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一章

伟人离开的日子

一代伟人走到了他生命的最后时刻,他的家人与中央高层对此高度保密,医疗专家全力抢救。奇迹到底没有出现,卓琳声声泣喊“老爷子”,可是他什么也听不见了。

1997年2月20日清晨,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

这是一个难忘的早晨。守候在国旗基座周围等待观看升旗仪式的人们,不停地盯着“升旗时间预告牌”——上面显示“今日升旗时间:7时01分”,并远远眺望天安门城楼正中的门洞。谁也没有料到:今天,他们将是一个重要历史时刻的经历者和目击者。

黎明中,国旗护卫队出现了,人们从官兵异样的脸上似乎悟出了非同寻常的事情即将发生。

他们脚步沉重,目光沉重,神情沉重。指挥员王金耀早已持惯了的指挥刀在微微发颤。静默中,国旗护卫队官兵迈过金水桥,跨过长安街,依次列队于旗杆下。擎旗手刘跃征用力将国旗递给升旗手郭毅红。两人的目光相遇时,彼此都读懂了一个主题:记住这个时刻,为了一代伟人邓小平,我们将要以降半旗的形式来哀悼昨晚21时08分病逝的敬爱的领袖。

“敬礼!”中队长王金耀略带沙哑的嗓音在7时零1分准时下达了升旗口令。国歌激越,国旗如往常一样升高、升高、再升高,直至旗杆顶端。

“降——半——旗!”突然,一声低沉而又庄重的口令石破天惊般砸在观众们的心里。旗,就在这一瞬间,在万众瞩目中开始缓缓下降。王金耀流泪了,刘跃征流泪了,郭毅红流泪了,在场的所有人员眼睛都湿润了。多年来,护旗兵们习惯的是升旗,降半旗难以接受。霎时,哀思、降旗、中外记者频频亮起的镁光灯,凝成了一种悲壮氛围。

此刻,还有一位人们看不到的护旗兵在流泪。他就是亲手摇动降旗设备的老战士刘静。听到“降半旗”的口令后,他正在基座的地下室里一圈一圈地、以逆时针方向缓缓摇动手柄降旗。泪光依稀中,他默默地数1圈、2圈、3圈……40秒后,他一共摇了40圈,准确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要求把国旗降到1/3处(天安门国旗杆30米高,共折算手摇120圈)。庄严、肃穆、悲壮的历史时刻,在他的缓缓摇动中延续、完成。

于是,一个定格的历史画面——1997年2月20日晨天安门首次为邓小平逝世降半旗志哀——迅速走入各报头版和电视新闻中。国旗卫士将永远铭记:2月20日至25日,北京天安门前每天降半旗那一个个难忘的早晨。

自从1994年春节以后,邓小平就再也没有公开露面了。境外的媒体至少一百次说他“病危”,他却在京城里自己那个四方形的院落中,过得既舒适又洒脱。1997年2月,邓小平病危。这一次,境外的媒体没有谁说什么。

只有他的家人和党的新一代领袖们知道这个消息。根据医生解释,他的心脏健康,肝脾也好,没有老年人常见的糖尿病或者前列腺炎,致命的问题发生在神经系统,这在医学上叫作“帕金森综合征”,是一种没有办法根治的疾病。

1996年12月的一个清晨,邓小平一觉醒来,觉得呼吸不畅。按照过去多年的习惯,他本应走到卫生间里去洗脸刷牙,然后坐在一个小方桌子边开始吃早餐,有牛奶和鸡蛋。秘书通常在这时进来,把他要用的东西放在办公室里——眼镜、手表、放大镜,还有一摞文件和报纸。他把这一天剩下的大部分时间花在办公室里。他喜欢看地图,喜欢翻字典,有时候看看《史记》或者《资治通鉴》,但他更喜欢看《聊斋》。他喜欢打桥牌、游泳、看足球比赛,但他最经常的运动是散步。每天上午10点,护士就会进来,提醒他出去散步。可是这个早晨,他觉得自己什么也做不了了。咳嗽不止,令他不能呼吸,不能咽下食物,更无法完成他的这些活动。身边的医生已经不能应付这个局面,只好把他送进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也叫301医院)。

从他的家到301医院不过10公里,可是在那一天,这是世界上最漫长的10公里了。“没有想到,他这一走就再也没有回来。”卓琳后来这样说。他的车子经过“神州第一街”北京长安街,一路向西驶去。这是一个非常时刻,可当时没有人意识到这一点。

中南海里一些最重要的领导人,在1997年1月份还到外地去视察了——李鹏去了辽宁,李瑞环去了海南,乔石去了江苏和上海,朱镕基去了重庆,胡锦涛也按照计划出访南美三国。多少年来,中国人判断政治气候冷暖的一个依据,就是党的领导人是否在公开场合露面,现在看到这些人的行踪,他们就觉得天下太平,却完全没有注意到党的最重要的领导人江泽民始终坐镇京城。那些已经出京的领导人,也不像往年那样和四方百姓共度春节,全都缩短行程,匆匆赶回京城。

元旦那天下了小雪,把京城变成一片白色。可是在301医院,看不到一点喜庆气氛。邓小平的病房设在院子南端一座小楼的顶层,病榻周围总是站着很多人,还有些医生护士进进出出,但随身医护人员黄琳一直守护在他身边。

当时,中央电视台正在播放一部纪录片。有一阵子,邓小平的精神好一些,可还是看不清楚电视屏幕上那个远远走过来的人是谁。

“那边,走过来的那个,”他问,“是谁啊?”

黄琳笑了,说:“那个是您啊。您看清楚了吧?”

那个人走近了。他终于看到了自己,动动嘴角,笑一笑。黄琳告诉他,这部纪录片名叫《邓小平》,是中央电视台刚刚拍摄的,有12集呢。他什么也不说,只一集一集地看下去。黄琳知道他耳背,听不见,就俯身靠向他的耳边,把电视里面那些颂扬他的话一句句重复出来,忽然感到老人的脸上绽出一丝异样的“羞涩”。直到5年之后,黄琳还能记得那个瞬间:“不知道我形容得准确不准确,就是被表扬以后不好意思的那种感觉。”

谁也没有想到,从那以后,邓小平的病情越来越重。邓小平从早到晚陷入疾病的折磨中,但难得有痛苦的表情露出来。黄琳曾见过这样的病,那是很折磨人的,有些人会呻吟,有些人会叫喊,可是“他是个非常坚强的人”。黄琳说:“我能体会他临终前还是比较痛苦的,但他一声不吭。就是这样,而且我觉得他很平静。”邓小平有时候昏昏沉沉地睡着,有时候异常清醒,还是不说话——他已经不再评价别人,也不在意别人对他的评价。黄琳觉得他一定明白自己已经病入膏肓,问他还有什么话想说。他在1992年说了那么多话,现在总该再给中国人留点什么吧?黄琳这样想。可是那几个星期邓小平没有再谈那些话题,他淡淡地回答:“该说的都说过了。”

除夕夜,邓小平的病情虽较重但较为平稳,营养室主任侯生伟和炊事员做了几个菜,煮好了饺子,拿到三楼餐厅,与邓小平身边的医护人员、工作人员一起吃年饭。他们中有将军,也有战士、服务人员。饭桌上,大家发自内心地祝愿:“祝小平同志早日康复!”

