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一 东汉三国间水力鼓风机(水排)的发明和发展

中国古代的冶铁技术是发展得比较快的,远在两千六七百年前的春秋时代已经发明了冶铸生铁技术,这个发明要比欧洲早一千九百多年。同样的,中国水力鼓风机的发明也是较早的,远在公元开始的时期已发明了“水排”,这个发明也要比欧洲早一千二百年。

《东观汉记》卷15、谢承《后汉书》(汪文台《七家后汉书》辑本卷1)和《后汉书》卷31《杜诗传》都说:河内汲县人杜诗(字公君),在东汉建武七年(公元31年)到南阳做太守,由于他“善于计略,省爱民役”,总结当地冶炼经验,制造了水排来铸造农具,结果“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南阳原是战国时代著名的冶铁手工业地点,这里的冶铁技术本来比他处进步,在战国时代已能冶炼钢铁,所制造的铁兵器是当时最锋利的。到西汉初期,大商人孔氏就曾在这里大规模地经营冶铁业,富到有家产几千金。南阳的冶铁业有较长的历史,规模又较大,此时此地能够创造出水排来,决不是偶然的。这是几百年来冶铁手工业工人劳动经验和智慧的结晶,杜诗只是进一步加以推广利用而已。利用水排来鼓风,来冶铸农具,自然比用人力来鼓风“用力少,见功多”。这样就能减省“民役”,所以“百姓便之”。从已发现的在今河南省的汉代冶铁遗址来看,汉代冶铁作坊多半建设在矿山附近,而鲁山县望城岗、桐柏县张畈村两处,却距离矿山较远,相距有10—20公里,而建设在河流旁边,这两处在汉代正属于南阳郡,很可能就是为了利用“水排”鼓风的缘故。

这时所以能够创造水力鼓风机水排,是和当时水力舂米机“水碓”的发明有关的。桓谭《新论》说:“伏牺制杵臼,万民以济,及后世加巧,因延力借身以践碓,而利十倍。杵舂又复设机关,用驴 牛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所谓“役水而舂”就是指水力舂米机,也就是指水碓。桓谭生于西汉后期,死于东汉光武帝时(公元25—57年),《新论》的写成在王莽改制失败之后,应在更始时期(公元23—25年)或东汉之初。水碓的发明和推广使用的时期,应在前后汉之间。此后,孔融《肉刑论》也说:“贤者所制,或踰圣人,水碓之巧,胜于断木掘地。”

水碓发明以后,在东汉时期,雍州地区使用很广,《后汉书·西羌传》载顺帝永建四年(公元129年)虞诩上奏章说:“雍州之域,……因渠以溉,水舂河漕,用功省少,而军粮饶足。”所谓“水舂河漕”,也是指水碓。

两汉之际,同时发明了水碓和水排,出现了水力工作机,这是手工业技术发展史上一个重大革新。因为“所有发达的机器都由三个本质上不同的部分组成:发动机,传动机构,工具机或工作机” ,而水碓和水排,都基本上具备了这三个部分,它们有利用水力冲动的水轮作为发动机,有旋转的轮轴作为配力机,有“碓”和“排”作为工具机。从此,工具便从人手里移到一个机构上来了,机器便代替了单纯的工具。马克思曾经认为欧洲水力磨机的发明,对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起着重大的作用。他说:

磨从一开始,从水磨发明的时候起,就具有机器结构的重要特征。机械动力;由这种动力发动的最初的发动机;传动机构;最后是处理材料的工作机;这一切都彼此独立地存在着。在磨的基础上建立了关于摩擦的理论,并从而进行了关于轮盘联动装置、齿轮等等的算式的研究;测量动力强度的理论和最好地使用动力的理论等等,最初也是从这里建立起来的。

我国在两汉之际,水碓和水排的发明,对手工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具有重大的作用。在东汉安帝时(公元107—125年),科学家张衡就创造了用水力为动力的天文仪器——浑天仪。到东汉灵帝时(公元168—189年),就创造了原始的水车——翻车,到魏明帝时,马钧又把翻车改进,使儿童转动,灌溉园囿。

