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一个新境界

每个人的身体都可能达到这样一个境界:没有疾病,没有疼痛,身体不会老化或者死亡。一旦达到这个境界,你自身体质的所有弱点就都会消失,甚至可以说,你的身体已经不存在任何弱点。

这个境界就是——完美健康。

了解这个境界可能非常简单,但也可能会花费你几年的时间,然而,哪怕只是最肤浅的了解也需要你做出一个巨大的思想改变。一旦达到了这个境界,你先前所有固有的想法都会有所改变。你可能会成为一个新个体,一个更加理想和完美的个体,所有的可能性都会开始慢慢发生。本书正是为那些愿意成为新个体的人们服务的,它将成为这些人生活中的一部分,并将永远发挥着作用。疾病产生的原因通常极其复杂,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没有人认为患病是必须的;事实恰恰相反,患病绝对可以避免。我们每天都要接触数以百万的病毒、细菌、过敏原和真菌,而这些“敌人”中哪怕最微小的部分也足以导致疾病的发生。医生们通常会在患者的呼吸道中发现无致病性群生病毒性脑膜炎球菌,而这些细菌只有在极其罕见的情况下才会“发威”,从而引发脑膜炎这种严重破坏中枢神经系统的致命性传染病。我们当中有许多人的体内都携带水痘病毒,在儿童时期,初次感染后,病毒会休眠并潜伏于人体神经节,当机体受到某些刺激或压迫时,病毒会复发并引起产生疼痛感的带状疱疹,但这种情况的发生可以说是微乎其微的。那么,到底是什么造成了此类疾病的发生呢?至今尚无确切答案,但有人认为这与一种名为“寄生抗性”的神秘因素有关。也就是说,作为细菌宿主的人会莫名其妙地向细菌关闭或敞开“大门”,通常这扇“大门”在超过99.99%的时间里都是关闭的,这也就意味着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比自己想象的要更接近于完美健康的状态。

在美国,心脏病是导致死亡的最大“元凶”,其病因通常是血液斑块堵塞了心脏的“制氧机”——冠状动脉。当胆固醇和其他沉淀物开始对冠状动脉造成梗阻时,心脏功能就会因缺氧而受到损害。不过心脏病的病因还是因人而异的,以两名患者为例:其中一个人的血管中只存在一小块斑块,却引发了心绞痛;而第二个人的血管中存在大量足以阻塞冠状动脉的大块斑块,可心脏却没有任何不适感。有些人的冠状动脉已有85%被斑块堵塞却可以去跑马拉松,而有些人的血管壁干净通畅却顷刻间被心脏病夺去生命。事实上,最近的研究发现,许多年轻人死于突发性心脏病的原因与传统意义上的冠状动脉堵塞毫无关系。因此,人类抵御疾病的功能具有可变性。

除了自身的机体免疫力以外,我们都还拥有抵抗疾病的强大精神力。我的一名女性患者曾经这样说道:“心理学认为,只有完全适应环境的人才可以学会接受自己生病、变老直至最后死亡的事实。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些道理我都明白,但从感情和本能上讲,我并不认同这样的说法。身体上的疾病或病情恶化的事实对于我来说似乎是一个极其严重的错误,我一直希望有人能帮我纠正这个错误。”

这名患者已年近80岁,身体和精神状况都非常不错,当我问她如何看待未来时,她这样说道:“或许你认为这很疯狂,但我的确没觉得自己已经变老了,更没觉得我会死去。”这是不是有些不可思议?那些整日认为自己“忙得没时间生病”的人往往拥有良好的健康状态,而那些整日过度担心自己生病的人却总是更容易真的患病。曾有一位成功的电子业主管对我说过,完美健康理念对于他来说极具吸引力,因为它对于目前人类依靠药物抵抗疾病的现状来说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解决办法——或许也是唯一的解决办法,他还将完美健康理念比作帮助企业转型的“突破性思维”。

“突破性思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首先,你要制订一个超出所有期待和可能性的更高目标;然后再寻找各种办法,努力让这个目标变成现实。这位主管说道:“如果人们总是以同样的方式去思考和行动,那么即使他们努力工作,也只能取得5%~10%的成绩。然而,如果想要让成果翻一番,甚至变成10倍,就必须把目标定得更高,这时人们就会想:‘好吧,如果想取得更大的成就,我们就必须采用与之前完全不同的方式。’”

“突破性思维”早已广泛应用于美国硅谷的各顶级软件公司。举例来说,如果目前软件新版本的开发需要两年时间,那么下一代产品的开发时间就必须是1年;如果产品生产缺陷率已削减至5%,那么未来的生产原则就必须改为“零缺陷率”。这与如何达到完美健康境界是一样的——既然“零缺陷率”已经成为目标,那么就要想尽办法实现这个目标。在高科技产业,企业花费在修补产品缺陷上的成本是生产零缺陷产品的8~10倍,因此强化“源头质量”,即第一次就做好,要比仅仅追求通过维修而诞生好产品的理念更加适合企业生存。

