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提到的无意义音节学习材料有诸多优点,其中之一就是它没有任何的意义。这一点保证了它是相对简单和单纯的。我们常用的一些材料,如诗歌散文,在内容方面,有的是记事的,有的是抒情的,有的是说理的;所运用的句子,有的是悲伤的,有的是幽默的;所用的比喻,有的是美丽的,有的是粗犷的;它们的韵律有的是流畅的,有的是艰涩的。这样的材料会对学习产生很多影响,加之它们的变化没有规律,也会对学习造成一定的干扰。诗歌、散文涉及的内容,忽而这里,忽而那里,会引起被试的联想和不同程度的兴趣。几句诗歌,由于题材的特殊性或是措辞的优美,或者其他原因,也会引发被试的回忆和联想。我们发明的无意义音节,完全可以避免这些问题。在几千种的音节组合里,只有几十个可能会有些意义,可就算是这些有意义的音节,被试在识记的时候也很少能察觉出来。
然而,我们也不能过分高估这种实验材料的简单性和单纯性,它离我们的理想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学习无意义音节,要调动视觉、听觉和语言三种感觉器官。虽然这三种感觉器官的活动都有限,也都是相同的,但由于三种感官联合活动,我们能够预料,在实验结果中会有一定的复杂性。特别是音节组的单纯性,远远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
在学习的难易程度上,这些音节组也有很大的不同,有时甚至到了让人费解的程度。从这个角度来讲,无意义学习材料造成的差别和有意义材料造成的实验差别没什么不同。至少我看到,在学习拜伦的《唐璜》一诗的几个章节时,实验所得的个别测量数值的分配差距,并不比用同样时间学习无意义音节组时的数值分配的差距更大。在前一种学习中,前面说的联想干扰等无数影响似乎都抵消了,只造成中等的影响。在后一种的学习中,由于各国语言的影响,对某些字母和音节发声的倾向性却大不一样。
但是,无意义音节材料有两方面的优点是毋庸置疑的。
首先,它可以有无穷尽的性质相似的新组合,这是诗歌片段和散文片段无法比拟的。它还可能有适当的、确定的、数量上的变化,而韵文或散文如果在末尾之前或中间截断,就会不可避免地以不同形式破坏原意而导致复杂的情况出现。
数字组我也试用过,但它们对于严格的实验来说不太适用。它们的基本元素在数量上过少,很容易就用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