在东汉、三国间,这种“水碓”和“水排”等水力工作机,有了进一步的推广。曹操曾徙陇西、天水、南安人民充实河北,“民相恐动,扰扰不安”。张既“假三郡人为将吏者休课,使治屋宅,作水碓,民心遂安” 。在杜诗创造水排后约两百年,魏国监冶谒者(官名)韩暨,又把水排推行到整个魏国官营冶铁手工业中去。韩暨字公至,是南阳堵阳(今河南方城县东)人,据《三国志·魏志·韩暨传》说:“旧时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更作人排,又费功力,暨乃因长流为水排,计其利益,三倍于前,在职七年,器用充实。”我们认为这时韩暨所推行的水排,就在杜诗所推广的水排的基础上改进的。两百年前杜诗在南阳推广了水排,既然“百姓便之”,这时南阳人不会不应用的,韩暨既是南阳人,不会不知道的。韩暨在这时对于水排的改进,主要有两点:第一点,是“因长流为水排”,他开始利用大河(即所谓“长流”)作为“水排”的动力,这样就把水排的使用地区大为推广。据《水经·谷水注》说:在缺门山东十五里有地名“白超垒”,白超垒的南面靠着谷水,旁侧有个坞,旧为冶官所居,“魏晋之日,引谷水为水冶,以经国用,遗迹尚存”。这个谷水旁的“水冶”,既然是“魏晋之日”所创,该就是韩暨所创设的,即所谓“因长流为水排”。第二点,是把“马排”的机械装置改造成为“水排”的机械装置。《三国志·魏志·韩暨传》说在韩暨推行水排前,“冶作马排,每一熟石用马百匹”。可知中原地区在水排普遍应用前,马排已普遍使用。所谓马排,就是利用牲畜力来推动机械轮轴,依靠轮轴的转动来鼓动鼓风器的。当时熔化一次矿石(即所谓“每一熟石”)要应用一百匹马力,可见冶铁工场的规模已相当大。这时韩暨把马排改造成为水排,就是把牲畜力推动的机械轮轴改造成为用水力激动的机械轮轴,这样就可大大降低成本,所以“计其利益,三倍于前”了。马排的结构,当是卧轮式的(参看图4-1)。

图4-1 卧轮式“马排”结构示意图
(采自刘仙洲:《中国机械工程发明史》第1编第52页,科学出版社1962年版)

部位名称:1.上卧轮(绳轮) 2.下卧轮(马牵引轮) 3.旋鼓(鼓式小轮) 4.掉枝 5.弦索 6.行桄 7.卧轴(滑轴) 8.攀耳 9.直木(往复杆) 10.木扇(附注:三国时的“马排”当使用皮囊作鼓风器,不是使用木扇的) 11.活门

这种水排自从杜诗、韩暨推广以后,就长期为冶铁手工业所沿用。据《太平御览》卷833引《武昌记》说:元嘉初年(公元424年或稍后)在武昌地方曾新造“冶塘湖”,兴建“水冶”,利用“水排”来冶铁。《安阳县志》(清嘉庆二十四年贵泰补纂本)卷5《地理志》山川部分说:“《邺乘》:铜山在县西北四十里,旧产铜,……案《水冶图经》曰:后魏时,引水鼓炉,名水冶,仆射高隆之监造,深一尺,阔一步半。”由此可见南北朝时南朝和北朝都曾推行水排。《元和郡县志》卷18载唐元和七年(公元812年)李吉甫上奏章说:蔚州飞狐县(今河北省涞源县)三河冶铜山约有几十里,铜矿很多,离开飞狐钱坊25里,两处同用拒马河水“以水斛销铜”,铸钱人工很省,所以平日三河冶设置有四十个炉铸钱,旧迹还存在。从这里,又可见唐代还曾用水排来铸造铜钱。据苏轼《东坡志林》卷4《筒井用水 法》条说:“《后汉书》有水 ,此法惟蜀中铁冶用之。”从这里,又可知宋代在今四川一带,水排还是普遍应用的。到元代,王祯著《农书》,在卷19《农器图谱》中,就有水排的图谱和说明。 bGuZl2R/HMDlSuEk17ciw9Z0QZd0tykStCbycVHQsb5fugiooTtXA+jFJEV958/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