同样,医学界也是如此。对待疾病,预防要比治疗省钱得多,这无论是在人类学还是经济学范畴都同样适用。一项最近的民意测验结果显示,美国人对灾难性疾病的惧怕胜于任何事物,其中的原因不仅是对痛苦的惧怕,更重要的是他们害怕长期住院所支付的巨额治疗费用。对于许多人来说,死亡远不如让家庭一贫如洗可怕。因此很明显,我们需要一个笃信“源头质量”的治愈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每一个人。

前程似锦的新医学——阿育吠陀

对完美健康的了解始于你对完美健康的选择。在你自己看来,你或许是健康的,但那只是你自己看来,完美健康并不仅仅是超出良好健康状态5%~10%的指标,它是一种全新的视角转换,它要彻底转变你无法接受疾病和年老体弱的态度。

我们真的能够相信复杂的人体可以达到“零缺陷”的境界吗?美国国立老年研究所的研究显示,没有证据能够证明饮食、运动、维生素、药物或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延长人类的寿命。对一直折磨老年人的变性机体紊乱疾病的预防,如心脏病、卒中、癌症、动脉硬化、关节炎、糖尿病和骨质疏松症等,已较之前取得了可行性的进步,但仍不能保证可以百分之百地防控这些疾病。尽管医学研究员们公开声称他们已在攻克癌症和其他疑难疾病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但就连他们自己对此也并不保持乐观,他们所期望的最佳结果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的“渐进式”研究——一步一步地彻底治愈此类疾病。举例来说,据统计,大部分人会随着血液中胆固醇含量的降低而减少心脏病发病率,然而并不能保证个别胆固醇偏低的人可以幸免于难。

想要更加健康,你就需要了解一种全新的知识,一种以更深层次的生命观念为基础的知识。本书就是这种独特的知识领域的体现:一套由预防医学和保健医学组成的全新体系——阿育吠陀医学。这套印度医学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阿育吠陀”一词来源于印度梵文中的两大词根:“ayus(阿育)”和“veda(吠陀)”,“ayus”即“生命”,而“veda”的意思是“知识”或“科学”。因此,“阿育吠陀”通常被翻译为“生命科学”,更准确的译法是“有关生命长度的知识”。

阿育吠陀医学会告诉我们生命是如何感应、形成、延展,以至于最终如何摆脱疾病与衰老的控制的,其指导性原则就是精神会对身体产生最深层次的影响,而摆脱疾病的困扰则要依靠身体与自身意识之间的相互作用。人类的意识能够达到平衡,那么身体自然也就会达到平衡。这种意识平衡要远胜于任何一种形式的人体免疫力,它创造的是一个更高的健康境界。阿育吠陀医学饱含古印度贤人们的集体智慧,它早在金字塔修建前的几个世纪就已出现,并以口口相传的形式传承了一代又一代人。乔普拉健康中心现已在此基础上发展了一整套现代阿育吠陀医学理论,将这套经久不衰的古代疗愈方法与最先进的现代科学知识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在过去的15年中,我与中心同事共接待了1万多名患者,培训阿育吠陀医学理论保健师近3000人。在阿育吠陀医学的应用过程中,我们并没有摒弃传统的治疗方式,而是将其扩展,将古代智慧结晶与现代科学,阿育吠陀医学与西方医学结合在一起,并证明了它们是完全可以兼容的。乔普拉健康中心的医生们还针对患者建立了个人病史体系和体格检查制度,凭借客观的检测帮助患者诊断病情。同时我们还注重引导患者向其内在寻找病因,让他们发现其内在的意识平衡状态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人体量子力学

要理解量子力学是如何在人体中发挥作用的,我们就必须深入研究一下人体本身。根据阿育吠陀医学理论,人的肉体是通往“量子人体”的通道。物理学家认为,构成自然界的基本粒子是量子,而不是原子和分子。量子是物质与能量的最基本单位,最小的原子都比量子至少大1千万倍,因此在量子状态下,物质与能量是可以相互转换的。所有量子都存在肉眼看不到的振动——量子鬼波 ,直至形成物质形态。阿育吠陀医学认为,人体也遵循同样的原理——起初人体以一种强烈但看不见的振动形式存在,即量子波动,直至后来与能量和环境物质粒子的推动力相结合。

