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倾谈一

詹天佑:严谨做事,清廉持家

詹天佑,近代著名科学家,有“中国铁路之父”“中国近代工程之父”之称。他主持修建了中国自主设计并建造的第一条铁路——京张铁路,筹划过沪嘉、洛潼、津芦、萍礼、新易、京张、粤汉等线,成就卓越。詹天佑育有五子三女,八个孩子出生于不同的地方。当时,为了中国铁路建设,詹天佑夫妇是铁路修到哪,就把家安在哪。虽然他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但始终不忘照顾体弱的妻子和关心儿女的成长。他在《敬告青年工学家中》说:“道德者,人之基础也。学术虽精,道德不足,犹筑高屋于流沙之上,稍有震摇,无不倾倒。”他希望青年人“各处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对孩子们的教育,他从不马虎,言传身教,亲力亲为。他的八个孩子在各自的领域个个成就斐然,孙辈和重孙辈也都有不俗的表现。2016年4月26日,在詹天佑诞辰155周年之际,詹天佑三子詹文耀的小儿子、79岁的詹同沛接受了笔者的专访,他说祖父一生清廉,对自己的孩子严而不厉、爱而不溺,这样严谨的家风对后辈影响极深。

詹天佑(1913年)

那把戒尺就是“家法”,不过父亲从不打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拿尺子打手心。

1861年4月26日,詹天佑出生在广东省南海县一个破落茶商家庭。七八岁时,他被送到私塾读书。但是,天资聪颖的他对那些“四书”“五经”不感兴趣,却喜欢摆弄一些机械,常用泥土捏成机器模型玩耍。1870年,清政府招考120名幼童官派出洋留学,詹天佑就是其中幸运的一个,当时他只有12岁。1881年,詹天佑从美国耶鲁大学雪非尔德理工学院土木工程系毕业,获学士学位。在120名回国的中国留学生中,获得学位的只有两人,詹天佑便是其中一个。他回国后,被派往福州水师学堂学习海船驾驶,还参加了马尾海战。1887年3月27日,26岁的詹天佑和19岁的谭菊珍在双方父母的主持下,在澳门成婚。

1888年,詹天佑和谭菊珍的第一个孩子詹顺蓉出生,深得夫妇二人喜爱。随后,长子詹文珖、次子詹文琮、次女詹蕙颜、三女詹蕙筠、三子詹文耀、四子詹文祖、五子詹文裕陆续出生。那时为了修建铁路,詹天佑带着一家老小跟着铁路“跑”,八个孩子分别出生于广州、直隶林西、山海关、锦州、北京五地。然而颠沛流离的生活并不影响詹天佑对妻儿的关爱,他总能在工作中“挤”出一点时间陪伴孩子们读书写字,既威严又慈祥。

詹天佑全家福从左至右分别为:詹文琮(次子)、詹文珖(长子)、詹文祖(四子)、谭菊珍(妻子)、詹惠筠(又名詹顺带,三女)、詹天佑、詹文裕(怀中的幼儿,五子)、詹文耀(三子)、詹惠颜(又名詹顺香,次女)、詹顺蓉(长女)

詹文耀5岁时,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修筑从北京到张家口的铁路。那段时间,父亲很忙,很少有时间陪孩子们读书。听母亲说,那是第一条完全由我国的工程技术人员设计施工的铁路干线,以前中国的铁路都是外国人来修,这条铁路要是修不好,会被外国人嘲笑,让中国丢脸,所以父亲只许自己成功,不许失败。那时,詹文耀还不太明白母亲的话,但他能感觉到父亲心里的宏图大志。

