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及重大贡献

(2014 年 8 月)

邓小平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以巨大的政治智慧和理论勇气,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科学理论体系的宝库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极具创新意义、极具重大作用的重要部分。在纪念邓小平诞辰110 周年之际,重温他创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回顾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取得的巨大成就,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丰富内涵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丰富和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增添了崭新内容。这一重大理论围绕着市场作用、计划与市场、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一系列重要问题,形成了诸多相互联系的重大思想和观点,构成了系统完备、内涵丰富的理论体系,其基本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一)社会主义可以实行市场经济。长期以来,传统观念认为,市场经济是资本主义特有的经济形式,计划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邓小平突破传统的观念和模式,早在 1979 年 11 月 26 日,他在会见美国大不列颠百科全书出版公司编委会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麦吉尔大学东亚研究所主任林达光等人时说:“说市场经济只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只有资本主义的市场经济,这肯定是不正确的。社会主义为什么不可以搞市场经济,这个不能说是资本主义。” 这是邓小平对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最早论述。尽管当时还是讲计划经济为主,但毕竟把市场经济同社会主义联系了起来,肯定了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存在的必要性,这对于理论探索和改革进程起到了极为重要的推动作用。

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时,明确而系统地表达了他长期以来形成的对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看法,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全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不要以为,一说计划经济就是社会主义,一说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 这个精辟论断,从根本上解除了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看作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的思想束缚,从而为我们党决定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

(二)计划和市场都得要,并做到有机结合。1982 年,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比较,它的优越性就在于能做到全国一盘棋,集中力量,保证重点。缺点在于市场运用得不好,经济搞得不活。计划和市场的关系问题如何解决?解决得好,对经济的发展就很有利,解决不好,就会糟。” 他后来又说:“实际工作中,在调整时期,我们可以加强或者多一点计划性,而在另一个时候多一点市场调节,搞得更灵活一些。” 在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计划与市场两种手段相结合的范围、程度和形式,在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和不同地区可以有所不同。1985 年 10 月,邓小平在会见美国高级企业家代表团、回答美国时代公司总编辑格隆瓦尔德的提问时指出:“多年的实践证明,在某种意义上,只搞计划经济会束缚生产力的发展。把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就更能解放生产力,加速经济发展。” 在邓小平看来,计划和市场对经济活动的调节各具优势,又各有不足。两种手段的有机结合,可以做到优势互补,扬长避短。1990 年 12 月,邓小平在一次谈话中又强调:“社会主义也有市场经济,资本主义也有计划控制。……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道路,没有那么回事。计划和市场都得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既可以发挥市场配置资源有效的重要作用,又可以发挥计划宏观调控导向的重要作用,应当把计划和市场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传统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是以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为特征的,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突破了把社会主义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第一次肯定了社会主义经济是商品经济。这个决定受到了邓小平的高度评价,认为是写出了一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政治经济学。1992 年初,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进一步阐述社会主义也可以实行市场经济的思想。党的十四大召开前夕,在研究确立一个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改革目标时,邓小平明确表示赞成使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个提法。 根据这一意见,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又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成为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行动纲领。

(四)正确处理市场作用和宏观调控的关系。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发挥市场作用的长处,也要防止市场作用的弱点和消极方面,同时要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邓小平认为,“不搞市场,连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后”。要使我国经济富有活力和效率,必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邓小平强调,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要有计划控制,加强宏观管理。“中央要有权威”。“宏观管理要体现在中央说话能够算数。”不能搞“你有政策我有对策”,“中央定了措施,各地方、各部门就要坚决执行,不但要迅速,而且要很有力”。邓小平还多次指出,要适应新的形势,采用新的办法加强宏观管理。他说:“我们讲中央权威,宏观控制,深化综合改革,都是在这样的新的条件下提出来的。过去我们是穷管,现在不同了,是走向小康社会的宏观管理。不能再搬用过去困难时期那些办法了。现在中央说话,中央行使权力,是在大的问题上,在方向问题上。” 这些都清楚表明,邓小平把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都作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要求,二者缺一不可,决不能把它们割裂开来,甚至对立起来。

以上看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这些深刻论述为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奠定了重大理论基础。近 20 年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的不断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也在伟大的实践中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主要依据

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着眼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于当代中国实际、总结国内外经验教训的重大成果。

(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深刻认识中国基本国情的重大成果。邓小平早在 1979 年就指出:要使中国实现现代化,至少有两个重要特点是必须看到的:一个是底子薄,一个是人口多,耕地少。1980 年 4 月,他又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又太穷,“不要离开现实和超越阶段采取一些‘左’的办法” 。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口多,底子薄,人均资源少,社会生产力水平低,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一切要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中国要在这样特殊的国情中去实现工业化和经济的社会化、市场化、现代化,必须充分利用市场这个手段和市场经济这种形式来大力发展经济。这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的一个必然选择。