人体量子力学是构成人体的基础:思想、情绪、蛋白质、细胞、器官以及我们身上任何可见或不可见的部分。在量子状态下观察人体,你会发现人体一直在向外发送各种不可见的信号,它们在等着你去选择,肉体中会有一个量子脉搏,也会有一个量子心脏在跳动。事实上,阿育吠陀医学认为,人体的所有器官及生理过程都会找到一个相对应的量子形态。

如果不能有效察觉到量子的存在,那么量子人体对于我们来说或许意义不大。不过幸运的是,人类的意识还是可以感知到这种极其微弱的振动的,这要感谢人类神经系统令人难以置信的敏感性。一束光线的单光子打在人类视网膜上产生的振动比一粒灰尘落在足球场上还要微弱,然而视网膜上的特别神经末梢——杆状细胞 和圆锥细胞 却可以有效地感知单光子,然后将信息传递给大脑,从而使我们看到光亮。杆状细胞和圆锥细胞就像两架巨大的射电望远镜,其庞大的组织结构可以收集人体生理存在最初接收的所有信号,然后将光线转变为视觉神经冲动再传导至大脑,使我们可以直接对看到的事物作出判断。

通过研究潜在于人体内部的量子力学,阿育吠陀医学带来了远胜于传统医药治疗效果的医学革命,突破了局限于粗略生理研究的缺陷。这是因为量子状态下的人体要比正常状态下的人体更具“威力”。举例来说,原子弹爆炸就是巨大的量子能量的爆发;而激光则更能说明这个问题,这种与手电筒光没有什么区别的光束将量子振动聚合在一起,从而具备了切割钢铁的能力。

造成这种“威力”爆发的就是量子原则,它揭示了自然界在某种微妙的状态下是拥有无比巨大的势能的。黑暗空洞的星际空间看上去是真空状态的,却容纳着无法想象的巨大能量,足以保证空间每个角落里恒星的正常运转;而只有在被称为“虚能”的量子发生“跳跃式振动”时,星际空间才会爆发出热量、光能以及其他形式的可见性辐射。

我们都知道,燃烧一块木头所释放的能量要比通过核反应堆引爆原子小得多,但我们却忽略了这其中包含的一个富有创造性的真相——在量子状态下,制造一个新的物体与破坏一个新的物体一样具有巨大威力。只有自然界可以创造出岩石、树木、星星和银河,但我们整日忙着创造的却是远远比一颗星星还要复杂和宝贵的东西——身体。无论我们是否意识到这个事实,总之所有人都在负责制造自己的身体。多年以前,美国旧金山心脏病专家迪恩·奥尼希博士曾发表过一篇轰动一时的文章,他证明了40位患有严重心脏病的患者事实上完全可以降低其身体内日益阻塞冠状动脉的脂肪斑沉积量。他们的血管被逐步清空,新鲜的氧气开始到达他们的心脏,由此缓解了可怕的胸部疼痛,降低了他们患上致命性心脏冠状动脉闭塞以及猝死的风险。

奥尼希博士团队并没有依靠传统医药手段或采用外科手术来打通这些患者的血管,而是在治疗方案中加入了简单的瑜伽训练、冥想和严格的素餐饮食。最近,奥尼希博士再次证实了这些基本生活方式的改变可以长期有效地降低心脏病的复发率。那么这些发现为什么会引起轰动呢?这是因为主流医学至今尚不能保证心脏病不再复发。官方医学认为,发生病变的动脉血管一定要遵循其自身的老化过程:无论你怎么想,无论你吃什么,无论你做什么,它总要无情地追随着自己“严酷的命运”,一天天衰弱,一点点恶化,直到最后彻底被阻塞,甚至压断你的心肌。

然而,在量子状态下,人体中没有哪个部分是可以独立存在的。当然,动脉血管分子的连接并不是简单地依靠“金属线”,就像银河系中也没有什么可见的线将恒星连在一起一样,但二者却都可以“高枕无忧”“天衣无缝”地保持其完整的存在性。这种无法在显微镜下看到的“隐形连接物质”实质上就是量子,没有这个“隐性生理功能”,你的“显性生理功能”就不会存在,它绝不是随意的、混乱的分子组合。

阿育吠陀医学认为奥尼希博士在心脏病治疗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同样适用于任何一种人体生理紊乱现象,前提是你要懂得如何利用你的“量子人体”。沉淀在血管壁的胆固醇斑块看起来很顽固,它们就像附着在旧钢管内层的锈斑,但斑块本身却是有生命并且时刻变化着的。与身体其他部分并没有什么不同,新的脂肪分子会从斑块中进进出出,而在氧气和“食物”的滋养下又会有新的毛细血管生成。奥尼希博士的新发现让我们认识到我们可以在身体里“建造”什么,同时也可以“摧毁”什么。一位死于心脏病的50岁男子其实之前有很多机会“重建”新的动脉血管,一位患有骨质疏松症的70岁老妪也有很多机会“建造”健康的脊柱。事实上我们无法估算到底会有多少这样的机会,因为身体变化的过程是永恒的,但你却完全有可能在几周或几个月内修复一条被破坏的动脉血管或一根病变的脊柱。我们永远都有机会“建造”一个新的身体,那么我们为什么不去“建造”一条健康的血管、一根健康的脊柱甚至一个完美而健壮的身体呢?

