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五帝本纪》:向传说求真相

就来看看《史记》中的人物传记吧。

本纪头一篇是《五帝本纪》。五帝即上古时代五位华夏之族的部族领袖,分别是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尧和舜。

据文中记述,黄帝姓公孙,名轩辕,生活在神农氏衰微的时代。他看到诸侯相互攻伐,百姓苦难无边,于是“修德振兵”,打了两场硬仗。一场是在阪泉之野,与神农氏首领炎帝大战,经过三番较量,终于取胜。另一场是在涿鹿之野,跟炎帝的部下蚩尤作战。蚩尤桀骜不驯,凶猛异常。经过这场恶战,黄帝擒杀蚩尤,诸侯于是尊轩辕氏为天子。

神农氏崇尚“火德”,因称炎帝;轩辕氏崇尚“土德”,故称“黄帝”。中国人说自己是“炎黄子孙”,便与这两个族群的斗争融合有关。

南朝北宋裴骃注《史记集解》书影

黄帝娶了西陵国的女子嫘祖(Léizǔ)为妻,生下两个儿子玄嚣和昌意。黄帝死后,由昌意之子高阳继位,是为颛顼。颛顼死后,帝位又轮到另一支来继承,继位者是玄嚣之孙高辛,是为帝喾。

帝喾死,权位传给他的儿子挚。然而挚不是当领袖的材料,不久就把位子让给了兄弟放勋,也就是尧。尧是儒家推崇的仁君:“其仁如天,其知(智)如神,就(接近)之如日,望之如云。富而不骄,贵而不舒(傲慢)。”在他的治理下,百业俱兴,万民安乐。

尧要挑选一位接班人,有人举荐尧的儿子丹朱。尧不同意,说:“吁,顽凶,不用!”最终他看中了舜,并把两个女儿嫁给他。以后尧把帝位让给舜,这叫“禅让”。舜广开言路,善于用人,有了众贤士的辅佐,使天下达到大治——“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尧、舜的事迹,《尚书》的《尧典》《舜典》都有记载。而黄帝、颛顼、帝喾等人,则是传说中的人物,《尚书》中没有记录。——儒家经典中没有记录的人和事,能不能写进史书呢?对此司马迁自有主见。

司马迁在《五帝本纪》末尾的“太史公曰”中说:学者言必称五帝,那可是很遥远的事了!《尚书》中只记载了尧以后的事,至于百家传说的黄帝事迹,因语言鄙俗,士大夫们都不肯引用。孔子曾撰有《宰予问五帝德》及《帝系姓》等文,后世儒家将信将疑,因而不曾流传下来。我曾西至崆峒,北访涿鹿,东近大海,南渡江淮;所到之处,听父老们谈起黄帝尧舜的事迹,虽然不尽相同,但有那跟古文献记录一致的,应当更接近历史真相。我又读《春秋》《国语》等书,其间也有可以跟《五帝德》《帝系姓》相印证的内容。《尚书》缺少的内容,在其他书中多能见到。这些事,只有好学深思的人才能心领神会,却很难跟那些见识浅薄、孤陋寡闻的人一同讨论。(文摘一)

这段话十分重要,宣示了司马迁的撰史原则:不迷信经典,不苟同士大夫的意见,把文献记载和田野调查结合起来,对野老传闻也不排斥,强调只有“好学深思”,方能“心知其意”,求得真相。《五帝本纪》便是实践这一原则的好样本。 o26NVFKhIgodw849S7OdnA3O9cjzRh9LBGjE/HewmeRtp7s201fU7e8V+32Ab7gT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