除旧迎新之际,警卫战士们写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上联是“同吃同住同欢乐同在一个空间”,下联是“爱国爱家爱事业共为一个心愿”,横批是“一切为了首长”。这副对联既是警卫战士的心声,也表达了邓小平身边全体工作人员的心愿。是啊,全国人民都盼着小平同志的病情逐渐缓解,身体一天天好起来。

2月7日是正月初一,邓小平没有回家,病房的医生和护士也没有回家,都在近旁房间里守着,一呼即来。邓小平的亲人坐在沙发上,全都默然不语。整座楼一片寂静。警卫秘书张宝忠想起应该互道“新年快乐”,就把大家聚到一块儿。众人举起酒杯,说不出一句话,唯有泪千行。“希望咱们医务界,在新的一年里能创造奇迹。”张宝忠在心里这样说。

可惜没有奇迹,93岁的老人又挺了12天,到2月19日,呼吸功能已经衰竭,只能借助机器来呼吸。下午5点多,开饭的时间到了,但医护人员和其他工作人员都未按时来餐厅吃饭。负责膳食的侯生伟等同志得知病房里正在抢救,便焦急不安地等待着,他们多么期盼医学奇迹的出现啊!医生同时向中共中央政治局报告。

一代伟人邓小平终因患帕金森病晚期,并发肺部感染,呼吸循环功能衰竭,抢救无效而离开人世。卓琳带着全家人来向他告别。4天以前,她就写信给江泽民,转告“邓小平的嘱托”:不搞遗体告别仪式,不设灵堂,解剖遗体,留下角膜,供医学研究,把骨灰撒入大海。现在,她心里明白这是最后的告别了,只是非到别人说出来,她是不愿意让这种可怕的想法在脑子里面形成的。当时她只想说:“老爷子,我在喊你!你听见了没有!”可是他什么也听不见了。劳累的一生已经终止,战斗的日子已成往事。他的心脏停止了跳动,那时是21时08分。当晚,京城皓月当空。

邓小平身边的工作人员王世斌说:“说实在的,就是跟家里人一样,跟自己父母一样。所以首长去世后,我总不相信这个现实。特别是晚上一睡觉的时候,眼睛一闭,总觉得首长还在办公室坐着。首长的音容笑貌老是萦绕眼前。”

“他的角膜也贡献出来了,遗体也捐作医学研究,最后,骨灰也撒到祖国的大海里去了。他什么都没有留下,所以我想只能是把他默默地装在我们心里。”黄琳说着说着哭了起来。邓小平的确什么也没有留下来,秘书接到命令,把他留下的衣物全都烧了。他们带着他的内衣、外衣、鞋子和袜子,来到一座锅炉房,把这些东西一一投进炉膛。烈火青烟中,他身边的工作人员看到一件带着窟窿的内衣,眼泪再次掉下来:“这么伟大的一个人物穿着破了的衣服,谁能相信啊!”

一声噩耗惊人寰,神州如雨洒江天。老人走了,披着世纪的风云,披着历史的烟尘走了。他走得那么安详,走得那样从容。

他走了,的确是走了,而他留在共和国每一寸土地上的是永生!

“日子一天一天好起来了,可是他老人家走了。”噩耗随着电波传遍神州,中华儿女一片哀恸。这一刻,多少人的泪水打湿了衣襟,多少人的心灵被深深撼动。

北京宣武门西大街上的新华社夜班值班室,得到了那份早就准备好的讣告。一阵混乱之后,大家终于想起该做什么,于是立即中断正常的新闻,把那份讣告播发出去。那天深夜,睡觉晚的人如果打开电视或者收音机,都能听到播音员哽咽的声音。

第二天早晨,中央电视台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全文播发了《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伴着播音员极其沉重的声调及阵阵哀乐,全世界在震惊中接收了一个不得不相信的现实。噩耗传开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的广大城市、农村、牧区、机关、工矿、学校等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

深深的悲痛,笼罩着京城大地。邓小平谢世的消息,将人们带进了不尽的哀思之中。往日喧闹的大街,一下子沉默了。总是匆忙的游人,似乎没有了游兴。才早上8点多,不少报摊上的报纸就被抢购一空,而平时这些报纸往往要卖到下午四五点。丰台区北甲地9号一个报摊前,有人一买报纸就是10份,有人扔下一张钞票拿份报纸就走。他们说,留一份报纸收藏,算是对小平同志的一种纪念。头版刊登着邓小平大幅遗像的报纸在人们手中传送着,黑色讣闻让人们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尽管大家都知道生老病死是千古不变的规律。此时,天安门、新华门降半旗,一些合资企业和一些驻华使馆也降半旗。人们用各种方式沉痛悼念这位伟人的离去。正在出席北京市第十届人大第五次会议的代表默哀致敬,深切缅怀邓小平。

黄浦江呜咽,万众垂泪。牛年春节刚过,突然传来邓小平不幸逝世的噩耗,黄浦江两岸顿失往日的绚丽喧闹,一时间天地同悲。从1988年到1994年,邓小平每年来沪和上海人民共度新春佳节。这以后,每逢春节,上海人民就有一种特别的期盼,盼望小平同志再来上海,与他共享上海改革开放不断取得新成就的喜悦。邓小平那平易慈祥的音容笑貌仿佛还在眼前,那一次次“向上海人民拜年,向上海人民问好”的亲切声音仿佛还在耳旁回响。目睹在邓小平关怀激励下上海的巨大变化,广大干部群众哀思如潮。

巴山呜咽,蜀水悲泣。四川广安与首都北京,远距千里又近在咫尺。这里的大街小巷,几天来行人稀少,许多商店没有营业。偶尔穿行的汽车,也都扎着白花,挡风玻璃上贴着“小平,家乡人民想您”的白色字条。家乡人情不自禁地涌向协兴镇牌坊村邓小平故居,进行瞻仰和悼念。旧居树竹披白,哀乐低回,群众络绎不绝,会聚在邓小平旧居内的灵堂前,追忆他的丰功伟绩。62岁的农民唐永贵是邓小平家的邻居,他的父亲曾与邓小平的父亲一起在磨坊里碾过粉。早上听到邓小平逝世的消息,他马上放下手中的饭碗,提着扫帚到邓小平旧居打扫庭院。他和几个老哥儿一同回忆起邓小平对乡亲们的关心,激动不已。邓小平的表弟淡文全老人一边打扫院坝一边说:“小平是我们牌坊村的骄傲,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去了,是党和人民的一个巨大损失。我们牌坊村人民将永远怀念他。”牌坊村村民邓型弟和爱国村石工艺人李正常师徒俩,用1.4米高的大青石刻制了一块石碑,立在故居的大门前,用隶书工工整整地刻着“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九个大字,落款是“协兴乡亲”。瓦店乡的村民们从30多公里外的华蓥山上移来一棵青松,栽在邓小平故居前,以寄托对小平同志的无限怀念。枣山镇一位102岁的老人,从10多公里外专程来到小平同志题名的翠屏公园,用广安古老的吟孝歌的方式,哀哭邓小平不幸逝世。广安地委办公大楼显得格外庄严肃穆,几百米长的青纱上,悬挂着故乡人民送给小平同志的挽联:“日星隐曜青山垂首九州儿女恸悼世纪巨擘,风月潜形碧水无言十亿尧舜矢志千秋勋业”。

长江呜咽,武当默哀。湖北、武汉和邓小平革命生涯紧密相连。位于汉口鄱阳街139号的八七会议旧址纪念馆,这一天格外肃穆。从上午9时开始,武汉市的铁路工人、公安干警、居委会干部和外企职员,纷纷来到这里缅怀邓小平。正是在这栋并不起眼的小楼里,邓小平第一次见到了毛泽东。

“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这是山西太行山、吕梁山区农民的心声。柳林县王庄村农民刘笑早上起来,就从电视中得知邓小平逝世的消息。他在悲痛中想了一上午,写了一上午,完成了一篇文章《中国人民将永远记住自己伟大的儿子》。他说毛主席、周总理、邓小平的去世,是自己一生中三次最为刻骨铭心的记忆。在当地被称为“农民秀才”的刘笑说:“当年毛主席去世,我才13岁,和家人一起泪水止不住地流,好像天塌了下来,以后的路不知该如何走。而小平去世,虽然也像家里的老人走了,感到无比悲痛,但孩子们已经长大了,知道路该怎么走了。小平走了,他把一个充满了希望和活力的国家留给了后人。”

