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叫《易》的书有三部:《连山》《归藏》《周易》,合称“三易”。可惜前两部已经失传,只剩下一部《周易》。《易》也就成了《周易》的专名。
为什么叫“周易”呢?“周”当然是指八卦盛行的周代。不过也有人说,“周”还有周遍、普遍之意。——也对,六十四卦涵盖天地、包罗万象,没有什么不能测知的。
至于“易”,解释就更多。一说“易”字上面是个“日”,下面是个“月”,日为阳,月为阴,一阳一阴便是世界的全部了。
另一种说法,“易”是简易的意思。你看,不用龟壳兽骨,无须复杂的仪式,只用阴阳两爻重叠变化,便能预测吉凶,多么简易!
还有人说,“易”是个动词,指变易。暑往寒来,红颜白发,无论是自然还是人事,总在不停地变易。然而变又是好事,《周易·系辞》便说“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穷:困窘。通:通达。久:久远)嘛!万事万物有变化才有发展。
《周易·系辞》还有“生生谓之易”的说法。“生生”就是不停孳生,新陈代谢。这里依然是变的意思。
《系辞》是后人对《周易》的解释,不一定就是“易”的本义。至于东汉许慎《说文解字》说“易”即蜥蜴,也就是俗称的“变色龙”,一天十二个时辰不断变换颜色——也仍是强调变易。
另有学者说“易”本是官名,也就是“觋”(xí)——古代女巫称“巫”,男巫称“觋”。本来嘛,算卦占卜正是巫师的老本行。
还有学者推测,八卦的名称最初大概也来自官名。据说伏羲时代有八位高官,上朝时手中握着圭板——那是一种礼器,长条形,一尺来长,上尖下方。其中天官的圭板上刻着乾卦,地官的圭板上刻着坤卦,还有火官、水官、木(或风)官、雷官、山官、泽官,圭板上分别刻着离、坎、巽、震、艮、兑,被称为“八圭”。后来用作占卜,“圭”旁加个“卜”字,便成了“八卦”。——这样的解说,倒也蛮有趣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