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南北朝后期局势的变化

南北朝后期,局势又变得复杂起来。南朝在547—557年之间遭遇侯景之乱 与其后的混战,处于极度混乱的状态,前后延续10年,战火从东海之滨延烧到四川,南方被严重破坏,损失惨重,终南朝不能恢复。到557年南陈建国时,只剩长江流域的东半部,长江成为北方边界,而且国土残破,经济受损严重,南朝国力已无法与北朝相提并论。然而北朝此时却处于分裂状态,东方的北齐与西方的北周争战不休,暂时无力顾及南方,南陈则与两国都有接壤之处,又因与北齐的边疆很长,且接近首都建康,影响较为直接。在这种状态下,等到南陈内部逐渐稳定,元气逐渐恢复,总算有了一定实力后,三国之间的关系也变得微妙起来,后来居然导致南陈的北伐。

南北战争第三阶段:三国鼎立与南陈北伐

南北朝后期三国鼎立,随着情势的变化,南陈领导者看出可以火中取栗,在其间获利的契机,这导致南朝在最后的阶段仍然出现主动北伐的战争。

573年之战

陈宣帝(569—582年在位)胸怀大志,即位后面对三国鼎立的局面,决定采取自古流传的“远交近攻”策略,对西北边的北周友好,准备攻击正面的敌人北齐。北周当时与北齐的对抗已进入后期,北齐暴君、乱君、昏君连续出现,政治混乱,国内渐渐离心离德,北周则整军经武,有消灭北齐之意。北周也遵循远交近攻的战略,决定联络南陈同时出兵,希望南陈军能牵制住部分北齐军力,使北齐首尾不能相顾,有利于灭齐作战。于是北周派使臣到建康,提出两国共同伐齐、分头并进的建议,还慷慨地表示消灭北齐之后,双方平分天下。

这种建议让陈宣帝看出趁机取利的希望,于是表示同意,开始准备对北齐的战争。到573年(陈太建五年)时,陈宣帝认为时机已到,决定北伐,派大将吴明彻领军十万,渡江北进。这次北伐开始时非常顺利,连续攻克北齐南方的重镇,几乎收复全部淮河以南地区,南陈的北方边界推进到淮河。至于北齐为何如此不堪一击,原因在于当时北齐国势衰落,大部分精兵又都放在西线抵抗北周,南方防务空虚,才会被南陈乘虚而入。

陈军占领淮河地区后并未继续前进,其原因为何?因史无明文,这成为一个有待研讨的问题。当然陈宣帝并非庸才,北伐到何处停止他应该自有规划。假使他认为此次北伐的目的在于拓展领土与加大国防纵深,则取得淮河地区后都已如愿以偿,应该巩固战果,经营新获得的领土,自然没有必要再冒险前进。至于南陈军不再前进的原因是否仅止于此,或许可以从另一个完全不同的角度推论。

如果观察吴明彻将军毕生的作战经历,可以发现他擅长水战,指挥舰队作战,往往获胜,而他碰到攻城战时,采取的战法几乎只有一招,就是在敌城附近的河道下游筑堤蓄水,等水位高涨后,乘船逼近城墙顶部发动进攻,万一进攻不利,还可随时掉转船头撤退,对方无法追及。这种战法吴明彻运用纯熟,又碰上长江、淮河之间河道甚多,所以他能发挥专长,得其所哉。可是一旦进入黄淮平原中部,河流减少,吴明彻无法发挥所长,将被迫进行他与南陈军队都不擅长的大平原陆军会战,他和陈宣帝都没有把握,应属当然,所以才见好就收。这种情况可能是南陈军队北伐自动设限的隐藏性因素,也是一种有趣的解释。

577年之战

573年,北齐在南方受挫,只得抽调部分兵力南下,西线更加危急。北周抓住机会,全力进攻,到577年一举灭亡北齐,北方复归统一,与陈朝约定“共灭齐国,中分天下”的往事,当然不会再提。就在北齐灭亡之际,陈宣帝认为可以趁北周对北齐故土统治尚未稳固的机会,进一步开疆拓土,于是就在577年(太建九年)再度下令北伐,仍以上次战胜的吴明彻率军,目标是徐州至兖州一带。

此次吴明彻率领数万大军,猛攻彭城附近的吕梁 ,仍然采取驾轻就熟的策略,筑堤蓄水,乘船攻击。然而北周军刚刚灭亡北齐不久,锐气正盛,而且将领显然研究过吴明彻的战法,也想好了破解之道,至此南陈军的气数将尽。北周的援军并不直接攻击南陈军,而是在河道中建构大型障碍物,先堵截住南陈军船队的退路,再找机会决战。南陈军果然大起恐慌,吴明彻也无法可想,只得听从部下建议掘开堤防,希望趁着冲出的水势撤退,结果洪水迅速消失,南陈军船只四散搁浅,部队全面溃散,吴明彻本人及三四万军队皆被俘虏,只有数千人逃回,南朝最后一次北伐就此终结。此后南朝灭亡的命运已经确定,只剩北朝何时征服南朝而已。历史证明,这个时间点落在了12年之后。

陈宣帝的北伐,有人认为是急功近利、目光短浅又不自量力的轻率之举,尤其第一次北伐尝到甜头后,第二次还想如法炮制,更是决策的大错。若以结果论,当然如此,然而陈朝先天不足,经济力量与武备从开始就难与北朝相比,陈宣帝以一个有为之君的身份面对此种形势,有可能决定必须先拓展疆土才能充实国力,以便未来能够与北朝长期对抗,刚好又遇上北朝分裂的时机,才两次北伐。至于他起初为何不以夺回长江流域西部为目标,出兵攻打北周,应该是看到北齐衰乱,国力下降,才挑中北朝中较弱的这一方。

中国历史上与此类似的时代出现在宋朝。北宋末年采取联金灭辽政策,南宋后期也联合蒙古灭金,结果辽、金灭亡后,北宋与南宋就直接面对更凶悍的新锐敌国,最后不免于灭亡。一个政治领袖谋国之难由此可见,身为较弱的一方,更是如此。《孙子兵法·军形篇》说:“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以此分析南陈的北伐,可以发现南陈正是处在长远的败局中,其北伐可称勇敢,却是败兵先战而后求胜了。 TBNPBsYak1nBcAQZrLpU/fuUEhh7SLY2gcjP1nlAmPcaxxPlwRc6KuvI/h3CzWj0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