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 :听说您一直致力于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尤其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有一定造诣。那么,您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研究方向?您已经开展了哪些方面的研究?
答 :说我有志于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这倒是真的,但“造诣”却谈不上。我之所以选择现实问题的哲学研究,是基于这样两个方面的考虑。其一,哲学应当面对现实,只有回答现实提出的重大问题,它才有生命力,也只有从现实生活中捕捉出重大课题,加以深入的开拓发展,才能真正地发展哲学。黑格尔曾从唯心主义观点出发,揭示了哲学和时代的关系,他说:“哲学的任务在于理解存在的东西,因为存在的东西就是理性,就个人来说,每个人都是他那个时代的产儿。哲学也是这样,它是被把握在思想中的它的时代。”哲学的生命力在于它是时代精神的概括,现实的哲学就是时代的哲学。时代哲学是时代矛盾的理论结晶,任何社会历史的哲学命题,都是该时代矛盾的尖锐化而提出来的。对该时代矛盾的正确认识和科学抽象,正是对该时代特征、规律的把握,也就是该时代的时代精神——时代哲学。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代所特有的矛盾是唯物史观产生的客观条件,唯物史观主要就是在对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理论概括和科学说明基础上形成的时代哲学。我国现实的社会主义正处于其发展的初级阶段。它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社会矛盾。因此,发现和认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矛盾的新特点,揭示我国社会矛盾和矛盾动力作用的客观规律,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所面临的重大的时代哲学课题。
其二,社会主义在中国及别国所走过的曲折历程,尤其是它在苏东所遭受的重大挫折,也充分说明了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之必要。
关于我近几年结合现实生活提出的重大问题所进行的理论探讨和研究,主要有以下一些课题:社会形态理论及社会形态演变规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群体和利益矛盾;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矛盾、主要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和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意识形态等。
问 :您是否认为,回答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问题,也就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哲学基础?
答 :是的,在我们这样的大国实现社会主义的现代化,谈何容易!从主观上看,恐怕必须要解决好对中国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毛泽东同志指出:“辩证法的宇宙观,主要地就是教导人们善于去观察和分析各种事物的矛盾运动,并根据这种分析,提出解决矛盾的方法。”认识事物规律,就是认识事物内在矛盾的特殊性;认识中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国情,就是认识它的内在矛盾的特殊性。只有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现阶段社会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中国社会现阶段的社会本质,认清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
问 :认清了中国社会主义现阶段的国情、本质,把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的内在规律,也就可以制定指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了。
答 :是这样的。正是从这个角度讲,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矛盾的科学认识,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提供了一定的哲学依据。新中国成立40多年来的实践表明,每当党和国家的领导对社会矛盾的判断和处理失误,就会严重影响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的建设,就会给社会主义中国带来不应有的损失。社会矛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只有正确处理我国社会存在的各类矛盾,才能按照我国现阶段社会矛盾的客观规律,建立起能够有效地调节社会矛盾的民主体制和法制体制,保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协调发展。
问 :您对社会主义现阶段社会矛盾问题的研究进展如何?
答 :驾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社会矛盾这样一个重大课题,是有很大难度的。我分三个阶段开展对该课题的研究:一是收集综合资料阶段;二是专题研究阶段;三是完成研究成果阶段。在第一阶段,我收集了国内外理论界关于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有关研究资料和社会主义各国的国内矛盾的现实状况,以及东欧演变过程中和事变之后的社会矛盾演变情况,出版了一些资料汇编性的成果。如《论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和发展动力》等。在第二阶段,分门别类地进行专题研究,发表了《社会主义矛盾和改革》《社会利益论》等论著。第三阶段,是科研最终成果,出版了《经济利益、政治秩序、社会稳定——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深层反思》这一专著。现在我正准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深化这个课题的研究,如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利益群体及群体矛盾的研究。
问 :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问题,一直是我国理论界普遍关注的重大理论课题之一,请问您在第三阶段完成的这本书,在理论探索上有哪些新方法、新思路?
答 :以往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研究,侧重于从政治思想方面来分析,而从经济事实出发,分析社会主义社会矛盾产生、发展和解决的根源则不够。我力图跳出旧的思路,打破脱离实际,套用辩证法的矛盾范畴,给实践贴标签的做法,确定了新的研究视角,这就是立足经济分析,从实际出发,注重从现实的社会主义国家实际存在的矛盾出发,考察中外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进行具体的、缜密的分析研究。在进行矛盾分析时,我采取了从经济利益入手,再进入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思路。全书按照这一思路分为六章,分别探讨了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矛盾、利益矛盾、商品经济矛盾、社会结构矛盾、人际矛盾,最后探讨了社会动力和体制改革。本书循着这一思路,坚持以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为指导,比较系统地概括了我国和其他国家的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比较完整地展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纵横交错的生动图景,并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原则性意见。
问 :能否介绍一下这本著作在理论观点方面有哪些新的见解?
