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
下载掌阅APP,畅读海量书库
立即打开
畅读海量书库
扫码下载掌阅APP

之一

我的看法,思想性靠艺术性表达。首要弄清诗各作者自我面貌及个性。同一时代、同一活动,诗人个性不同,故应重视个性、独特面貌。清初的明遗民,笼统言之,各种人物都有,所作差不多。但遗民诗不是流派,其中个性不同,艺术风格亦不同。诗与个性是交流的,要重视其个性的独特性。例如顾炎武,本身是学者,特点是靠实学,战斗性强,务实,故其诗可见其个性,通过其诗艺术风格体现出来。顾炎武同一般诗人不同处,表现在他的个性——务实,但其诗缺乏形象性。诗要由形象来表达,而他务实。用典多,湮没诗的形象。他也并非无形象之作,有一些,但极少,不到十篇。同时的屈大均显然不同。屈浪漫思想较多,但不等于不务实。参加抗清斗争,顾炎武作实地考察。郑成功进长江,顾作《江上》一诗,反对进攻长江,认为冒险。屈翁山参加了郑成功的行动,此事可参考汪宗衍《屈翁山先生年谱》,有详细考订。他提倡进攻长江,这种进攻有些冒险。翁山后出家做和尚,其一生都致力抗清事业,吴三桂反清,他也去参加,因看到吴三桂野心而退。屈翁山一生活动充满浪漫、幻想,参加并没十分把握的活动,但也不是不务实。

顾炎武天文、地理、音韵皆精。顾对民间风俗不够了解。顾所处明末之时代,与外来传教士接触少。屈翁山南北遍走,很熟悉南方之地理,训诂、考订亦懂,并非不务实。尤其他对风俗、民俗很了解,有《广东新语》,可见其知识面广博。这是活的知识,亦有务实根基。他充满幻想,抱有恢复的希望,个性浪漫,故屈诗形象性强。但顾亭林、屈翁山二人并非现实主义或浪漫主义之别。清末的“诗界革命”,是适应戊戌变法产生的,很多诗人个性完全不一样。其中黄遵宪与顾炎武相近,都讲究务实。表现在从事政治运动上,不讲空话。而康、梁讲空话,没有经验。黄在湖南推行新政,脚踏实地推行新法,务实。这种务实精神体现在他的诗中,诗与个性亦同。黄公度的诗,反映了近代帝国主义侵略,对外部世界都有反映,切切实实,都很具体,纪实性强。黄公度诗同于顾亭林处,亦在用典,恰到好处。务实是黄的个性。康有为的诗浪漫性强、讲空话,特点是浪漫,充满感情来表达思想,激动人心之处较多,这一点超过黄公度。幻想到《大同书》,可见康之幻想,凭想象说之,康之浪漫精神为康之个性,与黄不同。丘逢甲也实际,在台抗日,晚年亦致力复台,其诗抒情性强,不同于黄、康。其英气勃勃,复台充满信心。黄诗缺乏英气,缺乏煽动性。

通过个性不同比较,内部外部之间,看出名堂,比出个性。研究清诗要把握住个性。排列名单,并列式研究,显得陈旧。陈祥耀《清诗选》不够好,罗列遗民诗,看不出个性。

还要看相互影响、关系、流派、风格,地域间如何互相影响推进,形成多种多样的变化;还有不同体裁之间的影响,如小说、戏曲对诗的影响。反之亦然。

戏曲对诗之影响,突出的始于明代。相互关系如汤显祖之《牡丹亭》,唱曲韵律优美,语言亦是诗歌语言,这就是诗的影响。王夫之对汤诗很恭维,否定戏曲影响诗歌。到清,首先影响了吴梅村。“梅村体”即受戏曲影响。《长恨歌》亦然。吴写了大量的实事之作,上至宫廷,下至妓女,正是戏曲的主题。吴用戏曲风格作诗。后来,蒋士铨用诗写戏曲,主题是忠孝节义。姚梅伯有意识从事戏曲研究写作,其乐府诗大有戏曲味道,将戏曲内容写到诗里,如《双鸩篇》。戏曲之词语,被诗人用到诗里,首先王渔洋最显著,如“雨丝风片”用入诗里,而注渔洋诗者未注出此句出自《牡丹亭》。明七子作的诗,戏曲、小说语言是不用之入诗的。此问题可作专题去讨论。

