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

“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社会主义建设要始终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一方面,要发展生产力,必须实行改革开放,通过改革开放,解放生产力,促进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另一方面,我们要实现的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只有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才能统一全国人民的思想和意志,实现安定团结,保持社会稳定,为经济建设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保证经济建设的社会主义性质和方向,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健康发展的保证,又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获得新的时代内容。

一、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发展中国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历史的必然。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历史唯物主义一般原理,从事资本主义经济的研究,创立了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资本主义的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指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科学社会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创造了社会化大生产,这种社会化的大生产具有一种革命的本性,它要求生产关系也社会化,社会化生产已经不具有个体的私人生产的性质,是否定私有制的基础。然而,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由广大劳动者共同使用的生产资料,却属于资本家私人占有;生产过程虽然已经变成众多人共同协作的社会行动,但组织和管理社会化生产的却是资本家及其代理人;由工人阶级共同创造的社会产品,也为资本家私人占有。这就形成生产社会化同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这一基本矛盾具体表现为,个别企业的有组织性和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表现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根本对立。这些矛盾的尖锐化必然引起周期性的经济危机和社会冲突的爆发,反过来,危机和冲突又促使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进一步加剧。根据这一矛盾的运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创立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理论,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自觉地认识这个规律,推翻资本主义,建立社会主义社会提供了理论武器。只要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还存在,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所揭示的这一规律就会长期地起作用,社会主义迟早要代替资本主义,这是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在20世纪,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从一国实践到多国实践,在坎坷和曲折中不断前进,开创了人类社会最伟大变革的历史进程。

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巩固和发展,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这是由社会主义世界进程的历史趋势所决定的,更重要的是由中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人民选择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鸦片战争之后,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为了挽救民族的危亡,使中国成为一个独立富强的国家,曾经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都没有成功。其中,资产阶级改良派康有为、梁启超实行“戊戌变法”,资产阶级革命派孙中山所发动的辛亥革命,是两次试图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尝试,都最终失败了。实践证明,中国走独立自主地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是行不通的。

中国不走社会主义道路就没有别的选择。中国人民的先进分子在十月革命影响下,选择了社会主义。1921年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同志领导下,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中国革命的胜利。中国革命胜利以后,我们比较顺利地实现了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中国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过程中,尽管曾发生了“大跃进”“文化大革命”这样重大的失误,但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是有目共睹的事实。我们在40多年的时间里取得了旧中国几百年、几千年所没有取得过的进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基本解决了11亿多人口的温饱问题,不仅粮食、棉花、钢铁、煤炭、电力等主要工农业产品已列属世界前列,而且在航天技术、核技术、生物工程等高科技领域的某些方面,也达到了世界先进水平,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不断改善。

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必然的,然而这种必然的取代却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这个过程是艰难的、复杂的、曲折的,有时还会出现反复。近些年来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发生的动荡和演变,仅仅证明了社会主义发展的长期性、曲折性,并不能证明社会主义必然性是虚幻的。历史唯物论和历史辩证法告诉我们,一种社会制度代替另一种社会制度,从来都是一个充满斗争的曲折过程。作为消灭剥削制度的社会主义革命来说,这个过程就更为曲折、复杂了。这是因为:(1)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国家绝大多数都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在这样的国家搞社会主义没有一个相当长的过程是无法完成的;(2)社会主义是一个新生事物,建设社会主义是没有任何现成的方案和成功的经验可资借鉴的,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搞社会主义需要长期探索,甚至要在失败中总结经验;(3)社会主义在其建设过程中,面对着一个强大的资本主义世界,它们对社会主义构成严重的威胁;(4)社会主义国家内部还存在着旧社会的残余势力、残余因素、残余分子,还存在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这些因素就使得社会主义建设成为一个长期曲折的过程,但这并不能改变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必然趋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是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正确选择。

