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02 盘道岭谋杀案

突发的恶性事件,对受害者的至亲,必定是重大的劫难——要么劫后重生,更加强大,有更大的作为;要么遭受毁灭性打击,对生活失去信心,一蹶不振,完全沉沦。

我们的这个历史故事,便从一个关键时期的谋杀案讲起。

这个谋杀案,让本书的主人公一下子从美丽的天堂跌入残酷的现实。

公元970年,温暖的五月,辽朝最有实权的大臣萧思温,在跟随皇帝到医巫闾山狩猎、大军驻扎于盘道岭时,突然间被强盗所杀。

对于此案,《辽史·萧思温传》有一行字:“从帝猎闾山,为贼所害。”

《辽史·景宗本纪》记载得略微详细些:“二年春正月丁未,如潢河。夏四月,幸东京,致奠于让国皇帝及世宗庙。五月癸丑,西幸。乙卯,次盘道岭,盗杀北院枢密使萧思温。”

辽代官员出行图(萧太后河文化馆藏)

这两处记载没有矛盾,可以互相补充,得出萧思温一行的路线图:

这个庞大的队伍以当时的皇帝辽景宗、皇后萧燕燕为核心,正月初五到达潢河(今西拉木伦河),四月到达东京(今辽阳),祭奠了辽景宗的祖父耶律倍及父亲辽世宗。五月十三日,向西巡幸或打猎,然后到达绵延起伏的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是北方名山,与千山、长白山齐名,而名位又在二山之上。《全辽志》记载:“山以医巫闾山为灵秀之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南方诗人屈原便写下“朝发轫于太仪兮,夕始临乎于微闾”的诗句,道出对此山的无限神往之情,乃至梦见自己坐着龙车,早上从帝庭的太仪山出发,晚上才来到神山医巫闾山。

医巫闾山对辽朝的意义更为独特,是其帝王发祥之地、栖神之所、生命之山,也是帝王们常常祭祀、巡幸、狩猎的所在。

此时的辽朝,虽有上京、东京、南京三个都城,但皇帝在都城的时间并不多,而是仍旧按照契丹人“转徙随时,车马为家”的游牧传统,实行春夏秋冬在不同地方的四时捺钵制度。捺钵,契丹语,就是皇帝的行营、行在。而现在,这支行动着的队伍,其实就是流动着的中央政治中心,御帐亲军、主要臣属皆护从跟随,有着最高等级的层层护卫,本该是最安全的。

没想到,这支队伍路过盘道岭驻扎下来后,不幸事件突然爆发——掌管辽朝军政大权的萧思温被杀。

究竟是怎么被“害”被“杀”的?“盘道岭”“盗”“杀”,这些字眼,都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当时的场景可能是手持兵器的盗贼将萧思温杀害,顿时鲜血四溅。但也可能是盗贼用毒药毒杀萧思温,或者用什么其他稀奇古怪的手法作案。

史书的记载如此简略,我们无法得知细节。是什么样的凶手将萧思温杀掉的?我们也无从知晓。

在重要的史书中,杀掉萧思温的强盗并不重要,即便武功再高、手段再了得,充其量不过是某些权要的工具。所以杀害萧思温的凶手是什么样的人、什么名字、怎么处置,《辽史》《契丹国志》等史书均没有一字提及。

《辽史》书影

重要的是策划谋杀案的主谋者,他们是什么人?胆敢在这个时候干这样的事情?

更重要的是,作为当时辽朝政权最核心的人物萧思温,他的突然被杀,让刚刚稳定一点的辽朝马上变得特别紧张起来。

而对于刚刚当上皇后不久的萧燕燕而言,更是当头一棒。

萧燕燕,正是萧思温的爱女,本书的传主。 4VMNABAti/81Da+wCS75VkyLnY0/1s+gFDLU+4LkU0yV3D23gZO6Z4D+z6ZqKtQm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