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第五章
解表中成药

学习目的 学习8种解表中成药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临床应用。

学习要点

1.掌握:九味羌活丸、小青龙颗粒、银翘散、银翘解毒片、参苏丸的组成、功用、主治、方解及临床应用。

2.熟悉:桑菊感冒片、双黄连口服液的组成、功用、主治及临床应用。

3.了解:败毒散功用、主治及临床应用。

凡以解表药为主组成,具有发散表邪、解肌透疹等作用,主治表证的中成药,称为解表中成药。

表证为因外感六淫之邪,侵袭人体肌表、肺卫所致。临床表现为恶寒发热、头身疼痛、无汗或有汗、鼻塞、流涕、咳嗽、苔薄白、脉浮等症状。表证有寒、热之分,体质有虚、实之别,邪有内、外兼夹。因此,解表中成药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扶正解表三类。

现代研究表明,解表中成药具有发汗、解热、解肌、镇痛、抑菌、抗病毒、抗炎、抗过敏、止咳、平喘、祛痰等作用,部分解表中成药还具有镇痛、镇静、解痉、抗惊厥、利尿等作用。

应用解表中成药应注意:若表邪未尽,而又见里证者,一般应先解表,后治里;若表里并重者,治宜表里双解。若表邪已经入里者,则不可再用解表中成药。服药后应注意保暖,以取遍身微汗出为佳;忌汗出过多,反伤正气。服药期间,忌食生冷、油腻之品,以免影响药物吸收和药效发挥。

第一节 辛温解表类

辛温解表中成药,具有发散风寒之功。适用于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肢体酸痛,鼻流清涕,口不渴,无汗,苔薄白,脉浮紧等外感风寒表证。常以辛温解表药如麻黄、羌活、荆芥、防风、苏叶、生姜等为主组成。其代表成药有九味羌活颗粒、小青龙颗粒等。

九味羌活丸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羌活150g 防风150g 苍术150g 细辛50g 川芎100g 白芷100g 黄芩100g 甘草100g 地黄100g

【制法】 以上9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用水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水丸;气香,味辛、微苦。

【功用】 疏风解表,散寒除湿。

【主治】 外感风寒湿邪,内有蕴热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头痛且重,肢体酸痛,口苦微渴;舌苔白腻或微黄腻,脉浮。

【方解】 本药治证乃因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所致。治宜发汗祛湿,兼清里热。方中羌活苦辛温,解表散寒,祛湿止痛,为治疗太阳经风寒湿邪的要药,故为君药。防风辛甘微温,为风药中之润剂,长于祛风胜湿,散寒止痛;苍术辛苦温燥,发汗祛湿,为祛太阴寒湿的主要药物。二药合用,助君药祛风散寒,除湿止痛,为臣药。细辛、川芎、白芷祛风散寒,宣痹止痛;三药合用,协助君臣药解表散寒,祛湿止痛。黄芩、生地黄清泄里热,生地黄并可防辛温燥烈之品伤阴之弊,共为佐药。甘草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则风寒解,湿除热清,诸症自愈。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疗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证的常用中成药。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楚疼痛,口苦微渴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伴发热者,配伍柴胡口服液。

3.现代应用 感冒、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荨麻疹、偏头痛、坐骨神经痛、肌纤维组织炎、颜面神经麻痹、落枕、腰肌劳损等证属外感风寒湿邪,兼内有蕴热者。

4.应用注意 本药为辛温燥烈之剂,故风热表证、湿热证、里热亢盛及阴虚气弱者不宜使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解热、镇痛、抗炎、抗菌、抗内毒素、抗病毒、免疫调节、镇静等作用。

【用法与用量】 姜葱汤或温开水送服。1次6~9g,1日2~3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口服液、颗粒剂、片剂、软胶囊、冲剂、喷雾剂。

小青龙颗粒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麻黄154g 桂枝154g 白芍154g 干姜154g 细辛77g 炙甘草154g 法半夏231g 五味子154g

【制法】 以上8味,细辛、桂枝提取挥发油,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白芍、麻黄、五味子、炙甘草加水煎煮两次,第1次2小时,第2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与蒸馏后的水溶液合并,浓缩至约1000mL;法半夏、干姜粉碎成粗粉,用70%乙醇作溶剂,浸渍24小时后进行渗漉,收集渗漉液,回收乙醇,与上述药液合并,静置,滤过,滤液浓缩至适量,喷雾干燥,加乳糖适量,混匀,喷加细辛和桂枝的挥发油,混匀,制成颗粒461.5g;或滤液浓缩至适量,加入蔗糖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喷加细辛和桂枝的挥发油,混匀,制成1000g,即得。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色的颗粒,或为棕色至棕褐色的颗粒(无蔗糖);气微香,味甜、微辛。

