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译者序

“书籍和博物馆中,总留有旅鸽的一席之地,但却不过是图画和雕像罢了,它们对旅鸽生活的所有艰辛和乐趣都毫无反应。”从此言足以看出,利奥波德是一个多么温情的人。奥尔多·利奥波德,出生于伯灵顿——19世纪前,此处还是一片原始森林,一片未开拓的处女地。利奥波德的父亲热衷于户外活动,在父亲的影响之下,利奥波德的整个童年都与大自然和野外生活有着密切联系。他就读的是耶鲁大学的林业专业,研究生毕业后,利奥波德成为新墨西哥北部的卡森国家森林的林业官,此后,他便一直从事森林保育及野生动物的保护工作。在经济大萧条的艰难时期,他写作了《野生动物的管理》一书。后来他一直担任威斯康星大学教授,直到1948年,在帮助邻居救火时,心脏病猝发逝世。

《沙乡年鉴》是一部文集,收集了利奥波德描述自己与家人在沙乡种植林木、修复生态、探索自然的个人随笔和他曾发表过的部分哲学论文。作者曾将这本书投稿,并被牛津大学出版社所接受,但直到作者逝世后,本书才得以出版。投稿时,作者曾想将书名定为《沼泽挽歌》,后改为《像山一样思考》,之后经过多次修改,最终的书名成了我们今天熟知的《沙乡年鉴》。虽然《沙乡年鉴》在作者去世后一年就已出版,但是在当时,即美国经济发展的狂热期,在人们正野心勃勃地妄想征服自然之时,保护生态的观念被完全忽视,因此《沙乡年鉴》出版后并未产生它应有的影响。

我很久之前曾看过一部电影,其中的一句话令我印象深刻:“我们过度地消耗和污染地球,其实是在杀掉我们自己。因为我们和其他生物一样,要生存在这个地球上。”我不知道现在有多少人意识到了这个危机的存在,也无法统计出多少人正处于《沙乡年鉴》所述的两种“精神上的危险”中——“一种是想当然地认为食物来自杂货店,另一种是认为一切热量当然都来自暖气”。但毫无疑问,许多人已经确切地深陷在危险之中了,生活在这个星球上,却不敬畏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反而迷恋工业带来的便利,忘记了是什么在支撑工业。“工业经济带来的小玩意儿,比旅鸽带给我们的确实更舒适,但是对春天来说呢?它们让一切更加绚烂了吗?”

沙乡是一片贫困偏僻之地,但利奥波德在沙乡,却获得了源源不断的快乐与自由。沙乡有喜欢歌唱的小红雀,有会讲故事的老橡树,有成群嬉戏的大雁……沙乡的四季寂静而且欢乐,山河林禽构成了沙乡的全部,几万年里,沙乡一直静静地待在时间里。作者用抒情欢快的语言,为我们描述一个生机勃勃的奇妙之所,一个精彩的生命整体。

当我接到《沙乡年鉴》的翻译工作时,我的内心无比欣喜,又有些忐忑不安。多年前曾经细细读过的书,如今再次被我捧在手上,感觉那些可爱的动物、美丽的植物和宁静的农场重新回来了。我儿时住在乡村,那些找蚂蚱、采小花、看青蛙的趣事,尚历历在目。如今且不说身在混凝土筑成的城市,就算再次回归乡土,也已无法看到儿时的乡村景象,而《沙乡年鉴》所描绘的生活,让我再次感到了自然之美,以及明净的自由之美。

除了那些美好的自然生活,《沙乡年鉴》中更应受人瞩目的,还有作者经过数十年的林业服务,所得出的全新的生态观念——土地伦理。他认为土地是所有气候、水、植物、动物形成的共同体,而人也只是这个生命共同体中平等的一员。利奥波德以整体利益为根本的非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观,并不能完全被人们所理解,甚至被一些学者质疑为极端的生态伦理观念。但利奥波德的土地伦理思想是令人惊讶的,它无疑表达了他对自然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和对普遍平等规则的尊重。《沙乡年鉴》是利奥波德倾尽一生的呕心沥血之作,他虽已离世,但他在沙乡栽种的树木,至今仍在替他继续书写沙乡的年鉴,替他继续守护沙乡的寂静,不是在纸上,而是在静谧的暖风之中。

丁美龄
2018年3月18日 KHHRvxrmcIoQ8OUyolIJX+j9UBpFImt3lazQAjA6snINrZt+rjJnaa75+HyZnPek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