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切肤入局,知行合一

亲历奥马哈的价值启发

入行十多年,经历几轮产业周期、兴衰变革,每当遇到困难、内心焦虑时,我总会把巴菲特给股东的信拿出来阅读。它们饱含巴菲特的商业智慧,语言通俗、极富韵律,不仅帮我化解情绪焦虑,更解开了现实世界的诸多困惑。

这几年随着价值投资越来越热,一不小心,价值投资变成了“主题投资”。谈价值的多,但实践价值投资的少。而聊巴菲特的人更多,但真正信巴菲特的人很少。一个简单标准:如果真信巴菲特,普通人也可以投资一些伯克希尔的平价B股,可大多数人为什么不愿意呢?

2019年5月,我终于决定亲赴奥马哈拜访巴菲特。以伯克希尔持有人的名义,我决定把价值理念执行到底。

午夜,我和友人抵达了奥马哈埃普利机场。据说,前来参会的有5万人,中国人就有1万多,占比超过了25%!我们做了一个有趣的统计,1985年,参会的股东只有250人,现在突破5万,参会人数年化增长率在17%左右,非常接近巴菲特长期的投资回报率。这就说明,巴菲特的影响力和投资能力的相关性很强,这两个要素,很可能存在增强回路,在互相强化。

参访了巴菲特位于法南大街的宅邸、聆听了股东大会二人组(巴菲特、芒格)对中国的看好,甚至还品尝了巴菲特最爱的戈瑞牛排(味道还真不错)。奥马哈的体验,一切充实而又满足。但我一直苦苦思考的是:巴菲特到底还有没有一些他多年从未披露,但是却真实存在的投资标准呢?

那天,一个偶然的机缘,电光火石之间,启发和顿悟的时刻终于降临。事情还要从那天去波仙珠宝店说起。

波仙,是一个在奥马哈起家的珠宝店,巴菲特和这家店的缘分,是靠“相亲”介绍的。巴菲特极为钦佩的布鲁姆金(即B夫人)曾一手打造了北美最大的单体家具城——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在20世纪80年代完成收购后,有一天巴菲特和B夫人聊天:你们家族的经营管理实在是太有一套了!你有没有什么亲戚之类的,如果也像你这么能干,能不能给我介绍介绍?B夫人眼睛一亮:还真的有啊,我有个亲戚在做珠宝生意,要不我来“拉个群”?你俩聊聊?

巴菲特很可能过去就听说过这家珠宝店,奥马哈的生意,他怎么会不知道。只是他没想到,老板竟然是B夫人的亲戚,那会不会也具备相似的优秀经理人的家族基因呢?聊完之后,巴菲特确认了自己的判断,马上把波仙珠宝收入麾下。尔后多年,他一直对这家珠宝店青睐有加,甚至老朋友比尔·盖茨婚礼时给太太的婚戒,就是巴菲特“怂恿”盖茨在波仙珠宝选购的。

说到珠宝,大家可能会想到蒂芙尼等品牌,我们也纳闷,巴菲特对波仙如此青睐,乒乓球赛、桥牌赛、网友粉丝见面会的合影,都放在波仙来举办,可是为什么却从未听说过这个珠宝品牌呢?

来到实体店之后才知道,原来它是和家具城一样,是一个巨大无比的渠道零售商。它销售市场上你所知道的大多数知名珠宝品牌、钻石名表,你不需要再去一家家转来转去,就在波仙,一站式解决。波仙的模式和内布拉斯加家具城很像,都是依靠规模效应,获得低成本结构,打造竞争优势。

很多时候,生活中的决定性瞬间,就在那电光火石的一刹那。逛完离店一抬头的瞬间,我看到了接下来的这一幕(见图0-1):

图0-1 在图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注意到关键细节了吗?观察一下再往下看

你有没有注意到标志下面的那一行小字:The engagement destination for over 100 years(订婚目的地,超过100年)。这让我大为困惑,B夫人家族来到奥马哈是在20世纪30年代,那为什么波仙的历史却超过了100年呢?

这极大地引发了我的好奇心。顺藤摸瓜,搜集询问,我终于了解到,这家店创建于19世纪80年代,之后B夫人和她的俄罗斯移民亲戚来到奥马哈,从事不同的零售业,她的亲戚在20世纪30年代买下了波仙珠宝,开始了二次创业!

原来是这样,怪不得历史如此悠久。不过,它马上激发了我更多的思考:似乎巴菲特投资偏爱“活化石”?那么,按照芒格说的反过来想,我们能不能举出来一个反例?巴菲特有没有投过非常年轻的有代表性的公司?

内布拉斯加家具城,1937年创立,巴菲特1983年投资,历经将近50年;

喜诗糖果,1921年创立,巴菲特1972年投资,历经超过50年;

可口可乐,1886年创立,巴菲特20世纪80年代末投资,历经超过百年;

美国运通,1850年创立,巴菲特1964年投资,历经超过百年;

华盛顿邮报,1877年创立,巴菲特1973年投资,历经96年。

GEICO,1936年创立,算是一家“年轻”的公司,巴菲特1976年投资,历经40年。

于是,我继续思考,这些企业都有着悠久的历史,按道理巴菲特应该早已熟知,尤其是家具城,就开在他的家乡,按道理他早就知道,为什么要等这么久才去投资呢?