【功用】 解表散寒,化饮止咳。

【主治】 外寒内饮证。症见恶寒发热,无汗,咳喘,痰稀量多色白;舌淡,苔白滑,脉浮。

【方解】 本药治证乃因素有水饮,外感风寒所致。治宜解表散寒,化饮止咳。方中麻黄、桂枝相须为君,发表散寒,通宣肺气;且麻黄宣肺平喘,桂枝温阳化饮。干姜、细辛温肺化饮,兼助麻、桂解表,为臣药。五味子敛肺止咳,芍药敛阴和营,二者与辛散之君药相伍,散收并用,既增止咳平喘之功,又防其辛散太过;半夏燥湿化痰以祛饮,降逆和胃以止呕,共为佐药。炙甘草益气和中,调和诸药,为佐使之用。全方配伍,宣中有降,开中有合,使风寒解,水饮除,肺气复舒,宣降有权,则诸症自解。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疗外感风寒,寒饮内停之喘咳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咳喘,痰多而稀,舌淡苔白滑,脉浮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脾虚素有痰饮者,配伍补中益气丸或四君子丸。

3.现代应用 感冒、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肺炎、胸膜炎、水肿、老年遗尿、百日咳、肺心病、过敏性鼻炎等证属外寒内饮证者。

4.应用注意 阴虚干咳无痰或痰热咳嗽者禁用,风热咳喘及正气不足之虚喘亦不宜使用,高血压、心脏病患者慎服。服药期间,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本品不宜长期或反复服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平喘镇咳、抗炎、抗过敏、扩张外周血管、升高皮肤温度、改善肾上腺皮质功能及肺功能等作用。

【用法与用量】 开水冲服,1次6g(无蔗糖)或13g,1日3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合剂、胶囊、口服液。

第二节 辛凉解表类

辛凉解表中成药,具有疏散风热之功。适用于发热,微恶风寒,头痛,口渴咽干,咳嗽,舌淡红苔薄黄,脉浮数等外感风热表证。处方常以辛凉解表药与清热解毒药如金银花、连翘、薄荷、柴胡、桑叶、菊花、牛蒡子、板蓝根、黄芩等为主组成。常用的辛凉解表中成药有银翘散、银翘解毒片、桑菊感冒片等。

银翘散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金银花100g 连翘100g 桔梗60g 薄荷60g 淡豆豉50g 淡竹叶40g 牛蒡子60g 荆芥40g 芦根100g 甘草40g

【制法】 以上10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的粉末;气特异,味微甘而凉。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外感风寒,发热头痛,口干咳嗽,咽喉疼痛,小便短赤。

【方解】 方中用金银花、连翘为君,二药气味芳香,既能疏散风热,清热解毒,又可辟秽化浊,在透散卫分表邪的同时,兼顾温热病邪易蕴而成毒及多夹秽浊之气的特点。薄荷、牛蒡子味辛而性凉,功善疏散上焦风热,兼可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荆芥穗、淡豆豉辛而微温,解表散邪,协君药开皮毛以助祛邪,俱为臣药。芦根、竹叶清热生津;桔梗合牛蒡子宣肃肺气而止咳利咽,同为佐药。生甘草合桔梗利咽止痛,兼可调和药性,是为佐使。是方所用药物均系轻清之品,加之用法强调“香气大出,即取服,勿过煮”,体现了吴氏“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温病条辨》)的用药原则。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温病条辨》称本方为“辛凉平剂”,是治疗风温初起的常用方。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脉浮数为辩证要点。

2.配伍应用 发热明显者,配伍柴胡口服液;咽喉肿痛明显者,配伍板蓝根冲剂。

3.现代应用 本方广泛应用于治疗急性发热性疾病的初起阶段,如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流行性腮腺炎等,辩证属温病初起,邪郁肺卫者;皮肤病如湿疹、荨麻疹、疮痈疖肿。

4.应用注意 凡外感风寒及湿热病初起者禁用。

【药理研究】 本品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过敏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与用量】 温开水吞服或开水泡服。1次1袋,1日2~3次。