(二)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科学认识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的重大成果。长期以来,传统观点脱离开生产力抽象地谈社会主义。邓小平反对对科学社会主义作教条式的理解,他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之间不存在根本矛盾。问题是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发展社会生产力。” “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关于社会主义的任务,邓小平认为,“社会主义的任务很多,但根本一条就是发展生产力” ,社会主义阶段的最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只要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即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各种方法和手段都可以利用。计划和市场两者“都是方法”“都是手段”,当然都可以用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

(三)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全面总结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经验教训的重大成果。新中国成立以后的一个较长时期,我国在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开展经济建设等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但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没有得到应有的发挥,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一种同社会生产力发展要求不相适应的计划经济体制,严重束缚和影响了广大企业和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邓小平说:“不改革就没有出路,旧的那一套经过几十年的实践证明是不成功的。”实行改革开放以后,市场作用范围逐步扩大,市场作用发挥比较充分的地方,经济活力就比较强,发展态势也比较好。正是多年经济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成效,为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了实践基础。

(四)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是充分吸收和借鉴国际上有益做法的重大成果。世界上发展市场经济已有几百年历史,一些发达国家实行市场经济实现了现代化,创造和积累了大量物质财富。实践证明,市场经济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方式。邓小平提出:“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化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和管理方法。” 这其中就是大胆吸收和借鉴利用市场经济加快我国发展。

三、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历史性的巨大成功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有力地指导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作出了特殊的重大贡献。30 多年来,我们始终坚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充分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使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生机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本确立。主要表现在:一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已经确立。所有制结构从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经济占绝对优势,到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了公有制经济,积极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通过深化改革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大为提高。2013 年,非公有制经济对国民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已超过 60%。在收入分配领域,打破了平均主义“大锅饭”,建立起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实行劳动、资本、技术、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制度。二是企业微观经济主体活力显著增强。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转换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市场竞争主体。扩大市场准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使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三是现代市场体系逐步建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作用越来越大。持续推进价格体系改革,基本建立起以市场决定价格为主的机制。全国统一的消费品和生产资料市场已经建立,劳动力、土地、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得到迅速发展。四是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已经形成。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打开国门搞建设,充分发挥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作用,积极扩大进出口贸易,不断吸收外商投资,努力发展对外投资,形成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对外开放格局,开放型经济水平不断提升,中国市场成为世界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五是宏观调控体系不断完善。通过持续深化计划、财政、金融、投资等方面的改革,实现了宏观调控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为主的转变,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并辅之以必要的行政手段,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和结构调整,推动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基本形成了市场经济和开放条件下较为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也有力地推动了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建设体制等各方面体制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就斐然。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极大激发了经济社会发展蕴藏的巨大潜力,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综合国力大幅跃升,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改革开放 36 年来,国民经济保持了高速增长,经济总量跃居到世界第二位,创造了世界经济史上无与伦比的奇迹。2013 年,全国国民生产总值达 56.9 万亿元,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超过 6000 美元,进入中等收入国家。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第二大吸引外资国和重要的资本输出国,外汇储备世界第一,进出口总额突破 4 万亿美元。财政收入从 1978 年的 1100 亿元增加到 2013 年的 12.9 万亿元,国家经济调控能力显著增强。交通能源电信水利等基础设施长足发展,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基本建立,钢铁、煤炭、水泥、棉布等 200多种重要工业品产量稳居世界第一位。高科技产业蓬勃兴起,创新型国家建设方兴未艾,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技成果。服务业比重明显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城乡面貌大为改观,城镇化率接近 52%。人民生活大幅度改善,用占世界 7%的耕地解决了世界 1/5 人口的吃饭问题,使近 5 亿人口摆脱了贫困。全国人均寿命由 1978 年的 68 岁提高到 2013 年的 76 岁。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大大推动了其他领域发展,民主法治、文化教育、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这些成就,充分展现了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强大力量,也充分证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是完全正确的。

四、继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方向的改革

伟大的实践产生伟大的理论,实践发展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改革开放永无止境。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承发展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决定,特别强调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按照“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特别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我们要全面、准确、完整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全面、准确、完整地学习领会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精神,坚定不移地推进各方面改革,特别是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行政体制改革。