袁枚的性灵与宋湘的性灵不一样。袁枚油腔滑调,宋湘格调高雅。各地方诗歌情况,以后可作为专题来谈。

横向的相互影响——相反相成,主要指地区之间、省区之间。清代诗要充分研究相互影响,找出脉络,方可说明问题。

钱牧斋与王渔洋。钱为渔洋《渔洋精华录》作序,并赠诗。王的地位名望均为钱推引起来,有“代兴”之语。钱作《古诗赠王贻上》,时王年方二十八,钱已届八十。《吾炙集》,渔洋诗为何没有?但二人诗风不同,王崇严羽,钱厌严羽。钱论诗主张反映历史与沧桑变革。这些东西,激动诗人的心,从这样的现实生活激发得来的诗,才是一等的诗。王渔洋讲“妙悟”“神韵”。二人相反。康熙三年(1664)钱牧斋故去,他能看到的是渔洋此前之诗,有些现实意义,故推崇之;也有点反清情绪,见《渔洋精华录》最早几首诗及《蚕租行》等。还有《秋柳》四首,怀念故国。郑鸿《渔洋山人秋柳诗笺》,得之渔洋后裔。抗战前刊出,载《学术世界》。钱够得上“南雁”,“西乌”指顾亭林为一说,谓顾炎武到山西反清事。此说法错误,时间不对。诗后两句谓指钱谦益之说也不对。“枚叔”指梁王手下的官,而钱为中央之官,即福王也已是皇帝身份。“枚叔”应指侯朝宗,用河南地方典故,有所讥刺。黄宗羲亦提到此事,认为应体谅人心,是否真心实意。《寄一灵道人》,王渔洋给屈翁山写的诗,与屈有往来。《秦淮杂诗》亦能看出王渔洋未死心仕清。黄、顾也不反对满人皇帝做得好。可见钱推引王渔洋是有共同之处的。王亦借重钱的名望。

钱虽反“神韵”,但其七言绝句,亦富神韵,与渔洋有共同之点。钱江南人,王山东人。钱影响王,有相同的部分,有不同的部分。后赵执信反对王渔洋,其《氓入城》《两使君》《道旁碑》等诗,与渔洋诗不同。他之所以反对王,意在抬出虞山冯班反对王渔洋。渔洋本为虞山赏推而抬起来的,冯班为钱的学生,赵又师冯。

钱牧斋北向对山东人的影响如此,向南影响到广东。其影响在政治上、诗歌上均有,对屈翁山推崇。钱仕清仅五个月,后始终从事抗清工作,与桂王、郑成功均有关系。金鹤翀《钱牧斋先生年谱》、陈寅恪《柳如是别传》,均有记载。屈大均在郑成功进攻长江一役中,搞过暗中联系活动,事详汪宗衍《屈翁山先生年谱》。屈曾客山阴祁班荪家中,暗中活动,见过钱谦益,可见魏耕《雪窦山人诗》。钱《牧斋有学集》中《罗浮种上人集序》(屈僧名“今种”),高度评价屈诗之“忠君爱国”。钱影响到广东,可见木陈上人《新蒲录》。牧斋诗在广东有刻本。

钱谦益对浙江方面的影响,在诗歌理论方面较多。其诗论反严羽,主张现实战斗,影响了浙江黄宗羲。黄论诗主张来自钱。《中国历代文论选》中以黄代钱,因列钱不便。黄之父黄尊素,为东林党著名人物,钱也被许为东林党中“浪子燕青”,二人交善。黄尊素死后,钱为其作墓志铭。梨洲小钱一辈,顾骂钱,黄不骂钱,且与钱共同进行反清工作,策反金华马进宝工作,二人相交甚好。是钱影响黄,而非黄影响钱,所以说钱的诗论横向影响了浙江。钱、黄在诗学取径上提倡宋诗,影响了浙派。浙派倡宋诗来自黄,而黄来自钱。对钱谦益的评价是个问题。

清中期广东人黎简,受浙派影响,反过来他又影响浙派。有两方面:一方面影响浙西秀水派,但毕竟不同;另一方面影响浙东大诗人姚燮。姚很推崇黎简,黎简既是诗人,又是画家。姚燮于戏曲、小说、画皆通,有共同点。戏曲、小说、画有相通之处。对各种艺术要有研究,对创作研究有好处。特别是画论与诗论有相通之处。画派别有南宗、北宗,诗论中有许多是从画论里面来的。