答 :社会主义国家的社会矛盾是一个“老问题”,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有多长,这个问题的讨论时间就有多长。我力图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和坚持社会主义的前提下,解放思想,力求在理论上有所创新。主要有以下内容:
认真分析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商品生产的内在矛盾(在我写这个问题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念还没有成为全党的共识)。我认为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社会劳动和个别劳动的矛盾。这个矛盾具体表现为社会整体联合劳动、局部联合劳动、联合劳动成员个人劳动之间的矛盾;社会生产目的的两重性,经济运行的两重形式和社会分配的双重矛盾关系;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有计划性和一定的盲目性的矛盾,这对矛盾在社会主义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运动中展开为一定程度的相对发展的生产社会化,同不同所有制经济成分及公有制基础上不同层次的经营主体的相对独立性之间的矛盾。这个分析较好地揭示了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预见了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商品(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和困难,提出了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商品(市场)经济的建设性的意见。
在分析了社会主义现阶段商品(市场)经济基本经济关系之后,提出了经济利益问题,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现阶段,在剥削阶级作为整体阶级已被消灭的前提下,怎样认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问题。认为,人民内部利益矛盾是一切人民内部矛盾存在、发展和解决的总根源,是制约其他各类矛盾发展的主导性矛盾;必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原则正确划分人民内部的利益群体,人民内部不同利益群体之间存在着群际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可转化为对抗性的利益冲突;必须加强民主制度和法制制度建设,用经济办法和思想政治工作来处理好人民内部的矛盾,等等。
本书还对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和主要矛盾等概念做了明确区分,提出社会需要和社会生产的矛盾,渗透到社会主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各个方面,贯穿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全过程,起着根本的作用,构成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实质和核心;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和制度、体制、机构这两个层次上来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等等。
这本书是在两年多前写的。我通过对社会主义国家内部和外部矛盾交叉状况,经济、政治和思想矛盾的交叉状况,以及人民和敌我两类矛盾的交叉状况的分析,预见到社会主义国家内部有可能出现对抗性的矛盾,出现社会冲突和政治动乱,乃至出现社会危机现象,并且提出了预防和制止动乱和危机发生,保证社会正常秩序的根本措施和应急办法。在全面分析社会主义国家内部矛盾的基础上,还从主体和客体两个方面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认为必须从物质利益和精神鼓励两方面来调动劳动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必须通过改革,建立适当的利益刺激体制和经济政治体制,才能充分调动起群众的劳动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出社会主义社会发展动力的作用,在经济发展上最终超过资本主义,真正体现出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问 :在加快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新时期,人民内部的矛盾有哪些新的特点?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意义何在?
答 :新时期的人民内部矛盾,呈现出更加复杂的状态,其主要特点是:
(1)物质利益矛盾更为尖锐、更为突出。
(2)人民内部矛盾大量地、经常地发生在分配领域,集中表现为群众收入的差距,表现为收入差别所引起的矛盾。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分配格局发生了新的分化和组合,一方面,分配上的平均主义尚未完全打破,分配的合理格局远未完全形成;另一方面,又出现了收入差距过大和不合理的现象。因此,虽然群众的收入总体上增加了,但又引起群众新的不满情绪,加剧了群众之间的摩擦和矛盾。
(3)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以直接冲突的形式表现出来。如一些群众之间会因为财产纠纷、资产分配、土地使用等问题,爆发激烈的纠纷和暴力冲突。如果对这些问题缺乏警惕,处理不当,就会影响社会稳定。
(4)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往往集中通过干群关系表现出来,相当一部分群众的意见指向所在地区和单位的直接领导。
(5)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冲突双方的群体界限十分清楚,群体意识十分明确。例如,在我国,知识分子具有明确的建立社会主义民主政体的政治意向,具有改善本利益群体生活待遇和工作条件的强烈的群体要求;普通职工群众的注意力则更多地集中在工资、物价和福利待遇的物质利益要求上。
(6)目前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使人民内部矛盾又出现了一些新情况。首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一方面繁荣了社会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又使人民内部的利益矛盾更加普遍和明显。比如,由于把企业推向市场,进行了以增强企业活力为重点的改革,给企业“松绑”,这既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使企业之间发生了广泛的横向经济联系,同时又使得社会主义的经济关系趋于复杂化,有可能促使企业更多地注重自身的效益,使生产和分配领域内的利益矛盾更突出、更复杂。又如,由于逐步培育了各类市场,利用市场机制进行经济调节,一方面搞活了社会主义经济,另一方面又使得社会主义的市场关系复杂化、矛盾多重化。其次,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发展,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使政治生活中的各种关系和矛盾明朗化、突出化。比如,如何处理党政关系、政企关系、党同民主党派的关系、中央同地方的关系,等等。再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深刻地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改变了社会主义的人际关系结构,使得人民内部的人际关系更为复杂化、多层次化。总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所带来的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赋予人民内部利益矛盾以新的内容和形式。
(7)在复杂的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下,人民内部利益矛盾同敌我利益矛盾,同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交叉在一起,使人民内部利益矛盾表现出错综复杂的状况。
在新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是我国当前政治生活的主题,也是维护社会稳定、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的基础,我们必须结合新的实际,认真研究和正确处理新时期人民内部矛盾。
问 :通过您的介绍,我体会您的基本观点是,哲学研究必须紧密结合实际,分析现实矛盾,回答从现实中提炼出来的重大课题,这就是哲学面临的现实任务。
答 :您理解得很对。哲学只有说明现实才有生命力,只有揭示时代矛盾才有理论上的彻底性。哲学要具有生命力,在理论上必须有现实感和时代感。哲学一定要从现实中提炼问题,才能升华,才能发展。而且,哲学所概括的问题必须是该时代的重大课题,是时代矛盾的集中反映。拿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来说,要发展,就要解决三个层次的问题:一是善于概括历史唯物主义的基础理论,如社会发展规律论,社会矛盾论,社会动力论,社会利益论,社会价值论等;二是善于回答时代和现实提出的重大理论问题,如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问题,社会主义改革问题,人民内部矛盾问题等;三是善于解决当前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难点、热点问题。做好这三个层次的概括,才能从时代高度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