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2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社会管理研究院联合中共北京市委社会工作委员会、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清华-布鲁金斯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举办第七届中国社会治理论坛,本届论坛以“社会治理:新思想新实践新境界”为主题,设立一个主论坛和五个分论坛:“新发展理念与创新社会治理”“基层社会治理的创新实践”“传承历史文化与中国当代社会治理”“诚信社会建设与社会治理创新”“新互联网与社会治理创新”。论坛集中研讨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创新社会治理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这对于深入贯彻落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落实“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具有重要的意义。现将本届论坛的主要成果综述如下。
党的十八大以来的五年时间里,从宏观社会治理到微观社会治理,从理论创新到实践探索,都大力度、全方位地深入推进,获得了新进展,取得了新成效,实现了新突破。
—— 社会治理新思想。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是近五年来中国社会治理领域最为重要的创新性进展与创新性成果,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国人民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实践的伟大成果,是党和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为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提供了基本的遵循。有专家把习近平同志提出的一系列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概括为“十论”:人民中心论、民生为本论、公平正义论、法德共治论、体制创新论、不忘本来论、群众工作论、基层重心论、总体安全论、党的领导论。
—— 社会治理新理论。 有专家指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在总结平安中国建设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一个重要理论创新,社会治理也要在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指导下,回应社会转型和变迁的新趋势、回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诉求、回应时代提出的社会治理新课题,加强社会治理的理论、方式、体制等方面的创新。也有专家梳理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四个视角的理论创新,即社会治理体制的创新、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创新、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的创新、社会治理机制的创新。
—— 社会治理新实践。 有专家将社会治理实践创新归纳为十大方面:筑牢改善和保障民生工程、推进社会治理基础性制度改革创新、构建国家安全体制、健全公共安全体系、加快社会诚信制度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治理、促进社会组织健康发展、创新社会治理方式、加大环境保护与治理力度、全面加强党对社会治理的领导。也有专家总结了九个方面的实践成就:改进政府提供公共服务的方式、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慈善工作、行业协会商会与行政机关彻底脱钩、加强党的基层组织的引领作用、强化社会治安的责任担当、进一步发挥社会团体的积极作用、进一步激发社会组织的活力、不断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社区治理生态正常化。还有专家概括了社会信用制度、信用信息平台、信用联合奖惩机制,以及青年信用体系建设等社会信用领域新进展。还有专家介绍了传承历史文化,老年人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和地方文化推动区域社会治理创新等做法和成效。还有专家强调,从严治党、惩治腐败是社会治理的根基,我国反腐败斗争是世界范围反腐败实践的一大亮点,彰显了我们党和国家治理能力的显著提高。
—— 社会治理新境界。 有专家提出,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治理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开拓了四大新境界:开拓了社会主义社会治理思想的新境界,开拓了传统社会管理向现代社会治理转变的新境界,开拓了中华优秀文化与现代社会文明相融合的新境界,开拓了以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导向的国际社会治理关系的新境界。
与会专家认为,经过近40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治理取得重要进展,但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成全面小康社会、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要求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新形势下,创新社会治理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主要表现在:
—— 社会建设任务还很艰巨。 有专家指出,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决定了当前社会的四大关键性特征:开放的社会、发展的社会、流动的社会、信息化的社会,这对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体制机制、主体、方式等都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 橄榄型社会结构尚未形成。 构建橄榄型社会的关键是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这有助于缩小收入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和增进社会稳定。有专家指出,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还比较小,仅占30%左右,而且其主观认同感和幸福感不太高,城乡差距也比较明显,同时,部分主体在社会参与和诉求表达的过程中,遇到了渠道匮乏、反馈滞后等问题。
—— 社会诚信体系还不完善。 不少专家指出,当前我国有些领域存在比较严重的失信问题,这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消极影响。
