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安定的心灵土壤里滋生出慧根

来书云:“夫子昨以良知为照心。窃谓良知,心之本体也。

照心,人所用功,乃戒慎恐惧之心也,犹思也。而遂以戒慎恐惧为良知,何欤(yú)?”

能戒慎恐惧者,是良知也。

来书云:“先生又曰:‘照心非动也。’岂以其循理而谓之静欤?‘妄心亦照也。’岂以其良知未尝不在于其中,未尝不明于其中,而视听言动之不过则者皆天理欤?且既曰妄心,则在妄心可谓之照,而在照心则谓之妄矣。妄与息何异?今假妄之照以续至诚之无息,窃所未明,幸再启蒙。”“照心非动”者,以其发于本体明觉之自然,而未尝有所动也。有所动即妄矣。“妄心亦照”者,以其本体明觉之自然者,未尝不在于其中,但有所动耳。无所动即照矣。无妄、无照,非以妄为照,以照为妄也。照心为照,妄心为妄,是犹有妄、有照也。有妄、有照,则犹二也,二则息矣。无妄、无照则不二,不二则不息矣。

——《传习录》

水只有静止的时候才会变成清水,水清,水面才可平静,才能观察到水底的物体。心也是如此,只有心安静的时候,才能生出智慧,才能发挥出本心的潜能。

王阳明在贵州龙场书院讲学的时候,冀元亨和蒋道林来到龙场。王阳明收到这两位得意学生,心中非常舒畅。有一天晚上,皎洁的月亮像玉盘一样挂在空中,没有一点云层,月光将那银色的光辉尽情洒向高山、树林,远处的山峰树木清晰可见。此时夜已经很深,人们都进入了梦乡,就连野兽和鸟虫都停止了鸣叫,天地之间的那种空旷和寂寥让人的心平静如水。

一片荒芜的山谷之中有一间简陋的茅草屋,亮着一盏小油灯。在闪烁的灯光之中,有三个人正在这寂静的夜里不知疲倦地讨论学问。这三个人正是王阳明与他的两个心爱的学生。蒋道林问王阳明:“先生,仁体的关键在哪里?”他从少年开始就尊崇儒家的修养之学,深知认识仁体是做学问的要害之处,但是却不知道从什么地方下手。他早年寻师访友,与很多佛、道等人士一起研讨修身养性之学,颇有心得,而近几年在龙场又苦苦修行,更是对人生大彻大悟,参透了心性的玄妙之处,所以他想得到老师的指点。

听了学生的话,王阳明慢慢地回答道:“要想认识仁之道,就必须从仁为何物说起。所谓仁者,乃是造化生生不息之理。它在宇宙天地之间,也就是说天下万物皆有仁体。仁也是一步步慢慢深入,然后才有固定的规律,才推动各种事物发展,所以世间万事万物才能够拥有生生不息的动力和源泉。在天地之间,这种生生不息无处不在,无物不有。古人所说的鸢飞鱼跃,水流花开,无处不是可见的天机。只要我们的心静下来,用心去观察,用心去体验,在任何事物中都可以看到生机勃勃的情况。”

当王阳明说到这里时,双眼凝望着窗外如水的月光,沉浸在一种悠远而神秘的境界之中,过了一会才缓缓地说:“天地之间,自冬至极寒之时,阴阳开始慢慢转化,在极阴之中,开始有微阳慢慢生长。伺候阳气逐渐生长,等到慢慢增长到达六阳,盛极而衰,阳气便又开始向阴转化,这就是大自然生生造化的玄机。说到底,仁体也就是宇宙中万事万物的本能推动力,其中蕴含着独特而伟大的能量。”

王阳明跟学生们说,人类的意识因为具有善于联想、浮躁以及不稳定等诸多特性,所以对普通的人而言,是不可能改变意识的这些特质的。因为意识是由一个外在的“自我”所控制,我们为了这个“自我”产生喜、怒、哀、乐等种种情绪,最终成为了它的奴隶。而人们的这种喜、怒、哀、乐正好截断了大自然与内心相互沟通的桥梁,遮蔽了人们内心之中所存在的智慧和能量,让我们不能洞悉大自然的规律。而我们也就一味地去追求那些镜花水月一般的物欲,从此不能自拔。

想要认识仁体,就必须认识心灵本体的智慧。这种智慧就是让我们外在的意识停下来,让内在的心灵回归原本的纯净状态。在这种清明与纯净之中,我们内心深处才能够懂得如何待人接物,如何能把事情做好。想要让心灵的土壤之中滋生出本有的智慧,那么在做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都要学着尽量专注地去做,将全部精力集中到事情上面,等到注意力集中之后,便可以将各种思虑慢慢放下,让心慢慢沉静下来,达到一种忘掉自己、忘掉周围一切、物我两忘的状态,那么就可以让心灵之中的智慧尽情挥发出来。 x1z3udpP0UXkTiPRuAZAKTVtWvlFdlboE3y2PiNaKp+5nsreCLpMRPxVsIz7bTUL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