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二 水力鼓风机(水排)的结构

东汉初年杜诗所推广的水排,究竟是怎样的一种东西呢?《后汉书·杜诗传》李贤注说:“冶铸者为排以吹炭,令激水以鼓之也。”究竟怎样“激水以鼓之”呢?虽然文献不足征,但是我们有理由可以肯定这种水排是应用机械轮轴的

桓谭《新论》谈到和水排同时发明的水碓时说:“又复设机关,用驴 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可知水碓是“设机关”的。东汉灵帝时(公元168—189年)服虔所著的《通俗文》又曾谈到水碓,《广韵》碓字条引《通俗文》说:“水碓曰翻车碓。”可知水碓是和翻车差不多的。《后汉书·张让传》说:毕岚曾制作“翻车”,据李贤注,翻车是“设机车以引水”,便是后世农村所用“龙骨车”的前身,是一种应用机械轮轴造成的水车。水碓既是“设机关”的,又称为“翻车碓”,该是利用水力推动机械轮轴来打动舂碓的一种水力舂米机。水碓既是用机械轮轴构造的,和水碓同时发明的水排,当然也是用机械轮轴构造的了。

在欧洲开始应用水力鼓风机械的时候,有一种最简单的水力鼓风机械,在直立的水轮的轴心上接连有一根卧轴,在卧轴上装置有拐木。当水力激动直立的水轮转动时,卧轴就连带转动,卧轴上的拐木就打动鼓风囊的底部,或者打动鼓风囊的柄,使不断地起鼓风作用。这种简单的水力鼓风机械的结构,和水碓完全相同。我们认为中国在东汉初年和水碓同时发明的水排,就是这种式样的 [1]

有关水排结构的记述,最早见于元代王祯所著的《农书》。在王祯《农书》中,曾叙述好多种水力发动的工作机,并绘有图样。从王祯的叙述中,可知当时所有的水力工作机,水轮的装置方式不外乎立轮式和卧轮式两种。水碓、水转连磨是属于立轮式的,水击面罗是属于卧轮式的,水磨、水碾、水砻和水排则是立轮式、卧轮式两种都有。

现在把立轮式和卧轮式两种水排,分别叙述于下:

(1) 立轮式水排的机械结构。

王祯《农书》卷19《农器图谱利用门》记述立轮式水排说:

又有一法,先于排前,直立木簨,约长三尺,簨头竖置偃木,形如初月,上用秋千索悬之。复于排前植一劲竹,上带 索,以控排扇,然后却假水轮卧轴所列拐木,自然打动排前偃木,排即随入。其拐木既落, 竹引排复回。如此间,打一轴可供数排。宛若水碓之制,亦甚便捷。

这是说:先在“木扇”前直装着一根三尺长的“木簨”,在木簨的头上竖装着一块“初月”形的“偃木”,用“秋千索”挂起。再在木扇前直立一根“劲竹”,在劲竹头上带有“ 索”,用来拉住木扇的盖板。选择湍急的河流旁边,架着竖直的“水轮”,在水轮的轴心上接连有一根“卧轴”,在卧轴上排列装置着几根“拐木”。等到水流激动水轮,转动卧轴,卧轴上所排列的拐木就打动木扇前木簨的偃木,木扇的盖板就向前关闭。等到卧轴转动,拐木从偃木上滑下来,用 索控制着木扇盖板的劲竹就把盖板拉回。这样,水轮的卧轴转动,卧轴上排列的拐木,可以同时打动好几个“排”,这和水碓的情况是相同的。

这里,最重要的关键是偃木,偃有“仰仆”之意,偃木当即由一仰一仆而得名。这种立轮式水排的运动,其关键当在偃木的一仰一仆之中。该是由于卧轴转动时,拐木打动初月形的偃木,使原来略向上仰的偃木向下仆,推动木簨向前把木扇的盖板关闭。等到拐木从偃木上滑下来,劲竹就把木扇的盖板拉开,使木簨和偃木都恢复原状。这样,由于拐木的打动偃木,偃木一仰一仆,就使得木扇的盖板一关一开,起着鼓风作用。我们根据这样的理解,画了一张《立轮式水排复原图》(参看图4-2)。从这张图上,可以看到:当拐木打动初月形的偃木时,偃木会推动木簨把木扇的盖板推入,即所谓“水轮卧轴所列拐木,自然打动排前偃木,排即随入”,同时“秋千索”也跟着向前荡。等到木簨连同偃木向前推动时,拐木就从初月形的偃木上滑下来,劲竹又把木扇的盖板拉开,而木簨连同偃木又向后退,恢复原状,秋千索也跟着向后荡。这样,由于拐木的打动偃木,偃木一仰一仆,秋千索就如秋千那样前后摆荡,而木扇的盖板就一闭一开,起着鼓风的作用

