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犹如走路,我们总会遇到道路狭窄的地方,这时最好选择停下来,让别人先走,凡事让人三分,我们对生活就不会有那么多的抱怨了。即便终其一生让步,也不过百步而已,对人生能造成多大的影响呢?你让他人三分,对方就会心存感激,同样也会让你一步,而这一步有可能会帮助我们走向成功之路。相反,如果我们处处不懂得让步,事事较真,别人就会心怀怨恨,就会想方设法阻碍我们进步,那即便前方是一条大路,也会充满艰难险阻。正所谓“得饶人处且饶人”。有些人无理争三分,得理不让人;有些人真理在握,得理也让人三分。前者往往是生活中不安定的因素,而后者则具有一种天然的向心力。如果我们成为了别人讨厌的人,那一定是因为我们身上有让人讨厌的特质;别人愿意和我们在一起,那一定是因为我们有值得亲近的特质。所以,在发生冲突和矛盾的时候,不要一味地较真到底,而是懂得让人三分,反省自己的言行是否有不妥的地方,是否对别人造成伤害。经常反省自己,适时给别人留条后路,其实也是在为自己留余地。
小王今年十八岁,在暑假期间,他随着妈妈一起去市场买鱼。女摊主缺斤少两,在秤头上做了一些手脚,多收了他妈妈一元钱。就在妈妈与女摊主理论的时候,小王飞起一脚,将对方的脾脏踢致破裂,致使对方被迫进行脾脏切除术。最后,一时冲动的小王锒铛入狱,因为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刚刚接到的大学通知书也只得束之高阁,大好前程被葬送,同时,他父母还赔偿了对方两万元的手术以及营养费用。
小王最后的结局在于他太较真,不懂给对方留条后路,不懂得忍耐,最后因为一元钱的失利而引发了一场悲剧。如果在当时,小王能够多忍耐,想到为那位女摊主留一条后路,那无疑也是为自己留了余地,那么事情肯定不会发展到最后的惨痛局面。
从前,有相邻的两户人家,一家在外地做官,另一家是本城的商贾。两家都在建房子,房子建得差不多了,在砌围墙时,双方为地界发生了争议,吵得不可开交,闹到最后,“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为了区区三尺地,无论是官宦人家还是商贾大户各不相让。做官的那一家,拿出杀手锏——连忙去信给官人告状。没隔多久,官人来了回信,信上说:“来信为争三尺房,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官家看完信后,顿时恍然大悟:为了三尺地既伤了两家的和气,又气坏了自己的身体,实在是不值,立即主动把墙退后三尺。对面那一商家,看到此景,深受感动,也在原地界退后三尺砌上围墙。这两道围墙中间形成了一条巷子,后人就给这条巷子取名为“六尺巷”。
让他三尺又何妨呢?为了三尺地既伤了两家的和气,又气坏了自己的身体,实在是不值,不妨主动让步,把墙退后三尺。这样对面商家看见了,深受感动,也让出三尺。于是,这两家之间竟然空出了六尺宽的巷子。原来,我们在让别人三分的同时,也为自己赢得了更宽的道路,这何尝不是一件美事呢?
在生活中,做事应该让人三分,不可把事情做绝。人生在世,不能一条路走到黑,认死理,而是应该学会让步,适时采取圆融变通的方法随机应变,以便有足够的条件和回旋的余地。世界上的事情是复杂多变的,任何人都不应该心存侥幸,不能凭着较真的心态而让别人无路可走,而是要学会尊重每一个人,给对方留一条后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对别人的施恩,因为你在给予对方一条后路的同时,其实也是为自己留了一个回旋的余地。
古人云:“处事须留余地,责善切戒尽言。”做任何事情,进一步,应让三分。如果凡事都较真,势必让对方无路可走,这样也会给自己日后的生活带来无尽的烦恼。人生在世,千万不可使某一事物沿着某一固定的方向发展到极端,留有余地,就是不把事情做绝,不把事情做到极点,这样于人于己都是最好的。
《菜根谭》曰:“滋味浓时,减三分让人食;路径窄处,留一步与人行。”留人宽绰,于己宽绰;与人方便,于己方便,这就是古人总结出来的处世秘诀。给自己留余地,有进有退,进退自如,以后更能机动灵活地处理事物,解决复杂多变的社会问题;给别人留余地,也就是说,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也不要将别人推向绝路,不可逼人于死地,这样会让对方做出极端的反抗,如此一来,事情的结果对双方都没有好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