春寒料峭,哀思深深。太行山深处的山西省左权县突然沉寂了下来。电视机中传出的令人心碎的哀乐声,回荡在太行山中。抗战岁月里,作为八路军一二九师政委、北方局代理书记、太行区委书记的邓小平,前后在这块土地上战斗了5年。这里的人民深深地爱着他,人们依旧称呼他“老邓”“邓政委”。20日晚7时,抗战年代曾经在小平同志家帮过忙的左权县上麻田村的要玉娥和老伴、儿子,端着饭碗坐在电视机前的小板凳上,静静地看。这天上午,当老伴从电视上看到邓小平去世的消息,惊慌地告诉她时,要玉娥一把拉住老伴,连着说了几声“你可不敢瞎说”。当她证实了这个消息后,老人难受了一上午,一遍又一遍地看电视。回忆起当年的情景,要玉娥说,当时她只有15岁,卓琳同志每天教她认三个字,小平同志经常背着手走到她身后检查她的作业……

延河呜咽,群山垂首。被冬云冷雾笼罩的革命圣地延安,沉浸在无尽的哀思之中。革命旧址、纪念馆以及机关、学校、商店,纷纷降下半旗,悬挂出悼念邓小平的黑纱白字挽幛挽联;孔孔窑洞和座座楼房里,人们眼含热泪,围着电视机收看有关报道。阵阵哀乐与人们的哭泣声在延水河畔交织回荡。76岁的村民杨在林回忆起当年邓小平与卓琳在杨家岭举行简朴的婚礼、毛主席设宴庆贺的往事,激动地说:“小平同志为革命为人民操劳一生,给我们带来了好光景,我们永世不忘。”许多老红军老八路边看电视边失声痛哭。76岁的四川籍长征老红军张清义泣不成声地回忆当年他参加的邓小平亲自指挥的长乐村战役,歼敌2000多,一次邓小平风趣地对他说:“咱们还是老乡呢,你当宣传员不简单,要好好干。”这些天来他和老伴不知流了多少眼泪。

井冈含悲,赣江呜咽。噩耗传至江西省新建县(现为新建区)拖拉机修造厂,全厂职工沉浸在悲痛之中。1969年11月至1973年3月,身处“文革”逆境的邓小平和卓琳在这里工作生活了3年多,与这里的工人结下了深厚的友情。曾在小平同志工作过的车间担任过主任的陶端缙,听到邓小平去世的消息时,怎么也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全家人坐在电视机旁一边流泪,一边收听中央《告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书》,过去与邓小平相处的情景宛如昨日。陶端缙老人含着泪说:“今天,在小平同志强国富民政策指引下,厂子有很大发展,日子也一天比一天舒坦,我们多么希望他能够再回来走一走,看看我们。我们想念他啊。”

韶峰含悲,湘江哭泣。无论是韶山人,还是外来参观者,都在交口赞扬邓小平的丰功伟绩,都在为痛失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叹息。韶山毛泽东纪念馆馆长田余粮深情地说:“小平同志是个了不起的伟人。他受过不少委屈,但不计较个人恩怨。粉碎‘四人帮’后,有的人对毛泽东同志功过的评价缺乏实事求是的态度。在这个时候,邓小平挺身站出来,实事求是地、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并主持起草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邓小平不仅维护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捍卫毛泽东思想,他还继承、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饮水思源,韶山人民忘不了邓小平同志的恩情。韶山村党支部书记毛雨时对记者说:“我们韶山人民永远忘不了毛主席,永远忘不了小平同志。毛主席领导我们推翻了三座大山。小平同志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为我们开辟了致富路。没有邓小平,就没有韶山人的今天。”

在“大包干”发源地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当传来邓小平谢世的消息后,全村一下笼罩在无限的哀伤之中。2月21日下午,全村300多名村民不约而同地汇集到村委会,在邓小平遗像前声泪俱下。当年,全村18户农民带头搞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并按下血红的手印,向“左”倾路线、向贫困宣战。18位庄稼汉的带头人严俊昌含泪诉说着:“我们搞大包干,因为小平同志充分给予肯定,才使我们按手印的18个庄稼人免遭坐牢之苦。我们一辈子也忘不了小平同志的恩情。”

清晨,具有50亿资产的深圳石化商社的董事长陈涌庆,被电视中的哀乐震惊,这位曾同“铁人”王进喜共同生活、工作过的汉子,脱口说出了大家不愿意听到的噩耗:“小平同志走了。”他的眼睛顿时湿润了。与他一起正在大鹏湾集训的80多位商社的经理,也纷纷打开房间的电视机。“特区从边陲小渔村,到初步建成现代化城市,每一步都浸透小平同志的心血。没有小平同志,就没有深圳特区的今天。”“邓小平同志在深圳”大型宣传画前的橘红色台阶上,摆满一束束洁白的马蹄莲、黄色的菊花和一朵朵雪白的纸花。络绎不绝的深圳人从四面八方涌到邓小平画像前,捧来一束束鲜花,献上一个个花篮。他们一次次地鞠躬,一遍遍深情地呼唤:“小平同志,您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白发老人带着小孙女,一队队共青团员列队画像前,默默地、呜咽地流着泪献上心中那份对他老人家的哀思。

天山雪域同悲,草原河川呜咽。连日来,新疆、西藏、内蒙古、广西、宁夏5个自治区的维吾尔族、藏族、蒙古族、壮族、回族等各民族干部群众以各种形式缅怀邓小平。

一场白雪覆盖了西藏高原,寄托着雪域儿女对邓小平的无限哀思。在堆龙德庆县(现为德庆区)东嘎镇,老阿妈德吉捧着邓小平的照片,哭得泣不成声。这位翻身农奴是西藏和平解放后当地的第一位女乡长,1963年到北京受到毛泽东、邓小平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她听到邓小平逝世的噩耗后,心情十分悲痛,以藏族特有的方式祝愿邓小平安息。

“日光城”天色黯淡,大昭寺广场哀乐低回。藏族群众含着悲痛的泪水,默默行走在古老的转经道上,以特有的传统方式寄托对伟人的哀思。“名垂青史恩泽永存,功著神州音容宛在”,一副巨大的对联贴在拉萨市水泥厂礼堂的门柱上。礼堂正中上方悬挂着工人连夜绘制的邓小平巨幅遗像,下面是全厂工人亲手编扎的大型花圈。工人们和着哀乐的节奏,缓缓地走到邓小平遗像前,鞠躬告别。在贡嘎县甲日村三组,靠手工业致富的农民边巴在听到邓小平去世的消息后流下了眼泪。他取出一条洁白的哈达披在邓小平的照片上,点上酥油灯、供上酥油茶,双手合十祈祷。他说,农民富起来,幸福不能忘记邓小平。在边城乌鲁木齐,各族干部群众围聚一起,一边听广播、看电视,一边谈论邓小平一生的丰功伟绩。

噩耗传来,百色山城一片哀痛。屹立在市中心的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军部、如今的百色起义纪念馆更显得雄伟、庄严。20日起,从早到晚,前来悼念伟人寄托哀思的人络绎不绝:当地党政军领导来了,学生和市民来了,外地来出差的人员来了……86岁的黎先贤,这位当年跟随邓小平从百色打到江西、参加过四次反“围剿”、身上伤痕累累的老战士,一连两天,让人搀扶着来到了纪念馆。他一件件察看邓小平当年用过的用具,泪水打湿衣衫。一队又一队的参观悼念人群,神情肃穆,流连难去……

1992年,邓小平捐赠给“希望工程”的5000元钱救助了广西平果县15岁的壮族学生黄成武和另外13名最贫困的学生。得知自己最敬爱的邓爷爷逝世了,黄成武禁不住“哇”的一声恸哭失声。

……

大江南北哀思不尽,长城内外万民同悲。一个伟大的人物,推动了一个伟大的时代。邓小平,这是一个改变了中华民族历史进程的名字,一个让世界瞩目的名字。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让人们陷入了无尽的哀思之中。悲痛,浓浓地笼罩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各界、各地、各族人民以不同的声音、相同的方式传递着一个共同的心声:“小平同志,我们想念您!”