银翘解毒片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金银花200g 连翘200g 薄荷120g 荆芥80g 淡豆豉100g 牛蒡子120g(炒) 桔梗120g 淡竹叶80g 甘草100g

【制法】 以上9味,金银花、桔梗分别粉碎成细粉,过筛;薄荷、荆芥提取挥发油,收集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药渣与连翘、牛蒡子(炒)、淡竹叶、甘草水煎煮两次,每次2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淡豆豉加水煮沸,于80℃温浸两次,每次2小时,合并浸出液,滤过。合并以上各药液,浓缩成稠膏,加入金银花、桔梗细粉及淀粉或滑石粉适量,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加入硬脂酸镁,喷加薄荷、荆芥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或包薄膜衣,即得。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浅棕色或棕褐色;气芳香,味苦、辛。

【功用】 辛凉透表,清热解毒。

【主治】 外感风热表证。症见发热,微恶风,头痛,咳嗽,口干渴,咽喉疼痛;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方解】 本药治证因外感风热所致。治宜辛凉透表,清热解毒。方中金银花辛凉透邪,清热解毒;连翘质轻上浮,清热解毒,相须为君。薄荷、牛蒡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解毒利咽;荆芥、淡豆豉辛散表邪,透邪外出,共为臣药。桔梗宣肺利咽,止咳化痰;淡竹叶清心除烦,生津止渴,共为佐药。炙甘草调和诸药,护胃和中,为使药。诸药合用,疏清兼顾,以疏为主之剂。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是治疗外感风热表证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发热,微恶寒,咽痛,口渴,苔薄黄,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发热明显者,配伍柴胡口服液;咽喉肿痛明显者,配伍板蓝根冲剂。

3.现代应用 感冒、流行性感冒、急性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上呼吸道感染、咽炎、肺炎、麻疹、流行性脑膜炎、乙型脑炎、腮腺炎等,证属外感风热者。

4.应用注意 外感风寒及湿热病不宜使用,孕妇慎用。服药期间饮食宜清淡,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不宜与滋补性药物同时使用。

5.不良反应 偶有心慌、胸闷、憋气、呼吸困难、大汗淋漓、面色苍白、眼前发黑、恶心呕吐等。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发汗、解热、抗菌、抗病毒、抗炎、镇痛、抗过敏和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用法与用量】 口服。1次4片,1日2~3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丸剂、浓缩丸、软胶囊、颗粒剂、胶囊剂、合剂、口服液。

桑菊感冒片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桑叶465g 菊花185g 连翘280g 薄荷素油1mL 苦杏仁370g 桔梗370g 甘草150g 芦根370g

【制法】 以上8味,除薄荷素油外,桔梗粉碎成细粉;连翘提取挥发油;药渣与其余桑叶等5味加水煎煮两次(苦杏仁压榨去油后,在水沸时加入),每次两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成稠膏,加入桔梗细粉及适量辅料,混匀,制成颗粒,干燥,放冷,喷加薄荷素油和连翘挥发油,混匀,压制成1000片,或包糖衣或薄膜衣,即得。

【性状】 本品为浅棕色至棕褐色的片;或为糖衣片或薄膜衣片,除去包衣后显浅棕色至棕褐色;气微香,味微苦。

【功用】 疏风清热,宣肺止咳。

【主治】 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口干,咽痛;舌质红,苔薄,脉浮数。

【方解】 方中重用桑叶疏散上焦风热,清肺络而止咳,为君药。菊花疏散风热,清利头目而肃肺,桔梗、杏仁宣降肺气而止咳,共为臣药。薄荷疏散风热,连翘清热解毒,芦根清热生津止渴,共为佐药。使以甘草调和诸药,与桔梗相配又能利咽。全方配伍,共奏疏风清热、宣肺止咳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以咳嗽,咽喉疼痛,舌质红,脉浮数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咳嗽痰多者,配伍橘红丸;咳嗽吐黄痰者,配伍鲜竹沥。