图4-2 王祯《农书》所载立轮式水排示意图

部位名称:1.卧轴 2.拐木 3.秋千索 4.偃木 5.木簨 6.劲竹 7. 索 8.木扇

这种立轮式水排的结构是比较简单的,但是它比我们前面所谈的最简单的水排已有进步。最简单的水排是用卧轴上的拐木直接打动鼓风器的,而这种立轮式水排,在鼓风器上已装置有木簨和偃木,卧轴上拐木打动的是鼓风器上的木簨和偃木,同时鼓风器还有富于弹性的劲竹 着,使鼓风器鼓动起来较为灵活。欧洲在中世纪,也同样有一种用劲竹 着鼓风器的水力鼓风机械。

(2) 卧轮式水排的机械结构。

王祯《农书》卷19《利用门》记述卧轮式水排说:

其制当选湍流之侧,架木立轴,作二卧轮。用水激转下轮,则上轮所周弦索,通缴轮前旋鼓,掉枝一例随转。其掉枝所贯行桄,因而推挽卧轴左右攀耳以及排前直木,则排随来去, 冶甚速,过于人力。

除了上述记载以外,《农书》上还附有图谱一幅(参看图4-3)。根据这些资料,可知这种卧轮式水排的结构是这样的:选择湍急的河流旁边,架立木架,在木架上直立着转轴,在转轴的上部和下部都安装一个卧轮。下卧轮是水轮,在它的轮轴四周装有叶板,是承受水流,把水力转变为机械转动的装置。在上卧轮的前面安置有一个鼓式的小轮,即所谓“旋鼓”。上卧轮是绳轮,在它的周围绕着“弦索”,弦索通绕到旋鼓的腰中,用来牵动整个工作机。为了使旋鼓旋转时稳定起见,在旋鼓的转轴上也装置有木架,旋鼓的转轴是贯穿着木架上的横木的。同时,在卧轮和旋鼓的木架间,还以木条相连,以加固这个机械的结构。在旋鼓的转轴的上端安装有一根可以摇动的木柄,即所谓“掉枝”,“掉”就是“摇动”的意思。在旋鼓的前面横放一个卧轴(即今所谓“滑轴”),在卧轴上装有左右两个“攀耳”,左右两个攀耳就是卧轴的两根“连杆”,一根连杆连结着前面的“行桄”,行桄就是一根运动的横木,它的一端是套插在掉枝上的。在卧轴的前面就是鼓风器,即所谓“木扇”,或称为“排”。在排和卧轴间,还有往复杆和卧轴的攀耳连结着,即所谓直木。当水流激动旋转下卧轮的时候,在同一转轴上的上卧轮就跟着旋转。由于上卧轮的旋转,上卧轮周围的弦索就牵动旋鼓旋转。由于旋鼓的旋转,旋鼓上端的掉枝就牵动所连贯的行桄,行桄也就推挽着卧轴的左右攀耳,使卧轴前后摇摆,成为前后摇摆的往复运动。由于卧轴的前后往复运动,也就拉动木扇前的直木作前后的往复运动,这样就能使木扇的盖板不断的开闭,起鼓风作用(参看图4-4)。在《农书》上,“水击面罗”的结构和卧轮式水排是相同的,我们从《农书》“水击面罗图”中,就可以看到旋鼓的转轴上的掉枝,和连结在卧轴的攀耳上的行桄,是可以脱离的,在掉枝上有个孔,在行桄上有长钉,要开动机器时,只要把长钉插入掉枝的孔中;要停止工作时,只要把长钉从孔中拔出(参看图4-5)。

图4-3 王祯《农书》(清代聚珍本)所载卧轮式水排图

王祯《农书》这幅图,因辗转翻刻,在明刻本上已有不少错误。清代聚珍本是根据《四库全书》本的,《四库全书》本《农书》的图是根据《永乐大典》的,比他本错误较少。但是还存在着下列错误:(1)“旋鼓”画得失真,“旋鼓”上的“弦索”画得太粗。(2)“掉枝”画得太长,没有装在“旋鼓”的转轴的上端,而误画在“上卧轮”上,没有装在“旋鼓”的“转轴”上。(3)“直木”穿进了连结“行桄”的“攀耳”,末端没有和“攀耳”连结好。(4)“木扇”的箱盖板上漏画了两个可以向内开闭的“活门”。

图4-4 王祯《农书》所载卧轮式水排复原图

部位名称:1.上卧轮(绳轮) 2.下卧轮(水轮) 3.弦索 4.旋鼓(鼓式小轮) 5.行桄 6.卧轴(滑轴) 7.直木(往复杆) 8.木扇 9.炼铁炉

图4-5 王祯《农书》(聚珍本)所载卧轮式“水击面罗图”