周南两度泪洒灵堂,马万祺悲痛之情溢于言表,哀思绵绵绕宝岛。“一国两制”伟大构想的创造者走了,他的心愿变成了遗愿,他的遗愿正在一步步实现。

百年梦归炎黄根,但悲不见九州同。他走了,走得那么匆匆。他生前曾表示,香港回归祖国时,哪怕是坐着轮椅,也要去亲眼看一看。然而,就在距离香港回归祖国仅剩100多天的时候,他平静地走了。他把自己对祖国的忠诚、热情和坚定融入了历史,把他对世界、对人类的巨大贡献留给了后人,同时也留给世人永远的怀念。

2月20日清晨起,新华社香港分社下半旗志哀,设灵堂接待前来吊唁的香港各界人士和在港外国友人,以表达对邓小平的无比崇敬和深切悼念之情。全国政协副主席安子介、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在灵堂开门不久便来到,站在邓小平遗像前三鞠躬。香港特区临时立法会主席范徐丽泰、财政司曾荫权等及港府部分官员也前来吊唁。安子介感慨地说:“我曾有机会与邓先生有过一次谈话,深感中国有这么一位杰出的人物做领导,是中国之福,是中国人民之福。我们多么盼望在香港‘九七’政权交接时,他能来香港看一看。”至当日下午5时,香港的港事顾问、筹委会委员、推委会委员、有关商会会员、有关党派负责人及各界人士和外国友人近1000人前来吊唁,近150个团体和个人送来花圈。

来吊唁的市民,均显得非常哀痛,令在场的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周南在灵堂开放的当天两度当场洒泪:第一次是上午,一位身材魁梧的男子在邓小平遗像前非常激动,又跪又拜,周南受其感染,忍不住落泪,需要进内堂休息。而下午又有一位行动不便的老伯,撑着拐杖,一拐一拐地走到灵堂,并跪下向邓小平的遗像叩首,周南受其诚所感,再度双目含泪,更趋前安慰这位老人家。

周南发表谈话,对邓小平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他呼吁香港同胞化悲痛为力量,团结一致,同心同德,全面落实邓小平“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实现香港的平稳过渡,保持香港的长期繁荣和稳定。董建华表示,邓小平的逝世使中国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袖。他说,在悲痛之余,可以告慰的是,在邓小平的理论指导下,中国的发展成就很大,已奠定坚实基础,21世纪的中国必定更加富强,香港一定会更加繁荣稳定,祖国统一的愿望一定会实现。

香港各报纸、电视台、电台大量报道邓小平逝世的消息,许多报纸还出版了特刊、专辑,用大量文字和图片介绍邓小平的生平事迹,并发表社论、评论颂扬邓小平的历史功绩。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在香港市民中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市民从一早就一直守在电视机前观看有关报道。清晨,在地铁、公共汽车上,很多人都在看报纸上有关邓小平逝世和生平的报道。

香港中资企业的全体员工惊闻邓小平逝世,万分悲痛,连日来举行了多种形式的悼念活动,以表达对邓小平的无限哀思和深切怀念。从2月20日清晨起,许多中资企业就通过新华社香港分社向邓小平治丧委员会发出唁电、唁函,驻港中资企业的员工纷纷到灵堂吊唁,以表达他们对邓小平逝世的沉痛哀思。

整个香港沉痛悲伤而又平静。20日,由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董建华提名、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任命的特区第一届政府主要官员名单如常公布,香港恒生指数上扬了300多点。香港舆论说,这显示了市民对大局已定的回归、对香港的前途充满了信心。这10多年香港的繁荣稳定,市民对香港前途的信心,要归功于邓小平提出的“一国两制”伟大构想,以及根据这一构想制定的“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方针一步步得到落实;香港能够经受住一次次风浪,与市民对邓小平的充分信赖是分不开的。香港报纸在痛悼邓小平时这样说:“用什么赞美之词也难以表达‘一国两制’构想的伟大。”

2月20日,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在澳门同胞和其他人士中引起一片悲痛和悼念之情。清晨,各报摊前,许多人争购当日报纸。各报均在头版用特大字号刊登了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和大幅照片。“澳广视”在电视新闻中和电台广播中反复播报这一消息。正在澳门访问的葡萄牙总统若热·桑帕约取消了当天的所有日程,并在上午发表声明,“以葡萄牙的名义悼念杰出的政治家邓小平”。桑帕约说,在20世纪中国历史上,邓小平先生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堪与孙中山先生和毛泽东先生比肩,其人生道路与政治历程,与中国历史是分不开的。澳门总督韦奇立给江泽民主席发去了唁电。

哀乐低回,鲜花翠柏布满灵堂。新华社澳门分社和中葡联合联络小组中方代表处20日清晨起下半旗志哀,并在分社大楼中设立了灵堂。葡萄牙总统若热·桑帕约、澳门总督韦奇立和澳门当地政府一些官员于下午3时首批到此吊唁。下午4时,立法会主席林绮涛率全体议员前来吊唁。澳门总督府、最高法院和澳门市政厅均下半旗志哀。新华社澳门分社社长王启人及全国政协副主席、澳门中华总商会会长马万祺,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澳门立法会副主席、澳门大丰银行总经理何厚铧,全国政协常委、澳门吴福集团董事长吴福等社会知名人士均向记者发表谈话,对邓小平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马万祺悲痛之情溢于言表。他说,澳门人将永远铭记邓小平的功绩,在“一国两制”方针的指引下,实行“澳人治澳”,澳门的未来一定会更美好。

前来吊唁的澳门各界人士、普通百姓排成长队,络绎不绝。哀思发自肺腑,真情催人泪下。在参加吊唁活动的人群中,既有白发老人,也有怀抱婴儿的母亲,还有带领孩子一同前来的家长。老师们带着穿着整齐校服的学生,列队向邓小平遗像鞠躬、默哀。学生童稚的脸上个个显出哀痛之情。一位年逾七旬的老人手捧祭文来到灵堂,在邓小平遗像前半跪着宣读,其后向遗像行跪礼。他说,邓小平推行的改革开放拯救了他,使中国富强。老人的深情令人感动,催人泪下。

同时,越来越多的来自中国内地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游客,自发地来到新华社澳门分社所设的灵堂,吊唁邓小平。各国朋友在签到簿上用各种文字写下了他们对邓小平的崇敬和哀悼。

宝岛缅怀巨人魂,哀思绵绵骨肉情。一代伟人邓小平的逝世在台湾岛内引起极大关注。台湾海基会董事长辜振甫20日致函海协会会长汪道涵,对邓小平逝世表示哀悼。来函说,邓小平先生生前倡导改革开放,推动经济发展,指引中国走向现代化之路,并为两岸交流互动开启新局,做了贡献。来函并请代向邓夫人及家属转达致意。同日,海基会也致函海协会,对邓小平的逝世表示哀悼,并对邓小平家人表达慰问之意。

台湾媒体20日对邓小平逝世作了大量报道,从各个角度反映了台湾各界对此事的态度。一些报纸发表社论和专文,岛内部分专家学者和工商界知名人士也发表看法,论述邓小平对结束中国近现代以来备受屈辱的历史所做的功绩,希望海峡两岸加强交流,共同完成百年来实现中国富强的愿望。

台湾《中国时报》和《工商时报》发表社论说,邓小平是“历史无法磨灭的人物”,他“在举世瞩目的目光中”去世,从邓小平的一生可以看到,“19世纪末以降的中国历史,那战乱的、被殖民的、破败的近现代史正在结束,而一个和平的、发展的、现代化的中国历史时期正在来临”,“祈愿中国强盛起来的理想,成为早年两岸中国人共同的愿望,即使当年的台湾还在日本殖民统治下,却也寄望一个强盛的祖国来解决台湾的殖民地的悲哀处境”。社论说,香港回归是邓小平另一个无法磨灭的历史功绩,百年前殖民主义时期留下来的历史问题,得以在今年和平解决,它和邓小平创造性地提出“一国两制”的制度性设计有关。社论还提到了邓小平提出的“和平统一”原则,表示希望海峡两岸能在此基础上,共同实现百年来中国人对国家富强的愿望。