黎简诗与浙派不一样,但说黎受浙派影响,是怎样的呢?《黎简先生年谱》附录诗评补遗:“许宗彦《鉴止水斋集》卷三《题黎二樵五百四峰草堂诗却寄》云:‘百年论风雅,俎豆王与朱。邕和清庙瑟,明靓倾城姝。俗士忌自立,好学邯郸趋。粉黛饰村媪,靡曼夸吴歈。何人善变辟风格?近数禾中少宗伯。海内赏音谁最亲?独有岭南黎简民。’ 二樵论诗最膺服钱少宗伯。 ”此段可说明秀水派对他的影响。为何说黎简反过来又影响了秀水派呢?可参见我的《清诗三百首》页四十七钱仪吉《读黎二樵诗》。钱仪吉为秀水派后辈,是钱载的亲戚。

“诗界革命”的黄遵宪,是现实主义诗人。面向世界,反映中国被帝国主义侵略之现状,这是黄诗主要特点,但爱国主义并非其独有。他独有的是写新事物、自然科学、外域等各方面的东西。黄诗的这一特点,是在其时代与其经历的基础上产生的。清诗在黄以前写海外者有不少人,如胡天游《海国诗》,就写到了海外,很像黄遵宪的《番客篇》,有共同点。胡天游是浙江山阴人,说明浙江人对黄的影响。江苏阮元也有写西洋新东西的诗,黄必看到过阮元之作,会受到影响。北方人舒位,河北大兴人,也有写新东西的诗,如《鹦鹉节歌》,写澳大利亚鹦鹉,写外物较早。写澳大利亚鹦鹉的,只此一家。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一学者叫刘渭平,原来是民国驻澳大使,后留居澳大利亚。他来苏州访问我,告诉我这件事。黄遵宪有好几首诗模仿舒位,此诗他定会见到,说明北方舒位对黄写新东西也有影响。

广西人也对黄遵宪有影响。胡曦虽为广东人,但他所居兴宁县距广西很近,两人来往密切,可参见我的《人境庐诗草笺注》附录二《黄公度先生年谱》同治十三年条注。详细的可以看我写的《岭南新派诗人胡曦》,收于我的《梦苕庵清代文学论集》。

黄遵宪写了许多新东西后,江苏人毛乃荣学其《今别离》,详见我的《梦苕庵诗话》。影响最大的是金天羽。我最推崇金天羽,他早期为诗界革命派,晚年脱离政治。《孤根集》主张革命文学,写革命的文章。后继承了钱载的一路。他的《海军行乐词》《招国魂》《读黑奴吁天录》《都踊歌》《广游仙诗》《虫天新乐府》等,实践他的主张。还有写第一次世界大战的东西。他晚年轻视这类诗。黄务实,金浪漫,有煽动力,黄影响到了金天羽。

黄遵宪与同光体诗人关系也不错,互相佩服。他也必然影响到同光体诗人,如陈三立、沈曾植。“同光体”对他也有影响。《人境庐诗草笺注》所附“陈跋”等各跋文,可说明黄诗对同光体诗人的影响。黄往下的影响也很重要。新诗主要受西洋诗影响,故金松岑往下就没有影响了。

