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七章
和解中成药

学习目的 学习6种和解中成药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临床应用。

学习要点

1.掌握:小柴胡颗粒、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临床应用。

2.熟悉:左金丸、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的功用、主治、方解及临床应用。

3.了解:逍遥丸、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的药理作用。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表里同病等的成药,统称和解中成药。

少阳病的产生是病邪由太阳之表向里传变,尚未进入阳明经,而在半表半里所致。临床可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症状。因肝与胆相表里,胆经发病可影响及肝,反之亦然;且肝胆疾病又可累及脾胃,导致肝脾不和。故和解中成药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三类。

现代研究提示,和解中成药具有解热、镇痛、保肝、利胆、抗炎、抗病毒、抗过敏、调解机体免疫功能、调解内分泌、调解中枢神经系统等作用。

应用和解中成药应注意:和解中成药适用于邪在少阳半表半里证,对邪在太阳表证或在阳明里证则不可使用。病证属纯虚或纯实者均不宜使用。

第一节 和解少阳类

和解少阳中成药,具有和解少阳之功。适用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以及口苦、咽干、目眩、脉弦等伤寒少阳证。常以柴胡、青蒿、黄芩等药物为主组成。代表中成药有小柴胡颗粒等。

小柴胡颗粒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柴胡150g 黄芩56g 姜半夏56g 党参56g 生姜56g 甘草56g 大枣56g

【制法】 以上7味,柴胡、黄芩、党参、甘草及大枣加水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姜半夏、生姜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约600mL,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液合并,浓缩至适量,加入适量的蔗糖,制成颗粒,干燥,制成1000g;或与适量的糊精、甘露醇等辅料制成颗粒400g;或与适量的乳糖制成颗粒250g,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黄色至棕褐色的颗粒,味甜;或棕黄色的颗粒,味淡、微辛。

【功用】 解表散热,疏肝和胃。

【主治】 伤寒少阳证。症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舌苔薄白,脉弦。亦治妇人热入血室,经水适断,寒热发作有时,以及疟疾、黄疸等病而见少阳证者。

【方解】 本药治证乃因伤寒邪犯少阳所致。治宜和解少阳。方中柴胡苦平,入肝胆经,透泄少阳之邪,并能疏泄气机之郁滞,使少阳之邪得以疏散,为君药。黄芩苦寒,清泄少阳之热,为臣药。柴胡、黄芩相配伍,一散一清,共解少阳之邪,为治疗邪入少阳的基本配伍。胆气犯胃,胃失和降,佐以半夏、生姜和胃降逆止呕;邪从太阳传入少阳,缘于正气本虚,故又佐以人参、大枣益气健脾,一是取其扶正以祛邪,二是取其益气以御邪内传,俾正气旺盛,则邪无内向之机。生姜、大枣合用,又可调和脾胃,兼顾表里。炙甘草助人参、大枣扶正,且能调和诸药,为使药。诸药合用,以和解少阳为主,兼和脾胃,使邪气得解,枢机得利,胃气调和,则诸证自除。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疗少阳病证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口苦,咽干,目眩,苔薄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 感冒,流行性感冒,疟疾,慢性肝炎,急、慢性胆囊炎,胆结石,中耳炎,急性乳腺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胃溃疡等,证属少阳证者。

3.应用注意 阴虚血少者禁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保肝、利胆、解热、抗炎、抗病原体、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促进脑垂体-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血小板集聚等作用。

【用法用量】 开水冲服。1次1~2袋,1日3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冲剂、泡腾片、片剂、丸剂、胶囊。

第二节 调和肝脾类

调和肝脾中成药,具有调和肝脾之功。适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腹痛泄泻等肝脾不和证。常以疏肝理气药如柴胡、枳壳、陈皮等,与健脾药如白术、茯苓、甘草等配伍组方。代表成药有逍遥丸、柴胡舒肝丸等。

逍遥丸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柴胡100g 当归100g 白芍100g 炒白术100g 茯苓100g 炙甘草80g 薄荷20g

