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科学发展观的形成和发展

(2012 年 8 月)

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产生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提出、形成和完善,经历了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不断丰富和升华的发展过程。

一、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和形成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也是关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国家一定时期的发展观总是特定时期人们对发展问题认识的产物,总是反映着特定时代的特点。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不是偶然的,它是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特征。面对我国全面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新机遇新挑战,面对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面对经济社会发展中日益凸显的新矛盾新问题,必须给予科学的回答和正确的解决。

2002 年 10 月,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时就明确提出:“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这个奋斗目标,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这就提出了创新发展理念、走发展新路子的要求。

2003 年初,我国爆发大规模“非典”疫情,更加突出地反映了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发展不全面、不协调的问题。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开展了一场艰苦卓绝的抗击非典斗争。这场惊心动魄的斗争,直接推动了发展新思路的探索进程。4 月 15 日,胡锦涛总书记亲赴疫情严重的广东地区考察工作。他在听取广东省委省政府的工作汇报后指出,“新世纪新阶段,包括广东在内的东部地区正处在一个新的发展起点上,面临着新机遇、新挑战、新任务”,强调要坚持“全面的发展观”。这是“发展观”首次出现在党的最高领导人的讲话中。7 月 28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的讲话中,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的思想。他指出:“我们讲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这里的发展绝不只是指经济增长,而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全面发展。我们要更好地坚持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在实际工作中,一些地方往往只重视经济发展而忽视社会发展,把经济发展等同于经济增长,在推动经济增长时又往往片面追求数量、速度而忽视质量、效益。“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的发展观”体现了新的发展思路,这些新的发展思路昭示着新的发展观呼之欲出。

2003 年 8 月 28 日至 9 月 1 日,胡锦涛总书记在江西考察工作时,进一步提出要牢固树立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在这里,探索中的发展新思路被明确表述为“科学发展观”。

2003 年 10 月 14 日,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要“坚持统筹兼顾,协调好改革进程中的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这在科学发展观理论发展史上实现了三大突破:一是在党的正式决议中第一次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思想,标志着科学发展观成为全党的意志。二是把“以人为本”与“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统一起来,“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和观点,使科学发展观有了深刻内涵和深层的价值底蕴。三是明确提出了“五个统筹”,作为我国推动科学发展的原则要求。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会的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要求全党“不断探索促进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新思路新途径”。至此,科学发展观作为一个重大战略思想初步形成,并载入我们党的光辉史册中。

二、科学发展观不断丰富和发展

真正的科学理论体系从来不是封闭的、一成不变的,而是向社会、实践和人类活动开放的系统,是一个随着社会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发展过程。这个过程也是理论从客观实践中抽象出来又在客观实践中得到检验并指导实践的过程。

党中央为了提高全党认识,统一思想、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于 2004 年 2 月举办了一期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专题研究班。在这期研究班上,大家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深入地探讨了科学发展观问题,中央领导同志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精神实质和主要内涵作了深入阐述,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2004 年 3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讲话,对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目的、作用、要求等一系列问题作了理论阐述。这次重要讲话极大地丰富了科学发展观。一是明确阐述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总结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对发展问题形成的新认识。二是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指明了科学发展观与党的指导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关系。三是明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科学发展,是用来指导发展的,不能离开这个主题”。四是明确提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推动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五是对“以人为本”“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等范畴,分别作了科学界定和理论阐发,使科学发展观具有了更加完备的理论形态。

一种新的理论认识产生后,自觉地把它付诸实践经受检验,在实践中使之丰富发展,不仅符合认识发展的规律,也反映了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高度重视和在理论创新中的严谨科学态度。在我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始终是个至关重要的问题。2004 年初,我国经济出现过热现象,特别是投资规模过大、低水平重复建设严重、煤电油运供求矛盾紧张、物价总水平上涨过快。针对这种情况,中央及时作出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重大决策,强调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一年 9 月19 日,在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指出,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是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其实质就是要优化经济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逐步消除可能导致经济大起大落的体制性、机制性障碍。”这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在一定意义上是把科学发展观运用于指导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在实践中接受检验并不断丰富发展的过程。2004 年 12 月 3日,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这次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不仅保持了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更重要的是使全党同志深化了对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过程,实质是加深理解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

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中,我们党坚持推动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在新农村建设、科技创新、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区域发展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战略部署和重大的理论创新,不断丰富和发展科学发展观。主要有:

(一)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转入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轨道。2005 年 10 月,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深入研究和把握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在《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决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原则、主要目标、重大任务和政策举措。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这表明,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定位和指导作用的认识又有了新的深化:作为指导发展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根本方法,科学发展观所揭示的客观规律更具有普遍性和长期性。

(二)明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思想。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由于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社会建设一直是我国发展道路上的短腿。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首次将社会建设纳入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三位一体”发展成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四位一体”,进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又进一步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系统地阐明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基本原则和重大部署,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纲领性文件。

(三)推动以科学发展观为核心的全面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这一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思想,要求统筹城乡发展;明确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思想,要求提高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加快科技进步;明确提出了以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基础,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思想;明确提出了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思想。这些理论创新成果紧密联系,相互贯通,从不同方面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的理论体系,科学发展观日益成为涵盖经济、社会、科技、道德、外交等各个领域、全方位指导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指导思想。

三、科学发展观不断完善和成熟

2007 年 10 月召开的党的十七大,是我国在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会。十七大报告用重要篇幅,全面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产生背景、深刻内涵、精神实质、历史地位等,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标志着科学发展观理论体系不断完善和走向成熟。

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是我们党对科学发展观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的高度概括,深刻揭示了科学发展观与党的基本理论、指导思想的继承发展关系及其重要的方法论意义。十七大报告精辟概括了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四句话中每一点都包含着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构成了科学发展观最核心、最根本的内容,是对科学发展观思想精髓和内在逻辑的集中表述和高度概括。十七大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把科学发展观与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正式写入党章。这表明,我们党从党的指导思想与时俱进的高度,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高度,概括和阐述了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政治意义和理论意义。十七大报告还提出了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保证。包括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这是实现科学发展的政治保证;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继续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为科学发展提供可靠的政治和组织保障。这四个方面进一步拓展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应有之义,又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科学发展观在社会主义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具体体现。

科学发展观理论基础深厚、思想内涵丰富、内在逻辑严密、理论框架清晰,至此已经形成了一个完整、成熟的理论体系,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系统理论,是我们党对“三大规律”认识深化的基本标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复杂的国际国内矛盾、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提供了强大的理论武器,不仅是我国当前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科学理论,也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科学理论。

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央作出了一系列安排和部署,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在一系列重要会议上的讲话,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党的建设等方面不断地深化科学发展观。2008 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党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要“在发展理念、发展思路、发展方式、发展体制上都来一个深刻转变”,“确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思想观念、方式方法、体制机制”。

从2008 年 9 月到 2010 年 2 月,在全党深入开展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次历时一年半的集中学习实践活动,使得科学发展观进一步转化为全党的自觉行动。

2008 年以来,国际国内经济政治环境以及自然界的严重困难和挑战接连不断,在复杂经济环境下进行的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动了科学发展观这一战略思想不断完善和深化。2010 年 2 月中央举办了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专题研讨班,2010 年 10 月举行的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围绕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完善推动科学发展、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和举措。2011 年 2 月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根本目的、基本任务、重点工作,标志着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对科学发展观认识的深化。这年 7 月,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90 周年大会上指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重要内容的科学发展观,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进行现代化建设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样的重大问题。 8pfrSr+HDxD6a46arycfN2dP9WcEJ/y2SMORHNXsZBX0vE+pH7zUMzHIpKNJxkRW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