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医学模式和医学观念的转变,人体生命过程中的特殊规律及人群中的个体差异性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人体本身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并且不同种族、年龄、性别等都存在差异,对疾病的易感程度和预后也就不同。因此,应尊重生命的特异性,根据体质特征寻找发病规律,辨识体质类型,进而指导临床防治疾病。中医学历来重视人的体质状态,在防病治病上体现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思想,与当今医学发展趋势是一致的。
中医体质学根据人们不同的生理、病理表现将人的体质大致分为9种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和特禀质。中医体质辨识是以人的体质为认知对象,从体质状态及不同体质分类的特性,把握其健康与疾病的整体要素与个体差异,制定防治原则,选择相应的治疗、预防、养生方法,从而进行“因人制宜”的干预措施。
体质辨识除了在临床和预防医学上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在营养学上也是进行个体化营养的科学、有效的方法。个体化营养要根据年龄、性别、体质、职业、生活习惯等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营养方案。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一是根据不同体质类型的气血阴阳偏颇,选择不同性味的食物,制定不同的营养方案。二是根据儿童、青少年、青年、老年和孕产妇等不同的生命阶段,制定不同的营养方案。小儿脏腑娇嫩,易虚易实,因此建立营养方案时饮食应徐缓温和;青年学业负担较重,睡眠不足,因此建立营养方案时应多调补心脾肾;中年人日常事务繁重、工作压力大,最易耗伤气血,加之饮食不节,有些人嗜食肥甘,建立营养方案时应综合考虑;老年人身体日衰,应适当增加补益作用的食物;孕产妇因孕育胎儿和哺乳,对营养物质的需求无论从质还是量上均较高。三是根据不同的疾病情况制定不同的营养方案。将以上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才能建立针对每个人的完善的个体化营养方案,真正做到“辨体施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