【制法】 以上7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35~145g制成大蜜丸,即得。或以上7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10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水泛丸。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味甜;或为黄棕色至棕色的水丸,味甜;或为黑棕色的水丸,味甜。

【功用】 疏肝健脾,养血调经。

【主治】 肝郁血虚脾弱证。症见心烦易怒,胸胁胀痛,头晕目眩,神疲食少,或月经不调,乳房胀痛;舌质淡,苔薄白,脉弦而虚。

【方解】 本药治证乃肝郁血虚脾弱所致。治宜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中柴胡苦平,疏肝解郁,使肝郁得以条达,为君药。白芍酸苦微寒,养血敛阴,柔肝缓急;当归甘辛苦温,养血和血。二味与柴胡同用,补肝体而调肝用,使血和则肝和,血充则肝柔,共为臣药。木郁则土衰,肝病易传脾,故以白术、茯苓、甘草健脾益气,不仅实土以御木侮,且使营血生化有源,共为佐药。用法中加薄荷少许,疏散郁遏之气,透达肝经郁热;生姜降逆和中,且能辛散达郁,亦为佐药。甘草尚能调和诸药,兼为使药。合而成方,深合《素问·脏气法时论》“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脾欲缓,急食甘以缓之”“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之旨,可使肝郁得疏,血虚得养,脾弱得复,气血兼顾,肝脾同调,立法周全,组方严谨,故为调肝养血之名方。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疏肝养血的代表成药,又是妇科调经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两胁作痛,神疲食少,月经不调,脉弦而虚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神疲食少者,配伍保和丸;血瘀月经不调者,配伍益母草膏。

3.现代应用 慢性肝炎、肝硬化、胆石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胃肠神经官能症、经前期紧张症、乳腺小叶增生、盆腔炎、不孕症、子宫肌瘤等,证属肝郁血虚脾弱者。

4.应用注意 肝阴不足,胁肋作痛,舌红无苔者,不宜使用本药。

5.不良反应 临床报道有患者在连续服用逍遥丸后出现头晕、嗜睡、恶心呕吐、心慌、大汗淋漓等。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调节内分泌、调节中枢神经系统、保肝、增加肠蠕动等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9g,大蜜丸1次1丸,1日2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颗粒剂、浓缩丸、合剂、胶囊剂、片剂、软胶囊。

柴胡舒肝丸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茯苓100g 麸炒枳壳50g 豆蔻40g 酒白芍50g 甘草50g 醋香附75g 陈皮50g 桔梗50g 姜厚朴50g 炒山楂50g 防风50g 六神曲(炒)50g 柴胡75g 黄芩50g 薄荷50g 紫苏梗75g 木香25g 炒槟榔75g 醋三棱50g 酒大黄50g 青皮(炒)50g 当归50g 姜半夏75g 乌药50g 醋莪术50g

【制法】 以上25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80~190g制成大蜜丸,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黑褐色的大蜜丸,味甜而苦。

【功用】 疏肝理气,消胀止痛。

【主治】 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证。症见胸胁痞闷,胁肋胀痛,不思饮食,呕吐酸水;舌质红,苔薄白,脉弦。

【方解】 本药治证乃肝气郁滞,横逆犯胃所致。治宜疏肝理气,消胀止痛。方中用柴胡、香附疏肝行气止痛,茯苓健脾,共为君药。配伍陈皮、乌药、青皮、木香、枳壳、苏梗助君药行气消胀止痛;三棱、莪术、当归活血行气,消积止痛为臣。佐以山楂、豆蔻、神曲消食和胃,大黄、槟榔、厚朴消积导滞,桔梗、薄荷、防风疏散郁遏之气,半夏燥湿和胃祛痰,黄芩清热,白芍养血柔肝止痛。使以炙甘草护中缓急,调和诸药。诸药合用,共奏疏肝理气、消胀止痛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疗肝气郁滞,横逆犯胃之肝胃不和证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胸胁痞闷,胁肋胀痛,呕吐酸水,舌红苔白,脉弦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 急、慢性胃炎,肝炎,胆囊炎,胆石症,肝硬化等,证属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者。

