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拔罐的时间和体位问题

把握拔罐时间

拔罐时间及疗程与拔罐的疗效密切相关。只有掌握正确的留罐时间,才能达到治疗目的,收到满意的治疗效果。闪罐、走罐的治疗时间以局部或罐下皮肤出现潮红或痧块、瘀斑等为度;留罐法则因方法不同,要求待局部皮肤出现潮红、紫斑等反应,一般留罐 5~10 分钟;刺血拔罐法应以瘀血或脓液全部拔出,或达到治疗所需的出血量即应起罐。使用大罐时间应稍短,使用小罐时间应稍长。年轻力壮者可时间长些,年老体弱者或儿童时间要短些。新病、轻症留罐时间宜短,旧病、重病留罐时间宜长。头部、面部、颈部、肩部、上肢留罐时间短,腰背部、臀部、腹部、下肢留罐时间长。留罐的时间应根据不同的拔罐方法,结合病人的病情耐受程度,灵活而定。

拔罐疗程有间隔

急性病每天 1 次,病情重、疼痛剧烈者可每天 2~3 次(拔罐位置要改变)。慢性病每天 1 次,治疗2~3 个疗程,一般 7~10 天为 1 个疗程。无明显效果,应改用其他疗法。

特殊手法致瘀斑、痧块等,应待其消退后再拔,一般 2~5 天 1 次,亦可交替选穴,每天 1 次。

拔罐要采取什么样的体位

俯卧位: 患者俯卧于床上,两臂顺平摆于身体两侧,颌下垫一薄枕。此体位适于拔背部、腰部、臀部、双下肢后侧、颈部等处。

侧卧位: 患者侧卧于床上,同侧的下肢屈曲,对侧的腿自然伸直(如取左侧卧位,则左侧腿屈曲,右侧腿自然伸直),双上肢屈曲放于身体的前侧,此体位适于拔肩部、臂部、下肢外侧等处。

仰卧位: 患者自然平躺于床上,双上肢平摆于身体两侧。此体位适于拔胸部、腹部,双侧上肢、下肢前侧,头面部和胁肋部等处。

坐位: 患者倒骑于带靠背的椅子上,双上肢自然重叠,抱于椅背上。此体位适于拔颈部、肩部、背部、双上肢和双下肢等处。 3j0Flx/0ZY7lySGLurpdqveZDOfK+VxiSR2IpjsI21/9IbRQgGKcf0mgVCj460I2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