台湾工商界三大团体负责人高清愿、王又曾、辜濂松都就邓小平的逝世对两岸关系的影响发表了看法。高清愿表示,祖国大陆的经济将继续发展,在祖国大陆投资的台商可以放心。包括中华汽车、裕隆汽车和庆丰环宇集团等汽车、机车业者都表示,对祖国大陆的投资不会因此而停止。已投资两岸直航的长荣、阳明海运两大公司表示,投资策略不会改变,将继续争取两岸直航先机。

许许多多的港澳台同胞无法接受邓小平就这样离去的事实,无尽的哀伤伴着痛惜在港澳台地区弥漫开来。成千上万的市民噙着热泪、捧着鲜花吊唁邓小平,献上一瓣心香;电台、电视台所有的黄金时段,报纸的号外、祭文、社论、社评一起痛悼他。邓小平生前的照片,铺满了数天来这些地区报纸的版面……

展望祖国完全统一的前景,邓小平亲自确立的和平统一的大政方针已得到完全的继承。我们可以告慰小平同志,他所期待的祖国完全统一的大业一定能在后人手中实现。他走了,但他的名字——邓小平,将和他的思想与业绩一道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他带领着全中国人民走上了一条充满了希望、自豪的富强之路,而且已走了很远,很远。他少时就立志于民族自强,他一生都在盼望祖国的统一,但就在香港回归祖国就要到来之际他离去了。人们为他没能亲眼看到自己曾为之呕心沥血的那一刻而痛惜,为他没能亲手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而抱憾。然而能使这位伟大人物宽慰的是,他所开创的通向未来的光明之路上正行进着十几亿国人,他的遗志将化为一个民族的誓言与行动从而得以实现。

挥泪送小平,再说一次“小平,您好!”;再说上一声“小平,放心!”

安南久久地凝视着邓小平的遗像,默默哀悼。不幸的消息牵动了世界的神经,华人华侨及各国政要、国际友人等纷纷表达缅怀之情,整个世界与中国同哀。

小平辞世,全世界为之动容。全球所有重要新闻传媒均以最快速度进行报道,许多报纸为此在19日连夜撤换了报纸的头版。第二天,主流报纸的头版均以黑色报头面世。世界震动了,全世界的新闻一时似乎只有一个关键词——“邓小平”。

全球同悲巨星陨。美国各界华人、华侨获悉邓小平逝世的消息后,分别以各种方式表达沉痛悼念之情,他们盛赞邓小平的丰功伟绩,称他是海内外所有炎黄子孙心目中的伟人。

曾受到邓小平接见的美国华侨总商会总顾问应行久悲痛地说,邓小平的逝世是中国的巨大损失,海外华人、华侨痛失一位伟大导师,他对中国革命、现代化建设和世界和平的贡献是非常巨大的。纽约华人社团联合会总会主席黄启成说,邓小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的伟大贡献将永远铭刻在海外炎黄子孙的心中。中美经贸科技促进会主席杨功德、旅美北京联谊会会长杨昆溥、纽约中国学生学者联谊总会主席徐晓蕾、美东各界华人华侨庆祝香港回归筹备会总干事王碚和纽约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章爱龙也以不同的形式表达了对邓小平的怀念之情。纽约华裔学者和旅美学子也纷纷发表谈话,深切悼念邓小平的逝世,缅怀他伟大的一生。纽约市立大学历史系教授唐德刚说,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千古功臣”。哈佛大学历史学博士龚忠武认为邓小平树立了“大公无私、光明磊落”的领袖风范。纽约大学教授熊介回忆了1987年7月10日邓小平在北戴河会见他时的情景。他说,当时邓小平与他相约1997年香港再见,为此他已准备从6月起担任香港岭南大学的客座教授,而邓小平却在此时逝世,令他万分惋惜。

自中国驻纽约总领事馆设立的灵堂于20日向公众开放之后,前来吊唁的华人、华侨络绎不绝。前国民党爱国将领沈策与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的20多位代表首先来到灵堂,沉痛悼念邓小平。全美华商总商会、全美华裔妇女会、美国福建工商总会、纽约中国贸易中心、美国上海总商会等团体、中资机构以及许多华人、华侨、旅美学子都送来了花圈。

伟人已逝英容在。连日来,亚洲一些国家的华人、华侨以各种形式对邓小平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并高度评价了他的伟大功绩。马来西亚最大的华人政党马华公会总会长兼交通部部长林良实20日发表谈话说,邓小平是一位坚韧不拔和睿智的政治领袖,他对邓小平的逝世感到悲痛。在菲律宾,菲华联谊会发表声明说,邓小平是中国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和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倡导人,也是为香港、澳门回归和海峡两岸和平统一提出“一国两制”的倡导人。他的逝世是全世界中华民族子孙的巨大损失。菲华商联总会、菲律宾中华总商会、菲律宾华侨善举公所等组织在唁电中说,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把毕生精力都献给国家、民族和人民。在缅甸,仰光华侨悼念邓小平筹委会22日带领各界侨胞代表前往中国驻缅甸大使馆吊唁邓小平逝世。前来吊唁的华侨代表连甲宝说:“邓小平给中国带来了新的希望,使中国走向现代化、走向富强,这是我们华侨永远怀念邓小平的原因。”柬埔寨的华人群众组织柬华理事会及其所属各会馆和华文学校、各省的柬华理事会分会纷纷组团前往中国驻柬埔寨大使馆吊唁,他们在留言簿上赞颂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光照日月的领袖风范,为中国失去一位杰出的领导人、中华民族失去一位英雄、世界失去一位崇高的伟人、柬埔寨失去一位伟大的朋友而深感痛惜。

四海悲歌,千山痛诀,冷雨弥天共呜咽。旅居澳大利亚各地的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纷纷到中国驻澳大利亚大使馆、驻墨尔本、悉尼总领事馆吊唁。中国驻墨尔本总领馆21日起设灵堂,各地华人、华侨络绎不绝地从各地赶来致祭。不少人专门驱车数百里从外地携全家人赶来吊唁。前来吊唁者上至80岁高龄的老人,下至只有两岁的幼儿。一些吊唁者面对邓小平画像,悲痛难抑,泪流满面,三鞠躬后,突然跪倒在地。著名旅澳画家姚迪雄连夜挥笔,为邓小平作像,第二天一早便送到总领馆。一位7岁儿童精心制作了一面颂扬邓小平丰功伟绩的纪念牌和一幅纪念邓小平的画。22日下午,悉尼华人社团的600人在悉尼市政大厅举行了庄严隆重的追悼仪式,追思邓小平为中国的统一和繁荣,为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所做出的杰出贡献。23日,维州华人社区30多个新老华人团体集体前往领事馆吊唁,并于吊唁之后联合召开座谈会,畅谈邓小平对国家和人民的伟大贡献。

22日上午,在韩部分留学人员抬着连夜扎制的花圈,戴着自制的小白花,举着“小平同志,海外学子永远怀念您”和“继承遗志,报效祖国”的黑色横幅,来到中国驻韩国大使馆邓小平的灵堂进行吊唁。他们在邓小平的遗像前默哀,泪水模糊了他们的双眼,他们心中呼唤着小平您好……

哀思,远已超越了民族和国界。“中国现代化之父”邓小平的溘然离世,着实让全球引发不小的“地震”。当日,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发表声明,对中国卓越领导人邓小平的逝世深表悲痛,对其家属、中国政府和人民表示最深切的慰问。声明说:邓小平在中国最令人振奋的一段历史中,打下了自己永不磨灭的烙印,他将毕生的精力贡献给自己的祖国,不仅他的国家将永远铭记这位中国现代化和经济腾飞的设计师,而且国际社会将缅怀他的伟大业绩。在他的卓越领导下,中国进行的大幅度改革,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难以想象的变化,这一成就无疑是他留给后人的最伟大遗产。时任联大主席、马来西亚常驻联合国代表拉扎利也发表了声明。他在声明中指出,邓小平一生对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牢固确立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大国地位。中国人民从他的英明领导中受益,整个世界也从他追求和平与发展的努力中获益。