他记得,有一天,天色已经很晚了,桌上的饭菜都凉了,可父亲还没有回来。母亲很担心,不停地朝门外看,直到他上床睡觉,也没等到父亲回家。第二天,几个孩子缠着母亲问父亲的去向,才知道,前一天傍晚,猛烈的西北风卷着沙石在八达岭一带呼啸怒吼,刮得人睁不开眼睛,测量队急着结束工作,测量到数字后赶紧记下来,没有再次核对,就从岩壁上爬下来。父亲接过本子,一边翻看填写的数字,一边疑惑地问:“这些数据准确吗?”“差不多吧。”父亲一贯是个严谨的人,一听这么含糊的回答,立刻严肃地说:“技术的第一个要求是精密,不能有半点模糊和草率,‘大概’‘差不多’这样的词语不应该出于工程人员之口。”说完,他看了看外面恶劣的天气,自己背起仪器,冒着风沙,吃力地攀到岩壁上,认真地复勘了一遍,修正了一个误差。

“幸好你们的父亲去复勘了,要不一个误差就会让火车在运行中出大事故。”母亲摸着詹文耀的头说。詹文耀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虽然他不知道一个数字是否真的有这么大的威力,能让火车出事,但是父亲的严谨却在他心里埋下了一颗种子。

渐渐地,詹文耀也背着书包和哥哥姐姐们一起去上学堂,父亲对他们的学业很关心,只要有时间,总是让孩子们把最近写的字、读的书给他看,遇到写得好的字,父亲会面带笑容地点点头,嘴里说着“好,好”。遇到孩子们写错的题目,詹天佑也不会严厉批评、责骂,而是把这道题目圈出来,告诉他们这题目写错了,得重写。

有一次,詹文耀有一道计算题不会做,便去问父亲,父亲沉思一会儿后,便在房间里来来回回踱着方步,也不说话,似乎在思考什么问题。不一会儿,父亲就告诉詹文耀这道题的正确答案,原来詹天佑一直在心里计算。詹文耀摇摇头说:“父亲,这道题光写答案不行,要写解答的过程。”

“自己去找过程,只要最后的答案和我告诉你的一样就对了。”父亲和蔼地说。

父亲已经告诉答案,詹文耀也不好再要求父亲告知解答过程,只好悻悻地回到书房,一遍又一遍地在稿纸上写着各种解答方式。原以为父亲会告诉他怎么做,他只要把父亲说的记下来就完事,没想到只求来一个答案,怎么解答呢?为了做好这道题目,詹文耀又是翻阅资料,又是在稿纸上演算,半个小时,一个小时,一个半小时,终于,稿纸上最后的答案和父亲给的答案一模一样。那一刻,詹文耀欣喜若狂,拿着稿纸就去给父亲看,父亲没有说话,只是笑眯眯地点点头。在将解答过程誊抄到本子上时,詹文耀的心里充满了自豪感,这是自己千辛万苦寻来的答案,耗费不少时间,但是在寻找过程中也学到了不少知识。

那一刻,詹文耀恍然大悟,父亲要告诉他们的是:寻找的过程很重要,只有不断思考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詹文耀从北京交通大学毕业后,就被分配到上海铁路局统计工厂做统计工作,得益于父亲这种独特的教育方式,也继承了父亲的“严谨”作风,他在工作中精益求精,事业很快有了起色。

秉承父亲的家教方式,詹文耀对自己的孩子也严而不厉。

在詹同沛的记忆里,父亲詹文耀是个沉默的男人,平时话不多,但是坚持亲自督导孩子们的学业。詹同沛是家里最小的一个孩子,上面有两个姐姐和两个哥哥。儿时,五个孩子总是围坐在一起读书写字,每到这时,父亲会不时地过来检查孩子们的学业。遇到孩子们不懂的题目,他不会直接告诉他们怎么做,也不会给出答案,而是让孩子们自己去查资料,自己思考如何解答。孩子们写完解答过程要送给他检查,哪一步错了,父亲会用红笔在上面标注,然后再耐心地讲解。

有一次,詹同沛为了能早点出去玩,写完数学作业也没检查。直到傍晚回家,看到父亲板着一张脸坐在书桌前等他,他小心翼翼地走过去,发现桌上的本子上画了好几个红红的“×”,顿时心里很慌乱。拿过本子,一一检查后,他小声嘀咕了一句:“不就差一个小数点嘛。”

“一个小数点点错位置,相差十万八千里。当年你的祖父修铁路不要说错一个小数点,就是相差0.001个小数点,也修不成。对数字,绝对要严谨,否则,别去学数学。”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发那么大的火,吓坏了詹同沛,他低着头不吭声。

