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藏象及藏象学说的概念与特点 藏象,近年来又写作”脏象”,是指藏于体内的内脏及其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以及与自然界相通应的应时而表现于外的生理现象 。
“藏”,是藏于体内的内脏,包括五脏、六腑和奇恒之腑。由于五脏是所有内脏的中心,故“藏”之所指,实际上是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
“象”,是这五个生理病理系统的外在现象和比象。其涵义有二:一是表现于外的生理病理征象;二是内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病理系统与外在自然环境的事物与现象类比所获得的比象。
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 ,主要体现在以五脏为中心的人体自身的整体性及五脏与自然环境的统一性两个方面。
[常考考点]藏象的含义及藏象学说的特点。
2.藏象学说形成的基础 藏象学说的形成基础主要有:①古代解剖学知识的积累,认识了内脏的某些功能;②长期生活实践的观察总结,认识了人体的复杂功能,并赋予相应的脏腑;③古代哲学思想的渗透,使藏象理论系统化;④临床经验的大量积累,可升华而形成理论,并通过临床疗效来探索和反证脏腑的生理病理,使藏象理论不断得到丰富充实和修正完善。
3.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分类 脏腑分为脏、腑和奇恒之腑三类。 脏有五,即心、肺、脾、肝、肾,合称五脏 (在经络学说中,心包亦作为脏,故又称“六脏”)。 腑有六,即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合称六腑。奇恒之腑亦有六,即脑、髓、骨、脉、胆、女子胞 。
中医学以生理特点的不同作为区分脏与腑的主要依据。 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化生和贮藏精气,六腑共同的生理特点是受盛和传化水谷。“所谓五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故满而不能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故实而不能满也 ”。奇恒之腑在形态上中空有腔与六腑相类,功能上贮藏精气与五脏相同,与五脏和六腑都有明显区别,故称之。
五脏六腑的生理特点,对临床辨证论治有重要指导意义。一般说来,病理上,“脏病多虚”,“腑病多实”。治疗上,“五脏宜补”,“六腑宜泻”。
[常考考点]五脏、六腑、奇恒之府的生理特点。
A1型题
1.五脏共同的生理特点是
A.传化物 B.实而不能满 C.藏精气 D.泻而不藏 E.受盛传化水谷
2.五脏的生理特性是
A.传化物而不藏,实而不能满 B.藏精气而不泻,实而不能满
C.传化物而不藏,满而不能实 D.藏精气而不泻,满而不能实
E.虚实交替,泻而不藏
3.区分五脏、六腑、奇恒之腑的最主要依据是
A.解剖形态的差异 B.分布部位的不同 C.功能特点的不同
D.经脉阴阳属性的不同 E.病理表现的不同
4.对“满而不实”理解正确的是
A.精气充满且流通布散 B.形态中空且贮藏精气 C.形态中空且传化水谷
D.水谷充满且化生精气 E.形态充实,不传化水谷
5.对“实而不满”理解正确的是
A.精气充满且流通布散 B.形态中空且贮藏精气 C.传化水谷但不化生精气
D.水谷充满且化生精气 E.形态充实且传化水谷
【参考答案】
1.C 2.D 3.C 4.A 5.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