2月20日,纽约曼哈顿岛的东河之滨、静静屹立的联合国总部大楼,迎来了庄严肃穆的一天。来联合国工作和参观的人都注意到:联合国升旗手斯考特·萨巴清晨升起的半旗在空中迎风飘扬。世界人民都在悼念一位卓越的中国领导人。联合国官员特赖曼说,他曾去过中国,中国给他留下了美好的印象。邓小平在推动中国现代化、执行改革开放政策方面所取得的成绩世人皆知。在联合国工作23年的联合国保安人员约翰·布利恩多说:虽然每个国家元首逝世,联合国都要降半旗志哀,但许多总统的名字他都叫不出来,但他知道中国这位领导人的名字叫邓小平。同时,联合国发言人办公室宣布,在近期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和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与会者将以默哀一分钟的形式悼念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2月21日,安南前往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团驻地,对邓小平的逝世表示哀悼。安南在吊唁册上写道,邓小平的逝世“不仅对中华人民共和国,而且对整个世界都是巨大的损失。人们将永远怀念他”。随后,他久久凝视着邓小平的遗像,默默哀悼。

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波士顿获悉邓小平不幸逝世后随即发表声明,称邓小平是“世界舞台上一位非凡的人物”,并高度赞扬他为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所起的作用。他说,由于邓小平果断地确立对外开放政策,在当今国际事务中,中国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主要的作用。邓小平推动中国进行了历史性的经济改革,极大地提高了生活水平和现代化程度。同时,美国前总统布什表示:“当我获悉邓小平先生逝世的消息时,我为中国人民失去这样一位伟大领袖而深感悲痛。我非常敬佩他,也敬佩他为中国创立的丰功伟绩。”“我想强调的是,他的逝世不仅使中国失去了一位伟大领袖,而且世界也失去了一位真正伟大的领导人。”

90岁高龄的阿尔希波夫在20世纪50年代曾以苏联专家总顾问的身份,在中国工作多年,和邓小平同志等中国领导人结下了深厚的个人友谊。惊悉邓小平不幸逝世的消息后,阿尔希波夫这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苏联原第一副总理十分悲痛。他深情地说,邓小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伟大的领导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贡献出了自己毕生的力量、智慧和能力,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为一个伟大的国家。对于邓小平的逝世,他表示深切的悼念。阿尔希波夫把中国看作自己的“第二故乡”,坚信中国将沿着邓小平开辟的道路继续胜利前进。另悉,俄罗斯议会下院国家杜马20日上午开始举行全体会议时,为悼念邓小平不幸逝世,全场起立默哀一分钟。

法国总统雅克·希拉克在第一时间致电江泽民主席,对邓小平逝世表示衷心的哀悼。电文说:“获悉邓小平去世,甚为悲痛。邓小平作为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人物之一将永远为人们所怀念。”

消息传到英伦三岛,英国前首相希思的心情格外沉重。连日来,他多次向英国新闻界和中国朋友表达对邓小平的悼念之情,高度评价邓小平的历史功绩,并表示坚信中国会继续稳定发展、取得更大成功。“邓小平逝世,我非常悲痛!他有过充实的、富有建树的人生!”在谈到香港问题时,希思认为,邓小平富有远见卓识,他提出的“一国两制”的原则,为香港的稳定与繁荣提供了保障。

邓小平逝世的消息传到日本后,在日本引起极大震动。日本政要纷纷前往中国大使馆吊唁。20日上午11时许,一位身着素服、鹤发童颜的老人来到大使馆吊唁大厅。他向邓小平遗像鞠躬志哀后,戴上老花镜,在吊唁簿上庄重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日本国会议员竹下登。73岁的日本前首相竹下登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他曾多次访华,会见过邓小平。他深情地说:“邓小平逝世对中国人民来说,是失去了一位伟大的领导人,对我个人来说,则是失去了一位最尊敬的朋友。”“在任何时候、任何国家,人事代谢都是不能避免的事。但令人欣慰的是,邓小平先生的思想和魅力已为中国新一代领导人所继承。我坚信,邓小平改革开放和发展日中友好关系的遗志一定能够得到继承和发展。”

2月的新加坡,天空时而骄阳似火,时而阴云密布。无论是在灼热的烈日下,还是在瓢泼大雨中,人们络绎不绝地来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悼念一代伟人邓小平。新加坡总理吴作栋和内阁资政李光耀在灵堂设立的第一天就来到大使馆沉痛悼念邓小平。在吊唁簿上,吴作栋写道:“我怀着无限的崇敬志哀”。李光耀在发表的悼文中说,邓小平是“世界领袖中的巨人”,他是“一个伟大的人物。他从灾难和混乱中拯救了12亿人口”。22日,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前总统黄金辉到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沉痛悼念邓小平。王鼎昌在吊唁活动结束后,深情地回顾了与邓小平几次交往的经历。据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统计,22日一天,共有3000多位新加坡各界人士冒着暴雨前来吊唁邓小平逝世,情景非常感人。

朝鲜政务院代总理洪成南,副总理金福信、金润赫、张澈、孔镇泰22日来到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向邓小平的遗像敬献花圈。洪成南说,邓小平的逝世不仅是中国人民的一大损失,也是朝鲜人民的损失。朝鲜将积极使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邓小平等中国老一辈革命家共同缔造的朝中友谊继续发展下去。前来吊唁并敬献花圈的还有朝鲜政务院各部委、朝中友好协会等400多人。

……

伟人已逝,风范长存。各国首脑与国际友人深情悼念邓小平,高度评价邓小平,为世界失去一位伟人而惋惜。邓小平虽身在东方,但声誉遍及全球。世界将记住邓小平开创性的思想和理论以及他为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做出的贡献,邓小平创造的“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为国际社会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中国以“一国两制”方式对港澳恢复行使主权,在现代史上创造了一个奇迹。

这一刻,世界沉默了……

人们胸前戴着自制的白花,举着连夜赶制的横幅,在早春的寒风中伫立。从五棵松到八宝山短短几公里的路程,沿途两侧站满了悲泣的人群,洒满动天撼地的哀痛之情。

2月24日上午,邓小平的遗体在北京火化。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人到301医院为邓小平送别,并护送邓小平的遗体到八宝山革命公墓火化。

301医院南楼小礼堂布置得庄严、肃穆,洁白的花朵、黑色的挽幛表达着人们深深的哀思。黑底白字的横幅上写着“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横幅下方正中是邓小平的大幅彩色遗像。邓小平遗体静卧在鲜花和常青松柏中,面容安详,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四名人民解放军礼兵持枪肃立,守护在两旁。邓小平遗体前摆放着夫人卓琳率子女敬献的花篮。花篮的缎带上写着“我们永远爱你”。送别室内摆放着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人民团体、首都各界群众敬献的花圈。

上午9时整,党和国家领导人胸佩白花、臂戴黑纱缓步来到送别室,在邓小平遗体前肃立。哀乐声中,他们向邓小平的遗体三鞠躬,表达对在70多年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新中国的成立,为中国社会主义的创建、巩固和发展,建立了永不磨灭功勋的邓小平的崇高敬意和深切缅怀之情。随后,江泽民等人与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及子女一一握手,向他们表示深切慰问。

9时28分,在哀乐声中,8名人民解放军礼兵抬起安放着邓小平遗体的灵柩,缓缓走出送别室。江泽民等人护送邓小平的遗体上灵车。

9时31分,在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等人,以及邓小平亲属和治丧办公室成员的护送下,灵车徐徐驶向八宝山革命公墓。当灵车启动时,在场送别的人悲痛肃立,向邓小平的灵车行注目礼。