3.应用注意 肝胆湿热者不宜使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增加肝、脑血流量,增强心搏出量,保肝利胆等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小蜜丸一次l0g,大蜜丸一次1丸,一日2次。

左金丸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黄连600g 吴茱萸100g

【制法】 以上2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黄褐色的水丸;气特异,味苦、辛。

【功用】 泻火,疏肝,和胃,止痛。

【主治】 肝火犯胃证。症见胁肋疼痛,口苦嘈杂,呕吐酸水,口渴喜冷饮;舌红苔黄,脉弦数。

【方解】 本药治证乃因肝火犯胃所致。治宜清肝泻火,降逆止呕。故方中重用黄连为君,清泻肝火,使肝火得清,自不横逆犯胃;又善清泻胃火,胃火清则气自和,一药两得,对肝火犯胃之证颇为适宜。肝之气郁化火证,纯用苦寒,恐有郁遏伤中之弊,应略施疏解之品以适肝性。故方中少佐辛热之吴茱萸,一则辛散解郁,疏泄肝经郁气,使肝气条达,郁结得开;二则反佐以制黄连之苦寒,使泻火而无凉遏之弊;三则取其下气之用,助黄连和胃降逆;四则可引黄连入肝经,为佐使。二者配伍辛开苦降,肝胃同治,泻火而不凉遏,温通而不助热,相反相成,使肝火得清,胃气得降,则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肝火犯胃证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胁痛口苦,呕吐吞酸,舌红苔黄,脉弦数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伴胃脘痞满、纳差者,配伍保和丸;伴肝郁化火,烦躁易怒者,配伍逍遥丸或丹栀逍遥丸。

3.现代应用 食道炎、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证属肝火犯胃者。

4.应用注意 脾胃虚寒者禁用,忌生冷、辛辣、油腻饮食。孕妇及肝血虚所致胁痛不宜使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镇痛、抗炎、抑菌和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及抑制小鼠胃排空和小肠推进运动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1次3~6g,1日2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胶囊剂。

第三节 表里双解类

表里双解中成药具有解表清里之功。适用于恶寒发热,头痛咽干,目赤肿痛,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泄泻痢疾,肠风下血,舌红苔黄,脉数等表里同病者。常用解表药如荆芥、防风、麻黄、薄荷、葛根等与治里药如石膏、大黄、滑石、连翘、黄芩、黄连等配伍组方。代表成药有防风通圣丸、葛根芩连片等。

防风通圣丸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防风50g 荆芥穗25g 薄荷50g 麻黄50g 大黄50g 芒硝50g 栀子25g 滑石300g 桔梗100g 石膏100g 川芎50g 当归50g 白芍50g 黄芩100g 连翘50g 甘草200g 白术(炒)25g

【制法】 以上17味,滑石粉碎成极细粉;其余防风等16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制丸,干燥,用滑石粉包衣,打光,干燥,即得。或以上17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制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包衣或不包衣的水丸,丸芯颜色为浅棕色至黑褐色;味甘、咸、微苦。

【功用】 解表通里,清热解毒。

【主治】 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症见恶寒壮热,头痛咽干,目赤睛痛,口渴,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肠风下血,瘰疬初起,风疹湿疮,瘙痒不已;舌红苔黄,脉数。