这图中,漏画了“旋鼓”,画错了“卧轴”的结构,但是“掉枝”和“行桄”以及“攀耳”的结构,都画得比较正确。由此可见,“旋鼓”的“转轴”上的“掉枝”,是和“行桄”可以分离的,如果需要工作机停止工作时,只要把“行桄”的长钉从“掉枝”的孔中拔出。如果需要工作时,只要把长钉再插入孔中。这样,就可以随意控制水力工作机。“掉枝”上的孔应是圆形,此处误画为三角形。

这个卧轮式水排的机械结构,基本的作用,是使水流所激动的卧轮的回转运动改变为直线的往复运动,从而使鼓风器不断地起鼓风作用。这种卧轮式水排的机械结构比立轮式水排复杂,也比较进步,所以王祯《农书》是把它作为水排的主要式样来叙述的。在《农书》所载的水力工作机中,卧轮式水排和水击面罗都是用大卧轮通过弦索来牵动鼓式小轮(旋鼓)旋转的。这样大轮旋转一次,可以牵动鼓式小轮旋转好几次。这个原理是和《农书》上的“驴砻”(畜力绳磨)相同的,驴砻用畜力拖着大木轮旋转,再由大木轮牵着砻旋转,“计轮转一周则砻转十五余周” 。水排由于同样的原理,用大轮牵着小轮旋转,使得大轮一次回转运动可以改变为十几次的直线往复运动,这样就大大增加了鼓风器鼓动的次数,达到了“ 冶甚速”的效果。

这种卧轮式水排,该就是三国时所创造的。韩暨在魏国官营冶铁手工业中所推行的水排,是用马排改造成的。马排是用马力拖着大木轮旋转,利用机械的装置把回转运动改变为直线的往复运动,以牵动鼓风器,使起鼓风作用的。用马力来拖动的大木轮,必须是卧轮,不可能是立轮的。韩暨所推行的水排既然是由马排改造成的,那一定是卧轮式水排了。当然,韩暨利用马排改造的水排,不可能一开始就像《农书》所说的那样灵巧,《农书》上所记述的卧轮式水排该是经过了长期的改进,才达到这样灵巧的地步的。王祯《农书》上所载卧轮式水排的图谱,是王祯多方搜访得来的。他说因为“去古已远,失其制度,今特多方搜访,列为图谱”。这张图谱究竟和古时的制度有多少差别呢?王祯只指出了一点,就是“此排古用韦囊,今用木扇”。其实,这时的水排,不仅把韦囊改进为木扇,整个水排的结构也是经过不断的改进的。

苏轼《东坡志林》卷4《筒井用水 法》条说:

自庆历(公元1041—1048年)、皇祐(公元1049—1053年)以来,蜀始创筒井,用圜刃凿如碗大,深者数十丈,以巨竹去节,牝牡相衔为井,以隔横入淡水,则咸泉自上。又以竹之差小者出入井中为桶,无底而窍其上,悬熟皮数寸,出入水中,气自呼吸而启闭之,一筒致水数斗。凡筒井皆用机械,利之所在,人无不知。《后汉书》有水 ,此法惟蜀中铁冶用之,大略似盐井取水筒。

从这里,可知四川盐井用大绳轮通过“导轮”和辘轳(滑车)拉动装卤的长竹筒的方法,即所谓“筒井”,是庆历、皇祐年间始创的。当时四川水排的机械,是和筒井用的机械大略相似的。四川的筒井每多用水作为动力,其机械结构是利用水轮来转动绳轮的,的确和《农书》所载卧轮式水排极相类似。由此可知,《农书》上所载那样灵巧的卧轮式水排,一定在庆历、皇祐年间早已有了。

北宋是封建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手工业技术有较大的进步,许多科学技术都在这时有了进一步的提高。中国三大发明之一的火药,这时已进一步使用到武器上来,创造了燃烧性火器——火箭、火毬和爆炸性火器——霹雳炮。中国三大发明之一的罗盘针(指南针),这时已使用到航海上去。中国三大发明之一的印刷术,这时也有了新的创造,活字印刷术就是庆历年间毕昇所发明的。前面所谈到的蜀中深达数十丈的筒井,也是庆历、皇祐年间所始创的。这种深井探凿工具和探钻方法的发明,也是科学技术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因此我们认为《农书》上所载那样灵巧的卧轮式水排,也该是庆历、皇祐年间或者在这以前所创造发明的。

直到近代,四川、云南、福建等省的土高炉,还多用水力来拉动木风箱(参看图4-6)。

图4-6 近代四川运用立轮式水力鼓风机的土高炉
(采自丁格兰《中国铁矿志》第2编下册)

部位名称:1.立轮 2.卧轴 3.圆筒形木风箱 4.土高炉 g6oAeP6acGWGhEHZQsJs31HlBjDWaQK3JNUxfRVobcxBWqZ2jvqs13s0rw/dzOCF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