千花堆雪,万头攒动。长街恸哭,万众同悲。从301医院到八宝山,短短两公里多的路途两旁,挤满了首都各界人士和从各地赶来的人民群众10多万人。壮丽的首都蒙上沉沉灰雾,天公仿佛也在为邓小平的离去而哀伤,天空忽然变得阴沉。宽阔的街道失去了昔日的喧嚣,沉浸在一片庄严肃穆的气氛中。

凌晨4时,环卫女工张彦芳和她的小组开始一遍遍地清扫这段马路。她们边哭边扫,边扫边哭,仔细得如同擦拭玻璃,生怕遗落一点尘埃。这天,天刚放亮,北京市民和首都高校的大学生们,就迈着沉重的步伐,陆续聚集在301医院外的五棵松一带为伟人送行。

人们从北京的四面八方,从祖国的天南海北,默默汇集到这里。胸前的一朵朵白花,在料峭的晨风中不停地颤动,心中的一缕缕哀思,在天地间绵绵不绝。许多人不知道邓小平起灵的日子,怕赶不上送行,几天来多次到这里等候。一位82岁的老八路,昨天已在这里守候过半天,24日清晨7时他又站在了五棵松路口。“我今天一定要送送小平同志。”他一边抹泪一边说,“毛主席让我们站起来,邓小平使我们富起来,都功比天高。”

北大生命科学院院长周曾铨教授指着旁边同学们正要举起的横幅“再道一声小平您好”,追忆道:“1984年,在小平同志检阅国庆35周年游行队伍时,北大生物系(现在的生命科学院)学生们举起了‘小平您好’的横幅,道出了师生们的心声。13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时,却已是在为他老人家送行的队伍中了……”他哽咽着说,“我们北大师生,说不尽对小平的热爱之情,千言万语,汇成这一句话。”北大微电子系的韩汝琦教授是第二次站在五棵松路口。21年前,他站在这里,为敬爱的周总理送行。他说:“今天,我怀着同样悲痛的心情来为小平送行。”

9时34分,哀乐响处,灵车缓缓驶出301医院西门。过来了,简朴的白色灵车,四周披着黑黄相间的挽幛;过来了,哀乐从灵车中低低地传出,如凝重的铅水,和着人们的泪水在徐徐地流淌。两旁送行的人们站直了身体,用深情的目光迎接灵车驶来,目送灵车驶去。

君不见花山人海哀思重,群情默默以当歌。车队呀,你慢些走;时间啊,你停一停!这是小平同志最后一次来到人民中间,请让我们再多看上一眼!请让我们再道一声:“小平您好!”

9时45分,灵车缓缓通过玉泉路口,在低回的哀乐声中,人群里传出低声的哭泣,路旁有人举起了“小平同志您走好”的横幅,不少人举起了邓小平的画像和刊有遗像的报纸,执勤的武警列队向灵车行注目礼……

松柏簇拥的八宝山革命公墓,格外肃穆凝重,这里全神贯注地在迎候着一位伟人。从玉泉路口到这里,是送灵行程的最西端。越来越多的人在乍暖还寒的晨风中,静静地守候着。

9时45分。远远传来了哀乐声,挂着素花披着黑纱的灵车,从人们的面前缓缓驶过,人们的目光随着灵车缓缓地移动,默默地投下最后深情的目光。

送行的人群中,有陈景润的妻子由昆。一早,她请了假直奔送行的长街。快走到玉泉路时,灵车过来了,她挤进人群,拼命想多看两眼,可是眼泪止不住地往外流,她不停地擦呀、擦呀。她小声念着:“小平同志啊,你是我们全家的恩人啊!要是景润在世,他知道你去世的噩耗,一定会随你而去了。”她看见,那辆缓缓驶来的灵车的车牌号和陈景润的灵车是同一辆,就再也无法按捺悲痛,失声痛哭。早在20世纪70年代,邓小平就亲自过问陈景润的生活,邓小平对陈景润和家人的爱护和关怀,在由昆心里留下了太多的感激。邓小平关怀的又岂止一个陈景润?“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邓小平对知识和人才的尊重,让多少科技、教育工作者欢欣鼓舞。

一位湖北广水来京做生意的青年说:没有小平同志的改革开放政策,家乡不可能富起来,我也不可能来京做生意致富。当灵车经过时,后面的人因看不清而拥挤,这位青年把拎着的行李一放,说:“站在我的行李上吧,大伙好好看看。”

八宝山革命公墓门口南侧,天津武清县农民方子青哽咽着说,他昨天和妻子乘汽车转火车,赶了120多公里路到北京,专程来给小平同志送行。“是他让我们吃饱了穿暖了。”“我们乡下农民衷心拥护小平同志制定的政策,没有他我们过不上富裕的日子。”

9时51分,灵车驶进八宝山革命公墓。在第二告别室,江泽民等人和邓小平亲属向邓小平作最后的诀别。

送别邓小平的灵车队伍驶过,路边的人却久久不肯散去。不少人把戴在胸前的白花轻轻摘下,系在路旁的松柏树上,一丛丛常青树成了一个个巨大的花圈,似乎一瞬间绽开了千朵万朵梨花。白色的小花,体现出人民的哀思,表达着人们心中无尽的悼念。

天若有情,大地当哭。早春的中国,银杏树身姿挺拔,松柏挂满白花,国旗低垂半降。这是松枝和白花的海洋,这是哀思和深情的海洋。2月,把一个哀伤的日子留给了中国……

江泽民挥泪致悼词,胡锦涛悲痛送伟人,卓琳深情唤亲人。以最朴素、最庄严的方式,完成了一位彻底的唯物主义者生前的嘱托。

2月25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邓小平追悼大会。党和国家领导人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邓小平的夫人卓琳和子女等亲属参加了追悼大会。

一大早,中央党政军群机关和首都各族各界代表,邓小平生前好友、家乡代表等1万余人怀着悲痛的心情,从四面八方络绎不绝地来到人民大会堂,参加追悼大会。

追悼大会会场庄严肃穆。主席台以银灰色为底色,台口上方悬挂黑底白字横幅:“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主席台正中矗立着5米多高、黑色镶框的邓小平同志彩色巨幅遗像,两旁是大型花环、16棵常青树和冬青。邓小平的骨灰盒安放在遗像前的白兰花和常青松柏中,骨灰盒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卓琳率子女敬献的花圈摆放在邓小平的骨灰盒前。6名人民解放军礼兵持枪肃立,守护在两旁。

主席台两侧摆放着江泽民、李鹏、乔石、李瑞环、朱镕基、刘华清、胡锦涛、荣毅仁和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中央纪委、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敬献的花圈。

大礼堂二楼眺望台悬挂的黑底黄边白字横幅上写着:“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衷心爱戴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三楼眺望台悬挂的黑底黄边白字横幅上写着:“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1997年2月25日,北京人民大会堂,卓琳和子女出席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

大礼堂主席台下两侧和大礼堂外的中央大厅摆放着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无党派人士,中共中央各部门、中央国家机关各部门、各人民团体、首都各界群众,人民解放军三总部、全军各大单位、各大军区,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新华社香港分社、新华社澳门分社,以及邓小平家乡等敬献的300多个花圈。

上午10时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鹏宣布追悼大会开始。全场肃立,默哀3分钟。由500人组成的军乐团奏起悲壮的哀乐。群山肃立仰风范,万众静默寄哀思。现场转播的广播和电视节目把悲壮的哀乐声传到祖国城乡,传到北国南疆,传到辽阔疆域各个地方的工厂、农村、商店、学校、连队、机关、街道。神州大地在静默,亿万人民含泪肃立,缅怀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与此同时,在奔驰的列车上,在江河湖海的轮船和军舰上,在祖国各地的工厂和矿山,在一切有汽笛的地方,笛声长鸣,震彻云霄。