戏曲、小说同诗之关系。戏曲、小说各有其理论,可分为戏曲与诗、小说与诗的关系。

诗人兼戏曲家,明清以来很多。最著名的是明代王世贞,有《鸣凤记》,以骈体文写之,又是后七子领袖之一。汤显祖,有《玉茗堂四种》,他也是古文家兼诗人,钱谦益很推崇他。其古文为唐宋派古文,诗也作得好。王夫之评汤显祖的诗,极为赞扬。王夫之评诗、选诗,选其有神韵者,他不喜欢《孔雀东南飞》、杜甫《北征》等诗,喜欢余音袅袅那一类作品。他选明诗,反对七子、公安、竟陵,而最推崇汤显祖。其《姜斋诗话》亦有反映,不喜长篇诗、叙事诗、现实主义之作。王看到吴梅村的诗没有?不知道。但他年龄比吴梅村小。吴诗当时风行海内,王很可能看到。《圆圆曲》正受到戏曲、小说影响。王夫之认为这些东西不登大雅之堂,我曾写过反驳王夫之这种偏见的文章。但王夫之的诗论有很多高明的地方,如爱国精神、对汤显祖的推崇等。汤之戏曲就是诗,曲中许多优美的唱词,就是诗的语言。阮大铖有《春灯谜》《燕子笺》,同汤显祖的戏是一派,文笔好极了,阮大铖诗的成就比戏曲更高,陈三立认为阮诗为五百年大作手,章炳麟对他评价也极高。阮诗均作于明崇祯年代,到福王后就不写了,有《咏怀堂诗》。章太炎评其诗为以王、孟之意趣,融谢灵运手法。陈三立不但是伟大诗人,而且是戊戌变法人物。特别是日人入侵北京,请陈三立出来做事,他拒绝,不吃东西,绝食而死,应该是个了不起的爱国诗人。阮大铖与其表弟钱秉镫观点相左。阮大铖究竟有没有降清?还要查,还不能定论。夏完淳就说阮并未降清,可查《小腆纪年》其中对阮有一番考订。阮的词也很好,叶恭绰就学他。他是个文人,如未降清,则不甘心做坏蛋。我从小喜欢他的诗。

吴伟业的传奇《秣陵春》,与其梅村体诗两位一体。尤侗有《钧天乐》,有诗才。蒋士铨有《九种曲》,很美,词句优美。其诗为乾隆三大家之一,诗最正统。黎简有《芙蓉亭》。苏文擢《黎简先生年谱》:少客邕州,著《芙蓉亭乐府》。舒位有《伶元通德》《吴刚修月》《相如文君》。王昙《烟霞万古楼诗集》有诗题“铁云先生于宣武坊南,灯火之暇,作相如文君、伶元通德诸出,商声楚调,乐府中之肴蒸俎豆,匪元明科诨家所可跂及也。太仓毕子筠孝廉华珍,按南北宫而谱之,梁园众弟子,粉墨而搬演之,亦一时佳话,纪以诗”。王昙《铁云姨丈瓶水斋诗集序》:“精音律,工三弦,亦习弄笙笛,弹琵琶则鸜鹆立听,奏羯鼓而群羊踯躅。十四年己巳,与太仓毕子筠华珍流寓京国,作《伶元通德》《吴刚修月》数十余出。”王昙有《众香园》《万花缘》《玉钩洞天》等。吴锡麒有《渔家傲》,演严子陵事,已佚。《莳花曲话》谓吴所作南北曲,“亦复妙墨淋漓”。姚燮著《今乐考证》,为清代诗人学者中第一个认真总结戏曲的著作,有开创性,可以说明他与戏曲的关系。黄燮清有《倚晴楼七种曲》。梁启超有曲本,见《饮冰室合集》,写新内容。吴梅有《风洞山传奇》。清代戏曲大家孔尚任、洪昇亦是著名诗人,诗名为其戏曲名声所掩。赵熙,清人入民国,到抗日战争时犹在,具体戏曲撰著待考,他很爱好戏曲。

有清一代诗人兼戏曲家的戏曲名称,见于《清史稿》之《艺文志补编》,著录的不下三百余种。一身两任,必然两者会互相影响。就戏曲与诗的关系讲,也是这样。李家瑞《停云阁诗话》卷三引张际亮话说:“余向在都门,观演《醉打山门》,乃悟诗家所谓悲壮;观演《小青题》,乃悟诗家所谓缠绵。”

戏曲与诗关系的理论,应当好好研究。大约有这样几种:一是因戏曲而悟作诗风格。二是在对戏曲之评论中:一种是单评戏;另一种是评戏牵连到诗。如《中国诗乐之变迁与戏曲发展之关系》(渊实)、《曲海一勺》(姚华),见《近代文论选》,其中“明诗第三”谈到诗同戏曲的关系。三是以戏曲词话入诗,如王渔洋。他也用小说入诗。尚镕《三家诗话》称袁枚诗为“学前人而出以灵活,有纤佻之病,可谓诗中之词曲”。