等父亲说完,詹同沛走到书桌边,那里常年摆放着一把戒尺。假如有孩子的作业写得不认真,或者是写错了题目,惩罚是不可少的,那把戒尺就是“家法”。不过父亲从不亲自拿戒尺打他们,而是让他们自己拿尺子打手心。每打一次手心,疼痛便会传遍全身,自责也会传遍全身。看着通红的手心,很疼,但脑子里也记得下次别再犯同样的错误。

那次以后,詹同沛对待每一个数字都很认真,不敢有丝毫懈怠。多年以后,詹同沛进入上海柴油机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从车间工人到分公司经理,快速的成长离不开这种从小养成的“严谨”工作态度。

“如果公费留学,你们就会懈怠一些,我自己出钱,你们才不敢偷懒。你们不好好学,浪费的就是家里的钱,而且我也没有过多的钱供你们虚掷光阴。”

詹文耀14岁那年,父亲詹天佑担任粤汉、粤川铁路督办兼总工程师。那年秋天,詹天佑接到北洋政府的一个通知:批准他的大儿子和二儿子“官费”出国留学。在他心里,一直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子承父业。曾经出国留学的他,对国外的先进技术很羡慕,他也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去外面的世界看一看。然而一家老小的吃穿用全靠他一个人的薪俸支撑,想要供孩子出国,确实有些艰难。

看到通知的那一刻,詹天佑并没有心动,他知道,别人家的孩子出国留学,都是自己出钱,而北洋政府让他的孩子出国留学使用官费,并不是因为自己的孩子有什么特别的成就,而是因为他对中国铁路事业所做的一点贡献。要是因为这点贡献,加上自己目前的身份地位,就可以让自己的孩子得到特殊的照顾,不仅对其他孩子不公平,对自己孩子的成长也没有好处,会让他们养成“子凭父贵”的错误思想。

在经过深思熟虑之后,詹天佑婉言谢绝了北洋政府的特殊照顾,坚持用自己的薪俸,支付两个孩子留美八年的一切费用。两个孩子不理解,认为放着“官费”不用,还要自己家出钱,太浪费了。再说这“官费”是政府主动提供,又不是父亲托人情求来的,这样的“官费”用得清白。面对孩子们的不理解,詹天佑语重心长地说:“如果公费留学,你们就会懈怠一些,我自己出钱,你们才不敢偷懒。你们不好好学,浪费的就是家里的钱,而且我也没有过多的钱供你们虚掷光阴。”

送走两个孩子后,詹天佑和妻子带着其他孩子紧衣缩食,原本还不错的生活突然变得捉襟见肘。詹文耀曾经有些抱怨父亲,认为父亲心中只有国家这个大家,没有他们的小家。那天,詹文耀趁父亲不在家,又偷溜进书房找自己爱看的书。在书房的桌子上,他看到一封未封口的信。像窥探到父亲的秘密一样,他小心地打开信件。这是一封寄往大洋彼岸的信,收信人是驻美公使唐绍仪。父亲在信中拜托他帮忙照顾好两个儿子,言辞恳切,足以看出父亲对孩子的担心和期望。把信件偷偷放回原位,詹文耀对父亲的误解瞬间消失了,原来父亲对他们的爱不显山不露水,却如此深沉。

1913年,詹天佑夫妇和子女在汉口公园

其实,詹文耀还不知道,儿时他最爱看的书和收藏的金圆币,都是父亲托同学代购的,只为博得他一笑。“我寄上160元汇票一张,请为我购书。余下的钱,可否分心为我将其全部购买金币?我的孩子们是这样喜欢这些小货币(美金一元),每天都向我念叨。他们觉得这种一元金币很好玩,如果你能寄些新的来,那就更好了。”这是1906年10月23日,詹天佑在写给他耶鲁大学的同班同学布雷肯里奇的信中,向朋友提的一个充满父爱的要求。

