辑训练课》前两版的成功表明,为《论证是一门学问》写一部配套读物的思路是正确的。规则内容不变,同样加入了系统解析和练习演练,每条规则和每章都配有练习。读者可以反复运用规则演练,然后与参考答案及其解析进行对照。《论证是一门学问》本身是一本完整的书,但《高效论证:美国大学最实用的逻辑训练课》提供了更完整的阐发——你正将它捧在手中。

需要大量练习才能真正学会运用论证规则,尤其是对初学者,所以《高效论证:美国大学最实用的逻辑训练课》里才有这么多练习!不过,光做题是不够的,指导同样重要。于是,《高效论证:美国大学最实用的逻辑训练课》第二部分是习题的参考答案,并配有答案解析。在我们看来,参考答案及其解析与第一部分几乎同样重要。第二部分对包括科学推理在内的重要主题进行了更透彻的阐发和评述,还设置了一些新的主题,对丰富和完善学习过程相当重要,千万要看啊!我们鼓励教师在布置阅读材料时把相应的参考答案也加进去。

本书将《论证是一门学问》(第五版)的全部原文与新增内容穿插排列。新增内容包括对每条规则的阐发运用、参考答案(第二部分)和延伸指导(第三部分),作者为大卫·莫罗。撰写过程中他与安东尼·韦斯顿合作密切。

哈克特出版公司高级编辑德布拉·威尔基是本书的责编,他思维敏捷灵活,而且很有幽默感。我们还要感谢哈克特出版公司的出版部主任利兹·威尔逊,她在本书的整个出版流程中给予了巨大的协助,以及詹妮弗·麦克布莱德的慧眼校对。本书面世之前,多名出版社评论员从多个角度提供了建议。另有多人为本书提出了批评建议(参见规则38),在此一并致谢。他们包括帕特里夏·艾伦(马萨诸塞湾社区学院)、彼得·阿玛托(德雷赛尔大学)、克里斯蒂安·鲍尔(萨克拉门托城市学院)、丽莎·贝兰托尼(奥尔布赖特学院)、杰森·布罗斯(亨内平理工学院)、乔安妮·丘拉(里士满大学)、辛西娅·戈巴蒂(河滨社区学院)、柯南·格里芬(佛罗里达湾岸大学)、朱莉安娜·格里芬(佛罗里达湾岸大学)、肯雅·格鲁姆斯(德保罗大学)、约翰·埃林伍德·凯伊(旧金山州立大学)、保罗·马蒂克(艾德菲大学)、乔治·普尔曼(佐治亚州立大学)、莱恩·舍巴特(卡布利洛学院)、迈克尔·斯特劳瑟(中佛罗里达大学)、丹妮拉·瓦莱加-诺伊(俄勒冈大学)。本书疏漏、错谬之处均为作者责任,欢迎读者批评指正、给予建议和回应。

衷心祝愿各位读者能喜欢此书、用好此书!

大卫·莫罗
安东尼·韦斯顿

本书配套网站地址

http://www.hackettpublishing.com/workbookforarguments/

该网址包含纸质版或网络版的相关资源。大量练习的延伸内容和少数练习本身都可以在该网址找到,另有批判性思维拓展活动的内容。 4RulTEs9jcPhyfT5PF0crYiQpvSb4qqb7k8my6jPxDsyfwxGrR0NBzvBnemHn6m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