小说与诗。诗人评小说,魏禧《读水浒传》两首诗,歌颂梁山英雄,说明对小说的看法。

金和为吴敬梓堂侄曾外孙,其以尖刻手法作讽刺诗,胡适说他的诗学《儒林外史》,可见小说对诗的影响。黄遵宪赞扬《红楼梦》,姚燮也曾评过《红楼梦》,见《近代文论选》页八十三。大某山人即姚燮,见杨天石《海外偏留文字缘》及《黄公度先生年谱》。《与梁任公书》论小说,见《黄公度先生年谱》。梁启超提倡小说。俞樾写笔记小说,改写《七侠五义》。赵熙用《红楼梦》入诗:“白头渭水铜仙泪,商略余生到紫鹃。”黄人《小说林发刊词》《新世界小说报发刊词》《小说小话》,谈到小说与诗之关系。林纾有翻译小说的各种序。还有邱炜爰《客云庐小说话》;觚庵《觚庵漫笔》;孙景贤《轰天雷》小说;金天羽《孽海花》前十回、《论写情小说与新社会之关系》;曾朴《孽海花》,曾氏诗极工;张鸿《续孽海花》,张为清末西昆体代表诗人;夏曾佑《小说原理》;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诗极工。

诗歌鉴赏、理解,要明白与历史的关系。宋代陈与义有《牡丹》一诗。陈为洛阳人,洛阳出牡丹,陈在开封为官。当时金兵入侵,他南下杭州,知州事,时在高宗绍兴六年(1136),而其时东南士大夫却醉生梦死,他写了这首诗。同样写牡丹,唐时洛阳士大夫喜咏牡丹。唐人李肇有《国史补》,记载了洛阳赏牡丹之繁荣情况,唐人是在那样的情况下写牡丹的。白香山《卖花》:“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这就关系到“两税法”的问题。“两税法”于德宗时产生,对付商人、中产阶级。商人要纳百分之二十的税,而地方加码,花样百出。好处是给国家带来财政收入,但加重工商业者负担,后者又转嫁到百姓身上。这说明不同时代有不同写法,白作属中兴时写诗讽刺。陈与义则又不同了,他通过民族矛盾写牡丹。我向来认为,北方东胡民族,侵略汉族土地事较多。鲜卑族属土耳其一统,蒙古不是,故“二十四史”承认其为正统王朝,承认其统治。南宋灭亡时间很短,清诗人冒辟疆为蒙古人,蒙古素王。看陈作“一骑胡尘入汉关”,胡主要指鲜卑族,点出胡、汉。“十年伊洛路漫漫”,谓离家乡正十年。“漫漫”双关,一方面指路遥远,另一方面指恢复无望。“青墩溪畔龙钟客”,说作者处境与年龄。“独立东风看牡丹”,点睛之句。“独立”二字针对半边河山醉生梦死的士大夫。这些人看牡丹,自与作者“独立”看牡丹不同。陆游《示儿》一诗,不同陈作处,乃在意已说尽,陈与义这首诗则含蓄有味。

姜白石《除夜自石湖归苕溪》。白石较尤、杨、范、陆四家为后一辈的诗人。南宋四大家学诗均从江西入手,以后生活面扩大,跳出江西,自开生面。白石较四大家,生活不够广阔,一生主要做幕客、清客,未为官。但又不像陆放翁在幕府,而是在官僚家里为清客。白石为江西鄱阳人,江西诗派发源地。白石诗从江西诗派来,取江西有神韵者吸收之,主要吸收了清秀的风格。黄山谷出自李商隐,宋人朱弁有《风月堂诗话》,其中引黄山谷之说,认为诗要用昆体功夫,达到老杜浑成之境。老杜诗阳刚阴柔兼有,发展到中唐,元和时代出了元、白,晚唐出了李商隐。白香山对后代流派影响不大。韩愈、李商隐各有千秋。韩昌黎发展了杜甫的阳刚之美,讲究风骨,以文为诗,李义山发展了杜甫的阴柔之美。宋诗以西昆为开端,故黄山谷说,要以昆体功夫达到老杜之境。宋诗发展到黄山谷,汲取李商隐、西昆体之长,再回到老杜境界。黄诗是外韩内李,有许多神韵之作。后曾国藩看破其奥秘——外刚内柔,陈三立也谈到这个问题。白石受江西派影响,既有阴柔又有清瘦的特点,这也体现到他的词里面去了。此诗——《除夜自石湖归苕溪》,写作者在石湖为范成大幕客,除夕归苕溪,即湖州。“细雨穿沙雪半销”,写自然景况细腻,雪由于雨而“半销”。“吴宫烟冷水迢迢”,写路途。“梅花竹里无人见,一夜吹香过石桥。”梅花隐在竹里,无人能看见,但它“吹”香,用拟人化手法,被我闻到,故用“吹”而不用“飘”,十分清瘦。梅在“竹里”而不是“林里”,将梅与竹连在一块。将竹与梅相连,始于东坡,有“竹外一枝斜更好”句。如用“松里”,就没有清瘦之气了,而显得呆板。