古印度吠陀传统医学认为,隐藏于万事万物之中的最基本的力量就是生命智慧。宇宙毕竟不是单纯的“能量场” ,也不仅仅是混沌和无秩序的状态。我们的世界存在着令人难以置信的精确配合——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令人惊叹的DNA——它可以在自然界制造出无穷无尽的生命智慧。正如一位天体物理学家所说的,人类无计划地制造生命,与一场飓风摧毁一个废品站和制造一架波音707一样容易。与传统医学相比,当代科学至关重要的改变就是:将生命智慧看作是宇宙中最重要的力量。举例来说,物理学中有一套“人择原理”,它认为自宇宙大爆炸以来,宇宙万物是“自选择”地以人类形式存在的。

而这与我们又有什么关系呢?从整体上看,阿育吠陀医学并不亚于一场技术革命,它是将人体放在量子状态下进行观察,为了达到效果,这需要一些特别的技巧和方法,本书将对其进行详细介绍。它们会帮助你卸下肉体的面具,你必须超越和远离那些充斥在你脑中的固定思维,这些思想活动就像无法关掉的收音机噪声一样让你无法安静;甩开那些令你分心的事物,置身于安静的环境,就好像身处空旷的星际量子场中,与此同时,人体内在的宁静仍可以让你容纳更多的希望,就像量子场一样。

内在的宁静是我们达到“量子人体”状态的关键,它不是混乱的,而是有序的,它有形、有意、有过程,就像我们的肉体一样。请不要把身体看作细胞、组织和器官的结合体,而要从量子角度将它看作宁静的、流动的生命智慧,这种生命智慧在各种推动力的作用下不断沸腾,从而创造、支配各种能量,直到演变成你的身体。在量子状态下,生命的秘密就在于:主观意念的波动可以改变你的身体。

你或许对此难以置信,那么让我来为你证明:蒂米,一个普通的6岁小男孩,患上了一种极其严重而罕见的精神病——多重人格障碍,蒂米身上拥有12种以上的独立性格,每一种都有各自的情绪表现、声音语调和喜恶。然而患有多重人格障碍的人并不是只有心理疾病,随着他们在各种性格之间变来变去,他们的身体状况也会出现重大改变。

举例来说,某种性格有可能导致人类患上糖尿病,因为当这种性格发挥作用时会降低人体胰岛素的分泌,但其他一些性格则会让人远离糖尿病,他们的胰岛素检测总会保持在正常水平;同样,某种性格会导致高血压,而其他则不会;甚至就连疣、皮肤疼痛和其他皮疹的出现和消失也与性格的变化有关。据多重人格的病例记载,从脑电图上看,一些患者的脑电波可以在瞬间做出改变,而且他们的眼睛也可以立即从蓝色变成棕色。一位每个月来3次月经的妇女也与其拥有3种独立性格有关。

但蒂米的病情尤其令人吃惊,因为他的其中一个独立性格决定了其对橙汁过敏,只要喝下这种饮料,身上就会暴发荨麻疹。健康专栏作家丹尼尔·戈尔曼曾在《纽约时报》上对此发表过评论:“蒂米喝下橙汁会生荨麻疹,而他的人格分裂症状在他还对橙汁进行消化时就转向了另外一种性格;更令人吃惊的是,如果蒂米在发生过敏反应期间性格恢复了正常,他的瘙痒症状竟然会立即消失,水疱也会开始消退。”

这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有力地说明了从量子身体里发出的信号可以瞬间改变身体状况。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大家都知道,过敏性反应是不会随着精神状态的反复无常而反复发作的,那么过敏性反应是怎样产生的呢?人体免疫系统中白细胞的外表附有一层抗体,这种抗体是人类首次接触致敏抗原后产生的,平时它们只是被动地等待与抗原的再次接触。只要抗体再次接触到这种抗原,人体就会产生一系列过敏症状。

然而蒂米的病情有些特殊:他体内的白细胞在接触橙汁分子之前就已经“自行决定”形成抗体,无论这种分子是否到达过白细胞表面。这也就意味着蒂米体内的白细胞是“智能”的,而且这种“智能”要比其体内的橙汁分子更“高明”,因为这种表面抗体与橙汁的“接触”是以十分正常的形式出现的,即正常的碳、氢、氧原子的结合。

