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做减法,摆脱内心的桎梏

人生达命自洒落。

——《啾啾吟》

人只有在事情上方可磨炼自己的心性,才能摆脱掉内心的那些羁绊,才能在面对各种困难时淡然自处。

王阳明出生在书香门第,从小就饱读诗书,在贵州龙场他想到《中庸》的一句话: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素富贵,行乎富贵、素贫贱,行乎贫贱;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难,行乎患难。君子无入而不自得焉。古人那种随遇而安的洒脱是王阳明非常向往的,只是他永远都没有想到,老天爷竟然和他开了这么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在京城享受了三年锦衣玉食的生活之后,来到龙场这个真正的夷狄之地,历尽千辛万苦与磨难,亲身体验此生难以忘记的人生境界。

到了龙场,那个昔日被学生崇拜的王大人已经被剥夺了一切官职。在这里,他除了一颗虔诚的学习圣贤的心以及立志弘道的决心之外,再也没有什么可以依靠了。理想和信念永远都有着难以想象的力量,人有了这样的一颗心就足够了。王阳明面对恶劣的生存环境,一直思考古代圣贤之人那种“无入而不自得”的心境究竟是如何练就的,而这种随遇而安的洒脱也成了此时他生命之中的追求。

生存环境尽管恶劣到无法想象,但是人已经来了,就必须面对,就算是想逃都无处可逃了,与其挣扎,与其陷入悲苦,不如将心放下,坦然接受,用淡然的心态去应对。自此,王阳明摒弃掉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用自己的行动开始了对这种艰难困苦的探索之旅。没有房子,那就住茅草屋,住山洞。没有蔬菜和粮食,那就自己开荒种地,自力更生。如果真的没米下锅,那就去树林里找野果子,挖野菜充饥。总之,他用自己的努力,去体验着前人所记录的那种境界。

随从生病了,王阳明就将所有家务统统包揽下来,烧水、做饭、砍柴、提水,对随从无微不至地照顾。以前那个风生水起的王大人在龙场变为了仆人的保姆。客居荒芜之地,随从们缺衣少食,而且要忍受着思乡的痛苦,心情自然会变得异常郁闷,病体更是难以康复。这种情况下,王阳明不仅担当保姆,更让自己扮演了一个逗乐的演员。他演小品、唱民歌、讲故事,想尽一切办法逗所有人开心。儒家说,培养人才的最高境界,那就是“不器”。所谓“不器”,其实就是不拘一格造人才。儒家认为,人只要打通了通往心灵的那一个关节,无论在什么环境之中,做什么事情,都可以适应,都可以将事情做好。往昔的王阳明熟读兵法,既可以骑马打仗,百步穿杨,又可以拿笔写文章,而书法更是运用自如,可以说是文武全才。而在这龙场的荒芜之地,他扛起锄头就能种菜,进了厨房就能烧菜做饭,什么演员,什么音乐,这一切对他来讲都是小菜一碟了。

儒家说理想的人才应该是全才,那王阳明先生因为机缘巧合,在龙场这艰苦的环境中,终于达到了这样高的境界。但是古往今来圣贤也都是肉身凡胎,王阳明整日在这些琐碎之中忙碌,也会有感叹命运不公平的时候,也有想发无明之火的时候。他想到自己为了朝廷,一篇上疏竟然让自己落得如此田地,受尽这非人的折磨,天理又何在?

王阳明在这种想不通理还乱的情况之下,便问自己:“如果是圣人在这种艰苦的环境之中,又该有什么样的想法,又该如何去做?”通过这样的思索,他终于领悟到了一个可以迅速改变心境的好办法,那就是古人所说的“以心印心”的智慧。这种智慧其实就是利用人内心中的主观能动性,将积极的正能量传送到心中,做一种减法运动,让心中的那些畏惧、愤恨等负面因素消失在九霄云外,从而改变心境,脱胎换骨。

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王阳明在龙场艰苦的环境之中,亲身体验圣人那种内心的境界和在痛苦之中的信念。他发现改变心境就在自己的一念之间,细想榜样人物在某种境界下的执着的心境和乐观的心态,从而去模仿榜样们的做法和信念,在与环境对抗之中,就可以不知不觉地获得与圣贤之人相同的信念和处世方法。

孟子说,先立乎其大者,则其小者不能夺也。意思就是心中有了远大的目标,而那些次要的事情以及环境就不能打动自己那颗坚定的心。流放到荒芜之地,王阳明的心中也有落魄、无奈的诸多烦扰,但是他无时无刻都将让自己成为圣人的志向放在心中,他将这恶劣的环境看作圣贤之路上的一种修炼,让自己突破内心的厚茧,成为人们心中的圣人。 z3dEjqp/qw+AZNLAr8FDmdTnuX/3LI0gNAxo07lFposhPFTxc3CxGCodbSkGbeHZ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