王渔洋《再过露筋祠》。露筋祠为一少女而建,谈迁《北游录》、段成式《酉阳杂俎》等有记载。渔洋曾在顺治末年(1661),从济南到扬州,经高邮,写过露筋祠的诗,后由扬州又到高邮,写了此诗。故云“再过”。诗曰“翠羽明铛尚俨然”,前四字用典,点出庙里塑像是女子。第二句拉开去,写庙外的景色“湖云祠树碧于烟”。后两句:“行人系缆月初坠,门外野花开白莲。”“白莲”,以白莲花的洁白来写女子的高洁,恰到好处,仿陆龟蒙的白莲诗。

王允皙《梅花》诗。王为福建人,诗属江西派,学白石清瘦悠远的意境。举人身份,为陈宝箴幕客,民国初曾在婺源做过县官,地处荒僻。他很有经济才能。在茆屋旁看到梅花,故云“茆屋苍苔岂有春”,“岂有”见曲折,讲婺源乡下能干什么事。“悠然曾不步逡巡”,“自家沦落犹难管,只管吹香与路人?”写梅花,也写出了自己的胸襟。有分寸,恰恰合自己的身份,而不是像杜甫、白香山之“大庇”的口气,身份自是不同,可与龚自珍“浩荡离愁白日斜”比较,怀抱一致,但诗的风格不一样,写法不一样。一个清瘦,一个浪漫,亦可与陆游“咏梅”诗比较。

钱谦益《牧斋初学集》。对钱氏评价不一,他既同抗清将领有来往,又与清将领有来往。钱与清将郎廷佐、土国宝、梁化凤等有往来,因有私交,这不是其人的两面派问题,而是以之为掩护,隐蔽其抗清活动,金鹤翀《钱牧斋先生年谱》提出此观点。后郑成功到台湾不再回来,钱不满。瞿式耜对其评价“未尝须臾不念本朝,忠驱义感”云云。马进宝事,梅村诗中亦有诗悼之——《葺城行》。金鹤翀《钱牧斋先生年谱》亦有误处,如将“阮姑娘”误为男,而实为女。钱临终前与南雷事,更可说明问题。金鹤翀《钱牧斋先生年谱》,得章太炎称许。太炎文集中亦有文章,记录钱氏抗清事,其事为真。许多人认为钱诗中伪为,其实,钱氏诗中为真心话。黄人的见解见《钱牧斋文钞序》,骂牧斋弄巧成拙。说他未达做官目的,而又出而抗清。见《钱牧斋文钞》,亦见《近代文论选》。

我认为,评价牧斋应有个前提,即一个人最终的大节问题,他是抗清的。牧斋的发展,降清是发展到坏,但立即又发展向好的地方,即抗清,要用发展的眼光看人。牧斋致仕清廷后,忏悔之处表现强烈。金鹤翀《钱牧斋先生年谱》引归玄恭“杏坛之杖”,即是一例。黄摩西《钱牧斋文钞序》中所说“大婚仪注”,非牧斋所为。《孤忠录》等,记载抗清事、柳如是事等。沧桑之变中,看人要看其大节,不可过拘小末。瞿式耜年轻时亦曾为非乡里,但不妨碍他以后成为爱国遗民。

