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反”是道的灵魂

《老子》中还有这样几句话:

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二五)

◎曰:相当于“而”“则”。逝:流动,消逝。反:同“返”。

前面说过,老子不知如何描述“道”,乃“强为之名曰‘大’”。这里接着说:“道”广大无边而周流不止(“大曰逝”);周流便会远离(“逝曰远”);不过别担心,远离之后,还会自己返回的(“远曰反”)。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就是这个“反”字。——古文中的“反”有两种词义:一是“正反”之“反”,一是“往反(返)”之“反”。

在老子哲学中,“反”是个大命题。不是说“道”代表着事物运动发展的规律吗?其中的总规律,便是一个“反”字:一方面,事物全都朝着相反的方向运动;另一方面,事物的运动又总要返回到原始状态。——学者把这称为“相反对立”和“返本复初”。而“远曰反”,便是指“返本复初”。

《老子》第二章已接触到一个“反”字: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二)

◎斯:这个。恶:丑。◎相生:相互依存。成:成就。形:比较。倾:依靠。音声:音乐和人声。和:和谐。恒:恒常,永远。

普天下都知道美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也便有了丑的概念;都知道善是怎么一回事,于是便有了恶的概念。正因如此,“有”和“无”是相互依存的,“难”和“易”是相互成就的,“长”和“短”也是相互比较而显现的,“高”和“低”也是相互依赖的,乐器和人声也因差异的调和才显出美,“前”和“后”也相异相随。因此,众多概念需要依靠其反面而存在,也就成了永恒的真理!

关于“反”,老子还有两条著名的论断。一条是: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四〇)

◎动:运动,运动规律。弱:弱小,柔弱。用:应用,效用。

事物总是朝向反面发展,这是“道”的运动定律。难道不是吗?每个生命从诞生那一刻开始,便一步步走向它的反面——死亡;而月盈则亏、花开易谢,也无不昭示着“反”的定律。

“弱者道之用”则是说以柔弱自居是“道”应对世界的根本立场。一般人认为,为人做事要表现出强势,治理国家要运用“铁腕”。然而“道”的表现正相反,这涉及老子的“无为”主张,我们后面还要说到。

至于“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前头已经讲过,“无中生有”嘛!而“有”和“无”也恰是一对相反的概念,彰显着“反”的自然规律。

老子关于“反”的另一名言是: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五八)

◎倚:倚靠。伏:隐藏,隐伏。孰:谁。极:终极,究竟。

这是说:灾祸跟幸福是邻居,幸福之中又潜伏着灾祸,有谁能探知它的究竟呢?

有个“塞翁失马”的故事,恰好可以给这句名言做注脚。“塞翁”是家住塞上的老翁,他饱经世故、通达哲理。他儿子的一匹马跑丢了,人们都替他家惋惜,老人却说:怎见得不是好事呢?果然,过了几个月,那马自己跑回来,还带回一匹胡地骏马。

人们都来庆贺,老人又说:怎见得不是祸事呢?结果他儿子因骑马而摔断了腿。人们纷纷来慰问,老人仍是那句话:怎见得就不是好事呢?一年以后,胡人大举入侵,塞上的年轻人都应征入伍,十去九不归;唯独老人的儿子因残疾而免于征召,始终陪伴在老父身边。

故事讲述者最后总结说:“故福之为祸,祸之为福,化不可极,深不可测也。”(《淮南子·人间训》)这里说的,正是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的道理!

总之一句话,若问“道”的灵魂是什么,恐怕非“反”莫属了! Tf+KdLX0VxOQjTLBCkIo8b+NNcZni/SFQbbGDKbkUsNlzVxO1O/ZTGFW/4XclaMV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