翌年2月14日,詹天佑收到布雷肯里奇的信,同时也收到了信中所附的6枚一元的金圆币。詹天佑在回信中,同样饶有兴致地说:“寄来之金圆币极好,我的孩子们都喜欢它。”

随着这一封封越洋信件,带来的不仅有孩子们爱玩的东西,还有一本本外文书,其中就包括整箱的《马克·吐温全集》。詹天佑创造的阅读环境,对孩子们的成长助益极深。詹家的孩子长大成人后个个事业有成,尤其是二子詹文琮,他继承了父亲的事业,1918年从耶鲁大学毕业后回国投身铁路事业,人称“小詹天佑”。詹文琮曾任广东省粤汉铁路工务处处长、湘鄂粤全线粤汉铁路工务处副处长;抗战期间,他在株洲至萍乡间抢修被日机炸毁的铁路,因劳累过度病逝,南京国民政府以他因公殉职通令褒奖。詹天佑三子詹文耀、四子詹文祖均毕业于北京交通大学;五子詹文裕的长子詹同济毕业于北洋大学,是著名的铁路工程师;詹文裕的次子詹同渲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是著名的漫画家。在几乎全体都从事工程类工作的子孙后代中,詹同渲显得非常特别,即便如此,詹同渲却认为是爷爷的那些带插图的书在不知不觉中把他引上了艺术之路。

从前,生活清贫,但是一家人聚在一起读书,那是詹文耀最快乐的时光。家里朗朗的读书声,似一根“小鞭子”,鞭打着他和其他兄弟姐妹奋力前进,不懈怠,不虚度光阴。

“不能只顾个人,有大情怀才能有大出息”

詹文耀22岁那年,大哥和二哥留学归来,一家团聚后,面临着两个哥哥找工作的事情。有单位直接找上门,想要高薪聘请,然而父亲却不同意。他把两个孩子叫到书房,郑重地说:“我送你们出国留学,不是要你们回来做高官、拿厚禄,而是要你们为国家的繁荣富强做些有益的事。我身边正好很需要人手,你们就在我身边工作吧。”两个儿子都很孝顺,没有提一丁点儿要求,便来到父亲身边帮衬。

和两个哥哥一起回国的几个同学,也来到詹天佑的身边工作。詹天佑给他们每月开出一百多元的工资,而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开出的工资只有七十多元。同样的学历,又做同样的工作,可工资收入却不一样,相差都快一半了。有人就替詹文珖和詹文琮打抱不平,觉得詹天佑对他们太苛刻。两个儿子自认为并不比别人差,不明白父亲为什么要自降一等。那些天,詹文耀觉得家里的气氛很压抑,两个哥哥回家一脸不高兴,饭桌上,父亲不说话,哥哥也不说话,原本热闹的家宴变得冷冰冰的。詹天佑感到两个孩子在闹情绪,便在一次饭后,言词恳切地说:“不是因为你们工作得不好,而是因为你们俩是我的儿子,要求要更严一点。对自己的孩子徇私是不好的。你们要知道,国家目前有困难,我们不能只顾个人,要多为国家着想。”

詹天佑不仅这样教育孩子,也同样要求自己。詹家八个孩子渐渐都长大了,在北京原有的住房就很拥挤,政府为了照顾他,在张家口给他安排了一幢寓所,还用公款在寓所里添置了不少家具。詹天佑知道后,对孩子们说:“我只是尽到我的本职,为祖国修建了铁路,但政府为了奖赏我做的这一点贡献,时刻把我的实际困难放在心上,我万分感动。但我不能因为这点贡献就拿得心安理得,这样你们看到后,以后为别人做一点小事,都想要得到奖赏,这样对你们的成长不利。”于是,他要来了家具的清单,和妻子商量后,拿出家里的积蓄,按照清单一笔笔地付清了货款,没有占用一分公款。

詹天佑子女照(左起依次为:三女儿詹惠筠、二女儿詹惠颜、四子詹文祖、三子詹文耀、五子詹文裕)