而这种分子可以“自行决定”抗体形成的理论严重挑战了当代自然科学——这就好比宣称糖有时可以是甜的,有时可以是酸的。不过蒂米令我们震惊之处还远不止于此。一旦我们接受了这种选择性过敏的说法,那就意味着我们要面临这样一种可能:我们也可以选择疾病。而人类却并没有意识到这种选择的可能性,因为它与我们的日常思维距离太远,可是只要人类意识到自己具备这种能力,人类就完全可以控制自己的疾病。

身体是一条河流

我们总爱把自己的身体看作“冰冷的雕像”——固态且固定的物质实体。然而事实上,我们的身体更像是不断变化着的河流,是流动着的生命智慧。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宣称:“你不可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因为河水是永远流动着的。”人的身体也是一样。你用手指在腰部掐出1英寸的肥肉,但掐出来的这部分脂肪却并不是你上个月的脂肪。人体的脂肪组织在不断地填满和清空,因此你身上所有的脂肪每3周就要全部更换一遍。同样,胃黏膜每5天更换一遍;皮肤每5周就会完全变成新的;甚至就连看似坚硬的骨骼也会每3个月全部更新一遍。总的来说,人体内氧、碳、氢和氮原子的流动速度比较快,一般几周就会更新一遍;但稍大的铁、镁、铜及其他原子的流动速度则会慢一些。因此从外表来看,你的身体就像一座大厦,但这座大厦里的每一块砖实际上总是在不停地更新。每年,人体当中98%的原子都会“大换血”——这已经得到美国加利福尼亚橡树岭国家实验室(Oak Ridge laboratories in California)的放射性同位素研究的证实。肉体永不间断地变化正是受量子人体控制的,而普通药物的效果远远不能企及,因此想要实现这个目标仍需取得重大突破。

要想改变身体的“打印输出模式”,就必须学会“重新编写”精神“软件”。在本书接下来的几章中,我会带领你踏上一个自我探险的旅程,向你展示阿育吠陀医学是如何在量子状态下驾驭健康的,它势必将成为还你健康的“新药”。具体的康复方法共分3种,分别对应本书的三部分内容。

在第一篇中,我们首先要讨论一下完美健康的可能性,然后再考虑实践。阿育吠陀医学告诉我们,每个人生来就有自己独一无二的“设计图”,即“自然体质”,只要通过本书第二章的简单测试,你就会知道自己是十大基本体质中的哪一种。这是通往更高层次健康的重要一步,因为你的体质会告诉你,你更适合过哪种自然生活。根据阿育吠陀医学理论,人体自身非常清楚什么对它有好处,什么没有好处。大自然从你出生那天起就创造了适合你的本能,一旦你开始注意并遵从这些固有的本能倾向,你就会发现其实你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就能让自己的生理机能达到完全平衡的状态。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你会发现哪怕是极其微小的不平衡现象都可能在你的身体里“播下”疾病的“种子”,而保持平衡却可以确保你处于理想的健康状态。弄清每种体质的优势和劣势还能确保你选择适合自己的特殊方式去预防疾病,就连讳疾忌医这种心理状态也是由你的自然体质决定的。

在第二篇中,我们要做的是深入研究量子状态下的人体,进一步探索精神是如何“指挥”身体“走向”健康或疾病的。早在几千年以前,医学还没有发现精神与身体之间有什么关联,但阿育吠陀贤人们就已经确定了二者之间存在必然联系——他们对人体意识的最深层展开研究,逐步发展出一套“内心治疗技巧”,而完美健康的秘密就在于熟练运用这些技巧。另外,我们还会讨论一下冥想在清除身体健康障碍中的作用。深入研究人体量子力学可以改变人体健康状况,其效果远胜于任何传统医药、饮食或运动。

我们在这部分中涉猎的学科范围非常广泛,从瘾病到癌症,再到排除身体和精神毒素,以及应用在乔普拉健康中心的全部“药物”。透过一位阿育吠陀医生的双眼,你可以重新审视自己的身体状况,而那些在中心接受治疗的患者病例则会让你更好地理解为何“量子康复”会是精神和身体治疗的一项重大进步。

在介绍了庞大的阿育吠陀医学康复计划之后,我要在第三篇中为读者奉上我在过去15年里总结的有关健康的实用性建议。理想的完美健康境界需要完美的平衡,你的饮食、你的言谈、你的思想、你的举止、你看到的以及你感觉到的,所有能影响你的一切都要达到平衡。或许立刻让你将这些不同的琐碎事物控制得井井有条还不太可能,但是,只要你遵循特殊的体质饮食、运动、日常和季节养生,你就可以调整目前存在于你体内的大部分失衡状态,从而有效地预防这些失衡转化成疾病。