3.现代应用 用于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气管炎。

4.应用注意 服药期间忌腥荤油腻及生冷酸性食物,风寒感冒忌用。

【药理作用】 本品主要有解热、发汗、抗炎、抑菌、抗病毒、镇咳、抑制肠蠕动亢进等作用。

【用法与用量】 口服。1次4~8片,1日2~3次。

【其他剂型】 本品还有丸剂、颗粒剂、糖浆剂、合剂等剂型。

双黄连口服液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金银花375g 黄芩375g 连翘750g

【制法】 以上3味,黄芩加水煎煮3次,第1次2小时,第2、3次各1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并在80℃时加入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1.0~2.0,保温1小时,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加6~8倍量水,用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再加等量乙醇,搅拌使溶解,滤过,滤液用2mol/L盐酸溶液适量调节pH值至2.0,60℃保温30分钟,静置12小时,滤过,沉淀用乙醇洗至pH值为7.0,回收乙醇备用;金银花、连翘加水温浸30分钟后,煎煮2次,每次1.5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浓缩至相对密度1.20~1.25(70~80℃)的清膏,冷至40℃时缓慢加入乙醇,使含醇量达75%,充分搅拌,静置12小时,滤取上清液,残渣加75%乙醇适量,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合并乙醇液,回收乙醇至无醇味,加入上述黄芩提取物,并加水适量,以40%氢氧化钠溶液调节pH值至7.0,搅匀,冷藏(4~8℃)72小时,滤过,滤液加入蔗糖300g,搅拌使溶解,或再加入香精适量,调节pH值至7.0,加水制成1000mL,搅匀,静置12小时,滤过,灌装,灭菌,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味甜,微苦。

【功用】 疏风解表,清热解毒。

【主治】 外感风热证。症见发热,咳嗽,咽喉肿痛;舌红苔黄,脉浮数。

【方解】 本药治证乃外感风热所致。治宜疏风解表,清热解毒。方中以金银花芳香透散,辛凉解表,清热解毒,为君药。连翘疏散风热,清热解毒,为臣药。黄芩苦寒,长于清泄肺热,并能泻火解毒,清热燥湿。诸药合用,药少而力专,共奏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疗外感风热证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发热,咳嗽,咽痛,舌红苔黄,脉数为辨证要点。

2.现代应用 流行性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扁桃体炎、咽炎、口腔炎、烧烫伤感染等,证属外感风热者。

3.应用注意 风寒感冒者忌用。服药期间忌服滋补中药;饮食宜清淡,忌食辛辣食物。

4.不良反应 有文献报道,服用本品后可出现全身皮肤瘙痒、皮疹。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解热、抗炎、抑菌、抗病毒等作用,对感染伤寒、副伤寒、大肠杆菌引起的发热有显著解热作用。体外试验证明,本药对甲型链球菌、乙型链球菌、大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双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脑膜炎双球菌,以及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流行性腮腺炎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用法与用量】 口服。1次20mL,1日3次;小儿酌减,或遵医嘱。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胶囊、颗粒剂、片剂、栓剂等剂型。

第三节 扶正解表类

扶正解表中成药,具有补气解表之功。适用于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乏力,气短,舌苔薄,脉浮或弱等气虚外感证。处方常以解表药与补气药配伍而成,如紫苏、葛根、防风、人参、党参、茯苓、黄芪等为主组成。常用的扶正解表中成药有参苏丸、败毒散等。

参苏丸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紫苏叶75g 葛根75g 前胡75g 半夏(制)75g 桔梗50g 陈皮50g 枳壳50g(炒) 党参75g 茯苓75g 木香50g 甘草50g

【制法】 以上11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另取生姜30g,大枣30g,分次加水煎煮,滤过;取上述粉末,用煎液泛丸,干燥,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褐色水丸;气微,味微苦。

【功用】 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

【主治】 素体气虚,外感风寒,痰湿内停证。症见恶寒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痰多,胸脘满闷,乏力气短;苔白脉弱。

【方解】 本药治证乃因素体气虚,外感风寒,痰湿内停所致。治宜益气解表,理气化痰。方中紫苏叶发散表邪,理气宽中,为君药。党参益气健脾,扶正祛邪;葛根发散风寒,解肌透表,共为臣药。前胡、半夏、桔梗止咳化痰,宣肺降气;陈皮、枳壳、木香理气醒脾,燥湿化痰;茯苓健脾补中,渗湿祛痰,共为佐药。甘草补气安中,调和诸药,为使药。全方配伍,共奏益气解表、疏风散寒、祛痰止咳之功。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药为治疗气虚外感风寒,内有痰湿证的常用成药。临床应用以恶寒发热,无汗头痛,咳痰色白,胸脘满闷,倦怠乏力,苔白脉弱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发热者,配伍柴胡口服液;咽喉肿痛明显者,配伍板蓝根冲剂。