不久,政府考虑到詹天佑工作的实际需要,想要为他置办一辆汽车,供他个人使用。那个年代的汽车,不是平常人家能使用起的。想到国家的铁路建设还需要大笔的资金,詹天佑婉言谢绝了,用自己的积蓄买了一辆马车,在工作时使用。

父亲一生清廉,几个孩子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他从不拿一分公款,他常对孩子们说:“不能只顾个人,有大情怀才有大出息。各处所学,各尽所知,使国家富强,不受外侮,以自立于地球之上。”这既是詹天佑对孩子们的要求,也是他对自己的要求。

做了一辈子统计工作的詹文耀时刻铭记父亲的话,同时也这样教导自己的孩子,要求他们“以国家利益为先”。没有见过祖父的詹同沛,对这句话感同身受。

在詹家,有一个传家宝。这个传家宝是一个金子做的钟,外面镶嵌着玛瑙,是慈禧太后赏给詹天佑的。

1902年的冬天,慈禧太后找到直隶总督、督办铁路大臣袁世凯,说要造一条从北京通往清西陵的铁路。袁世凯就任命詹天佑为总工程师,用了六个月的时间建造了一条由新城至易县西陵的新易铁路。1903年4月5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乘坐专列,从北京永定门上车,经京汉铁路及新易铁路到梁各庄,全程120公里,行走了约两个多小时。她上车后就在桌子上放了满满一杯水,整个行程下来,杯子里一滴水都没有洒出来。慈禧太后大赞铁路铺得好,稳当。回宫后就命人把詹天佑叫了去,打开她的珠宝库,让詹天佑自己挑赏赐。詹天佑挑了一些珠宝和一座钟,回去后,他把珠宝分发给跟随他的几个工程师,自己只留下了那座钟。这座钟外面由玛瑙镶嵌,里面是金子做的。虽说这个是詹家的宝贝,但遵照詹天佑的遗愿,后来还是捐献给国家了,现在这座钟放在詹天佑纪念馆里。

詹同沛还听父亲说,祖父临终前交代祖母,捐献所有的家产给中华工程师学会。继承祖父的遗愿,詹家后人将詹天佑留下的120件慈禧太后所赐的宝贝全部捐献给国家,让詹天佑“多为国家着想”的信念世代延续下去。

1919年1月,由英、美、法、日等国组成的特别委员会,阴谋共管西伯里亚铁路和由中俄合办的中东铁路。2月,重病缠身的詹天佑代表中国政府出席远东铁路国际会议,为维护国家铁路权益,在会议上他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驳斥企图霸占“北满铁路”管理权的日本代表,据理力争,取得了中东铁路由中国管理的权利。

詹天佑汉口故居

4月20日,詹天佑因为心脏病和疲劳过度回到武汉就医。4月24日,詹天佑在武汉汉口仁济医院病逝,享年58岁。詹天佑在病逝前七年一直住在武汉汉口俄租界鄂哈街9号(今武汉詹天佑故居陈列馆),在这里创设了中华工程师学会,写出了《京张铁路记略》《京张铁路标准图》《华英工程学字汇》等重要著作,对中国后来的铁路大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1993年1月,位于武汉的詹天佑故居陈列馆向公众开放。2001年被定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9月,由孙道临导演、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的故事片《詹天佑》隆重公演。

2016年4月19日,由詹天佑科学发展基金会、武汉詹天佑故居陈列馆、武汉市文化局等单位举办的“詹天佑诞辰155周年暨铜像落成仪式”在武汉粤汉码头举行。詹同沛再次来到祖父的故居,抚摸着祖父坐过的椅子、睡过的床铺,他感慨道:“祖父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的铁路建设,虽然我没有见过他,但他在我心里不仅是一位杰出的铁路工程师,更是一个爱家爱妻儿的伟丈夫。他的功绩在于以创造性的劳动回答了那个时代的需要,他的价值在于自主的精神、创新的精神,而非器物。在我心里,我的祖父詹天佑,不仅属于詹家,更属于全国人民,詹天佑是人民的詹天佑。” TsYyEWthdpuRkwKUJ0lOX4P7K1Yr2lBq3ujii2zo+Zv/+eD3unGa+IuDz1EIW9r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