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

(2013 年 10 月 1 日)

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与发展都要立足这个最大实际。这既是我们党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也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根本遵循。

一、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的重大意义

正确认识国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这既是党的思想路线的根本要求,也是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基本依据。当今中国最大的国情是什么?那就是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 20 世纪 80 年代从社会性质和发展阶段上对中国国情所做的全局性、总体性判断,这一判断涵盖的时间范围根据社会生产力发展而变化,仍然是当前把握我国发展历史方位的出发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内涵有两个方面:第一,我国已是社会主义国家,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与初级阶段的社会主义的辩证统一,是从社会的制度性质及其发展程度两个方面,对我国社会所处历史方位、时代坐标的准确界定,构成当代中国的最大国情即最大实际,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依据。

深刻认识和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至关重要。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制定和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和基础,是科学谋划和推进改革发展各项事业的关键和根本。回顾历史,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前,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出现严重失误的根本原因之一,就是因为提出的一些目标、任务和方针政策脱离、超越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没有很好地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结果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吃了苦头,遭受损失甚至严重挫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功,根本原因之一是纠正了那些超越发展阶段的思想观念、方针政策,对那些不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求的体制、制度逐步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同时,坚决抵制了抛弃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错误主张,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在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征程中,始终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和最大实际,是我们有效应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并保持正确发展方向的根本保证。只有把握住了这一最大国情,我们才能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特色、理论特色、制度特色、实践特色和时代特色,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顺利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伟大事业。

二、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征和矛盾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生产力落后、市场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发展过程。这个阶段,既不同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尚未奠定的阶段,又不同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阶段。从 20 世纪中叶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 21 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至少需要上百年时间,都属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国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生活各方面存在着种种矛盾,但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现阶段我国面临的中心任务是,必须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逐步实现现代化;同时,必须不断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总体来看,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逐步摆脱贫穷、摆脱落后的历史阶段;是由农业人口占多数的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国逐步转变为现代化工业国的阶段;是由自然经济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转变为市场经济发达的历史阶段;是通过探索和改革,建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和其他各方面体制的历史阶段;是全民奋起,艰苦奋斗,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认识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特点、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经历若干具体的发展时期,不同时期会出现不同的阶段性特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生产力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家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总的说来,我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不发达的状态,仍然带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明显特征。从生产力发展方面看:一是工业化的历史任务没有完成,总体上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产业结构层次低,发展方式粗放。二是城乡之间、区域之间发展很不平衡,差距较大。三是城乡二元结构的状况没有根本改变,城市化水平较低,城镇化质量不高。四是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仍居世界后列,属于中等收入国家。五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总体科学技术水平、国民教育水平和文化素质还不高。生产力还比较落后的状况,从根本上反映了社会主义制度还很不完善,生产力发展还面临着诸多体制性障碍,生产关系还不能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变化。我们虽然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但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尚未根本革除,市场经济体制机制的许多方面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任务还很繁重。上层建筑中还存在一些不适应、不符合经济基础变化的地方,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不健全,建设高度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所必需的一系列经济文化条件还不充分,封建主义残余、资本主义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在社会上还有一定影响,并且经常侵袭党的干部和国家公务员队伍。以上这些说明,要改变我国生产力发展落后的状况,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需要很长的时间。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得到显著改善,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社会生产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主要矛盾,并不断表现出新的问题和矛盾形式。当前主要表现在:我国发展过程中的和历史积累的各种矛盾日益突出,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存在,工业化、农业现代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社会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经济发展面临一系列重大结构性问题,经济转型压力增大;人民群众的利益矛盾凸显,群体性事件易发多发;城乡居民利益诉求明显增强,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日渐升级,社会需求向全面化、高级化、个性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对政治、文化、环境的需求不断增强。正如习近平同志最近指出:“现在,我们遇到的问题中,有些是老问题,或者是我们长期努力解决但还没有解决好的问题,或者是有新的表现形式的老问题,但大量是新出现的问题。”社会经济转型的错综复杂性,是中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重要特征。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矛盾是客观的,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的产生和解决中不断进步的。而且,经济发展越快,社会变化越剧烈,矛盾越是凸显,这是客观事实,也是一个规律。要看到,当前发展中的社会矛盾和问题大量出现,是客观的,也是难以回避的。尤其是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利益深刻调整期、经济社会急剧转型期、改革攻坚期和社会矛盾凸显期,这个时期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和公平等社会矛盾和问题往往最为突出,既要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半道上“爬坡过坎”,又要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这些矛盾的存在,究其主要原因,既有发展不足和发展不够好的问题,也有改革不到位和改革不够配套的问题。我们必须牢牢扭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注重标本兼治、统筹施策,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不断解决前进中的种种矛盾与问题。

三、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需要把握好的几个方面

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伟大进程中,我们必须紧紧扭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坚持从实际出发,推动经济社会长期持续健康发展。

第一,坚定不移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尤其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这是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决定的。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高全体人民生活水平提供雄厚物质基础。因此,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在推进各项现代化事业建设中,既要防止无所作为的消极情绪,又要防止急于求成的盲目冒进。只有牢牢抓住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和全党工作的中心,并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才能清醒地观察和把握社会矛盾的全局,有效促进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

第二,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强大动力,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全面深化改革,包括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体制的改革,是加快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出路。当前,我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很多。要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症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坚持从实际情况出发,提高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决策的科学性。着力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以更高标准、更高水平、更高质量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竞争。

第三,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按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的基本原理,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过调整政治关系、结构和活动,推动政治观念更新、政治制度完善、政治行为进步,实现政治文明和现代化,不仅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必须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发展和实现现代化对民主政治建设的要求,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协商制度,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治理社会,健全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体系,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新,加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使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第四,坚定不移促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上层建筑的重要内容。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发展方向,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贯彻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不断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要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积极作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有力支撑。

第五,坚定不移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的治本之策,维护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必须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加快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尤其是要在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等方面有新的进步,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着力解决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要加紧健全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要加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确保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经历史阶段,是一个不断发展和进步的动态历史过程,是由量变积累引起部分质变,在新的基础上再由新的量变积累引起新的部分质变的过程。这个过程就是一个社会生产力由不发达走向发达、生产关系由不完善走向完善、上层建筑由不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述,丰富了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发展阶段的认识,在这一基础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的全面部署,必将把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推向新的阶段,不断谱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光辉篇章。 rBoDEo+UpmvGzUQzCuMniUSOwtVoaD5GHobzfveDtYtE4IdhPCXJdfIOXRFOX9A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