神奇自然

能够亲眼见证完美健康是如何融入一场足以动摇科学基础的更广泛的思想运动中是一件极具魅力的事。1977年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思想运动先驱伊利亚·普里高津提出了“神奇自然”概念——大自然不是一台机器,而是一个神奇的外界,其中隐藏着众多人类至今都无法猜透的可能性。自然界就像一个拥有无数电台的无线电波段,你目前所能感知和经历的现实世界不过是这个波段的一个电台而已,选择了一个电台,固然会听到这个电台的全部内容,然而它却同时向你隐藏了其他电台的节目。

19世纪末20世纪初,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创始的功能心理学使我们的生活状态发生了改变,他曾经这样写道:“我们这代人有一个最伟大的发现,那就是人类可以通过改变他们的精神状态来改变他们的生活。”这段远见卓识的评论将目标锁定在更远的未来,而不仅仅是詹姆斯时代。在詹姆斯时代,人们机械地探索大自然的方式可以说是无可争辩的,其结果只能是坚定地遵循某些自然法则而忽视人类的作用。如今,人类在探索大自然的过程中似乎发挥出了更大的作用——或许大自然呈现给我们的仅仅是我们所期望和信仰的大自然而已。

当然,人类在几个世纪里所坚定信仰的还包括疾病和死亡,也就是说人们谈论更多的是我们与生命的关系,而不是生命本身。生命是无限且易变的,促成生命本身具有忍耐性的“力”与导致生命走向衰退的“力”是同样强大的。如果你在被污染的城市市区栽种一棵狐尾松,那么它的寿命可能只有50年;种在乡村,它可能会活上200~300年;可如果移植到落基山脉的迎风坡,这棵狐尾松的寿命甚至会延长到2000年以上。那么,到底哪个才是它真正的寿命?这完全取决于环境,有些外界的“力”会帮助狐尾松延长寿命,而有些则相反,充满变数的平衡状态决定了这棵树的命运。因此,无论是相对较短的生命还是无限延长的生命都取决于自然环境。

实验小白鼠的寿命一般都在两年以上,但前提是饲养于笼内并提供正常饮食。如果降低小白鼠的体温,每日只让它摄入最少的热量,同时维持正常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及其他身体所需的营养,那么其寿命就会延长到之前的2~3倍。相反,如果对小白鼠施加非正常压力,比如每天让一只猫在它眼前乱晃,那么小白鼠可能在几周内就会死亡。在任何情况下,死亡时小白鼠的内脏器官都会同时老化——损坏的心脏、肝脏以及肾脏都会一起“老去”,而最老的小白鼠是最小的小白鼠年龄的50倍。

随着外界“力”的平衡被打破,生命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对于人类来讲,周围的环境是可以选择和控制的,因此就决定了人类的寿命充满了极大的变数,我们所说的完美健康就是建议大家将这种动态的生命平衡变成我们最大的优势。没有人会永远活着,但将寿命延长50年还是可以实现的。如果以现代人的人均寿命70岁为平均基数,那么人类可以活到目前记录在册的最长寿命(121岁,一位日本岛民)。罗马帝国时期成年人的平均寿命是28岁,而在未来的2020年,一个健康的美国人(男性或女性)的寿命却可以达到90岁。这恰恰体现了人类寿命具有非常大的可变性。

如果观察一下生命的最小单位——细胞,你就会看到“长寿”生命与“短寿”生命的细胞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别。在池塘边打上一桶水,取其中1滴水放到显微镜下观察,你会看到水滴中充满着单细胞植物和动物——草履虫、阿米巴虫、藻类等。每条阿米巴虫的寿命仅有2~3周,然而由于这些虫子是以自我裂变的繁殖方式 进行繁殖的,每条阿米巴虫所带的基因物质与裂变前的母细胞一样,因此这些虫子的寿命就增加到了4周;同样,阿米巴虫的母细胞也是从它自身的母细胞中裂变出来的,这时人们就会以为显微镜下的阿米巴虫寿命要比自己想象的长3倍,甚至是4倍;但人们最终会意识到,其实池塘内的阿米巴虫可能与其他所有在地球上生存了10亿年的阿米巴虫一样拥有相同的“年纪”。

阿米巴虫体内的原子和分子事实上并没有在其体内“住”那么久,氧、氢、碳和氮原子反而总是在其体内进进出出、不停地更换。但不管怎样,一代又一代的阿米巴虫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形态和特性,周遭的一些生存力量反而使它们更加“团结”,只要阿米巴虫的DNA没有被破坏,这种单细胞动物就永远是地球生物家庭中的一员。