—— 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还较为薄弱。 当前,我国社会结构、利益格局和人民群众的思想观念发生了深刻变化,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亟待提升。一些专家指出,基层社会治理面临的主要难题有:基层党建引领社会治理创新的作用发挥尚不充分;基层政府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的治理模式还有待创新;城乡社区自治服务能力还有待增强;尽管农民工共享城镇的基本公共服务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仍然存在着项目供给不足、部分项目缺失、部分项目服务质量较差三大突出问题,等等。
—— 预防系统性社会风险的难度越来越大。 当今社会治理面临一个全新的传播环境、信息环境和舆论环境。有专家指出,全球已经进入风险社会,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网络安全等风险具有普遍性、全球性、人为性和不确定性。有专家认为,在新时代和社会条件下,社会事件形成的方式和演变的规律发生了极大的变化,有些难以预料、传播迅速的新型社会风险,有可能酿成普遍的社会恐慌。还有专家分析了媒体社会化和社会媒体化的特点,认为利用这种新型的社会互动来重构社会治理平台将是一大挑战。
—— 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仍在构建。 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催生社会治理新变革。一些专家认为,新互联网并非简单的虚拟空间,而是融合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并对社会治理发挥重要作用的实体,往往反映出社会治理过程中线上网状平台和现实纵向层级之间的深刻矛盾,新互联网+社会治理模式的构建是一个长期、系统和艰巨的工程。
与会专家强调,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复杂工程,也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需要抓住关键,选好路径,特别应当把握以下几个环节。
—— 习近平同志的社会治理思想是推动社会领域改革发展、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强大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有专家指出,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是一个层次分明、有机统一的系统理论,具有丰富的内涵和严谨的逻辑,具有鲜明的人民立场,充满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论品质,不仅是对我们党过去成功经验的坚持和继承,而且是对当今社会实践的凝练和升华,也是对未来发展的引领和创新。
—— 强化社会治理的价值导向。 这是中国特色社会治理模式的显著特征,更是中国社会治理的巨大优势所在。一些专家强调,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推动其入法入规;要通过褒扬诚信、惩戒失信,不断提高社会公共生活的透明度;要结合当代社会转型期的要求,实现历史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走出一条挖掘优秀传统文化与创新社会治理相融相通、互促互进的新路子。
—— 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创新社会治理。 有专家提出,传统的国家安全观主要讲外部安全或对外安全,总体安全观则强调既要重视外部安全,又要重视内部安全;既要重视传统安全,又要重视非传统安全;既要重视“国土安全”,又要重视“国民安全”;既要重视“国家发展”,又要重视“国家安全”;既要重视自身安全,又要重视共同安全。有专家强调,要从建设平安中国的高度和广度,来重新思考社会治理的力量、社会治理的领域、社会治理的方式、社会治理的机制等问题。有专家认为,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还有专家呼吁,要完善社会层面的预期管理,将有效的社会治理和有效的预期管理结合起来。
—— 不断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 围绕把习近平同志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四化”重要指示落到实处,与会专家提出很多真知灼见。提高社会治理的社会化程度,就需要多措并举深化社会治理体制改革,增强部门统筹、城乡统筹和社会力量统筹,创新自上而下管理(政府主导推进)与自下而上参与(居民自治)相结合的治理方式,促进多元共治;提高社会治理的法治化程度,就需要彰显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中国特色,重构与德治相结合的法治原则:“责权法定而勤政为本”“自由平等而公德为界”“法律至上而公理为先”;推动社会治理的智能化程度,就需要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型科技,培育新互联网+公益体系,打造社会化智慧平台,推动制度创新,提升治理绩效;增强社会治理的专业化水平,就需要进一步培养和打造专业的社会治理队伍,发挥智库、高校和科研机构人才聚集和多学科的优势,形成学术理论和政策研究与社会治理生动实践的良性互动。
——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有专家提出,社会治理的概念不是西方二元对立的思维角度来理解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而是突出合作、共治的中国特色理念。一些专家认为,社会治理必须在全球化的框架下来进行思考,明确综合性的社会治理主体,构建完整的社会治理模式和机制。有专家认为,共建、共享、共赢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三大关键词。有专家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创新社会治理的方向,其核心是以人为本,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类全面发展作为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还有专家认为,把社会治理提高到全球化的高度,首先是总结提炼北京、上海等地的社会治理经验,向世界讲好中国社会治理故事。
—— 全面加强党的领导。 有专家指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是习近平同志社会治理思想的灵魂。社会治理要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牢牢把握党对社会治理的引领权。也有专家提出,要牢固树立抓好党建是最大政绩的理念,坚持把加强基层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作为贯穿社会治理和基层建设的一条红线,加快推进社会领域党建工作体系的建设,实现党领导社会治理,依靠群众加强社会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