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题目,也许会有很多读者朋友提出异议:思维里也有墙吗?没错,你没看错,思维的确也是有墙的,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无法打开思路,就是因为这些墙壁在处处给我们设置障碍。
和现实生活中钢筋水泥铸就的墙不同,思维的墙是无形的,因而我们根本不可能准备好工具将其拆除,而只能想办法打开自己的思路,帮助自已形成发散性思维,从而成功地创新,做到突破自我,超越自我,最终成就自我。众所周知,人都是有惯性的,这种惯性不仅涵盖在行为方面,而且涵盖了思维的方面。因此,人们不但会在行为上存在根深蒂固的习惯,也同样会在思想上受到传统思维和固定思考模式的影响,最终导致一切都按部就班,因循守旧。在这个飞速发展的时代,整个社会都日新月异,这样的迂腐无疑会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也会使我们自身的发展受到局限。因而,不管是从与时倶进的角度,还是从自身发展的角度,我们都应该努力形成发散性思维,让自己学会从更多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找寻更多创新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才能如愿以偿地不断提升和完善自我,使自已成为真正的强者。
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从小就是一个特别聪明,而且能够开动脑筋进行创新思维的孩子。也因此,他从小就显得和其他孩子不一样。
有一次,年幼的司马光和小伙伴们一起在花园里玩耍。花园里风景秀丽,不但有花有草,还有很多假山呢!一个小男孩爬到高高的假山上玩耍,突然不慎从假山上跌落,正好掉进假山下面的大水缸里。当时正值夏季,雨水丰沛,水缸里也蓄满了水,眼看着小男孩不停地挣扎着,其他小伙伴们这才发现有人落水了,大家不由得全都惊慌失措,根本不知道如何是好。眼看着小男孩命在旦夕,有些胆小的孩子吓得哇哇大哭,个别大点儿的孩子赶紧跑去找大人来帮忙。然而,小男孩似乎等不到大人来救他了,他已经没有力气挣扎,而是渐渐地沉进缸底。这时,司马光说:“大家别怕,我们马上想办法救他出来。”孩子们全都面面相觑,谁也不知道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挽救小伙伴的生命。这时,只见司马光从附近找到一块很大的石头,不由分说地就朝着水缸使劲砸去。随着司马光的努力,水缸应声碎掉,里面的水猛地涌出来,小男孩得救了。
等到大人闻讯赶来时,司马光已经成功拯救了小男孩的生命。除了呛了几口水,小男孩没有性命之虞。事后,有人问小小年纪的司马光:“你是如何想出砸缸救人的?”司马光说:“我想我们小孩子都没有水缸高,也无法把他搜出来。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把水缸里的水倒出来,但是我们又搬不动水缸。既然这样,就只能把缸砸碎,毕竟救人要紧。”
从司马光砸缸的事例中不难看出,小小年纪的司马光思维敏捷,条理清晰,因而才能在危急情况下进行理智的思考,从而帮助小伙伴成功脱险。尽管这个事例已经传诵了千百年,而且大家都耳熟能详,但是我们依然能够从中得到深刻的启示。其实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也经常遇到各种危急的情况,与其手足无措,不如冷静下来理智思考,只要能够调整思路,换个角度思考问题,也许我们就能够想到出人意料的好办法,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所谓发散性思维,形象地看,就是以问题为中心点,让思维不受任何拘束朝着四面八方进行思考,也包含逆向的思维方式。这样一来,我们才能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想出的办法更加富有创新性,在解决问题时也能达到出人意料、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