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咏史

高适 【1】

尚有绨袍赠 【2】 ,应怜范叔寒 【3】

不知天下士 【4】 ,犹作布衣看 【5】

【注释】

【1】高适(700〜765),字达夫,排行三十五,渤海(今河北景县)人。开元七年(719年)前后西游长安,求仕无成。天宝八年(749年)举有道科,授封丘尉,因不忍敲剥黎庶,不久去职。十二年(753年)入河西节度使哥舒翰幕府,为左骁卫兵曹,掌书记。广德二年(764年)入朝为刑部侍郎,转左散骑常侍,进封渤海县侯。次年正月卒于长安,赠礼部尚书,谥曰“忠”。后世称“高常侍”。高适以边塞诗著称,与岑参齐名,并称“高岑”。【2】绨袍,质地粗糙的丝袍。【3】范叔,指战国时期秦国的宰相范雎。【4】天下士:天下闻名的豪杰之士。【5】布衣:穿粗布衣服的人,即老百姓。

【译文】

须贾总算是送给范雎一套粗丝织成的衣服,应该是同情范雎的贫寒窘境吧。他不知范雎已经是天下闻名的治国之士,还把他当成普通老百姓一样看待。

【赏析】

这是一首咏史抒情诗。战国时,魏范雎随须贾出使齐国,受到齐相礼遇,须贾心生嫉妒,回来就向魏相进谗,说范雎私通齐国。范雎被处以重刑,后弃之荒野,醒后逃到秦国,改名张禄,秦王任其为相。后须贾使秦,范雎扮作穷人前去相见,当时天降大雪,须贾怜范雎寒冷,便赠以绨袍。次日须贾进见秦相张禄,才知道是范雎,惊惧万分。但范雎念他绵袍之赠,宽恕了须贾。诗人借这个历史典故来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痛苦心情。

全诗叙事和议论结合,发古之幽情,给人一种强烈的感受,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诗中几个连接词的运用也恰到好处,上两句的“尚有”、“应怜”,写出须贾赠袍时的那种怜悯心态,但他没有看出范雎其实已经发迹;下两句的“不知”、“犹作”,看上去是心平气和,实际上充满激情,对当权者不识人才的行为表达了强烈的愤慨。 gI7lolWTsHbrIDdn+03QtCIB6HROPZtWbAY6MytOdxg+Urdba2nj9Kt6UtI8FbZ1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