3.现代应用 感冒、上呼吸道感染、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证属气虚外感风寒兼有痰湿者。

4.应用注意 风热外感及阴虚外感者慎用。服药期间忌服滋补性中药,忌烟酒及辛辣、生冷、油腻食物。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解热、抗炎、镇痛、镇咳、祛痰、抗病毒和免疫调节等作用。

【用法与用量】 口服。1次6~9g,1日2~3次。

【其他剂型】 本药还有胶囊剂、片剂。

败毒散

(《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处方】 党参100g 茯苓100g 枳壳100g 甘草50g 川芎100g 羌活100g 独活100g 柴胡100g 前胡100g 桔梗100g

【制法】 以上10味,粉碎成粗粉,过筛,混匀,即得。

【性状】 本品为棕黄色至棕褐色的粉末;气香,味苦、微甘。

【功用】 发汗解表,散风祛湿。

【主治】 外感热病,恶寒壮热,项强头痛,四肢酸痛,噤口痢疾,无汗鼻塞,咳嗽有痰。

【方解】 本方原名“人参败毒散”,方中羌活、独活并用,祛风散寒,除湿止痛,通治一身上下之风寒湿邪,共为君药。柴胡发散退热,助君解表;川芎行气活血,助君宜痹止痛,俱为臣药。桔梗宣肺、枳壳降气、前胡化痰、茯苓渗湿,升降相合,宽胸利气,化痰止咳,皆为佐药。又佐人参一味,意在扶助正气以鼓邪外出,并使祛邪不更伤正气,且可防邪复入。如喻昌《寓意草》所论:“虚弱之体,必用人参三、五、七分,入表药中少助元气,以为驱邪之主,使邪气得药,一涌而出,全非补养虚弱之意也。”生姜、薄荷为引,以助发散表邪;甘草调和药性,兼以益气和中,共为佐使。诸药相伍,祛风散寒,除湿止痛,宽胸利气,化痰止咳,为内外并调的益气解表之剂。

喻昌又用本方治外邪陷里而成痢疾者,使陷里之邪还从表出,意为表邪疏散,里滞亦除,其痢自愈,此谓“逆流挽舟”法。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 本方为益气解表之常用方。以恶寒发热,头身重痛,无汗,脉浮重按无力为辨证要点。

2.配伍应用 发热者,配伍柴胡口服液;咽喉肿痛明显者,配伍板蓝根冲剂。

3.现代应用 本方常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支气管炎、风湿性关节炎、痢疾、过敏性皮炎、湿疹等,证属风寒湿邪兼气虚者。

4.应用注意 忌生冷油腻食物。外感风热及阴虚外感者均忌用。

【药理研究】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本药主要有解热、抗炎、镇痛等作用。

【用法与用量】 另加生姜、薄荷少许炖,取汤服。1次6~9g,1日1~2次。

学习小结

解表中成药主要适用于外感表证,根据功用不同分为辛温解表、辛凉解表和扶正解表三类。

辛温解表中成药主要适用于外感风寒表证。其中九味羌活颗粒长于发汗祛湿、兼清里热;适用于外感风寒湿,兼有里热证者。小青龙颗粒长于解表散寒、化饮止咳;适用于表寒内饮者。

辛凉解表中成药适用于外感风热或风温初起的表证。其中银翘散、银翘解毒片长于辛凉透表、清热解毒;适用于外感风热表证。桑菊感冒片长于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用于风热感冒初起,头痛、咳嗽等。

扶正解表中成药适用于正虚而感受外邪者。参苏丸功具益气解表,且长于理肺化痰;适用于素体气虚,外感风寒,痰湿内停证。败毒散长于发汗解表、散风祛湿;用于外感热病,恶寒壮热、项强头痛、四肢酸痛等。

复习思考题

1.解表中成药的分类依据、分类及主要适用病证是哪些?

2.九味羌活丸、银翘解毒片、参苏丸的功用、主治病证及其使用注意各是什么?

3.九味羌活丸、小青龙颗粒临床如何区别使用?

4.参苏丸和败毒散均为扶正解表药,临床主治病证有何不同? Ais7/i9TCedsdtarl9HeGWYaimsZD1YbKR2iHFrG3in5hsuNmhnhQ6Jot1D5TcQX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