二、必须依靠人民民主专政进行社会主义建设

无产阶级专政是无产阶级实现历史使命的工具,是达到消灭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的必由之路。离开无产阶级专政,坚持社会主义就成为一句空话。列宁曾经指出:“只有承认阶级斗争,同时也承认无产阶级专政的人,才是马克思主义者。” 依靠无产阶级专政,保卫社会主义制度,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这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无产阶级专政就是无产阶级的阶级统治,对广大人民实行最广泛的民主,对少数敌人实行专政。随着无产阶级国家的建立、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专政的范围越来越小,民主的范围越来越大。无产阶级专政的主要职能是保卫社会主义事业和人民的成果,压迫反动阶级、反动派和反社会主义分子;剥夺剥削者,消灭私有制,建立公有制;在人民内部发扬民主;领导、组织、管理社会主义建设;防御国家外部敌人的颠覆活动和可能的侵略;等等。

无产阶级专政的具体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无产阶级专政的一种类型,是具有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国共产党根据无产阶级专政学说,结合中国国情所作出的伟大创造。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经历了两个发展阶段,其前期即社会主义过渡时期,是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后期即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实质是无产阶级专政。

我们为什么必须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呢?这是因为:首先,在国内,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剥削阶级作为一个阶级是不存在了,阶级斗争已经不是主要矛盾了,但一定范围内的阶级斗争还存在,敌视社会主义的反动分子还存在。在国际上,企图颠覆、消灭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仍然存在,他们加紧对社会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使用政治、经济、舆论等手段,披着维护人权的外衣,时刻想改变社会主义国家的性质。因此,为了保卫人民的胜利成果,保卫社会主义事业,正确地处理一定范围内存在的阶级斗争,人民民主专政丝毫不能削弱。

其次,我国经济和文化发展比较落后,还不能完全清除剥削阶级的残余和遗毒,还不能完全杜绝破坏社会主义的犯罪分子的产生,还不能完全防止社会成员以及党内某些成员腐化变质,还不能完全根除如吸毒、嫖娼、经济犯罪以及其他刑事犯罪活动。因此,必须利用人民民主专政打击各种犯罪活动,扫除各种丑恶现象,防止剥削阶级腐朽思想和生活作风的影响,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再次,人民民主专政还担负着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逐步创造高于资本主义劳动生产率的重要职能,这是社会主义最终战胜资本主义的最重要的物质条件。如果社会主义不能做到这一点,就不能最终地、全面地战胜资本主义。我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要发展生产力,必须要大胆地探索。只要我们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把政权牢牢地掌握在我们手里,我们就可以大胆地闯、大胆地试,把资本主义发达国家一切有利于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经营方式、管理方法拿来为我所用,把一切先进的技术,把资金、人才吸引过来为我所用,即使在改革试点中出现了一些差错,也好纠正。人民民主专政是保证我们改革开放事业顺利进行的可靠的政治保证。

三、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共产党的领导是实现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同时也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条件。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这是“四个坚持”的核心。

(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在长期的斗争中形成的。

中国共产党在国家和社会生活中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是中国革命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残酷剥削和压迫,许多仁人志士进行了可歌可泣的斗争,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究其原因,除了客观社会历史原因以外,没有一个以先进理论为指导的革命政党的领导,也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中国的农民阶级虽然是中国革命的主要动力,但它不是同先进的生产关系相联系的阶级,不可能成为中国革命的领导阶级。中国的资产阶级,一部分成为依附于帝国主义的官僚买办阶层,他们是革命的对象;另一部分是民族资产阶级,他们既有要求革命的一面,又有软弱性、妥协性的一面,也不能担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只有先进生产力的体现者——中国工人阶级才能肩负起领导中国革命的重任。中国工人阶级的领导是通过其政党中国共产党实现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之日起,就勇敢地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的历史重任。它创造性地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制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路线,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践证明,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中国共产党的核心作用是其他任何政治力量所无法替代的。