我相当困惑,而且历史数据告诉过我们一个重要结论:大多数小企业必然长不大,大多数大企业必然会衰落。这些历史悠久的企业,如果按照统计上的规律,必然会衰落啊,巴菲特等了这么久,正好等到要衰落的时刻,他买入了?思考到这里,陷入了暂时的困惑。

电光火石间,灵感和思路突然涌现:历史≠规模!

大多数事物,会有增长的极限,因为复利的增强回路,往往会遇到一个阻碍增长的调节回路。这就是多数大公司必然衰落的原因。正如树不可能长到天上去,正如大象的体积再大,但长到一定尺寸,也会停止,也正如古代的罗马,帝国扩张总会遇到边界,因为有资源的总量限制,这就是调节回路在起作用。

它们都不可能永远增长,因为规模存在增长的极限,这是物理法则。巴菲特也常说,你给我100万美元,我能轻松实现50%的年收益率。可是这个收益率,对于资产规模达到几千亿美元的伯克希尔,是完全做不到的。以上案例都是因为,规模就是会触发增长的极限,这是无法突破的物理法则。

我突然发现,增长的极限,与历史悠久,不矛盾。在巴菲特出手投资的时候,这些公司虽然年事已高,但论规模,其实恰恰都是“小公司”。你会发现,当今仍存于世的那些动植物活化石,历经上亿年至今仍然存在的生物,大多是小生物,而大型动物,都很难跨越历史的宿命和增长的极限。

如果说小公司可以打破这个历史悖论,那么问题在于,为什么一定要观察那么长的时间呢?

在一次采访中,巴菲特和芒格谈到过一个有趣的事情,记者问他们:假如在1886年你们会投资可乐吗?芒格说:我可不知道人们当时会对这种看起来像药的、怪怪的东西,做何反应。巴菲特马上补充:当时我们肯定不会投。

由此,我们就接近于推断出,那个很可能真实存在但巴芒二人组却没有明说的标准:要历经时间和历史的考验,他们从来不投没有见过的东西。

见过的意思是说,经过时间的观察、考验,历经各种状况和环境的变化,看到它是如何应对、如何演化的。如果在经历了种种考验和测试之后,它能够达标,那么在不确定的未来,它就依然大概率能生存下来。(并不是说越老就一定越好,而是说越老它的数据量、信息量越大,通过严苛情况考验的可能性越大。)

这给了我一个巨大的启发:投资的本质是判断未来。而未来的演化是不确定的,也无法准确预测。假如你不具备洞若观火的判断力和天赋异禀的洞察力,那么你能用的唯一办法,就是去收集和评估“历史记录”。你会发现,巴芒二人组早已承认自己也是“普通人”,他们放弃了那些“太难”的投资机会,他们确保一家公司或一名经理人拥有优秀的历史记录,去面对未来的冲击。

2019年的股东大会上,巴菲特被一名中国参会者问及5G,他直言看不懂,惹得全场哄笑。然后,巴菲特郑重说了这么一段话:过去的54年来,世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们的生意遭受了巨大的冲击,我们的纺织厂、制鞋厂、百货公司、代金券印花票公司甚至报业公司,全都遭受世界变化的沉重打击。我们无力预测未来,我们所有的事业,就是在这些冲击之下建立起来的。

如果这么看,巴菲特长期的“观察”似乎就是进行着某种抗冲击测试的耐心观察。

这几年,大家注意到伯克希尔也投资了苹果、亚马逊这样的科技公司。但是你会发现,伯克希尔并没有很早就去投资苹果和亚马逊,而是等待,甚至“观察”了数十年,等它们完全通过了历史的测验。它们都是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硕果仅存的幸存者,它们完全通过了压力测试。

解开了心头大惑,我觉得倍受启发。但临别之前,我心头依然有些小小的困惑没有答案:喜诗糖果,如此优秀,可是大多数人压根儿没听过,为什么呢?远远比它年轻的星巴克,早已开遍大街小巷,喜诗糖果为什么没做到呢?内布拉斯加家具城是北美最大的单体家具城,可是为什么这么多年,第二家分店迟迟开不出来呢?

它们和亚马逊的竞争策略正好相反,亚马逊是拿出真金白金,疯狂投资,打造竞争优势,而喜诗糖果和内布拉斯加家具城都把现金汇到了奥马哈总部。如果没有被收购,它们的今天会更好吗?

假如当年的亚马逊和星巴克,“小小年纪”就被伯克希尔收购,现金全部汇往奥马哈,那它们的今天又会是什么处境?

我不知道这些问题有没有答案。就像游戏里每一把重来都会有完全不同的结果,但是每个人的人生只能经历一次。作为价值投资的传播者和实践者,树泽想到了纳西姆·塔勒布的那句:skin in the game(自身利益在其中)!你只有切肤入局,亲自下场,才能在实践中把这些启发和智慧全部打通。价值投资,价值是知,投资是行。以自己实践的亲身体会,与诸君分享,也许这也是树泽能为你创造的一部分价值。

许树泽

☆☆☆

许树泽 投资人、公众号“树我直言”主理人、中国之声特约评论员,曾担纲第一财经专业证券主持人十年。著作《不可不知的经济真相》获多个奖项,出品的《投资大师私房课》广获好评。2019年亲赴奥马哈,与巴菲特面对面。 L8cp2AK1OMAWbpheQPTVllP/qZzxlBpd3X44ErraFZ914MwRnQQtInLJEsis5a5G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