人体拥有50兆~100兆个细胞,其结构要比阿米巴虫复杂得多,但人类的生命却说长则长、说短则短。要想准确地诠释人类的寿命,我们必须要提到存在于人体内的众多物质的生命长度。人类胃黏膜上的“典型”细胞只会存活几天,而“典型”皮肤细胞则是两周;红细胞存活的时间要长一点,为2~3个月;时间相对较长的要数肝细胞,一般要在几年后才会自行更新;而心脏细胞和脑细胞则伴随人类终生,不会重新生长。

人体令人惊讶的地方在于DNA可以控制所有器官的生命长度,无论是“长命的”还是“短命的”。皮肤细胞与脑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都是从卵子受精的一瞬间遗传而来,一半来源于父亲的DNA,另一半来源于母亲,最后形成独一无二的DNA链,也就是独一无二的你。这个过程让我们明白,DNA可以创造各种类型的特殊细胞——脑细胞、皮肤细胞、心脏细胞、肝细胞等,每一种细胞都分配好了各自的生命长度。仅就观察这些细胞而言,你无法准确地判断出哪种细胞“寿命”长,哪种细胞“寿命”短。人类大脑内的神经细胞大多数都是终生不再更新的,这些细胞与存在于你鼻腔内、给予你嗅觉能力的嗅觉细胞具有相同的基因,然而后者却要每4周就进行一次“大换血”。

与阿米巴虫一样,人体细胞中的原子也要不断地进进出出——肺部细胞每千分之一秒就要进行氧原子与二氧化碳原子的互换;脑细胞中的钠离子与钾离子每秒要“吸进、吸出”300次;心肌每隔几秒就会从血液的血色素中吸取大量氧原子。血液通过冠状动脉流进心脏,以保证新鲜红色血液的注入,黑色废弃血液的排出。

然而,这种永无止境的“互换活动”却没有破坏人体的形态和特性,就像没有破坏阿米巴虫的一样。几百万年来,你的DNA还是保持着人类特征——从原始DNA中遗传下来的基因还是保持着老样子,甚至可以追溯到20亿年前的影子。你始终保持着自己的遗传基因,哪怕你身体内的各种物质不停地“来了又走”。

没有缺陷的生命

如果说生命是动态且易变的,那么我们为何不能活得更久一些?而一旦了解如何掌握外界“力”的平衡,答案就是我们真的可以活得更久一些。古阿育吠陀贤人大胆提出了这样一个根本问题:人类真的必须生病和变老吗?他们认为当然不是。如果人体内部的各种“力”可以与外界的“力”保持和谐与平衡,那么我们就可以对疾病产生免疫力。完美平衡状态是有可能创造完美健康状态的。

阿育吠陀医学理论认为,只要能够保持平衡状态,我们就可以防止任何一种身体紊乱现象的发生。阿育吠陀贤人们提出,人类的生长和发育过程中总是有一股力量在推动,这种力量会自动主导人体的整体平衡;它存在于每个细胞之中,但在大脑中的“工作”最为显著,它要同时平衡人的体温、新陈代谢的速度、生长、饥饿、睡眠、血液的化学反应、呼吸以及其他无数人体功能,这种协调和平衡一定要做到准确无误,否则人体就会出现健康问题。下丘脑位于前脑,体积不过指尖大小,控制着人体多种重要功能活动,因此被称为“大脑的大脑”。

但是人体平衡的真正来源还在于更深层次的平衡,这就是量子状态下的平衡。现在,我们可以开发一些特殊方式并利用基本推动力原理来促进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因此这对于人类来说是必须要了解的。但目前来说,真正了解它的却只有极少数人,这也正是为什么人在面对疾病和老化时会那样无助。当某些违背生命的“力”在人体中占据优势时,人体只能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逐渐衰老和退化。

另一方面,如果我们学会从最深层次保持生命平衡,我们的内在生长也就不会遇到什么限制了。最近许多书籍都详细阐述了有关内在生长的价值,但它们却忽略了一个阿育吠陀医学一直在强调的关键因素:人体的生长是不由自主的,是大自然的规划,是固化人体细胞的过程;它是在追随寻找生命智慧这条寂静河流的源头,也是完美健康的最终秘密;如果我们的精神能够不断拓展探险到更高的现实世界,那么我们的身体也会随之前往。这还不足以免除疾病和避免衰老吗?