凄婉悲凉的汽笛声从千里铁道,从万里海疆,从星罗棋布的厂区、矿区冲天而起,和着人们的呼唤声、痛哭声、哽咽声……神州大地涌动着绵绵不绝的哀思。北京西站内外,旅客们放下了行李,军人脱下了军帽,他们久久伫立着,为邓小平默哀,聆听江泽民致悼词。香港、澳门地区也是一片哀恸。香港车流如潮的马路上,800多辆中华巴士汽车都缀上了白花和黑丝带,迎风播撒着不尽哀思。香港看通中文传呼有限公司所有用户的传呼机同时响起,“敬爱的邓小平先生永垂不朽”的字样在液晶显示屏上频频闪现……澳门许多出租汽车司机以鸣笛、公司员工以默哀等形式悼念邓小平。

山垂首,水含悲;巨星虽陨落,伟人风范日月辉。汽笛声声催奋进,小平回眸应笑慰!北京往日拥挤的交通处处通畅,人们聚集在一台台电视机前收看实况转播。北京站前的大屏幕下,聚集了很多悲痛的人们。长安街格外肃穆,人们悲容庄严。充满沧桑的古都在此追悼一位伟人,长街肃穆。在呜咽的3分钟里,中国仿佛凝固了……

默哀后,人民大会堂奏起了庄严的国歌。雄壮的旋律,表达着亿万人民共同的心愿: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旗帜,坚定不移,满怀信心,一定能够把邓小平开创的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坚持下去,胜利地到达我们的目的地。

接着,江泽民含泪致悼词。他在悼词中缅怀了邓小平的丰功伟绩和崇高风范,表达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深切哀思。悲怆、哽咽的话语回荡在人民大会堂,回荡在天安门广场,回荡在亿万人民的心上。“中国人民爱戴邓小平同志,感谢邓小平同志,哀悼邓小平同志,怀念邓小平同志,是因为他把毕生心血和精力都献给了中国人民,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建立了不朽的功勋。”“邓小平同志这样说过:如果没有毛泽东同志,我们中国人民至少还要在黑暗中摸索更长的时间。我们今天同样应当说,如果没有邓小平同志,中国人民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新生活,中国就不可能有今天改革开放的新局面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此时此刻,天安门前国旗低垂,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一大早就聚集在这里,伫立致哀。

一代伟人长辞,九州儿女同悲。悲恸笼罩着天空、陆地、海洋,泪雨洒落在乡村、城市、军营……亿万颗心紧紧地聚到了一起。

在悼词中,江泽民还指出,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一场把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变成社会主义新中国的伟大革命,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领导人民开始了一场新的革命,要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在这两次伟大革命的进程中,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两大理论成果,这就是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两次伟大革命,两次历史性飞跃,造就了两个伟大人物,这就是毛泽东同志和作为毛泽东同志的战友、事业继承者的邓小平同志。

举国同悲之时,无数双泪眼依然浮现着小平为国奔波的身影,亿万个家庭追忆着邓小平为民操劳的故事。带着对邓小平的崇敬与思念,山西宇达工艺总厂100多名职工加班加点铸造出邓小平铜像,把全国人民对邓小平的爱戴之情铸成了永恒的怀念。再过120天就和祖国人民永远团聚的香港同胞,深深为邓小平不能看到香港回归的历史性时刻而扼腕。香港市民李文辉给治丧委员会寄来了一捧泥土,信中他写道:“虽然邓先生不能于有生之时踏足香港的土地,还是希望在他去世之时能把香港的泥土放在他的脚下,让我们完成他遗愿。”

江泽民最后说,邓小平同志和我们永别了。他的英名、业绩、思想、风范将永载史册,世世代代铭刻在人民的心中。在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一定能够继承邓小平同志的遗志,坚定不移,满怀信心,把邓小平同志开创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的确,虽然岁月没能留住邓小平的脚步,但他的英名、他的业绩、他的思想和风范将永载史册。虽然时间无法让他的生命再次燃烧,但他的理想、他的信念、他毕生奋斗的事业,却在他深爱的祖国化作了不朽的丰碑。

江泽民致悼词后,全场向邓小平深深三鞠躬。

九州同悲悼小平。当雄浑的《国际歌》在首都人民大会堂的上空回荡的时候,亿万群众为这位世纪伟人垂泪。大家决心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完成邓小平未竟的事业。

1997年2月25日,党和国家领导人及各界人士1万余人参加邓小平同志追悼大会

邓小平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关于后事,近年来他曾对家人多有交代。他嘱托家人:捐献角膜,遗体解剖供医学研究,不留骨灰,撒入大海。

3月2日上午,邓小平生前长期工作的中南海下半旗志哀。怀仁堂礼堂庄严肃穆,哀乐低回。蓝色的幕布上,悬挂着邓小平的彩色遗像,两侧低垂着黑黄相间的挽幛。遗像下方,摆放着邓小平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骨灰盒前是由卓琳率子女敬献的花圈。四周摆放着鲜花和翠柏。8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礼兵持枪肃立,守护在灵前。

邓小平治丧委员会办公室的有关领导同志和治丧办成员同邓小平的亲属一起,在这里肃立默哀,怀着极其沉痛和深切缅怀之情,向邓小平遗像三鞠躬。随后,在胡锦涛等领导同志和邓小平夫人卓琳等亲属及礼兵的护送下,邓小平的子女捧着遗像、骨灰盒等,缓步走出怀仁堂。

灵车缓缓驶出中南海。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的工作人员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胸戴白花,聚集在道路两旁,挥泪为邓小平送别。

灵车驶入西郊机场。机场降半旗志哀,松柏枝上缀满了白花,寄托着亿万人民对邓小平的崇敬与怀念。哀乐声中,胸佩白花的空军官兵脱帽列队,默默地目送载有邓小平骨灰的专机向着大海飞去。

专机内悬挂着邓小平的遗像和“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垂不朽”“敬爱的邓小平同志永远活在我们心中”的横幅。遗像前摆放着邓小平的骨灰盒,上面覆盖着一面鲜红的中国共产党党旗。这是党和人民给予一位93岁的老共产党员的最高荣誉。机舱四周垂挂着挽幛,上面缀满了白花。

专机穿云破雾,向大海飞去,飞向这位一生波澜壮阔的伟人最迷恋的地方。也许是苍天为之动容,当专机飞临大海时,天空出现一道绚丽的彩虹。

11时25分,专机飞至1800米高空。强忍着悲痛,81岁的卓琳眼含热泪,用颤巍巍的双手捧起邓小平的骨灰久久不忍松开。她一遍又一遍地呼唤着邓小平的名字,许久才将骨灰和五彩缤纷的花瓣缓缓撒向大海。两人共同走过了58年的人生历程。如今,面对自己深爱的丈夫的骨灰,她怎能不肝肠寸断,悲痛欲绝!

一位以自己的一生书写中华民族崭新历史的伟人,完成了他人生的最后一个篇章。苍天含悲,大海呜咽。怀着无比悲痛的心情,胡锦涛缓缓地将骨灰和花瓣撒入大海。随后,邓小平的子女邓林、邓朴方、邓楠、邓榕、邓质方和孙辈眠子、萌子、羊羊、小弟,悲痛地跪在机舱里,含着热泪,将骨灰和缤纷的花瓣一起,缓缓撒向碧波万顷的大海,完成他们敬爱的父亲、爷爷的遗愿。邓榕哽咽道:“爸爸,您回归大海,回归大自然,您的遗愿得到了实现,您安息吧!”跟随邓小平多年的卫士孙勇、张宝忠一身戎装,忠实地守卫在邓小平的骨灰盒前。其他领导同志与其他亲属肃立默哀。

飞机盘旋,鲜花伴着骨灰,撒向无垠的大海;大海呜咽,寒风卷着浪花,痛悼伟人的离去……

11时50分,专机盘旋着向大海告别。透过舷窗望去,水天一色,波翻浪涌。从那永不停息的涛声中,人们仿佛又听到了震撼过无数人心灵的声音:“我荣幸地以中华民族一员的资格,而成为世界公民。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 qUZXEHe0ypeblcqoHo76ke2FnZv5mXcoBFRGK7JFtG45RRP1txJwjl/g06sPE4+h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