(一)正确发挥市场作用和政府作用。正确认识和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一直是贯穿我国改革开放进程的重大课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既是对我国过去改革发展历史经验的高度概括,也是对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为今后进一步处理好市场和政府关系、深化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的全面改革确定了方向。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需要正确认识市场与政府二者的功能与长处,以及二者的缺陷与不足。事实证明,市场是配置资源最有效率的机制,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和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途径。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市场经济本质上就是市场决定资源配置的经济。“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其实质就是让价值规律、竞争规律和供求规律等市场经济规律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这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更有活力、更有效率和更有效益。同时也要看到,市场调节有着某些自发性、盲目性、局限性和事后性等特点,不能把所有资源配置统统交给市场,不能使全部社会经济活动市场化。

政府作为公共权力的行使者、社会经济活动的管理者,最重要的职能是从宏观上引导方向,促进整个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它的主要长处是,政府能够从社会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来引导市场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方向,从宏观层次和全局发展上配置重要资源,促进经济总量平衡,协调重大结构关系和生产力布局,提供非竞争性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促进社会公平正义,逐步实现共同富裕,以及弥补市场的缺陷和失灵的方面。但政府也有信息掌握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也会有主观偏颇、迟滞甚至决策失误的毛病,不利于增进社会经济的活力、效率和效益。

理论和实践都告诉我们,在处理市场和政府关系中,需要注意三个方面:一是明确市场和政府各自的功能与长处,使它们在不同社会经济层次、不同领域发挥应有作用,都不越位、错位和不到位。二是充分行使两者的功能作用,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政府是一只“看得见的手”,“两只手”都要用好,并有效配合。三是市场和政府应当有机结合、相互统一而不是板块连接,政府应尊重市场经济规律,自觉按经济规律办事,市场要在政府引导、监管和制度规范下运行。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市场与政府各自长处充分发挥和二者作用的相互补充、相互协调、相互促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二)继续推进市场化改革,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这是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要求。要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加快形成企业自主经营、公平竞争,消费者自由选择、自由消费和要素自由流动、平等交换的现代市场体系,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公平性。一是建立公平开放透明的市场规则。要实行统一的市场准入制度,探索实行负面清单准入管理方式,健全优胜劣汰的市场化退出机制。二是完善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的机制。坚持把主要由市场决定价格作为价格形成的常态机制,凡是能够通过市场形成价格的、包括生产要素价格都要放手由市场形成价格;必须由政府定价的产品和服务,也要改革政府定价机制,改进政府定价方法,规范政府定价行为,提高政府定价的科学性、公正性和透明度。三是改革市场监管体系,废除妨碍全国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各种规定和做法,反对地方保护,反对垄断和不正当竞争。同时,要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完善金融市场体系,加快推进科技体制改革。这些是推进市场化改革的重要方面。

(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着力深化企业改革。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支柱,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基。我们搞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始终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即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激发非公有制经济活力和创造力。坚持推进和深化企业改革,其中关键是要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开公平公正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必须推动国有企业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提高企业效率,增强企业活力。废除对非公有制经济各种形式的不合理规定,消除各种隐性壁垒。鼓励非公有制企业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积极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

(四)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科学的宏观调控,有效的政府治理,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运行的重要特征,也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一要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切实减少审批事项,向企业放权,向市场放权,向社会放权,特别是要深化投资体制改革,确立企业投资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激发市场和各类社会主体的创造活力,增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二要健全宏观调控体系。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保障经济安全。要合理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能,充分发挥“两个积极性”。中央政府要进一步改善和加强宏观管理,强化发展规划制订、经济发展趋势研判、制度机制设计、全局性事项统筹管理、体制改革统筹协调等方面职能,促进全国范围内的法制统一、政令畅通和经济社会的平稳健康发展。三要加强地方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社会管理、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职责,以更好地服务于广大人民群众。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将适合市场化方式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交由具备条件、信誉良好的社会组织、机构和企业等承担,推动公共服务提供主体的多元化,建设现代化服务型政府。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也必然涉及其他方面体制机制,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协调。要把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贯穿到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以及各方面体制机制改革之中,推动各方面改革围绕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来展开、来推进。因此,必须统筹设计、整体谋划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调整和改革。这样才能产生综合效应,才能更好推动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

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体制结合起来,是人类社会的空前壮举,也是需要不懈探索的重大课题。这方面,我们已经进行了 30 多年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创新,也积累了不少经验,但是仍有许多未被认识的“必然王国”,还有一系列棘手的矛盾和问题需要深入研究解决。我们一定要坚持从国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勇于改革创新,敢于攻坚克难,更好地把握改革规律,以顺利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进程并取得更大的成功! jCLW3cBkCyqsg1sjO+43JNGQse5yAz2gP7YOSHQSQvD8XHCfaOE2uTLWD+yRpN8D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