(二)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合格领导者。

中国共产党不仅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而且还领导中国人民胜利地进行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尔后,又领导中国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开展了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也取得了一系列胜利。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纠正了自身的错误,把科学社会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逐步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路线,取得了改革开放的一系列成就。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社会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就没有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成就,就没有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可以保持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所必需的长期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和社会环境,就可以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三)党的宗旨、性质和光荣传统决定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由工人阶级最有党性、最有理想的先进分子所组成,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它的宗旨,党的指导思想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和优良传统使得中国共产党人能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站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世界观的高度,正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科学分析中国国情,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当然,我们的党在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一系列成就的同时,也的确发生过这样或那样的失误,我们党从人民的利益这个大局出发,从来不回避、不掩饰自己的错误。我们党总是能出于公心,发现和纠正自己的错误,在错误中吸取教训,把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推向前进。

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我们必须加强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联系党的政治路线和历史使命,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更好地发挥党的领导作用。

四、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把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

马克思主义为工人阶级提供了正确认识和改造世界最有力的武器,工人阶级及其政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这是因为:1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真理,是完整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就在于它是科学的真理,是最彻底、最深刻地反映客观世界的本质及发展规律的学说。马克思主义是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在内的严密完整的科学体系。其中,哲学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的根本理论基础,政治经济学是主要内容,科学社会主义是实际纲领。这三个方面的结合,正确揭示了社会生活的本质和内在矛盾,科学地概括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马克思主义之前的社会科学,尽管包括许多合理的、有价值的思想,但从总体上来说,它们并没有提供对社会历史现象的真正科学的说明。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就因为它是科学的,它使人们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变成真正的科学。

2.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世界观,是历史上最先进阶级的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同历史发展的方向,同阶级性是一致的。在阶级存在的条件下,意识形态就本质而言,是一定阶级利益的理论表达,是有阶级性的。马克思主义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体现了新生产力的代表——无产阶级的根本利益,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意识形态,是无产阶级从事革命和建设实践的指导思想。

3. 马克思主义是发展的理论。马克思主义是开放的、发展的,随着实践的发展,它必须不断地充实和丰富自身。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具体历史条件下的运用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民主革命时期,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和中国革命等一系列问题作了客观而清醒的分析、研究,制定出一整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和政策。新中国成立以后,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探索了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新问题和新矛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理论。

以邓小平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做出的创造性的贡献和发展,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在新的时期,恢复和发展了党的“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思想路线;制定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提出了关于新时期党的中心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理论;关于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关于改革是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观点;关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的理论;关于新形势下加强党的建设的理论;加强两个文明建设的理论;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完成祖国统一的理论,等等,形成了一整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目前,我国经济繁荣,人民安居乐业,和独联体、东欧各国形成鲜明的对比。这再一次充分表明,搞革命,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不成,搞建设、搞改革、搞开放,离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指导,也无法成功。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工作重心转移,形成了改革开放的新局面以来,邓小平同志针对社会上和党内出现的怀疑和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右的思潮,反复强调了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同志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论述同时也是针对极“左”思潮的,他认为,极“左”思潮也是反对四项基本原则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他提出了“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四个坚持’”的重要战略思想;他认为,在思想政治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前提。为了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他提出了“一手抓改革开放,一手抓打击犯罪”,“一手抓建设,一手抓法制”,“一手抓物质文明建设,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的“两手抓”的重要思想;他还提出“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肃清封建主义思想影响”,阶级斗争“不应该缩小,也不应该夸大”,“坚持党的领导、改善党的领导”等重要思想。这些思想都是围绕如何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而提出来的。

坚持改革开放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两个基本点并不对立,二者是相互贯通、互相依存,缺一不可的。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建设的必由之路,四项基本原则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二者皆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进行改革开放,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必须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实践证明,坚持这四项基本原则,社会主义事业就兴旺发达,国家就繁荣昌盛,反之,就会影响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就会动摇整个社会主义制度。 VGnUEukmfya6mctwK1w/GfTZAK+/CyTSVjJBmRR9zSBKJ4umGi0dMZp5FNG3ZkJe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