【方解】 本药治证乃因外感风邪,内有蕴热所致。治宜解表通里,清热解毒。方中防风、荆芥、薄荷、麻黄疏风散表,使表邪从汗而解,共为君药。大黄、芒硝泄热通便,荡涤积滞,使实热从下而去,共为臣药。两组药物相配,既可表散外邪,又能泄热除实。石膏辛甘大寒,为清泄肺胃之要药;连翘、黄芩苦寒,清热泻火解毒;桔梗苦辛性平,可除肺部风热,清利头目。此四药合用,以清解肺胃之热。栀子、滑石清热利湿,与芒硝、大黄相伍,使里热从二便分消;火热之邪,灼血耗气,汗、下并用,亦易伤正,故用当归、芍药、川芎养血和血,白术健脾燥湿,与前药共为佐药。甘草益气和中缓急,并能调和诸药,为使药。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疗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憎寒壮热,口苦咽干,二便秘结,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 常应用于感冒、高血压、偏头痛、肥胖症、习惯性便秘、急性结膜炎、老年性瘙痒、面部蝴蝶斑、斑秃等,证属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者。

3.应用注意 阴血虚证、体虚便溏者及孕妇慎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抗菌、抗病毒、解热、镇痛、抗炎、抗过敏、调节免疫、降血脂、降血压等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1次6g,1日2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大蜜丸、浓缩丸、颗粒剂。

葛根芩连片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葛根1000g 黄芩375g 黄连375g 炙甘草250g

【制法】 以上4味,取葛根225g,粉碎成细粉,剩余的葛根与甘草加水煎煮两次,每次两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黄芩、黄连分别用5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与上述浓缩滤液合并,浓缩成稠膏状,加入葛根细粉和适量的辅料,混匀,干燥,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或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 本品为黄棕色至棕色的片;或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黄棕色至棕色;气微,味苦。

【功用】 解肌清热,止泻止痢。

【主治】 表证未解,邪热入里之协热下利证。症见泄泻或痢疾,身热烦渴,下利臭秽,喘而汗出;舌质红,苔薄黄,脉数。

【方解】 本药治证乃因表热未解、邪热入里所致。治宜解肌清热,止泻止痢。方中重用葛根为君,以其甘辛而平,入脾胃经,既能解肌发表以散热,又可升发脾胃清阳而止利,汪昂云其“为治脾胃虚弱泄泻之圣药”。臣以黄芩、黄连清热燥湿,厚肠止利。使以甘草甘缓和中,调和诸药。四药合用,外疏内清,表里同治,共奏解肌清热、止泻止痢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疗协热下利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身热烦渴,下利臭秽,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伴脾胃湿盛泄泻,配伍参苓白术散。

3.现代应用 急性肠炎、细菌性痢疾、肠伤寒、胃肠型感冒等,证属表证未解,里热又甚者。

4.应用注意 脾虚便溏者、肾阳不足者禁用;泄泻而不发热,粪便清稀,脉沉迟,舌淡,病属虚寒者忌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抗菌、止泻、解热、降血糖和抗氧化等作用。

【用法用量】 口服。1次3~4片,1日3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丸剂、微丸、胶囊、颗粒剂、口服液。

学习小结

和解中成药主要适用于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表里同病等证,根据功效不同,分为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表里双解三类。

和解少阳类中成药适用于伤寒少阳证。小柴胡颗粒为和解少阳的代表成药。

调和肝脾类中成药适用于肝脾不和证。其中逍遥丸疏肝解郁,养血健脾;适用于肝郁血虚脾弱证。柴胡舒肝丸疏肝理气,消胀止痛;适用于肝气郁滞,横逆犯胃证。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适用于肝火犯胃证。

表里双解类中成药适用于表里同病之证。其中防风通圣丸解表通里,清热解毒;适用于风热壅盛,表里俱实证。葛根芩连片解肌清热,止泻止痢;适用于表热未解、邪热内陷入里之协热下利。

复习思考题

1.和解中成药主要适用于哪些病证?

2.试述小柴胡颗粒、逍遥丸的配伍意义与特点。

3.柴胡舒肝丸、左金丸的功用有何不同,临床如何区别运用?

4.防风通圣丸主要体现了哪些治法?其用药和配伍的特点是什么? QRmKssxIgkFgqAJfEstx0Eryw90ZI3oGdzcU2j8k/J1kNp7QN3vacAkvRYOb2vbo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