虽然我们仅能推测这种寻找和探索到底能走多远,但我这里却有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来证明:只要人类的精神拒绝相信疾病,身体也会迅速跟着拒绝疾病。前不久我接触过一位名叫安德烈·施密特的瑞士患者,他先前被诊断患上了癌症。在确诊之前的一年半左右,安德烈突然感觉后背疼痛,只要靠在椅背上就会非常痛苦。随后安德烈在后背上摸到了一个一角硬币大小的肿块,妻子说肿块看起来像是一个放大了的黑痣;妻子在后面拿着镜子,安德烈从反射中看到了自己的肩胛之间有一个紫褐色的隆起。

后来的情况急转直下,一位日内瓦肿瘤专家对安德烈的活组织切片进行了检查,之后确定其为恶性黑素瘤——一种恶性度大、转移发生快的肿瘤,也就是说安德烈患上了皮肤癌。当天安德烈便接受了手术:先是将后背的隆起切除,然后对右腋窝下方的淋巴结进行了检查,先后共有14个“可疑”淋巴结被切除,其中4个已经癌变。此时原发黑色素瘤已经被清除,下一步就是在安德烈的背部和肩部进行射线照射,以跟踪杀死身体中可能残存的游离癌细胞。然而,受过良好教育、刚刚50岁出头的安德烈却拒绝接受放射治疗。

他后来对我说:“我觉得还是再等等看。最开始的恶性肿瘤已经没了,为了手术,我的身体受到了很多创伤,内心也没有把握还可以承受更多治疗的痛苦。如果能腾出时间在家里休养并重新树立起战胜疾病的勇气,我是不是可能会好起来呢?”

这个决定让那位肿瘤专家非常迷惑,他认为如果安德烈终止治疗的话,黑色素瘤肯定会在6个月内重新在其体内繁殖扩散。

“接受放疗就能阻止这样的情况发生吗?”安德烈问道。

“至少概率会小一点儿。”医生回答。

“那如果这种情况发生了的话,我还会活多久呢?”安德烈继续问。

医生的回答令人感到不安。如果不接受治疗,转移性黑色素瘤患者仅能活几个月;如果尽最大的能力治疗,患者的寿命可以被适当延长,有时可以是几年。能够存活5年的患者不超过10%,而存活10年则是不可能实现的。

“既然终归一死,”安德烈说,“我为什么还要听医生的话去承受治疗的痛苦呢?”

安德烈的生命就这样继续“前行”了6个月,直到身体内再次出现肿大的淋巴结,这次是他的左腋窝,化验后果然如医生所料他被确定为黑色素瘤复发。这一次安德烈放弃了所有医疗手段,来到美国向我求助。我首先向他阐述了“量子人体”概念:“人体恶性肿瘤必然会诱发人体深层次的病变,我们暂且不提这是DNA自我修复功能的衰弱或致癌物对人体造成的影响,根据阿育吠陀医学理论,疾病的产生来源于维持人体健康状态的量子振动紊乱。”

“你可以试着将意识放入一种微妙的状态下——事实上,我们所谓的‘思想’和‘情绪’都只不过是量子波动的具体表现。人类的意识是可以治愈疾病的,哪怕对那些痼疾也拥有意外治愈的能力。”

一切所谓痼疾其实都有被无法解释的手段治愈的情况发生。恶性黑素瘤的特性之一就是它比任何一种形式的癌症都更加依赖人体的自我修复能力,因此这种疾病的“自然康复”率非常低,目前只有不到1%。但很明显,只要是“自然康复”的患者就一定会获得彻底且永久性的康复。

我还指出:“一个人一旦产生了战胜恶性黑色素瘤的想法,那么我们就要相信这种想法是可能实现的。是什么诱发了这种疾病?——必须向人体内部找原因,而你此时也就立刻获得了与其他健康人一样的生存机会。”

于是,安德烈不顾其他人的反对,认真地接受了我的建议。他学会了利用阿育吠陀医学手段激活自己体内的康复之力,通过净化治疗清除了体内杂质(具体方法参见本书第六章和第七章),而我们治疗的重点则是提高他的即时生命质量。之后安德烈回到瑞士,4个月后他兴高采烈地向我报告:肿大的淋巴结已经消失,X射线和血液检测也证明他体内已经没有黑色素瘤的迹象。尽管那位瑞士肿瘤医生曾预言安德烈在体内癌细胞复发后不会活过3个月,可现在几年过去了,安德烈仍然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这个病例的惊人之处就在于,患者的精神“邀请”身体接受并进入了一个新的现实世界,一旦接受了这个世界,身体就会忘却之前“不可能”发生的一切。我们该如何解释这种非常事件?针对400个进入“自然康复”状态的癌症病例的研究显示,他们存在一个共同点:这些人当中有些选择喝葡萄汁和服用大量的维生素C,而有些则会祷告、喝药草茶或仅仅是为自己加油鼓劲,但这些选择不同方式的患者其实都是在做一件事——与疾病抗争,他们突然醒悟并且非常确定,身体正在好转,疾病不过是一场幻景,自己正走进一个没有恐惧、没有失望、没有疾病的新空间。

他们进入了完美健康的境界。 prqnzc9rjcv3NW6R3cLaPw+lbU/9hfjEIjFJWyyPYZ0Tk+dcoE4bmwrEN5I8rZF7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