对牧斋的文章,桐城派贬之。桐城派诸人不喜欢东坡文章的洋洋洒洒,牧斋文章得源东坡,但最初亦学过明七子。前七子文字不通,生吞活剥古人,但后七子王世贞文章较好。王起初未脱前七子,归有光评其为“妄庸巨子”。王后来认识到唐宋文的好处,尤喜东坡,故晚年之文很好,与归有光等逐渐合流。归有光文章规模小,但自有面目。牧斋年轻时对王世贞的文章很熟,但后来走东坡一路,而不是走曾巩、欧阳修一路。如《牧斋初学集》第四十七卷“行状一”,为“孙承宗”写的行状,洋洋洒洒,写这一位爱国将领事迹,典型的苏轼风格。钱是大手笔,他喜用排偶句子,这与桐城派相反。对偶可使文气凝聚。桐城派发展到湘乡曾国藩,区别在于大量用排偶,而与牧斋趋同。钱对戏曲、小说语言不否定,也引用之,而桐城则求雅洁,诬钱文为“其秽在骨”。桐城派骂钱是不对的。《牧斋初学集》中题跋文对研究版本很重要。

牧斋早期为诗,《嫁女词》流露出做官的意思,是用比兴体。不少诗也反映清朝事,但许多诗不够高明。《葛将军歌》思想性尚可。《牧斋初学集》卷十《壬申九月得莱城解围报》,写到民生疾苦。卷十二《五芳井歌》写满族入关,一女子投井事,表现了爱国思想。后面《张将军全昌挽词》二首,写了抗清的将军。卷十三《平台行记圣主能容直臣也》,记黄道周事。《戊寅九月初三日奉谒少师高阳公于里第感旧述怀即席赋诗八章》写明抵抗清事,记事较好。《王师》二首,写镇压农民起义,表达中有一种同情之情在里面。有一诗写镇压农民起义,表面写得胜王师,骨子里写王师之残暴,官逼民反。

钱谦益《牧斋有学集》。牧斋成功之作在《有学集》中。《有学集》中有些序属诗学理论。文章中有此重要作品,施愚山、吴梅村、宋琬、王渔洋均为之序,遗民诗人中为之作序者亦多。屈翁山(罗浮种上人)亦为之序,在爱国遗民中诗最好、地位最高、多写爱国诗的苍雪法师,钱也为之作“塔铭”。钱与憨山大师关系也很深。钱的书信中也有很多重要的论文之作。

《牧斋有学集》有钱曾注,多注典故而少本事。《哭稼轩留守百十韵》,这样的五古,以前只有杜甫能为之。朱竹垞有之,但其《风怀》写的是风月事,不足称道。而牧斋写得很好,其中写实事的注,为牧斋所自为。《投笔集》亦只注典故,不注实事。《后秋兴》八首,一事不注。

《牧斋初学集》编至崇祯十六年(1643)。《牧斋有学集》为入清之作,应从顺治二年(1645)写起,但现在《有学集》中的诗,始丙戌(1646)六月,当中脱去两年,这两年脱诗,见“铁琴铜剑楼”抄本。崇祯吊死煤山,钱在北方闻之,写了几首诗。《甲申端阳感怀十四首》,其中表现了复明意志,有气概。《丙戌南还赠别故侯家妓人冬哥四绝句》,极好!“两见仙人泣露盘”,寓意尤深。“两见”,分别指崇祯、福王之死。诗写“故侯”刘泽清家妓冬哥事,梅村《临淮老妓行》亦写冬哥事。《丙戌七夕有怀》,以牛女之隔,言君臣之隔——此时南方尚有福王、唐王等。陈寅恪解此诗,谓言牧斋与柳如是之分隔,夫妻两地。此说错在事实:丙戌正月,牧斋为清廷授以礼部右侍郎,与柳如是一同去的北京,写此诗时并未分开,不存在牛女之隔,故陈说误。《和东坡西台诗韵六首》,牧斋派柳如是到海上犒师。“痛哭临江无壮子,徒行赴难有贤妻”,即指此。

钟惺固然聪明,诗亦灵秀,学佛。若以佛喻牧斋与钟惺,钟主罗汉,而牧斋则菩萨,故钱名山之评误。文廷式喜好元好问律诗调子,牧斋《投笔集》亦同之,牧斋来自元好问,梅村作不出此类诗。牧斋诗用虚字,梅村不用,用虚字可使诗句流荡感强。梅村为唐调,牧斋为宋调、元遗山调。

牧斋绝句艺术来源:唐王昌龄绝句气概较盛,而神韵有些好、有些无。太白绝句亦佳,有气概,但亦乏神韵。杜甫七绝较乏味,讲究对偶,但亦有具神韵之作,如《江南逢李龟年》诸作。李商隐绝句有神韵,得杜神韵妙处。杜牧七绝多,似不及李商隐。钱谦益即承李义山。

梅村七律虽差,但七绝较好。屈大均七绝我不大喜欢,写得太多了。渔洋悼亡诗过多,伤于滥,难免饰情,当然也有极好的。牧斋、梅村得义山神韵,好处在于有社会政治时事在里面,而义山则多及爱情。牧斋、梅村涉及艳情之作,多在寄托政治。比兴为古诗传统,牧斋、梅村诗亦以此法寓时事。写爱情好在要有时代味道,要有寄托,贯穿于诗即有味道。牧斋《西湖杂感》,尾句多推过一层去写。

爱国主义不仅沧桑变化期间有,康、乾也有。康、乾亦有别。有些遗民不反清,如黄梨洲,他的批判思想,不是针对清朝,而是针对暴君,针对封建统治。歌颂康熙,在于他统一中国上的成就。中国的版图定于康熙。元进中原,定名为元,有统治手段。本土之外,还跨欧亚四个侯国。元代不能包括四个侯国,否则就是蒙古大帝国。

对爱国诗家要分类来看。分类的话,一类是明末爱国将相、士大夫,陈子龙反清而死,要放入。夏允彝、夏完淳、瞿式耜、张煌言、黄道周(艺术风格有独创,末期有诗),这是一批牺牲生命的人。见《明诗纪事》末卷。邝露也要写进去。另一类是爱国遗民,顾炎武、屈大均、吴嘉纪、陈恭尹、归庄等,排出队来。再一类降臣,降臣要分三种:一种抗清,如钱谦益;另一种,最初抗清,后被逼出山;第三种,先是遗民,康熙年代如朱彝尊,先做遗民,后又迎考,与抗清人物来往。他与梅村不同,梅村在明代即有名气,清廷硬拉他出来,被逼出山。但朱竹垞是可以不应考的,应考是由他自己做主的,朱氏并非被逼。侯方域也可属此类。再有一类是清代官吏,如王渔洋、施闰章、宋琬、赵执信、查慎行。有些人遭遇不好。渔洋早期诗有反清味道,但轻描淡写,如《秋柳》等。甚至胡天游也有。还有两种:一种歌颂康熙的统一,但要分析,破坏统一不能算爱国主义。“平三藩”也要具体分析。郭则沄《十朝诗乘》,是关涉国家大事的诗话之作。后魏源、朱琦也写过歌颂清代武功的诗。这一类拖到乾、嘉。

发展,由抗清到颂清,这是一个发展,随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到鸦片战争前夜,可以说是前期的爱国诗。鸦片战争之后,社会性质变了,由内部矛盾发展到反抗殖民主义、帝国主义。清入中原,可用侵扰,不可用侵略,侵略是有特定意义的。由此,诗歌内容也起了变化,反帝、也有反封建,但要分析,不可笼统。后边许多人也要分开。困难的是如何处置太平天国。真正的诗人是洪仁玕。发展到“诗界革命”,但其他诗派、“同光体”等都有爱国诗。

鸦片战争期间产生了大量的爱国诗,主要有:姚燮、贝青乔、鲁一同、朱琦、林则徐等,这是大家;黄燮清、金和等也著名,其他有一篇、几篇爱国之作者更多。这些人的诗,思想性、艺术性均好。林昌彝写《射鹰楼诗话》对此作了总结,但较零碎。他自觉地写爱国诗话,鼓舞后人。中法战争—甲午战争—庚子事变—日俄战争,这一类诗,各类诗人都有名篇大章。如丘逢甲,他也曾是“诗界革命”中人,但同其他人不一样。帝国主义不但侵华,而且侨民出外亦受欺负,如陈宝箴、丘逢甲均写到缅甸华侨,黄遵宪写到美国华侨,美国人对待中国留学生的事,说明爱国诗走向了世界。可以强调爱国诗是清代诗歌发展的主流,提升到一定高度。清初,和尚、仕女中亦有许多爱国诗人。 TKHQhvZ/JJaqOKbUXqoOz6mJKRc6MpsB/91KsvrriClf5qJGGVIUxkqTalKlOVP4

点击中间区域
呼出菜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